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下骨髓癌!
如下:
骨髓癌概述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这是由于到恶性肿瘤质地坚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像岩石一样,所以称为“岩”。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骨髓瘤
(又称:浆细胞瘤,多发骨髓瘤)是浆细胞产生的恶性肿瘤,常侵犯多个部位及组织。治疗主要是维持生存。外科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穿刺活检就可得出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血清蛋白电泳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当仅存在单发病灶时,对非病变骨骼行骨髓穿刺可以明确病情是否发生播散。
当临床上高度怀疑,且需活检来明确诊断时,穿刺活检为较好的方法。看到高度血管化的骨髓瘤组织即可确诊,穿刺活检较切开活检的并发症少,同时,组织学特点的一致性使取材错误大大降低。
如果临床上未考虑到骨髓瘤的可能并行切开活检,出现意想不到的,可怕的大出血是很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 局部有骨水泥做热止血剂常常很有效。
具体参见:
http://ke.baidu.com/view/941366.htm
2、骨髓瘤的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药登陆我国
--------------------------------------------------------------------------------
发布时间:2005-10-10 16:17:48 / 浏览次数:159 /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利用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研究来开发的新药注射用硼替佐米(Velcade,万珂),于9月24日正式登陆我国。据悉,这一新药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快速审批通道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常见于老年人群。传统化疗方案的疗效不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3年。近10年来,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没有明显改观。
这一由西安杨森最新引进我国的注射用硼替佐米是全球第一个以蛋白质酶体为治疗靶标的新药,它不像其它靶向治疗药物那样只针对某个异常蛋白,或只干预肿瘤细胞多环节异常中的一环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信息传递通道,从而开启了肿瘤细胞通向凋亡的“大门”。
体外试验证明硼替佐米对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国内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静脉给予注射用硼替佐米1.3毫克/平方米体表面积,间隔3天注射一次,可以减缓、逆转或终止以往治疗失败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
多发性骨髓瘤
一、概述
浆细胞病是指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链亚单位合成增多
的一组疾病,其中包括浆细胞瘤(软组织或骨)、巨球蛋白血症及多发性骨髓瘤。
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株浆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受某一些抗
原的刺激后,增殖为一组单克隆浆细胞,并分泌一定量针对该抗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人体内有成千上万株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成千上万种化学结构和免疫特性均不同的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每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组成。根据
重轻链氨基酸组成与抗原性不同,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 即IgG、IgA、IgM、IgD 和
IgE。轻链分为κ轻链和λ轻链。每株浆细胞只能合成一种重链和一种轻链。同属一类的
免疫球蛋白,由于来自不同浆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在重链、轻链的免疫特异性上
存在着差异而呈多克隆性。故人体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五类免疫球蛋白的混合体,而
每类免疫球蛋白又是多种既相同又有着差别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组成。
浆细胞病表现为单克隆浆细胞系异常增生合并合成和分泌化学结构与免疫特异性完全相
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亚链,临床上称为“M”成分 (monoclonal component)
或“M”蛋白。当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时,正常的多克隆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正常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减少。由于大量泳动速度相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
白在电泳时表现为底部窄而峰甚高的图像。经化学分析、免疫电泳分析可以确定“M”蛋
白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链亚单位。
浆细胞病在本质上与B细胞淋巴瘤是相同的,只是不同阶段的表现。多发性骨髓瘤(mu-
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以单克隆IgG、IgA和(或)轻链大量分
泌为特征。其它恶性浆细胞病包括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IgM异常分泌增多),重链病和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恶性浆细胞产生的各类M蛋白出现频率如下:
含重链和轻链的M蛋白。。。。百分比 含重链和轻链的M蛋白。。。。。。...百分比
IgG........................52
IgA........................21
IgM........................12
IgD........................2
IgE........................0.01 含轻链的M蛋白(κ或λ)。。。。。。。11
含重链的M蛋白(γ、α、μ、δ、ε)。1
>2类M蛋白。。。。。。。。。。。。。..0.5
血或尿中无M蛋白 .....................1
3、多发性骨髓瘤
提供的资料太简单,无法提供参考意见。
4、什么是骨髓瘤
骨髓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易累及软组织,晚期可有广泛性转移,但少有肺转移。较多见于脊,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0%,以腰椎部多见。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与女性之比约2∶1。
肿瘤血运丰富呈暗红色或深红色,较脆软。镜下可见瘤体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细胞组成,间质极少。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异,可分为高分化型(小细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细胞型)两种。前者分化较成熟,体积小,具有圆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质呈车轮状,亦称浆细胞型骨髓瘤;后者分化差,体积大,有时有双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较多见,亦称网状细胞型骨髓瘤。
主要症状是持续的脊柱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多发者其痛范围很广。约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现截瘫和神经根受压症状。
一般有进行性贫血,血沉明显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钙增高,常伴有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清总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或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大部分有异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阳性,但本-周蛋白阳性率不高,约30%~60%。同时尿中草酸钙结晶与碱性磷酸盐增多。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性骨髓象,浆细胞数目至少占有核细胞的8%。
参考资料:网络http://ke.baidu.com/view/124636.html?wtp=tt
5、什么是骨髓瘤?
它是恶性肿瘤,骨髓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骨髓瘤也是血液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骨髓里的浆细胞异常的增殖,恶性的克隆,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的症状有,骨痛,贫血,肾功能下降,还有少部分人感染等等,在我们血液科的肿瘤当中,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相对还是比较好的。
6、骨髓瘤 能治吗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侵犯骨髓的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血液中有些白血球离开骨髓后产生浆细胞,不同型态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去对付不同外物的侵犯,但是当浆细胞由於某种原因而过度生长,不但数量增加,而且型态相同即成为骨髓瘤细胞。
这些细胞有时集结在一个局部骨质上形成浆细胞瘤,有时都会侵犯多处骨头,形成多个癌块,即称为「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破坏骨骼发生疼痛或骨折;或使钙质留入血流中,产生食欲不振,疲倦,肌肉无力,甚至神志不清,或因免疫力降低,发生严重感染;或引起贫血,肾功能失退等。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率约为3/100,000,大部份(60%)发生在男性,98%在40岁后发生。
病因
确实致病原因未明,可能与遗传有关;当侵犯第8,11或14对染色体,产生基因变异,或暴露於有毒化学物或强烈辐射线,亦是部份因素。
潜伏性基因变异到发病可能有20年之久,局部侵犯较少(约7%)大部份是广泛性及进行性。可分为:
1. 骨骼侵犯:多发生在头骨,脊椎骨,肋骨,盆骨及近侧长骨。
2. 血钙增高:1/3的病人有血钙增高,而有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形。
3. 蛋白质异常:会产生M型蛋白质,亦会降低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导致身体防御减低。
4. 肾功能减退:约有一半的病人会得肾脏病变。
5. 神经功能受损:约有15%病人有脊椎神经受压情形,中央神经周围神经亦可被浆细胞侵润使功能受损害。
诊断
1. 症状:疲乏,无力,体重减轻,骨头疼痛,怕冷,神经失调,出血趋势等。
2. 病徵:偶有肝脾肿大,淋巴肿大,而多半有神经病状。
3. 检验:
A 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白血球减少。
B 骨髓或骨的病灶、肿块或淋巴结的病理检查。
C 血清蛋白质测定,会有M Protein增高,IgG增高
D 骨骼摄影,骨质密度测定,磁共振
治疗
· 骨科辅助手术
· 放射线电疗
化学物治疗
参考资料:http://www.vghks.gov.tw/hema/myeloma.htm
多发性骨髓瘤
一、概述
浆细胞病是指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链亚单位合成增多
的一组疾病,其中包括浆细胞瘤(软组织或骨)、巨球蛋白血症及多发性骨髓瘤。
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株浆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受某一些抗
原的刺激后,增殖为一组单克隆浆细胞,并分泌一定量针对该抗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人体内有成千上万株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成千上万种化学结构和免疫特性均不同的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每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组成。根据
重轻链氨基酸组成与抗原性不同,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 即IgG、IgA、IgM、IgD 和
IgE。轻链分为κ轻链和λ轻链。每株浆细胞只能合成一种重链和一种轻链。同属一类的
免疫球蛋白,由于来自不同浆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在重链、轻链的免疫特异性上
存在着差异而呈多克隆性。故人体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五类免疫球蛋白的混合体,而
每类免疫球蛋白又是多种既相同又有着差别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组成。
浆细胞病表现为单克隆浆细胞系异常增生合并合成和分泌化学结构与免疫特异性完全相
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亚链,临床上称为“M”成分 (monoclonal component)
或“M”蛋白。当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时,正常的多克隆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正常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减少。由于大量泳动速度相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
白在电泳时表现为底部窄而峰甚高的图像。经化学分析、免疫电泳分析可以确定“M”蛋
白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链亚单位。
浆细胞病在本质上与B细胞淋巴瘤是相同的,只是不同阶段的表现。多发性骨髓瘤(mu-
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以单克隆IgG、IgA和(或)轻链大量分
泌为特征。其它恶性浆细胞病包括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IgM异常分泌增多),重链病和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恶性浆细胞产生的各类M蛋白出现频率如下:
含重链和轻链的M蛋白。。。。百分比 含重链和轻链的M蛋白。。。。。。...百分比
IgG........................52
IgA........................21
IgM........................12
IgD........................2
IgE........................0.01 含轻链的M蛋白(κ或λ)。。。。。。。11
含重链的M蛋白(γ、α、μ、δ、ε)。1
>2类M蛋白。。。。。。。。。。。。。..0.5
血或尿中无M蛋白 .....................1
7、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细胞
浆细胞免疫学检查
随着对MM认识的逐渐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的相关特征及其对MM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意义。在临床上, 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所表达抗原的强弱、异常抗原的出现, 包括有无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轻链限制性, 可以把骨髓瘤细胞和正常浆细胞区别开来。正常浆细胞表面强表达CD38和CD27, 表达CD138, 且无轻链限制性, 与正常成熟B细胞相比, CD45和CD19的表达较弱, 不表达CD56、CD117、CD28, 同时不表达B系抗原如CD20、CD22。典型的骨髓瘤细胞免疫分型特点为:异常表达CD28、CD117、CD20、CD56、CD13、CD33、CD27和弱表达CD38, 不表达CD19和CD45, 并且有轻链限制性。
浆细胞免疫标记对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与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并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但在鉴别良、恶性浆细胞病时, 应同时结合其它指标, 如浆细胞形态学、M蛋白鉴定等。
MM骨病标志物
高达90%的MM在初诊时或在病程中出现骨质破坏, 其本质为溶骨性病变, 大多难以痊愈, 表现为骨痛、溶骨性病变、弥漫性骨质疏松[37]。60%以上的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由于MM患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而成骨细胞活性相对受抑, 导致骨质吸收、破坏增强而成骨、骨的重塑减少, 因此临床上除影像学检查外, 反映骨质破坏的标志物也可用于MM骨病检测。
近年来, 关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相关研究以及对骨髓微环境越来越深的理解, 均为MM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依据; 也为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39]。同时实验技术的进步使得临床的诊断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