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注射骨髓

注射骨髓

发布时间:2020-09-10 19:23:40

1、日本骨髓注射增高会至残吗

很安全的手术,很多日本人都通过这一技术获得了好身材!

2、骨内注射技术的发展历史

尽管在成年急诊个体中通过骨髓腔内(intraosseous,IO)途径给药或补液在现代急诊医疗设备系统中仍是一种新的技术,但是IO输注却有过一段长期的丰富的历史。未经证实的观点认为IO技术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晚期,但是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并记录IO技术却是在1922年,当时哈佛大学的Drinker博士在研究胸骨板循环时发现并提出骨内腔隙充满一种非萎缩性静脉,他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灌注到骨髓腔中的物质能够很快被中枢循环系统所吸收。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关于IO技术的研究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1940年,费城的Tocantins医生和他的同事O’Neill通过临床实验一同证实了长骨和胸骨的骨髓腔也可以被用来作为血管输注的通路,他们还证实了注射到兔胫骨腔内的红色染料在注射后10秒钟就出现在心脏中。此外,Tocantins还发表了一些研究IO输注的案例报告,开发了一些用于临床IO输注的实用技术并设计了一些IO输注专用的特殊针头。1942年Papper博士证实了通过IO或静脉通路给予输液基本具有完全相似的循环时间,1944年,英国内科医生Hamilton Bailey博士评论在战时的伦敦使用IO输注时提到IO针头具有意外刺穿胸骨从而损伤心脏的潜在风险,为此Bailey设计了一种特殊的IO套管针用以保护心脏。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IO输注技术已成为一种用于成年或儿童给予药物或输血的流行方案,这种技术也因此经常出现在医学期刊中,这段时期主要使用的是手动穿刺针用于进行IO输注操作。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IO输注技术被战地医疗救治机构广泛使用,并挽救了4000余名身受重伤的士兵性命,而在没有使用IO输注技术之前,许多失血性休克的士兵因不能建立静脉输液循环而导致死亡,因此,美国军方认为IO输注技术是一种救治严重受伤士兵的标准措施。遗憾的是,二战以后至1968年由David Boyd博士等在芝加哥创建第一家EMS机构期间,IO输注技术的成功经验并未能从部队转移到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静脉输液用塑料导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EMS是由地方的创伤中心发展而来而不是诞生于军队之中。因此,很多创伤外科医生并不了解IO技术,只要那些医护人员能够开展静脉输注他们就很满足了。直至1984年,James Orlowski博士在参观霍乱流行的印度时发现,IO输注技术被用来输液和给药并挽救了许多可能死于霍乱的患者的生命,在他回国后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的静脉路线王国”的社论,其中他倡导在小儿科中使用IO技术。这篇社论重新唤起了对IO输注技术的关注和兴趣,并很快被儿科治疗机构采纳并被列入PALS(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儿童生命支持)准则之中,198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批准将IO输注技术列入儿科的急救复苏程序当中。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开展了许多关于在不同动物模型中通过IO输注方式给予药物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其中,在1990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IO输注的文献综述指出,任何可以利用静脉进行给药的操作也都可以通过IO途径进行给药,并且能够被中枢循环系统快速吸收利用。2003年ACLS(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心脏生命支持)准则中推荐IO作为成年个体有价值的选择方案,2005年美国FDA批准了三种用于成人IO输液的新设备,分别为F.A.S.T.1;B.I.G.和EZ-IO。伴随着IO技术的复兴和流行,理应进一步深入观察IO技术在成人个体输注中的应用,以及它是如何改变医护人员、护士和医生在静脉输液困难情况下解决问题方案的。

3、骨髓穿刺怎么个做法

【操作方法】

1.选好部位:选择穿刺部位骼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腰椎棘突穿刺点。

2.消毒麻醉: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3.进行穿刺:穿刺抽吸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一定长度,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骨髓液0.1~0.2ml滴于载玻片上,如需作骨髓液细菌检查,再抽取1~2ml。

4.拔针抽吸完毕,重新插入针芯,用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拔出穿刺针,按压1~2分钟后,胶布固定纱布。

【护理要点】

1.术前注意:(1)化验及药物过敏试验:查出血及凝血时间。若用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病人需做皮试。(2)体位准备:根据穿刺部位协助病人采取适宜的体位,若于胸骨、骼前上棘作穿刺者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若于髂后上棘穿刺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棘突穿刺点则取坐位,尽量弯腰,头俯屈于胸前使棘突暴露。

2.术后注意:(1)观察: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如果有渗血,立即换无菌纱块,压迫伤口直至无渗血为止。(2)保护穿刺处:指导病人48~72小时内不要弄湿穿刺处,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感染。

4、做骨髓是干什么的

与注射骨髓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