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常见问题

骨髓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0-09-18 10:53:40

1、骨髓,JAK2呈阳性正常吗

回答:骨髓,JAK2呈阳性不正常,正常人为阴性。
JAK2基因突变呈阳性,在Ph染色体阴性的MPD(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等)中是常见的,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有少量表达,但在淋系恶性肿瘤中为阴性。
JAK2呈阳性,可以是以上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因此,必需首先明确是哪一种疾病,然后才能针对性治疗。
你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建议补充病史、其他辅检资料等。

楼主补充资料后,我的回答:你这个辅检资料只能说明样本JAK2基因V617F突变型检测结果为阳性,如上所述,可见于多种疾病。你仅仅给出了这么一个辅检资料,无法具体判断病情。
请问:患者的具体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其他辅检怎样?

2、关于骨病的问题,高手进

把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定量,骨扫描,血红蛋白,白球比,尿轻链,有无骨痛,血沉,浆细胞等综合起来分析,判断骨髓瘤才准确

3、骨髓癌有什么症状

一开始只有头痛,没几天就全身都痛,有时候呼吸都有困难,在医院里都查不出是什么原因,全部症状:全身乏力,无胃口
发病时间及原因:近一月

4、骨髓癌初期,中期,晚期各有什么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
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
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
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
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
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8.淀粉样变
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5、医学问题、

第1节: 贫血
一.概念
1.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浓度(Hb)低于如下就是贫血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记忆:
2.贫血严重度分类:记住中度贫血Hb60~90g/L,轻度大于90,重度小于60,极重度少于30。
二.分类:
1.红细胞合成不足
(1)干细胞不足:代表疾病 再障
(2)红细胞合成原料不足: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
缺B12、叶酸:巨幼贫
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贫血(地中海贫血)
巨幼贫的原因:红细胞合成原料不足;
2.红细胞破坏过多 典型的就是溶血性贫血
这里有个特殊的贫血,海洋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珠蛋白合成异常引起的。它不但有红细胞破坏过多,还有红细胞合成不足。
3.急性失血 失血性贫血;慢性贫血,比如消化道德贫血等;
MCV(fl)正细胞性80~100; 小于80小细胞姓。大于100大细胞性;
MCHC(%):32~35;小于32为低色素;
胃大部切除术后导致缺铁贫;
缺铁性贫血
一.铁代谢
1.铁是二价吸收,吸收入血以后转化为三价,再分离为二价为组织利用,合成血红蛋白。
再简单点说:二价铁吸收,三价铁运输,二阶铁被利用。铁在酸性的环境中或Vc存在,才被很好的吸收(Vc与铁搭档)。
2.人体吸收铁的部位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段
3.铁的贮存有两种方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的转运用转铁蛋白;
二.病因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缺铁贫最常见的病因;如慢性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
三、临床表现
1.有贫血的表现,什么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什么的。
2.特异的表现: (1)异食癖,
(题眼,一一对应)(2)匙状甲(反甲),
(3)吞咽困难,异物感,口舌炎,
(4)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杂音)。
四、实验室检查
所有的血液系统的检查主要有两类:血象和骨髓象。
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这个有特异性,只要看到这个,那就是缺铁贫!
2.骨髓象(用于确诊):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贫最可靠的依据。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均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染铁消失;
3.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降低<500μg/L,总铁结合力是升高的>3600μg/L,这个很好理解,血中的铁少了嘛,转铁蛋白都去抢那一点铁,所以结合力升高了!
4.血清铁蛋白低于12μg/L可作为缺铁的依据,是缺铁贫最敏感的指标。(是首选检查)
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只是题目里出现了“卟啉”就说明考你缺铁贫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红细胞形态(小细胞、低色素),血清铁蛋白和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就诊断
这里再说一下。缺铁贫的首选检查是血清铁蛋白,确诊用骨髓铁染色。
六、治疗
1.补铁治疗 就用二价铁,就是什么什么亚铁。
2.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最先是网织红细胞增多,是在开始治疗后5~10天。
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3~6个月。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分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病症(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全血细胞都减少。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1)化学因素 氯霉素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
(2)物理因素 放射线干扰DNA合成,干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微环境紊乱。
(3)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
2.发病机制 老师给我们打了个比方:造血干细胞(种子),造血微环境(土壤),各种病因(虫子)。 就是虫子破坏了土壤里的种子,种子长不出来了。
再障侵泛的是CD8+淋巴胞
三、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急慢性再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鉴别
急性再障慢性再障
起病急缓
出血严重,常发生在内脏轻,皮肤、黏膜多见
感染严重,常发生肺炎和败血症轻,以上呼吸道为主
血象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
血小板计数<20×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15×109/L
骨髓象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细胞极度减少,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骨髓灶性造血,增生程度不一,增生灶内主要为幼红细胞,且主要系晚幼红细胞
预后不良,不积极治疗多于6~12个月死亡较好,生存期长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再障的诊断包括血象出现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体检一般无脾大。
3.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者没有。
4.碱性磷酸酶积分(NAP)是升高,只要出现这个,就是再障。
鉴别: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只要记住它有一个特征性的试验:酸溶血试验(Ham)试验阳性,只要出现这个,说的就是PNH!其它还有: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阳性。糖水试验;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最大特点四个字“病态造血”,说的就是MDS
五、治疗
1.急性再障首选骨髓移植。慢性急性以3个月为界;
2.慢性再障首选雄激素:如康力龙,丙酸睾酮
溶血性贫血
一、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溶血伴有黄疸称溶血性黄疸,黄疸的有无取决于溶血程度和肝脏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按照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内异常和红细胞外异常。
题眼(一一对应):黄疸+贫血=溶血性贫血.
腰背四肢酸痛+血红蛋白尿+黄疸=急性溶血性贫血
黄疸+贫血+脾大=慢性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异常
(1)红细胞膜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例如遗传性xxx增多;
(2)红细胞酶的异常: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
(3)血红蛋白的异常:海洋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珠蛋白异常)
血红旦白尿:酱油或者浓茶色的尿;
2.红细胞外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1.腰背四肢酸痛+血红蛋白尿+黄疸=急性溶血性贫血
2.慢性溶血性贫血: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个特征
三、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1.游离胆红素升高,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2.红细胞寿命缩短是溶血性贫血的本质
3.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oombs试验)看见这个只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血中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那就是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就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
6.蔗糖水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Ham)试验阳性、蛇毒因子溶血试验说的都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四、治疗
1.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AIHA)
2.脾切除:
(1)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对脾切除效果最好,最有价值,它不用激素;治疗首先手术;他首选实验室用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注意:
1.原位溶血:无效的红细胞生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血红蛋白电泳异常-----溶贫的珠蛋白异常,就是海洋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一.概述
系获得性的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睡眠时加重。
病因:细胞膜缺陷引起的血管内溶血;
二.诊断
1.注意有无黄疸、突发性腰背痛及剧烈腹痛史。
2.是否有顽固性头痛,间歇性酱油色或洗肉水样尿病史。
3.辅助检查: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即可诊断
原位溶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破坏过速、过多,超过造血补偿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根据溶血发生在主要场所的不同,可相对地分为:1.血管内溶血,2.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 即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红细胞。如果幼红细胞,直接在骨髓内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这也是一种血管外溶血,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所以只要提到原位溶血,就要想到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两个病。

6、生什么病骨髓越来越少

我想应该是白血病和骨髓癌吧..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 发热和感染
A、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
4、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5、 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
A、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B、 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
C、 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
D、 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
E、 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F、 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
G、 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
H、 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

【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体征 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 实验室:
A、血象 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鉴别诊断: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 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

7、医学问题

患病前兆 贫血常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对一些原因不明无痛性肿大也要注意,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淋巴肿大,往往没有明显疼痛。一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区、左上腹脾区不适和疼痛。另外,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常见于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丧失等症状。虽然,患上白血病会有一些警示信号,但要警惕患者常常把白血病当成感冒而耽误治疗。
-------------------------

早在几十年前,由于治疗手段局限,白血病无情曾无情地夺去了许多患者的生命。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白血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已达到了70%以上。但是病丛小治,当您出现以下症状异常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他们就是可能是白血病的蛛丝马迹。

一、贫血?常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自觉虚弱乏力、多汗,不论在活动或是在休息时,都觉得气促、心跳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适逐加重。贫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起严重,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月经过量等失血所引起的贫血,偏食等原因也会引起营养缺乏性贫血。

二、发热?半数以上的患者以为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为38度以下的低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贫、尿急等泌尿感染症状,长造成误诊。此时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见大量的异常细胞。要注意最好不要随意使用退热药,如安乃近、百服宁等以掩盖了原来的病情。

三、原因不明无痛肿大?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以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多见,往往没有明显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胸骨下有明显的压痛,这是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的表现。

四、出血?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与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视网膜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剧烈的头痛拌恶心、呕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颅内出血。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五、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是白血病对脑细胞和脑膜浸润的缘故。

----------------------------------------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 发热和感染
A、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
4、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5、 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
A、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B、 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
C、 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
D、 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
E、 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F、 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
G、 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
H、 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

【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体征 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 实验室:
A、血象 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鉴别诊断: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分别由造血系统的粒、红、巨核、淋巴及单核系细胞恶性转化而来。

根据白血病发病的学说,白血病是由一个最先突变的干细胞经过不断增殖和发展而成的,一般认为当体内恶性细胞增殖至109~1011水平时就可在患者血中查出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细胞与其他肿瘤细胞一样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及功能。它的生长极旺盛,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及其相应功能。不同的是就单个白血病细胞来说在光镜下常常与相同阶段的正常造血细胞难以区别,恶性特征不如实体瘤(癌或肉瘤)细胞那样显著。

另一方面白血病细胞较实体瘤细胞离散或游走能力更大,较早进入血液和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一般不形成实体性、局限性肿块或占位性病变,少数情况下可形成白色肉瘤或绿色瘤(粒细胞肉瘤)等。

白血病细胞是致病因素所致的分化障碍、成熟停滞,如粒系细胞停滞在原始阶段则为原始粒细胞白血病,如停滞在早幼粒细胞阶段,就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如停滞在较成熟的阶段,则为慢性白血病。
http://www.bufotanine.com/tumor/leukemia/
这个网站有详细介绍,你自己去看一下

白血病的原因、预防和患病前兆

据专家介绍,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人/10万人~4人/10万人,其中儿童占患病总人数的1/4,吉林省约有200多名儿童患上白血病。那么,白血病让人防不胜防,到底白血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预防的好方法?长春市一家医院的专家李医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患病原因 一是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源主要来自建筑施工、室内装修含苯油漆、涂料的挥发,家用煤气、汽车废气、香烟烟雾、汽油、染发剂(含苯胺)等;二是药物致病如氯霉素、保泰松等,以及治疗癌症的烷化剂也可导致白血病;三是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触放射线也可以导致白血病。白血病与病毒和遗传因素也有关系。

预防方式 白血病可以做到相对预防,一是减少苯的接触,装修工、加油工等那些从事高危职业的人一定要注意加强劳动保护,家庭装修不要使用假冒伪劣的有毒装修材料和粗劣的装修施工;二是对环境的保护,清楚所有的污染源;三是不要过多地接触X射线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四是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必须有医生指导,不能长期使用或滥用。

患病前兆 贫血常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对一些原因不明无痛性肿大也要注意,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淋巴肿大,往往没有明显疼痛。一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区、左上腹脾区不适和疼痛。另外,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常见于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丧失等症状。虽然,患上白血病会有一些警示信号,但要警惕患者常常把白血病当成感冒而耽误治疗。

白血病的诊断如下
①血液检查H: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呈不同程度减少,血细胞计数高低很不一致,可多至100升左右,也可少至3000/微升以下,分类中可见各型白血病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

②骨髓检查H:骨髓中细胞性增生明显活跃,分类中白细胞某一系列(如粒、淋或单核)显著增生,其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百分数超过正常,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系列则明显受抑制。

③其它:血液中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排泄增加,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分析可见染色体组型异常。

-------------------------------

以上为搜集整理内容,真心祝福每一个人都健康。

8、捐献骨髓有什么坏处么

理论上是没有对身体有健康影响,但实际上是有副作用的。这个作用是存在手术和抽血过程中。根据国外对完成大约51,024例造血干细胞异源移植,其中27,770例是进行骨髓移植,23,254例进行了外周血移植。在这些51,024名捐赠者中,5名捐赠者死亡,其中1例是在骨髓捐赠后死亡,4例则在外周血捐赠中死亡,死亡几率约为0.98/1万人。共有37例严重不良反应,致病几率约为7.25/1万人,其中12名在骨髓移植后(4.32/1万人),25名在外周血移植后(10.76/1万人)。此外,大约有20名捐赠者出现恶性血液瘤(3.92/1万人),其中8名捐赠者在骨髓移植后,12名捐赠者在捐献外周血干细胞后。恶性血液瘤的出现几率并没有高出正常年龄和性别相关的致病几率普查结果。
结论:造血干细胞的捐赠可能存在致死或者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这个风险虽然小但是确实存在。人体是非常复杂和奇妙的有机体,目前的科学对许多功能和机制都不清楚。造血干细胞是最神秘的细胞,白血病的发作就是各种因素干扰它造成的后果。采集造血干细胞目前需要人为干扰,所以,除非以后科技发达,采集时静悄悄,一点也不会干扰造血功能,而从身上采集极小部分,这才会消除副作用。

9、关于骨髓癌症的知识

(又称:浆细胞瘤,多发骨髓瘤)是浆细胞产生的恶性肿瘤,常侵犯多个部位及组织。治疗主要是维持生存。外科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穿刺活检就可得出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血清蛋白电泳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当仅存在单发病灶时,对非病变骨骼行骨髓穿刺可以明确病情是否发生播散。 当临床上高度怀疑,且需活检来明确诊断时,穿刺活检为较好的方法。看到高度血管化的骨髓瘤组织即可确诊,穿刺活检较切开活检的并发症少,同时,组织学特点的一致性使取材错误大大降低。 如果临床上未考虑到骨髓瘤的可能并行切开活检,出现意想不到的,可怕的大出血是很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 局部有骨水泥做热止血剂常常很有效。 骨髓癌是起源于原始的骨髓网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指肿瘤组织仅局限于个别骨髓,并保持单发而不转变为多发性。后者一开始即可能在全身骨髓出现病灶,也可由单发转变而来,此型临床最为常见。 病因:骨髓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髓癌是浆细胞产生的恶性肿瘤,常侵犯多个部位及组织。 症状:骨髓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骨髓癌其显著特点为多发性,好发于胸骨、肋骨、脊椎骨,其次为颅骨、盆骨与锁骨。 疼痛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始为间歇性隐痛,继则为持续性剧痛。 位于表浅部位的肿瘤可触及肿块,中、后期病人常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低热、消瘦、贫血,病理性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所引起的截瘫疼痛等症状。 检查:骨髓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学诊断 贫血多数轻至中度。血沉增高、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正常或偏低。 2.免疫学诊断 血清中白蛋白及正常免疫球蛋白常显著减少。 3.其他化验检查 有25--50%的患者血钙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般为正常,但在病理性骨折愈合或有肝淀粉样变时可增高。血尿酸常增高。血清白蛋白常减少。 4.X线检查 典型的X线表现为溶骨性病变。也可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治疗:骨髓癌应该如何治疗? 1.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对本病的疗效不如其他恶性血液病满意。尽管如此,化疗仍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治疗,理由是应用比较方便,相对比较安全;经过治疗,症状可以好转,使寿命延长。 2.对症治疗 ①感染--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 ②高钙血症--增加补液量,多饮水使尿量每日>2000毫升,促进钙的排泄。 ③高尿酸血症--大量补液,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别呤醇。 ④贫血--可运用雄性激素。 ⑤肾功能衰竭。 3.骨髓移植 对骨髓癌患者采用骨髓移植,包括自体骨髓移植,同种同基因骨髓移植(在挛生兄弟间)。 4.放射治疗 能使肿块消失,解除局部疼痛。 5.干扰素治疗 高度纯化及重组的α-干扰素有抑制肿瘤及增强免疫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预防:骨髓癌应该如何预防? 1.生活调理 ①劳逸结合,尤其中老年人,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②病人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负重等劳动或运动。 2.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选用抑制骨髓过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莱、海蛤、杏仁。对症选用抗血栓、补血、壮骨和减轻脾肿大的食品。 骨髓癌是不是一种遗传病不太清楚,可是好像不是。

与骨髓常见问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