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疗后有什么症状
化疗作为一种很常用的全身治疗抗肿瘤的方式,可能会引起一些全身反应。
主要的身体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比较多见一些,比如有恶心、呕吐这些反应,还有厌油、食欲下降等。化疗后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否则会加重消化道的反应。
另外化疗可能会引发脱发的反应,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化疗引起的脱发是可逆的,在化疗结束之后,营养状况改善,脱发还会再长出来。
化疗还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反应,比如白细胞下降、贫血等,这些在身体表面可能看不出来,如果是重度贫血,会有贫血貌。
另外化疗还会有一些过敏反应,比如身上起红疹等,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过敏的等药物治疗。
综合以上情况,化疗或者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可以及时补充益生菌,因为肠道内的益生菌容易被化疗药物杀死,从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衡,因此化疗或者放疗者应该积极补充益生菌。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2、重度骨髓抑制多久能恢复?
放化疗期间很容易造成骨髓抑制,引起血象下降,白细胞降低等情况。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骨髓抑制。
为有效预防骨髓再生不良,中医最重视以脏补脏,因此在化疗期间也可适量增加动物骨髓,如牛、样、猪的骨髓炖烫,或用鸡血、鸭血、鹅血、猪血制作的饮食。同时也可多吃一些五黑食品,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枣等。中医认为“黑可入肾”,五黑食品可以补肾填髓,有助于血象的提高的。
3、白血病的先兆是什么症状
白血病的临床症状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 发热和感染
A、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C、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
D、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患者可以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多因健康检查或因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象异常或脾肿大,才被确诊。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由于脾肿大而感左上腹坠胀、食后饱胀等症状。
检查时可发现患者面色、甲床、口唇苍白,最为突出的是脾肿大,往往就医时已达脐平面。胸骨下部常有压痛。晚期患者的皮肤、粘膜可出现出血点。眼眶、头颅、乳房等组织可出现无痛性肿块。
病情可稳定1-4年,之后进入加速期,迅速出现贫血及更多症状。过后便转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4、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如果度过或减短?
您好!可以采取联合化疗结合中药治疗,副作用较小,疗效好。
5、常见的化疗毒副反应是什么?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
近期反应包括即刻、早期和间期反应,发生在给药的4周之内。
包括局部反应(局部静脉炎)、造血系统的损害(主要为骨髓抑制的表现)、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免疫抑制、泌尿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等。
远期反应包括肺的纤维化、心肌炎、对生育的影响、致畸胎作用等等。
在乳腺癌的化疗中,常见的化疗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心脏毒性。
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表现为各种血细胞数的减少。一般在用药后的7~10天出现粒细胞下降,14~28天恢复,有时时间更长一些。粒细胞下降后的主要危险是感染,当粒细胞绝对数小于1×109/L时,感染的机会更大。血小板减少较粒细胞下降出现少,当血小板<20×109/L时,为出血的高危险期,20×109~50×109/L则为低危险期。
消化道反应是很常见的,一般认为是抗癌药物刺激了“化学感受器区”后反射性地引起“呕吐中枢兴奋”,临床上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其发生率约在80%左右。常在用药后1小时开始,持续24小时,有时可以连续2~3天。严重者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营养不良及恶液质。此外,有的药物还可能引起口腔溃疡、食管炎、结肠炎等消化道症状。
造成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主要是蒽环类药物,主要是以ADM为代表的。另外,高剂量的CTX、MMC、DDP、5FU、阿糖胞苷等化疗药物也有可能引起心脏毒性。有人认为自由基可以导致心肌细胞膜或线粒体生物膜上磷脂质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改变膜结构和通透性引起的心脏毒性。而ADM在人体内还原为半醌自由基,继而产生氧分子自由基,对心脏产生毒性。
由于新的化疗药物的开发,化疗技术的进步,联合用药以及采用预防用药来控制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现在临床上发生化疗毒副作用的情况已有所减少。国外有关乳腺癌化疗的文献报告亦同。
6、化疗后的反应有哪些?
化疗作为一种很常用的全身治疗抗肿瘤的方式,可能会引起一些全身反应。
主
要的身体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比较多见一些,比如有恶心、呕吐这些反应,还有厌油、食欲下降等。化疗后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否则会加重消化道的反应。
另外化疗可能会引发脱发的反应,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化疗引起的脱发是可逆的,在化疗结束之后,营养状况改善,脱发还会再长出来。
化疗还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反应,比如白细胞下降、贫血等,这些在身体表面可能看不出来,如果是重度贫血,会有贫血貌。
另外化疗还会有一些过敏反应,比如身上起红疹等,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过敏的等药物治疗。
综合以上情况,饮食一定要注意清洁、容易消化,还有就是食物多样化,这几方面进行重视。化疗或者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可以及时补充益生菌,因为肠道内的益生菌容易被化疗药物杀死,从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衡,因此化疗或者放疗者应该积极补充益生菌。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7、化疗骨髓抑制
化疗副作用中产生骨髓抑制是常见的症状,但是如果骨髓抑制严重就需要停止化疗。化疗骨髓抑制就是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活性降低,而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白细胞低免疫力就降了。可以提高服用提高免疫力的产品改善,像护命素等产品可以增强体内免疫细胞活性从而提高免疫力。
8、化疗后有哪些症状
癌症病人化疗后,因各人体质和化疗方案的不同,其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总得来说有如下状况:
1、身体衰弱:患者可出现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出虚汗,嗜睡等。
2、免疫功能下降: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免疫功能指标如E-玫瑰结试验,CH50,C3补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介素II…等,在化疗后均可不同程度地较化疗前下降。大部分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
3、骨髓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色素下降等。
4、消化障碍: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很多化疗药物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引发上述症状。
5、炎症反应:发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舌生疮等。
6、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可产生心脏毒性,损害心肌细胞,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心电图检查可出现T波改变或S-T段改变等。
7、肾脏毒性:有些化疗药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而出现腰痛,肾区不适等。
8、肺纤维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可引起肺纤维化,拍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呈条索状改变。对既往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更为危险,甚者可危及生命。
9、静脉炎: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病变的血管颜色变成暗红色或暗黄色,局部疼痛,触之呈条索状。严重者可导致栓塞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
10、神经系统毒性:主要是指化疗药物对周围末梢神经产生损害作用,患者可出现肢端麻木,肢端感觉迟钝等。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酰胺,诺威本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毒副反应。
11、肝脏毒性: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甚者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12、膀胱炎:异环磷酰胺,斑蝥素,喜树碱等可使病人出现小腹不适或胀痛,血尿等一系列药物性膀胱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