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意见: 骨髓细包学检查意见:有核细胞量少,粒系细胞比例略多骨髓象是什么意思?
提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或是巨幼细胞贫血。
2、如何治疗“增加性贫血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铁摄入不足或者铁排除过多,找出具体原因才能有效控制,单纯补铁效果并不是太好。白细胞减少也有个程度,要看白细胞数量的多少来分析病情的严重程度,白细胞减少时,一旦感染就很难控制
3、巨幼细胞贫血实验室检查可出现什么增高
巨幼细胞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轻。血涂片中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有5叶或6叶以上的分叶。偶可见到巨大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各系细胞均有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红系各阶段细胞均较正常大,胞质比胞核发育成熟(核质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分散的颗粒状浓缩。类似的形态改变亦可见于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以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更为明显。
4、鉴别骨髓增生和巨幼细胞异常做什么实验
鉴别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各种实验检查,诊断本病并不困难,VitB12缺乏和叶酸缺乏在临床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治疗用药不同,血清叶酸和VitB12的测定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本病常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故易误诊为胃病、慢性胃肠炎、肠梗阻、肠结核等,须与这些病鉴别,只要作血象和骨髓象的检查,鉴别不难。有出血,且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有的含有少数幼稚细胞者,需与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鉴别。
3.在细胞形态上应注意下列疾病鉴别: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可以有血象全贫及大细胞贫血的表现,骨髓中可见到红系有巨幼型改变。鉴别主要靠MDS有典型病态造血,可波及巨核系及粒系细胞。患者细胞遗传学的改变亦可帮助鉴别。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有血象全贫,但骨髓增生低下。由骨髓涂片和活检病理检查可鉴别。
(3)溶血性贫血 某些溶血性贫血会有相对的叶酸缺乏,当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临床上出现黄疸及网织红细胞增高时,两者需加以鉴别。溶血性贫血的骨髓中不会出现典型的巨幼改变,黄疸及网织红细胞增高的程度较显著。此外,溶血性贫血的特殊试验常可帮助证实。
5、巨幼细胞贫血检查有哪些?
1.血象属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可呈现全血细胞减少。血涂片中红细胞大小不等或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有6叶或更多的分叶。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最为显著。各细胞均可见到“巨幼变”,细胞体积增大,核发育明显落后于胞质。巨核细胞减少,亦可见体积增大及分叶过多。
3.生化检查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可下降,分别低于
6.8nmol/L(3ng/ml)及低于74pmol/L(100pg/ml);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低于227nmol/L(100ng/ml)。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高于正常。
6、女,20岁。乏力,食欲减退半年。骨髓象表示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40%,细胞体
贫血有多种类型,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需检查血常规,适时骨髓检查,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补铁剂治疗,多食血制品。巨幼细胞性贫血为大细胞贫血,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地贫为球蛋白缺乏,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具体疾病,具体处理。
7、巨幼细胞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的骨髓像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MCVl5%。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4.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嗜喊性色调较强,细胞核小而致密。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减低。
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红细胞较易见到。
8、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在骨髓象中的特点和异同
缺铁性贫血: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个别患者减低。
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低。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如破布,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分裂象易见。粒细胞比例相对降低,各阶段间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淋巴/单核细胞正常。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特征
①红细胞系统:红系明显增生伴显著巨幼样变,粒红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态的幼红细胞减少或不见,各阶段的巨幼红细胞出现,其比例常大于10%。可见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红细胞。由于发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红细胞和早巨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红细胞的比例可高达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体易见,胞核的形态和“核幼质老”的改变是识别巨幼样变的两大特点;
②粒细胞系统: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细胞比例相对降低。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以后可见巨幼变,以巨晚幼粒和巨杆状核细胞多见,可见巨多核叶中性粒细胞;
③巨核细胞系统:数量正常或减少,可见巨核细胞胞体过大,分叶过多(正常在5叶以下)与核碎裂;胞质内颗粒减少。
相同点: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粒红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浆发育不平衡(但一个是胞浆发育不良,一个是胞核发育不良)
9、什么叫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是指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红比例等项检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
临床意义
原始细胞比例超过30%,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如果这些原始细胞POX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异常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如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阳性值高的考虑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强烈的炎症反应,而不是白血病),而阳性值低的或阴性的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系统 增生明显,多为增生性贫血。其中红细胞颜色变浅、体积变小的往往提示缺铁性贫血;而体积增大、早期红细胞增多的可能是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且伴有各种异常形态的往往是溶血性贫血。 粒细胞、红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也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单纯某一个系统的血细胞减少往往是单纯性单个血细胞系统的再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