导航:首页 > 骨髓 > 迟发性骨髓炎

迟发性骨髓炎

发布时间:2020-09-19 05:53:50

1、伤口流血会不会感染骨髓炎?

皮肤及软组织是身体的重要防护线,可以防止细菌入侵体内发生感染,如果皮肤伤口已愈合,细菌较难进入.另外如果有骨髓炎的情况发生,仍会表现为皮肤及软组织的红肿热痛,而且伤口会长久不愈,还有就是足趾或手指部位的血液供应相对丰富,得股骨髓炎的概率相对较低.综上所说您目前的骨髓炎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请密切观察便可,如出现红肿热痛的情况请及时就诊

2、骨折晚期并发症是什么

骨折的并发症:

1 早期——①休克、②脂肪栓塞综合征、③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④重要周围组织损伤、⑤骨筋膜室综合征

2 晚期——①坠积性肺炎、②褥疮、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④开放性骨折感染、⑤骨化性肌炎、⑥创伤性关节炎、⑦关节僵硬、⑧急性骨萎缩、⑨缺血性骨坏死、⑩缺血性肌挛缩

晚期并发症即指:骨生长异常。。

3、怎样防治骨髓炎

一、预防
预防
1、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疖疔疮痈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继发感染而致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因此预防疖疮痈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1、保持室内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青春期应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剂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
4、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
2、预防外伤感染:
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骨骼损伤后感染,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极预防。
3、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感染: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全身和局部的条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发现的迟早处理的及时与否也有很的大的关系。因此对于感染性的疾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这对于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浅表的感染,局部表现明显容易发现。深部感染常难以诊断。除体温和血象异常以及患处疼痛较重外,局部皮肤并不一定表现为炎症的浸润,但却有明显肿胀。临床必须认真检查综合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4、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开放性骨折首先要防止感染。我们一般不主张内固定。因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充血水肿若再施内固定所采用的钢针等异物继续刺激,局部可能成为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常选用止血、清创、整骨,外用自制的止血生肌之类的药物,用小夹板固定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已行内固定的开放性骨折,一旦发生感染并蔓延到髓腔后,炎性感染常沿髓内针向两端扩散,在髓内针穿入或穿出部位的皮下也可能形成感染,一旦发生,应特别注意首先取出内固定物以控制感染。具体的讲,骨髓炎的预防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还要适当进地进行体育锻炼。
特别注意事项:
一、在感冒发烧期间,体温不可超过38.5度,此时要尽快使用抗菌、消炎、退烧类针剂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或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类中成药内服,将有可能感染成骨髓炎的细菌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二、在外伤骨折,或跌打损伤,或手术后感染中,疮臃肿毒即褥疮等疾病的发作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对症治疗处理好,控制住细菌进一步的入侵,此时可以使用大剂量的抗感染、抗病毒、消炎类药物静脉点滴(也可以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毒拔毒类中药内服外用)使患者体内感染的病毒及早地排出体外或消散。

三、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疲劳过度,过于劳累会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此时细菌可乘虚而入导致骨髓炎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四、日常生活中,如有其他疾病的发生,治疗期间切不可滥用或长期使用激素类化学药物,此类药物使用不当则易加速骨质的硬化,骨髓腔的硬化及阻塞,造成骨细胞正常代谢功能障碍,甚至引起骨坏死。

二、护理
误区
在慢性骨炎疾病的治疗当中,由于各类患者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极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有效治疗。那么,到底有哪些误区容易使患者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呢?这些误区究竟有哪些?会产生哪些后果?
1、神性依赖药物。
在长期与结核菌斗争的过程中,临床上常有部分病人因其知道结核菌的顽固性和难治性,本来经避部透皮式治疗和全身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后,已判定临床治愈,却总是表现出难以脱掉对药物的依赖性,经常怀疑自己的病未治愈,总是找借口和理由在局部用药和服用一些与本病有关或无关的药物。目的只是求得精神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平衡。但如果经常对症自购一些药物服用,时间一久,药物的毒性会寻找和固守自己的靶位,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2、“老毛病”和“久病成良医”现象:

随着非处方药物更多地进入家庭。慢性骨髓炎病人的抗痨药物,辅助治疗药物随处可买到。有些患者常常认为是老毛病,自己也略知一二,不遵医嘱,只根据自己好恶或感觉,擅自停药、改药,从而出现某种药物重复使用,不但对细菌起不到正向作用,反而增加对机体的毒副作用甚至让细菌钻了耐药/赖药的空子,使治疗失败,导致病情难以控制。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当作补药使用。因为医疗广告宣传的诱导和自己本身没能正确理解药物药理作用的内涵,片面地追求“药效”作用。本病病人往往把自己的病与这些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断章取义或将适应症对号入座,把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类药当作补药长期服用。

维生素一类虽然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作为辅酶参与各种代谢功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但它们在人体内含量甚微,如摄入过多,既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也不作为机体构成成分。维生素或维生素前体广泛存在于肉类、蔬菜、瓜果、粮食等食物中。平衡膳食,机体吸收能力正常,且无特殊需要,都可由饮食摄入满足,如把它作补品,不加限制地滥用,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许多骨结核病人喜欢服用维生素AD类药物,如维生素A摄入过量,可导致轻度、重度、严重中毒,甚至死亡。慢性中毒可有骨关节疼痛、肿胀,皮肤搔痒,疲劳、软弱、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肝毒性反应血液系统改变等。维生素中毒高钙血症,肾钙质沉淀导致肾功能衰竭等。
所以,慢性骨感染疾病患者,不可偏信或自以为是地随便吃“补药”,再补出与之相关的药源性疾病来!(4)随意增减主渠道治病的药物用量。
有些骨与关节结核病人,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代谢过程不甚了解,只是感觉本药有较大的毒副作用,随意停药、换药,又在用药上不能定时、定量,疗程又不分长短,病情好转时,又出现忘服、漏服药物现象,这往往也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治疗失败的原因。
5、模仿他人用药途径。

长期的病痛折磨,折磨,病友之间产生同病相怜之情。医治一样的疾病,不一样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是常事,但病人有时就把自己的治疗方案与病友作比较后,任意作废,仿效别的病人“高效”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使用,忽略了一个人会有多种疾病共存,同一种疾病人有多种症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即使疾病相同,用药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何况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诱发、继发因素等,也没有考虑自己的临床症状、急缓程度,病菌抗菌谱的变化,病原菌的变异问题。所以还是要遵守医嘱用药,以免造成治疗失误。
6、多种相同族系里的药物并用。

这种用药方法,加大了相同药物在体内的毒性反应,搅乱了人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破坏了人体微生态相互制约的本能,产生菌群失调症而掩盖了病情的转归。对本病的治疗判断容易造成失误,延误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治疗的机会,从而带来了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7、服用保健品或补品替代药品。

不管市场上能起强身健体作用或且有滋补效果的保健药物,宣传的力度与防病治病的效力有多大,都不能替代对本病的病原微生物具有针对性杀伤或杀灭作用的药物。更不应该把保健药物和治疗药品相提并论,或混为一谈,冲击了治疗性药品的临床运用。在临床上经常发现,尤其是成年以后的慢性骨结核病人,因知道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大,而另选择了具有保健性的药物来替代治疗性药品的位置,还认为能收到治病防病双丰收的效果。在此,提醒患者,它不能替代治疗性药物的位置。保健品在治疗性药物参与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使用,对本病的治疗是一种辅助手段,对治疗本病有好处,但不能完全替代。
1、一般护理
1、急性骨髓炎症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

2、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3、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纠下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4、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为了限制患肢活动,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固定患肢。石膏固定及牵引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凡发现肢体皮肤发紫、发冷、肿胀、麻木等,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找医生及时处理。伤口分泌物过多,脓血透过石膏,使石膏软化 破坏等,应及时更换石膏或开窗更换敷料。

5、注意观察邻近关节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的征象。因为当脓液穿过干骺端进入关节腔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炎症扩散,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等,若诊断穿刺证实有脓液者,常需切开排脓减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充他引流。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6、气血不足者,除同服气血双补药物外,还就选用肌收口散,撒于创口内,使肉芽生长,而逐渐愈合。腐生肌膏。

2、慢性骨髓炎病人的伤口处理:
慢性骨髓炎病人保持伤口排脓通畅,病变部位死腔的扩大引流,使死骨与病骨完全分离后,施行手术清除死骨,刮除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同时进行全身治疗。部分患儿因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增加,促使肢体过长,相反骺板受炎症破坏可致肢体缩短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后的畸形愈合。小儿患了骨髓炎,家长要耐心配合医生,定期复诊并进行伤口换药,争取早日康复。
3、急性骨髓炎患者的注意事项
得了急性骨髓炎的患者一般都是小儿或是抵抗力差的老人,病情一般比较急迫,所以临床处理中一定要注意好相关的问题:
第一,急性骨髓炎症期(发病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
第二,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第三,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为了限制患肢活动,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固定患肢。石膏固定及牵引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凡发现肢体皮肤发紫、发冷、肿胀、麻木等,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找医生及时处理。伤口分泌物过多,脓血透过石膏,使石膏软化 破坏等,应及时更换石膏或开窗更换敷料。
第四,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纠下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第五,注意观察邻近关节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的征象。因为当脓液穿过干骺端进入关节腔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炎症扩散,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等,若诊断穿刺证实有脓液者,常需切开排脓减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充他引流。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结核性的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属于临床的急症,处理上注意好以后,愈后一般都是很好的,但是不恰当或是不全面的处理,容易留下后遗症,导致以后的慢性骨髓炎的发作!所以建议患者选择有经验的医院就诊。

4、老烂腿的症状如何?

“老烂腿”也叫“臁疮腿”,脉管炎,糖尿病,静脉曲张,深浅静脉炎,血栓性深静脉炎,淋巴管阻塞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的并发症,也可以发生于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病变部位多在下肢小腿内侧,外侧,胫前,胫后,踝部出现的溃疡,在急性期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小腿的.

5、骨髓炎怎么治疗

骨髓炎的治疗中医靶位体液渗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使用手术避免了给患者带来创伤,走传统的的内病外治的捷径。直接作用在患者以恒定的浓度和极强的穿透力,将患部的细菌的炎性物质清除,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解决骨与软组织的血液供应。使病患区的到营养物质的供应,改善骨与软组织修复生长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增加骨与软组织的愈合能力,由里及外的愈合能力,达到治疗骨髓炎的目的。

6、脊髓炎怎么无力麻木怎么办

脊髓炎无力麻木是身体经络不通气血流通不畅抓紧时间去医院治疗或者去找中医治疗

7、骨髓炎的产生是什么原因造成?_骨髓炎

目前总结骨髓炎的病因主要是以下三种:血源性骨髓炎 外伤性骨髓炎和医源性骨髓炎。
在没有得到正确治疗后,会形成创面或窦道伴有伤口不愈合,或即使愈合短时间又鼓开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化脓性骨髓炎。
针对化脓性骨髓炎,中医外治是理想的选择,请参考。

8、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髓炎是指骨组织(包括骨髓、骨和骨膜)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临床上常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两大类。

一、病因病机

(1)内因:包括内伤七情和饮食劳伤两个方面。七情过度刺激,可影响内脏的功能,使其发生紊乱,气血瘀带,瘀毒内生,发为“疽变”。此类多以思、忧、郁、怒为常见。五味不节,恣食膏粱厚味及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炎毒内生,灼筋伤骨,发为骨疽。房劳过度,肾精内伤,肾气虚弱,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脉瘀血滞,亦可为患。

(2)外因:可分为六淫所伤和外来伤害两个方面。六淫尤以风、寒、湿、火邪致病为多。风、寒、湿皆可化火,炎毒内伤,便可生疽,故《外科心法》有“痈疽原是火毒生”之说。凡跌打损伤,金刃创伤,水火烫伤,虫害咬伤皆属外来伤害,也可成疽。

以上各种因素,常有连带关系。不论内因还是外因都可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伤筋损骨。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急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是发病急,开始先有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寒战,继而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心率和脉搏加快。舌质红,苔黄,严重者可有肝脾大等。

(2)慢性骨髓炎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的。临床常见局部窦道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局部红肿不明显,或周围皮肤呈暗褐色。有时死骨随脓液从窦道排出。窦道周围软组织增生,使病变的骨变粗呈凹凸不平状,并可出现畸形。

软组织瘢痕粘连有慢性水肿及炎症等病变,少数患者的低热久治不愈,但白细胞不一定增高,而表现为消瘦,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有的患者久病正虚,窦道引流不畅或混合感染致使急性发作,出现与急性骨髓炎相似的全身中毒症状。同时患肢红肿,疼痛加剧,须待脓液引流通畅后,全身与局部症状才会逐渐消除或减轻。

2.诊断骨髓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症状、全身和局部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拍片及必要的特殊检查(组织培养)等,并经综合分析作出明确诊断。

三、辨证施治

1.毒热炽盛型

【辨证】局部红肿热痛,脓液黄稠而臭。证见高热,寒战,烦渴,纳呆。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数。

【施治】益气养血,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野谷花、苦地丁各30g,连翘20g,赤芍15g,丹参10g,甘草6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瘀血阻滞型

【辨证】局部红肿硬,疼痛,肢体活动受限。证见发热恶寒,口渴,溲赤便秘,面色晦暗。舌红有瘀斑,苔黄厚,脉涩或洪数。

【施治】活血祛瘀。

【方药】活血解毒汤:当归12g,丹参、乳香、没药、透骨草、连翘各15g,黄芪30g,甘草6g,穿山甲10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3.血虚寒凝型

【辨证】面色苍白,晨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舌质淡红或嫩红,苍白,脉沉迟无力。

【施治】温阳散寒。

【方药】阳和汤:熟地30g,鹿角胶10g,姜炭5g,玉桂3g,麻黄5g,白芥子6g,甘草3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4.正虚邪实型

【辨证】面色萎黄无华。唇舌色淡,苔薄黄,脉细弱或细数。

【施治】托里消毒。

【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5g,黄芪30g,皂角刺、桔梗、白芷、当归、白芍、白术各10g,茯苓12g,党参20g,甘草、川芎各6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5.气血两虚型

【辨证】心悸,气短,面色倦怠,纳呆。舌淡,脉细弱。

【施治】补气补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党参30g,茯苓、白芍、大枣各10g,熟地、黄芪各20g,归身12g,五味子、炙甘草、陈皮、远志各6g,玉桂、生姜各3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6.肝肾虚损型

【辨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四肢无力。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

【施治】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六味地黄汤:熟地25g,淮山药、山茱萸各12g,茯苓、泽泻、丹皮各10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偏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偏肾阳虚者用右归丸加减。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醒消丸、新消片(适用于风热炽盛证)。

(2)虎挣片、四季青片(适用于湿热郁滞证)。

(3)十全大补丸、虎挣片(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2.验方

(1)党参、黄芪、葛根、连翘各15g,白芷10g,当归、桔梗各10g,川芎、升麻各6g,柴胡12g,银花、九里明各30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正虚邪实型)。

(2)黄芩12g,地丁、蒲公英、银花、生地各20g,连翘15g,川连、赤芍、柴胡、七叶一枝花、栀子各10g,甘草3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毒热炽盛型)。

(3)鸡血藤30g,熟地20g,透骨草15g,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各10g,制附子6g,田七粉3g,肉桂、炙甘草各5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肾虚血瘀型)。

(4)银花60g,茯苓、牛膝各20g,车前草、紫花地丁各30g,同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白糖,频服(适用于附骨疽湿热凝结型)。

(5)土茯苓30g,薏苡仁、金银花、茯苓各15g,甘草、苍术、炙山甲、皂角刺、象贝母各9g,蒲公英30g,黄柏12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湿热郁滞证)。

(6)金银花15g,黄连、山栀子、黄芩、赤芍、归尾、防风、连翘各9g,蒲公英、羚羊骨各30g(先煎),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寒战高热者,加柴胡12g;口渴者,加生石膏30g(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黄9g(后下)(适用于风热炽盛证)。

五、调护

(1)骨髓炎患者一般病程长,治疗期长,效果欠佳,易于复发,长期体质消耗而致抵抗力差,易导致各种并发症。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卫生,经常翻身,预防褥疮。

(3)因病程长,患者易产生苦闷、悲观等情绪,应注意心理护理,从生活上、精神上多给予安慰,使患者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4)做好出院指导,嘱病人出院后不要剧烈运动,坚持治疗,防止复发。

与迟发性骨髓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