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铁粒细胞

骨髓铁粒细胞

发布时间:2020-09-17 19:19:44

1、骨髓细胞的骨髓细胞参考值

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
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
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
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
附骨髓检查报告(血细胞检查报告)。

2、骨髓化验报告为急性粒细胞M1,请问严重吗?

指导意见:
你好,这种情况属于是白血病的一种当然是比较严重的了,建议到医院看看,明确一下进行化疗或者骨髓移植治疗

3、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中铁粒幼红细胞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外周血的病变吗?

您好,因为铁在人体内有两种途径,内源性的铁来自于体内衰老死忙的红细胞,外源性铁是通过食物获得,当体内铁量增多,铁吸收少,严重缺铁外界不能得到补充只能从细胞内获得,所以骨髓片示铁粒红细胞下降,也就是内源性红细胞内铁减少。

4、什么叫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是多种不同原因引起机体不能利用铁和血红素合成障碍的低色素性贫血,在骨髓内出现较多的“铁粒环”幼红细胞。铁粒幼细胞是胞浆内含有铁小粒的幼红细胞。这些小粒是非血红素铁的集合物,用亚铁氰化钾染色 (普鲁士蓝反应)而显现。在巨幼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中也能见到。
铁粒幼细胞贫血发生的机理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性生成。其血液学的共同特点是:①骨髓内铁粒幼细胞含有许多非血红素铁小粒,至少部分铁粒幼细胞的铁小粒在核周围呈环状分布,这种细胞称为“铁粒环”幼红细胞;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表现为低色素型贫血;③血清铁浓度和血清铁饱和度均增高,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许多器官的主质细胞内有过多的铁积聚;④骨髓内红系细胞增生过多,但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计数不增高,铁动力学检查显示有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铁粒幼细胞贫血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两者还可分数种。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分为:①X染色体伴性的;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获得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分为:①原发性;②继发性;③药品或毒物伴发的;④恶性病或其他疾病伴发的。上述各种铁粒幼细胞贫血均少见,特别是遗传性、原发性病例更为罕见,继发性者相对多见。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遗传形式不尽相同。最多见的是通过X染色体遗传。通常只有半合子男性患病。男性患者可将有关基因传递给他的女儿,此女又将有关基因传给她的儿子。这种缺陷的遗传是伴性隐性的,但不是完全隐性,因为部分女性基因携带者也可有轻度的贫血。极少数病例的遗传是通过常染色体的,常染色体遗传者则亦可有贫血。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基本缺陷在于红细胞内血红素的合成发生障碍。电镜检查证明铁粒幼细胞核周围环状分布的铁小粒是充满非血红素铁的线粒体,其中大量铁的积聚与血红素合成发生障碍有关。由于血红素合成过程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都发生在线粒体内,当血红素的合成发生障碍时,线粒体中的铁没有很好地被利用,因此便积聚在线粒体内。过多的铁又可以损坏线粒体或细胞内其他微细结构的功能。

在遗传性(伴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其血红素合成障碍的生化缺陷在各个家族中并不完全相同。某些家族的缺陷是红细胞内吡哆醇代谢或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有缺陷,另一些家族的缺陷是在粪卟啉氧化酶系统。此型病人常因肠道吸收铁过多,最后导致血色病,其危害比贫血更严重。

患者几乎都是男性。贫血大多出现于青少年时期。少数出现于出生时或婴儿期。早期主要的症状为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由于铁负荷过重,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晚期少数病人可出现色素沉着、糖尿病等血色病的表现。

5、骨髓铁染色可见环铁粒幼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正确答案:D
解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外铁丰富(+++),铁粒幼红细胞多在50%以上,少数病例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

6、内科学上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这样描述: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的特点包括环形铁幼粒细胞在全髓

病情分析: 根据你这个情况你这个是同一回事,一个意思,不要想太多.意见建议:我建议你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7、骨髓外铁是什么

骨髓外铁:骨髓小粒中有含铁血黄素称细胞外铁;细胞内也含有铁称细胞内铁,其中三价铁离子与分子中蛋白质结合不牢,经处理后游离,可在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中产生普鲁士蓝反应而染色。

铁染色正常值:细胞外铁为“+”-“++”;细胞内铁为计数100个幼红细胞,铁粒幼细胞为19-44个。

(7)骨髓铁粒细胞扩展资料:

一、注意事项:

1、玻片一定要清洁无污,需经无铁处理。处理方法:新片经清洁液浸泡24h,冲洗后浸入95%乙醇中24h,晾干后再浸在5% HCl中24h,蒸馏水反复浸洗玻片,取出烤干备用。

2、酸性亚铁氰化钾必须现用现酸。

3、最好用盛骨髓那张涂片染色做细胞外铁观察,因这张涂片含骨髓小粒较多。

二、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即骨髓的基质细胞大量变为脂肪细胞,仅有少量幼稚细胞团,其造血功能微弱。

(1)成年人的红骨髓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以及部分淋巴细胞。

(2)许多因素参与骨髓造血机能的调节:血液内氧的减少,刺激红细胞的形成;同样高空生活使红细胞增加;失血使骨髓内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强;食物中的蛋白质对红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红细胞形成的正常过程中必须有维生素B2。

(3)在成年人高度贫血和失血时黄骨髓能转变为红骨髓。

8、这样一份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能说明什么?

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伴有粒减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和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还有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铁利用不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环节。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和辅酶的缺乏,活性减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发病机理。任何原因影响这些酶的活性均可导致铁利用不良和血红素合成障碍,结果形成低色素性贫血,铁在红细胞及各组织内大量堆积,使红细胞形态及功能受损,致红细胞过早破坏即无效生成。铁大量沉积于各组织内,形成血色病,影响各组织器官功能。

与骨髓铁粒细胞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