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捐献骨髓也就是造血干细胞有哪些危害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不会影响健康的。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公斤左右,一名供髓着提供不足十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因此,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不会减弱其免疫功能和造学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
2、骨髓是怎样造血的
人的血液在哪里制造在哪里生成,这是让许多人感到神秘又陌生的问题。其实人的造血器官和造血功能在胚胎时期就已逐步形成,随着人体的发育和成长造血器官又在不断变化。
3、骨髓是什么?
4、人体有哪些造血功能?
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把健康的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使造血干细胞在患者的骨髓腔内生长繁殖,从而替代患者异常骨髓的一种医疗方法。骨髓移植适用于治疗造血干细胞异常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是由20年代50年代开始兴起的,7Q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按骨髓的不同来源,骨髓移植可分为同基因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和自身骨髓移植三种。同基因骨髓移植指供髓者和受髓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基本相同,人类只有同卵双胎的骨髓是这样的骨髓,所以这种骨髓的来源机会极少;异基因骨髓移植指供、受者双方系同一种族,两者基因虽不完全相同,但主要的组织相容抗原一致;自身骨髓移植指从患者本身抽取骨髓后再回输给患者本身,这种骨髓移植一般适用于骨髓中无恶性细胞侵犯的肿瘤患者。
适于骨髓移植治疗的疾病有:①造血功能低下的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骨髓发育不良症、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等);②急性或慢性白血病;③肿瘤(对化疗、放疗敏感的恶性肿瘤,于化疗、放疗后作骨髓移植);④急性放射病;⑤免疫缺陷病等。
在骨髓移植之前,首先要选择供髓者。异基因骨髓移植需要选择健康的合适供髓者,选择对象常常是组织相容抗原一致的同胞,并以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一致的同胞最为理想,即使供、受者之间ABO血型不合,也不绝对禁忌。自身骨髓移植取髓于患者自身,在决定作骨髓移植之前需要了解本身骨髓中有无肿瘤细胞侵犯,如有侵犯便不宜作自身骨髓移植。白血病患者作自身骨髓移植时,应在病情缓解期采取骨髓细胞,在体外对其中残留白血病细胞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后保存,再给予患者根治剂量的化学药物和全身放射治疗,尽可能地杀死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然后通过静脉回输移植给患者本人,从而使骨髓恢复其造血功能,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
采集骨髓时,供髓者于脊髓硬膜外麻醉下,在骼前上棘、髂后上棘及胸骨被多点穿刺,每个穿刺点采髓不超过20毫升,直到抽出的细胞数达到要求的数量为止(受者每公斤体重要求采骨髓有核细胞的数量为3亿个)。
三种骨髓移植各有其优缺点,同基因骨髓移植固然最好,但骨髓的来源机会极少。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是正常骨髓细胞,但异体骨髓移植存在一定的严重并发症,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易使移植失败。为了消除这一并发症,必须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同者,而这个机会只有2/10万左右,兄弟姐妹之间这种机会为25%。自身骨髓移植主要优点是不受骨髓来源限制,但其缺点是体内可能残留有原骨髓内的白血病细胞,疾病复发率较高。
骨髓移植要从患者本身或者他人体内抽取骨髓,抽取骨髓对人体有无害处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供出骨髓会损害人体精髓,伤及元气,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移植时所采集的骨髓是血液与骨髓的混合液,其中主要是血液,而所采的真正的骨髓细胞不足10克,何况骨髓造血细胞是不断增殖的,供出的少量造血细胞很快就能得到补充。供骨髓者在采髓时机体可能受点损伤,但供者并不感到什么痛苦,也绝对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产生血细胞的根本源泉,除了红骨髓中蕴藏着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以外,近年来还发现在脐带血、胎儿肝脏以及人体外周血中,都有造血干细胞的存在。这些发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开辟了新的天地。
我们先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01年6月19日,上海母亲唐铮的造血干细胞被顺利移植到白血病患者、沈阳女孩郭娜的体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郭娜未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有关检验报告显示,郭娜的白细胞已由0迅速攀升至8000,供体唐铮的造血干细胞在郭娜体内种植成活,并迅速生长。
目前,干细胞成了科技新闻的热门话题。但却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干细胞是怎么回事。甚至有人猜想细胞晾干后大概就是干细胞吧。
所谓千细胞,意思是主干或起源,类似一棵树干可以长出树权、树叶、开花、结果。严格地说,干细胞是尚未分化发育,能生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
干细胞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又称全能干细胞,是从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早期胚胎分离培养出来的。它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参加整个生物体的发育,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受精卵便是一个最初始的全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在进一步的分化中,可形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如血液组织干细胞、神经组织干细胞和皮肤组织干细胞等,多能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可形成专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组织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类神经细胞,血液组织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
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胚胎,而且可以分化出很多种类,根据它们的种类可以加以利用,为人类服务。
由于干细胞是未成熟细胞,尚未开始分化,但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因此,人们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在体外繁育出代替病变的组织或器官。
在现有技术下,研究人员已经能在体外鉴定、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和各种组织干细胞。可以说,如果采用培养人体自身干细胞的方法,就可以治疗人的各种疾病,比如在器官移植上,提取病人自己的细胞,尤其是能从胚胎中找到干细胞在人体外进行培养,就可以生成各种器官,以供患者移植使用,而且这样的器官可以不会受到排斥,就像蝾螈的断肢再生一样。
此外,干细胞在治疗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皮肤烧伤等等人类许多顽症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如帕金森氏综合症患者主要是神经细胞在功能上出现紊乱,如果能给患者注入健康的神经细胞,就会有治疗效应;如果能从胚胎中鉴别和提取到能生成黑色素细胞的干细胞,就可以用这样的干细胞很容易地分化培养出大量黑色素细胞,以治疗白癜风。
最新的研究发现,干细胞不但能再生某些组织,而且可以衍生成与其来源不同的细胞类型。如把血液干细胞放到脑组织中,在大脑环境中,血液干细胞有可能分化成神经细胞。反过来,如果将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骨髓里,它还可以变成血液细胞。正是由于人的胚胎干细胞培养成功和组织干细胞对人类健康的潜在价值,因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干细胞研究热。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脐血中也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脐血是为胎儿输送养料的运输部队,胎儿在脐血的哺育下健康地成长。过去,当胎儿离开母体后,脐血就被认为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弃之无用了。而现在人们的看法随着医学研究的飞速进展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原来,新生儿出生后,其脐带血里残存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且在脐带血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亚于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脐血中的干细胞比成人骨髓中的干细胞更原始,有利于重建永久的造血功能,而且发生排斥反应的机会少,对组织配型的要求也不那么严格。而且脐血中的干细胞含量非常丰富,比骨髓中的干细胞含量要多10倍,般只需50毫升就能够满足手术的需要。一份脐血就能挽救一个生命。脐带血的来源比骨髓的来源容易获得,而且是不含白血病细胞的正常血,它的移植不但能克服了异体骨髓移植中骨髓来源不易的困难,并且能避免自体骨髓移植后的疾病复发问题。因此,采用来源于脐带血的造血干细胞取代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的移植方法,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脐带血移植是新开展的一项白血病治疗手段,目前应用于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上,已有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正在探索应用于成人的白血病治疗上。
1981年1月,我国医学工作者首次对一例重症乙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实施脐血移植手术。脐血被一滴滴输入患者静脉。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平稳地度过了危险期。经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供者的脐血干细胞已植入患者体内并生长、繁殖,代替了患者原有的造血功能,手术获得了成功。
近年来,骨髓移植一直是许多患者的惟一希望,他们期待着有人能慷慨地捐献骨髓,来迎接生命的回归。但是由于配型困难而使许多患者失去了最后的希望。现在脐血移植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从理论上说,凡需要骨髓移植的疾病都可由脐血移植来代替。由于脐血移植成功率高,收集方便,在同样的条件下,应首先选择脐血移植来治疗疾病。
后来居上的脐血移植,它必将燃起更多的生命之火。
除了脐带血外,3~6个月的胎儿肝脏也含有丰富的、造血功能活跃的造血干细胞。近年采用胎儿肝脏悬液输注方法,在治疗血液病上已取得一定效果。这种方法是用具有造血功能的3~6个月胎儿的肝脏,经研磨后制成单个核细胞的悬液,输注给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或输注给经化疗后的白血病人,使病人正常造血功能得以重建。此外还可以用胎儿肝脏制成无细胞悬液进行输注。因为3~6个月胎儿的肝脏内不仅具有造血干细胞,并且还含有刺激造血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既能刺激白细胞系生长,又能刺激红细胞系生长,所以将这些活性物质输注给血细胞缺乏的病人,能使患者的造血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近来,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开始应用于临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取材方便,并且避免了骨髓取材对病人造成创伤。但是周围血中提取和分离干细胞的手续很复杂,影响了普遍使用。
血液是身体上各种器官组织所不可缺少的,随着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发展,相信会出现适合于人类需要的多种功能的血液制品,并且制备出高质量的血液代用品,从而造福于人类。
亲权鉴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某人长得极像他的父亲,或者说某人长得极像他的母亲,也有时说某人的眼睛和他父亲的一模一样,某人的鼻子和他母亲的没有差别,等等。不错,由于遗传的关系,一个人身体形态有时颇像他的父母,甚至常从外貌形态上可以认出他是谁的儿子或女儿。但是,要想真正继定父母与子女的血亲关系,仅靠外貌形态是不行的,只有通过鉴定血型的办法,才能判断有否可能是亲子关系。
由于血型是由遗传来的,所以鉴定血型可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这在法医学上称为亲权鉴定。在怀疑医院产房抱错新生儿以及发生幼儿拐骗、失散等情况下,常需要解决是否亲生关系问题,亲权鉴定主要根据遗传规律,按照遗传特征鉴定,以确定有否可能是亲生关系。当发现亲子间与遗传觌律有矛盾时,便可加以否定,这就是俗说的“滴血认亲”。
例如,父母双方的血型均为O型者,其子女也只能是O型,若亲代与子代的血型与此法则有矛盾,便可否定其亲生关系。当然,子女为O型者,还不能完全肯定就是这一对男女的亲生子,因为男女同为A型者,如上表所示也有可能生出O型的子女。由此可见,依靠ABO血型鉴定亲权关系只能否定什么,而不能肯定什么。
至于身体形态的特征,虽然也受着遗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而且各个发育阶段也有差异。形态特征受年龄和环境影响较少的有鼻、口、耳的形态,眼的位置以及眉毛生长情况等,但这只能作为亲权鉴定时的参考。某些显性遗传疾病,如多指(趾)症、短指(趾)底、狐臭、家庭性息肉等,也只能是当做辅助性的鉴定。
5、什么器官是造血的
血液中除了血浆以外,主要是各种血细胞。各种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白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短则数天,长则数月至数年;血小板只能存活7~14天。因为血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这就需要由新生的血细胞不断地补充替换,才能使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保持动态平衡。倘若这种平衡遭到破坏,便可导致血液异常或引起诸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白血病等疾患。
制造血细胞的地方叫造血器官,血细胞在这里产生后,到了成熟或接近成熟时进入血循环。人体不同时期的造血器官有所不同,1~2个月胚胎的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卵黄囊是胚胎的临时造血器官;胎儿在2~5个月时,肝脏、脾脏、淋巴结开始造血,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而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从胎儿第5个月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后主要是由骨髓造血,由它制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这时的脾脏、淋巴结及淋巴组织虽然也造血,但只产生少量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6、人体的造血器官是哪个?
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细胞的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以及脾脏。其中骨髓、胸腺、淋巴结及脾脏又称淋巴器官。
人体处于不同的时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l一2个月的胎儿,其造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故卵黄囊为其造血器官。2—5个月的胎儿,肝脏、脾脏、淋巴结开始造血,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胎儿从第5个月开始出现骨髓造血,胎儿后期出现胸腺造血。婴儿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制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脾脏、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也造血,但只产生少量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脂肪性组织,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骨髓分红髓(造血细胞)和黄髓(脂肪细胞)两部分。骨髓造血在开始时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后逐渐局限于颅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渐由黄髓所替代。黄髓不能造血。
7、在造血干细胞中产生的细胞都有什么,都在哪里成熟
在造血干细胞中产生的细胞都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造血干细胞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造血干细胞初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造血细胞的干细胞,它们既能通过自我更新以保持本身数量的稳定,又能分化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
2、定向祖细胞阶段,处于此阶段的造血细胞,已经限定进一步的分化方向,它们可以区分为多系定向祖细胞、红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和TB淋巴系祖细胞;
3、形态可辩认的前体细胞阶段,此时的造血细胞已经发育成为形态上可以辩认的各系幼稚细胞,这些细胞进下分别成熟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各类终末血细胞,然后有规律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7)骨髓造血扩展资料:
人体内的其他干细胞:
1、胚胎干细胞 在各种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中,胚胎干细胞最引人注目。胚胎干细胞是指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此外,胚胎干细胞还可以利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来获得。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在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所有种类的细胞;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扩增、筛选、冻存和复苏而不会丧失其原有的特性。
2、成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是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白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
发现的成体干细胞主要有: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干细胞、肌肉卫星细胞、皮肤表皮干细胞、肠上皮干细胞、视网膜干细胞、胰腺干细胞等。
8、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它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血液系统中的成熟细胞寿命极短,因此在人的一生中,造血干细胞需要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适时的补充血液系统各个成熟细胞组分。同时在损伤、炎症等应激状态下,造血干细胞也扮演着调节和维持体内血液系统各个细胞组分的生理平衡的角色。
(8)骨髓造血扩展资料:
1961年Till JE, McCulloch EA用小鼠体内脾结节方法第一次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八十年代后,Weissman等多个实验室相继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分离出高度纯化的不同阶段的造血干祖细胞。在小鼠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是通过细胞表面标记Lineage Sca-1c-kit或者细胞代谢方面的特性(侧群细胞)借助于流式细胞仪实现的。
九十年代通过引入CD34这个细胞表面标记区分小鼠中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短期造血干细胞。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基于SLAM家族分子(CD41,CD48和CD150)进一步富集造血干细胞,SLAM分子在造血干细胞的表达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各品系的实验小鼠。
9、人体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样被发现的?
尽管显微镜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标志着现代血液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发现和血细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几千年来,无论是诗人、哲学家,还是医生都将血液与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推测血液或是由于呼吸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华转变而来,然而,他们并没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来源。
应当说人类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们吃动物的骨髓,认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骨髓是由饮食水谷的精液与肾气和合,渗入骨空后转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补益脑髓。在西方,骨髓被认为是产生人体天然热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亚说:“你的骨无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们似乎意识到骨髓与血液之间有某种联系。在19世纪初,已有医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补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纪中叶,骨髓产生血液的奥秘才分别由德国医学家纽曼和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揭开。
纽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医学科学通报》上发表题为《关于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论文中,报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红细胞,而有核红细胞是血液中红细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断骨髓是红细胞的生产基地。几乎与此同时,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也证实了有核红细胞是无核红细胞的前身,此外他还指出白细胞也是由骨髓细胞生成的。纽曼和比佐泽罗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兴趣,许多医学家开始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细胞的起源问题,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例如有人认为红细胞是白细胞核瓦解的产物,也有人提出红细胞是由原始细胞吞噬了血红蛋白后形成的,还有人坚持红细胞是在肝脏中形成的观点。尽管这些认识现在看来都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正是这些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有力地推动了血液学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无核红细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红细胞转变而来,那么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也就是说有核红细胞是怎样变成无核红细胞的呢?有人认为,实际上核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变换了形式,而不再可见。而支持核消失的学者又分成两派:以纽曼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红细胞在成长过程中核被细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泽罗支持的一派则主张,核是在成熟过程中被逐出细胞。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当时两派都很难拿出足够的证据驳倒对方,加之他们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这个争论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显微照相技术的发展以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人们才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在的研究结果支持比佐泽罗等人核在成熟过程中被逐出细胞的观点。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骨髓是制造血液细胞的大本营。骨髓每天可产生2000亿个红细胞;100亿个白细胞和4000亿个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层中的石油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一样,骨髓是人体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