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杂交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可以在一个培养瓶中无限增殖 为什么不对?
营养、空间不够,长满了后会大批量死亡
2、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的复制,其还能无限增殖吗
显然不能了,骨髓瘤细胞增殖的过程是先进行DNA复制然后有丝分裂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当中去,这样才能保证细胞遗传物质的数量保持一致,维持遗传稳定性。如果DNA复制受到抑制,自然不能无限增殖了。
3、骨髓瘤细胞增殖与癌细胞的区别
恶性肿瘤就是癌症
骨髓瘤是恶性肿瘤的一种
也就是说癌细胞包括骨髓瘤细胞,是一种包含关系
他们的增殖方式是一样的,都是无限增殖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区别在哪里?
这两种疾病都属于血液病,但相差是很大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细胞有形态异常即病态造血。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 IgE)或Bence Jones蛋白质(游离的单克隆性或轻链)过度增生. 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
5、多发性骨髓瘤和嗜酸性细胞增高有什么关系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嗜酸性细胞增多有很多原因引起的,楼主不用惊慌,实在不放心,就去医院给孩子做一个免疫球蛋白鉴定,很快就有结果了。
6、派特ct检查多处骨头FDG代谢增高可确定为骨髓瘤么
骨髓瘤or腰椎骨转移瘤患者女,51岁,以前身体状况良好,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异常,但自身感觉没有症状,医生建议进一步就诊去吉林省肿瘤医院采取PET-CT检查petct印象诊断:1.右肱骨上段髓腔内、多节胸腰椎、骨盆各骨、双股骨头FDG代谢增高灶,考虑多发骨髓瘤2.甲状腺右叶不均匀低密度灶,边界欠清,FDG代谢异常增高 3.骨髓穿刺检查正常 4.尿本周氏蛋白阴性5.外周血涂片正常刚查完,没进行治疗
7、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稍微偏低。
纤维蛋白原是在肝脏产生的,降低有几种原因,如遗传性的纤维蛋白原的减少,肝脏的疾病造成的减少、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过度降解等等,都会造成临床上纤维蛋白原的减少
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值在2g/L到4g/L之间。值升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高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及血栓前状态。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怎样区别?纤维蛋白原是发现最早的一种凝血因子。呈伸长的椭球体,是由三对多肽链(一对α链、一对β链、一对γ链)以二硫键连接而成的二聚物,其分子量约为34万道尔顿。在肝脏中合成后进入血浆,以溶解形式存在。每100ml人血浆中含量约0.3g。纤维蛋白是一种高度不溶的蛋白质多聚体,是象细针一样的晶状物。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是整个血凝过程中最基本的变化,要经过3个环节:①纤维蛋白原的水解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分子中的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条都有一个肽键断裂,结果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并同时释放出两对小分子的纤维蛋白多肽(即纤维蛋白多肽A和B,分子量合计约为9000道尔顿)。因此,最后形成的纤维蛋白的分子量比纤维蛋白原小些。②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在Ca2+的参与下,若干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③血凝块的形成在纤维蛋白酶和Ca2+的作用下,不同的纤维蛋白分子的α链之间形成交键,使纤维蛋白转变为最终的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中的纤维蛋白相互交错重叠并网罗血细胞,使原来呈溶胶状的血液转变成凝胶状的血凝块。随后由于血小板收缩蛋白的作用,血块缩紧变硬,并析出血清。所以,血清中除了没有纤维蛋内原外,比血浆还增添了一些在凝血过程中产生
8、哪位好人回答一下: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脾功能亢进诊断标准?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象改变?血检的
1.诊断MM要求具有至少1项主要标准和1项次要标准,或者具有至少3项次要
标准而且其中必须包括⑴项和⑵项。病人应有与诊断标准相关的疾病进展性症状。
2. 主要标准:
⑴骨髓浆细胞增多(>30%)
⑵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
⑶M-成分:血清IgG>3.5g/dL或IgA>2.0g/dL尿本周蛋白>1g/24h
3. 次要标准:
⑴骨髓浆细胞增多(10~30%)
⑵M-成分存在但水平低于上述水平
⑶有溶骨性病变
⑷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50%以上:IgG<600mg/dL,IgA<100mg/dL,IgM<50mg/dL
诊断脾功能亢进有赖于以下各项指标:
(一)脾脏肿大; 几乎大部分病例的脾脏均肿大。对于肋下未触到脾脏者,应进一步通过其它检查,证实是否肿大。应用99m锝、198金或113m铟胶体注射后脾区扫描,有助于对
脾
脾脏大小及形态的估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也能测定脾大小及脾内病变。但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并不一定成比例。
(二)血细胞减少; 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独或同时减少。一般早期病例,只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晚期病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
(三)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 部分病例还可同时出现成熟障碍,也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被破坏,成熟细胞释放过多,造成类似成熟障碍象。
(四)脾切除的变化; 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除非骨髓造血功能已受损害。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 51Cr标记血小板或红细胞注入体内后体表扫描,发现脾区的51Cr量大于肝脏2~3倍,提示血小板或红细胞在脾内破坏过多。
在考虑脾亢诊断时,以前三条尤为重要。
诊断标准为:①发热1周以上(高峰≥38.5℃);②肝脾肿大伴全血细胞减少;③肝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④噬血组织细胞占骨髓涂片有核细胞≥2%(或≥3%)或2500个细胞/ml骨髓液,和(或)活检显示累及骨髓,淋巴结,肝,脾组织。
9、1.骨髓增殖性疾病不包括: A B C D A.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 多发性骨髓瘤 C.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D. 骨髓
ABCC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