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癌什么病

骨髓癌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0-09-15 13:37:54

1、请问一下得骨髓癌是什么症状

疼痛是骨髓癌的症状的早期,始为间歇性隐痛,继则为持续性剧痛。位于表浅部位的肿瘤可触及肿块,中、后期病人常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低热、消瘦、贫血,病理性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所引起的截瘫疼痛等症状

2、骨髓癌初期,中期,晚期各有什么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
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
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
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
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
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8.淀粉样变
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3、什么是骨髓瘤

骨髓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易累及软组织,晚期可有广泛性转移,但少有肺转移。较多见于脊,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0%,以腰椎部多见。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与女性之比约2∶1。
肿瘤血运丰富呈暗红色或深红色,较脆软。镜下可见瘤体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细胞组成,间质极少。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异,可分为高分化型(小细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细胞型)两种。前者分化较成熟,体积小,具有圆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质呈车轮状,亦称浆细胞型骨髓瘤;后者分化差,体积大,有时有双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较多见,亦称网状细胞型骨髓瘤。
主要症状是持续的脊柱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多发者其痛范围很广。约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现截瘫和神经根受压症状。
一般有进行性贫血,血沉明显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钙增高,常伴有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清总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或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大部分有异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阳性,但本-周蛋白阳性率不高,约30%~60%。同时尿中草酸钙结晶与碱性磷酸盐增多。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性骨髓象,浆细胞数目至少占有核细胞的8%。

参考资料:网络http://ke.baidu.com/view/124636.html?wtp=tt

4、脊髓癌是什么病?

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的一种原发性的和全身性的恶性肿瘤,来源于B淋巴细胞,具有向浆细胞分化的性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罕见,可被治愈。

【治疗措施】

治疗为化疗,最有效的化疗药物是环磷酰胺和苯丙氨酸氮芥,可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其它抗肿瘤药物。 当有大且局限的溶骨病灶时,放疗可减轻疼痛、缓解脊髓压迫症状、预防病理骨折。年轻患者可应用同种骨髓移植术。 手术适用于初发瘫痪者的脊髓减压和治疗及预防病理骨折(骨接合术、骨水泥接合术,人工假体或关节假体置换)。 孤立性骨髓瘤由于其特点常用放疗或外科手术切除(广泛性切除)治疗,也可联合应用放疗和手术。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 骨髓瘤与完全或几乎完全为细胞组成的肿瘤相似,表现为灰色或红色,质软,呈髓样,有时可为液性改变。肿瘤组织广泛侵润髓腔,可形成圆形的肿瘤结节,并逐渐增大、融合。部分播散性病变和大部分单发性病变可形成巨大的瘤块,常有出血、囊性变及坏死改变,肿瘤组织侵透皮质骨向外膨胀。在脊柱,肿瘤膨胀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 2.镜下所见 肿瘤组织由密集的细胞簇组成,几乎没有细胞间基质。 肿瘤细胞可以辨认为是浆细胞,至少部分肿瘤细胞可以辨认为是浆细胞。这些细胞的胞浆丰富,色深染,嗜碱性,界线清晰。细胞核为圆形,偏心性,有清晰的核周晕(为一非常发达的高尔基体)。染色质呈块状,明显朝向核膜(车轮状或豹皮样核)。有时在电镜下于胞浆内或胞浆外可见到方形或三角形的结晶。在这些或多或少的典型浆细胞周围有些体积大的细胞,可有双核。可见有丝分裂像。具有上述特征的肿瘤为分化良好的浆细胞瘤。 在其余的病例中,肿瘤的细胞有高度的异型性,非常不典型。以大细胞或巨大细胞为主,胞浆深染,可有大量的空泡,细胞核有明显的多形性,伴染色过度,核仁大,可见病理分裂像,可见含有数个核或异形核的巨细胞。这些不典型的细胞散在于分化好、能够被辨认为浆细胞的细胞。

【临床表现】

发病率很高,比骨肉瘤的发病率高。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5∶1。好发于成年人或老年人,通常在40~50岁以后发病,少见于30岁以前,不见青春期以前。 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的全身性肿瘤,迟早要累及全身的大多数骨骼,特别是于成人期有红骨髓的部位。这些区域是躯干部位的海绵状骨、颅骨和长骨的干骺端,尤其是髋关节和肩关节周围的海绵状骨。 浆细胞瘤的骨骼播散不是同时发生的,也不是一致的。在浆细胞瘤的某个阶段,一些骨骼容易受侵犯,而另一些则不,或其病灶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 发病初期为单一病灶局限于单一骨段的浆细胞瘤并不罕见,这种浆细胞瘤即是单发性浆细胞,虽然单一病灶可保持数年,但持续性单一病灶的单发性浆细胞少见,几乎都会有骨骼播散,并导致死亡。单发性浆细胞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脊柱(一个或两个椎体),其次为躯干骨及股骨近端。 首发症状是模糊的或定位不清,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包括轻度骨疼痛、体质虚弱、体重下降或轻度贫血。患者常诉下背部疼痛,并可扩展到胸部。脊柱的疼痛常因运动而加重,椎旁肌肉可挛缩,叩击棘突可诱发疼痛。一些下腰痛的病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组织可压迫神经根,引发坐骨神经或足的放射性疼痛。在轻度创伤或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脊柱疼痛可变得非常剧烈,这是病理性椎体骨折的征象。椎体受到广泛侵犯时,可由于渐进性的或突然的脊髓压迫发生结束瘫,伴或不伴椎体压缩骨折。 疼痛和病理骨折不常见于首发症状中,这些症状多发生在肿瘤已明显的阶段。 在进展期,可能有浅表骨的肿胀(肋骨、胸骨、锁骨)、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发热、高血氮、出血倾向、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骨外肿瘤和淀粉样变性所致的巨舌,少数病例有肾功能不全,严重者可致尿毒症。

【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骨髓涂片 在浆细胞瘤的初期,诊断不明确时,骨髓涂片常能确诊,但阴性并不能除外浆细胞瘤的可能。如果涂片有3%的浆细胞,就应怀疑浆细胞瘤的可能;如果有10%的浆,浆细胞瘤的可能性很大,但也可因肝脏感染或癌的骨转移瘤而引起弥漫性或转移灶周围的骨髓中的浆细胞增加;如果浆细胞百分比更高,最高可达70%,且在典型的浆细胞旁边有异型浆细胞,如含大核或双核的浆细胞,或不成熟、不典型的浆细胞,可确诊为浆细胞瘤。浆细胞瘤的病程越进展,其细胞学的阳性发现率就越高。 2.血清蛋白 大多数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加,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即使总的球蛋白没有增加,免疫电泳也显示在α或γ球蛋白带区域有一窄而尖的峰,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增加所致。电泳的改变几乎存在所有的播散性病例中,但于病变初期可无改变,特别是在单发性浆细胞瘤中。少数病例的血清电泳无表现,其而尿电泳有表现。 3.Bence-Jones蛋白尿 采用尿蛋白电泳和免疫蛋白电泳的方法检测,其比传统的加热尿液的检查方法敏感。Bence-Jones蛋白尿的阳性率不高,可见于分泌轻链球蛋白的浆细胞瘤(K链或L链)病例。 4.高钙血症 骨髓瘤增生常可引起弥漫性的骨吸收,导致血钙升高。 高尿酸血症和氮血症常见。高尿酸血症是由于核酸代谢旺盛所致,可发生在所有骨髓过度增生的患者。高氮质血症是由于骨髓瘤的肾损害所致。 5.外周血变化 表现为贫血。白细胞一般无变化,但极少的病例可有明显的白细胞增多,甚至有大量的浆细胞,这样的病例被认为是浆细胞性白血病。 二.X线所见 影像学表现存在着潜伏期,病变于解剖上和影像上的表现程度不成比例,即使肿瘤组织已弥漫侵犯骨髓腔,但骨小梁和皮质骨无明显吸收,影像表现是阴性的。骨髓瘤肿瘤组织可破坏骨组织呈明显的多孔改变,影像上表现为广泛的骨质疏松和皮质骨变薄,特别在病变的初期及肿瘤侵犯脊柱。 在骨髓瘤的进展期,肿瘤组织不仅可广泛地侵犯髓腔,并可形成插散性肿瘤结节,刚形成的肿瘤结节体积微小,以后增大并可融合,这些病理改变决定了浆细胞瘤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其表现为微小的虫蚀状、圆形的点状溶骨、溶骨区融合后的泡沫状及晚期广泛的溶骨病变。典型的溶骨腔隙周围无硬化边缘,同时肿瘤组织可于骨的内部侵蚀皮质骨,使其变薄,部分区域可消失。 颅骨可有多孔性改变,非常细小,像聚集的针眼,表现毛玻璃样影像,如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较多的播散性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溶骨,其进行性增大,并可融合。溶骨区为典型的穿凿样边缘,颅骨的影像表现呈雾状。 在脊柱,浆细胞瘤可表现为明显的骨质疏松,椎体可出现压缩改变,呈双凹畸形,椎间隙相对增厚,弯曲度增加,于严重的骨质疏松中可存在有溶骨腔隙。典型的是溶骨腔隙也可位于椎体的后弓和肋骨。脊柱和肋骨的皮质骨可很薄,部分呈轻度泡状膨胀,部分皮质骨可中断。常见多个压缩的椎体。盆骨的病变可有同样的改变。 在长骨,浆细胞瘤可表现为骨质疏松、虫蚀状破坏和蜂窝状、泡沫状溶骨,肿瘤组织从内侧侵润皮质骨,使其变薄。溶骨可融合变大,破坏皮质骨,发生病理骨折,病理骨折主要发生于干骺端,特别是四肢的近端。进展期,骨干也可或多或少地被肿瘤组织侵犯。 在骨的单发性浆细胞瘤中,影像表现为局限的大块溶骨区。其溶骨病变可为同源性起源,伴或不伴有皮质骨的侵犯;有时是由多发性点状溶骨病灶融合而成的;有时可使骨膨胀,呈薄的皂泡状溶骨腔隙。 骨扫描,可以是阴性的,甚至在影像上明显表现为巨大的病变也可为阳性。

【鉴别诊断】

典型和晚期浆细胞瘤诊断容易,但早期的浆细胞瘤诊断困难。浆细胞瘤于早期可无疼痛,只有轻微的或不明显的体征,这种状况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在临床上,如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骨骼隐痛或弥漫性下腰痛、乏力、苍白、轻度体重下降,应怀疑骨髓瘤的可能。 为确诊浆细胞瘤,常需行的检查有颅骨、脊柱、骨盆和肢体近端的X线片,骨扫描,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蛋白电泳(钙血症,尿酸血症),寻找Bence-Jones蛋白尿蛋白和24小时尿的蛋白电泳(肾清除率),胸骨和髂骨的骨髓穿刺,于明显溶骨的病例、有脊髓压迫症的病例和单发性浆细胞瘤的病例中可行切开或针吸活检。 血清免疫蛋白电泳是最重要的诊断性检查,在大多数病例可显示球蛋白的异常,单发性和弥漫性浆细胞瘤病例很少为阴性。尿蛋白电泳在血清蛋白电泳为阴性的情况下可为阳性。 骨髓穿刺在病变的初期或单发性病变中可为阴性。骨髓穿刺结果只能显示未分化的不典型成分,如仅有骨髓穿刺结果,则可误诊为淋巴瘤。

5、什么是骨髓瘤?

它是恶性肿瘤,骨髓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骨髓瘤也是血液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骨髓里的浆细胞异常的增殖,恶性的克隆,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的症状有,骨痛,贫血,肾功能下降,还有少部分人感染等等,在我们血液科的肿瘤当中,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相对还是比较好的。

6、骨髓癌早期的症状是什么样的?

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7、骨髓瘤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疗?这病严重么有什么后果?

骨髓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易累及软组织,晚期可有广泛性转移,但少有肺转移。较多见于脊,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0%,以腰椎部多见。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与女性之比约2∶1。
肿瘤血运丰富呈暗红色或深红色,较脆软。镜下可见瘤体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细胞组成,间质极少。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异,可分为高分化型(小细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细胞型)两种。前者分化较成熟,体积小,具有圆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质呈车轮状,亦称浆细胞型骨髓瘤;后者分化差,体积大,有时有双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较多见,亦称网状细胞型骨髓瘤。
主要症状是持续的脊柱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多发者其痛范围很广。约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现截瘫和神经根受压症状。
一般有进行性贫血,血沉明显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钙增高,常伴有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清总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或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大部分有异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阳性,但本-周蛋白阳性率不高,约30%~60%。同时尿中草酸钙结晶与碱性磷酸盐增多。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性骨髓象,浆细胞数目至少占有核细胞的8%。
编辑本段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肿瘤科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骨髓瘤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以浆细胞为主的恶性肿瘤,可以是孤立性,由于其产生多发性骨损害,故也称为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椎、肋骨、颅骨、胸骨等。
编辑本段详细症状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岁) 发生的多发恶性骨髓内肿瘤。椎体、肋骨、胸骨、颅骨和骨盆为其好发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质极少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初期为间歇性,继为持续性,疼痛十分剧烈。神经可能被压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瘫。肿瘤一旦发现后,多数患者逐渐发生进行性贫血和恶病质变化。但很少产生转移瘤,肺部极少被累。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以下数种变化: ①约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②约50%病例的血清钙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种病例的甲状旁腺有继发性增生;⑧进行性贫血,系因造血机构被肿瘤破坏所致;④少数晚期病例的周围血液中可能发生假性浆细胞白血病现象,⑤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⑥约有70%病例在晚期发生肾病。 x线检查时,在被累的骨质中,可以发现多数溶骨性穿凿形缺损,周围无反应性新骨增生,此为骨髓瘤的特点。所以病理性骨折较多。椎体发病时,则产生压缩骨折。四肢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在颅顶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线征象为分布不规则的多发穿凿形缺损,一见即可识别。但长骨骨干发病时,骨质的破坏有时与此不同,根据x线照片无法与溶骨性骨肉瘤或转移瘤区别。 [治疗] 化学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疗效,对有严重贫血者可输血,有截瘫者施行椎板切除术,有病理骨折者施用适当的外固定。单发于肢体者,可以考虑截肢。疼痛严重者可施行放射线治疗。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有一个长短不定的无症状期,少数病人以背痛为首发症状,并伴有贫血和恶病质。还有病人因病理骨折来就诊。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
肿瘤血运丰富呈暗红色或深红色,较脆软。镜下可见瘤体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细胞组成,间质极少。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异,可分为高分化型(小细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细胞型)两种。前者分化较成熟,体积小,具有圆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质呈车轮状,亦称浆细胞型骨髓瘤;后者分化差,体积大,有时有双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较多见,亦称网状细胞型骨髓瘤。
编辑本段病理生理
骨髓瘤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以浆细胞为主的恶性肿瘤。
编辑本段诊断检查
X线主要表现为多个溶骨性破坏和广泛的骨质疏松。骨髓穿刺找到大量异常浆细胞可确诊。血清蛋白增高,A/G倒置,蛋白电泳异常,显示β和r球蛋白升高。并可出现白血病血象。40%以上的病人尿中Bence-Jones蛋白阳性。另外有血钙增高,尿蛋白电泳异常等。
辅助检查 一般有进行性贫血,血沉明显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钙增高,常伴有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清总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或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大部分有异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阳性,但本-周蛋白阳性率不高,约30%~60%。同时尿中草酸钙结晶与碱性磷酸盐增多。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性骨髓象,浆细胞数目至少占有核细胞的8%。 骨髓瘤患者X线检查:可表现为正常,约占10%。主要表现为广泛骨质疏松和多发性骨质破坏。可见方法性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变稀,骨皮质变薄。局限性骨质破坏,可表现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少数亦可呈皂泡样膨胀或硬化性改变。肿瘤一般不侵入椎间盘,故椎间隙正常。因为该肿瘤可见于枕骨大孔处,所以凡神经学检查提示受累节段较高者,应行MRI检查。
编辑本段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1.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2.血清蛋白电泳:丁或日球蛋白显著增高,或p及7球蛋白之间出现呈单株峰型M球蛋白。
3.免疫电泳:增高的M球蛋白经免疫电泳分析,大多为。IgG(约占50%—60%)、IgA(约占20%-25%),其他为IgD、轻链,极少数为IgE。
4.尿本周氏蛋白:约60%-70%的病例可阳性。
5.x线骨骼检查:受累骨骼示圆形穿凿样缺损,以颅骨为典型。也可见弥漫性骨质疏松及脱钙。
6.骨髓象:骨髓瘤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0%以上。因骨髓内病灶分布不均,故一次阴性不能排除本病。
编辑本段治疗方案
以化疗和放疗为主,对长管状骨病理骨折地可作髓内钉固定,严重者可作截肢,若因脊柱骨针所引起脊髓压迫,可作椎板切除减压,预后差。
一般采用综合治疗,以放疗和化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 放射治疗 骨髓瘤对放射线中度敏感,姑息性治疗和根治性治疗的照射剂量有所不同。 化疗 病变较广泛者,宜选用化疗。目前多选用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或环磷酰胺,还有甲基苄肼、双氯已亚硝脲及长春新碱等。 手术治疗 若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应行减压术,同时应用化疗。 术病预后较差,一般多在1年内死亡。经综合治疗后可延长生命。
编辑本段饮食疗法
多发性骨髓瘤食疗方-治疗骨髓瘤专栏
骨髓瘤:为骨髓中浆细胞发生肿瘤性繁殖而引起单发和多发骨破坏,同时并发全身血液系统变化。以颅骨、脊椎、髂骨多见,长骨较少发生。主要侵犯骨髓,也可同时侵犯软组织。此病病程发展快,约1年左右明显,以骨骼疼痛为主要症状,后期有肿胀、病理性骨折、甚至神经压迫症状,伴有贫血、出血倾向。肾脏功能障碍、反复感染,引起血液白细胞变时,则称为浆细胞性白血病。骨肉瘤:好发于10~20岁,男多于女,以髂骨、股骨、肩胛骨、肱骨多见,病程发展快,有体温增高、血白细胞增多和血沉率增快。局部软组织明显肿胀、广泛压痛,患肢因肿痛而活动受限,甚至处于畸形体位。骨破坏位于长骨干骺端和骨干部位,X线见虫蛀样广泛不规则混合阴影,骨膜反应常呈葱皮样,偶合并病理骨折。

8、骨髓癌有什么症状

一开始只有头痛,没几天就全身都痛,有时候呼吸都有困难,在医院里都查不出是什么原因,全部症状:全身乏力,无胃口
发病时间及原因:近一月

与骨髓癌什么病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