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细胞鉴定

骨髓细胞鉴定

发布时间:2020-09-18 11:45:22

1、怎么鉴定是否是白血病

筛选化验血常规并涂片染色显微镜下分类找到幼稚细胞,骨髓化验,免疫分型,白血病基因筛查,染色体,一旦确诊白血病,还要分类急性、慢性、髓性、非髓性白血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不能忽视。

2、免疫组化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买什么试剂盒

单靠免疫组化的方法是不能定量,定性的。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作为一个细胞群体,还没有发现有特定细胞表面marker. 对于那些可以代表自我更新和分化的marker, 也不清楚到底要发现哪一个的表达才能确定该细胞就是BMSC。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培养,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s (CFU-F)这个方法。一般BMSC可以24-48小时贴壁。

流式细胞计数,比如STRO-1,但是一般认为STRO-1阳性的细胞更趋向于造血干细胞,和BMSC简单区别还不是很清楚。

这里有个培养分化的产品
http://www.rndsystems.com/pdf/SC020.pdf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成人骨髓中成熟淋巴细胞可高达25%,但正常骨髓中不应见到幼稚淋巴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幼稚淋巴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比例≥25%。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 (1)肝、脾、淋巴结肿大:T细胞ALL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2)骨关节疼痛:胸骨压痛是常见症状之一。 (3)神经系统白血病:多发生在白血病的缓解期,ALL比AML发病率高。 (4)睾丸:多为单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多数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生化检查:血清尿酸浓度增高,部分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4.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4、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骨髓穿刺

骨髓检查适用于:
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为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5、骨髓移植能做亲子鉴定吗?请做过的鉴定师回答

可以选择毛发,或口腔拭子作为亲子鉴定的样本。原因如下:
骨髓移植手术前的化疗基本摧毁了受体原有的骨髓造血系统,骨髓移植成功后,经历约1个月的时间,患者临床症状逐步好转,此时血液STR基因型发生改变,与供体一致,这是移植手术成功的一项观察指标。这种改变不同于输血,输血2~3个月后,由于受体自身造血的补充,其血液里的异源DNA会逐渐消失且输血一般不会造成受体上皮细胞基困型的改变。
异型骨髓移植后患者外周血基因型改变或者嵌合体的形成,必然会对法医学个体识别以及亲子鉴定造成影响,有时会导致错误鉴定结论的发生。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骨髓移植后的短时间内,受者外周血出现供者的微卫星类型,而受者的口腔黏膜细胞仍然为其原来的类型。因此,对于接受过骨髓移植手术的受检者,采用口腔拭子作为样本进行检测分析优于血液样本。
但由于干细胞属于早期未分化细胞,干细胞移植同样会导致口腔上皮细胞基因型的转变。如果采用口腔拭子作为样本得到的检验结果出现与血样相同或者出观嵌合体时,可以选择毛发作为检验样本。
STR分析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及亲子鉴定中,并且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对包括血液、毛发、口腔上皮细胞及各种组织等不同部位检验样本的选择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6、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与白血病鉴别(不要万能不要网址)

临床的表现没有太大的区别,血象就是血常规,白血病血象: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可伴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坏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二系细胞减少。可见巨大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等病态表现。骨髓象:多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极少数增生减低。并有红系、粒系或巨核细胞系中任一系或两系或三系的病态造血。
结合骨穿就可以鉴别了

7、从分离制备到鉴定比较es和eg细胞的异同

不是一种细胞,具体来源不同,但是都是干细胞,只是分别由基质细胞、间充质分离培养得到。只知道下面这些,希望有帮助

1、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由于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胎儿和成年人保留在骨髓血液中的原始干细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被诱导分化为血管组织和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是保留在成体结缔组织内的一些较原始的细胞,它们保持着间充质细胞的分化潜能,在炎症与创伤时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细胞。间充质细胞常分布在小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周围,并能分化为血管壁的平滑肌和内皮细胞。位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至细胞之间,起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
一、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不仅可分化为造血细胞,还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
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 ,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
三、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的特性。

2、基质细胞群包括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可形成CFU-F。造血干细胞被基质细胞包绕后才能增殖。血细胞是在基质细胞形成的网状支架中增殖和分化。

小知识: 干细胞的分类与来源

根据其发育阶段,于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体干细胞(Alt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包括ES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G 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成体干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11, NSC)、血液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 chymal Stem Cell,MSC),骨髓基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EPidexmis Stem Cell)等。

近年,发现不同胚层起源的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互转化。如肌肉组织的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和细胞。

与骨髓细胞鉴定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