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卡介苗骨髓炎

卡介苗骨髓炎

发布时间:2020-09-06 17:18:31

1、新生儿卡介苗没有化脓正常吗,卡介苗接种会有这些反应

1
新生儿卡介苗没有化脓正常吗
新生儿打完卡介苗没有化脓,一般是不正常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有的孩子即使不化脓、不破溃也同样产生了抗体。
建议:
家长带孩子去做抗体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抗体,要及时进行补种。
[卡介苗多久开始化脓,化脓后怎么护理呢]
2
卡介苗接种后会有什么反应
1、接种后2~3周局部发生红肿,出现丘疹状硬块,逐渐软化为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结痂脱落后可在局部形成一稍凹陷的瘢痕(即卡疤),整个过程持续2~3个月。
小贴士:
既然是不良反应就不是所有的接种者都会出现,还有5-10%的宝宝不产生卡疤,这不代表接种失败哟。
2、短期不良反应:少数接种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反应,上述不良反应一般在24h消失。
3、常见的不良反应:接种卡介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接种处皮肤冷脓肿、溃疡不愈、瘢痕疙瘩以及局部淋巴结大。
4、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炎、全身卡介苗感染、银屑病、皮疹、紫癜、狼疮、过敏性休克等。
5、卡介苗的严重不良反应:卡介苗不良反应大多轻微,但有学者研究136例卡介苗接种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发现死亡患儿有播散性卡介苗病、过敏性休克、诱发颅内出血和过敏性紫癜。除了过敏性休克外,大多数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均有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病等。
12

2、孩子必须注射的疫苗除了卡介苗.骨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之外,还有下列哪种疫苗

B 天啊 竟和老师发的东西 一样 你哪的人呀? 是不是一个白本 还得画画 我记得是家长答吧 呵呵

3、新生儿皮内注射卡介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1、淋巴结炎。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淋巴结可一个或数个肿大。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抗酸杆菌,培养可阳性,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淋巴结组织病例检查为结核病变。
2、骨髓炎。卡介苗骨髓炎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世界范围估计为0.39/100万。
本病好发部位以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胫骨、骨骺及股骨颈为多见,可单发也可多发,有的病例可形成脓肿。呈慢性良性过程,症状一般轻微,可有轻度发热、病变部位肿胀、轻度疼痛与功能障碍,患儿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卡介苗骨髓炎需手术得到细菌学与病理学证实。
3、卡介苗接种差错,接种卡介苗时将皮内接种误种皮下或肌肉事故,以及超剂量接种引起的反应最为多见。接种局部在2~5天内出现红肿,以后发生硬结,发展成中心软化、破溃而成脓肿。接种部位同侧腋窝、锁骨下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可有体温升高,伴有乏力、烦躁、食欲减退,个别儿童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
4、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是卡介苗接种极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在世界范围估计为0.18/100万。

4、淋巴手术切除后怎么半年以后还在涨

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一)淋巴结炎1、临床表现(1)卡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淋巴结可一个或数个肿大。(2)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抗酸杆菌,培养可阳性,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淋巴结组织病例检查为结核病变。2、处理(1)可局部热敷。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口服异烟肼或加用利福平。早期也可手术切除。(2)脓疡有破溃趋势,应及早切开,用20%对氨基水杨酸油膏纱条或利福平纱条引流。若脓疡自发破溃,用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敷。(二)骨髓炎:卡介苗骨髓炎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世界范围估计为0.39/100万。1、临床表现本病好发部位以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胫骨、骨骺及股骨颈为多见,可单发也可多发,有的病例可形成脓肿。呈慢性良性过程,症状一般轻微,可有轻度发热、病变部位肿胀、轻度疼痛与功能障碍,患儿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卡介苗骨髓炎需手术得到细菌学与病理学证实。2、处理原则用INH和RFP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因为卡介苗菌株对吡嗪酰胺存在天然耐药性,故联用时不加吡嗪酰胺。(三)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是卡介苗接种极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在世界范围估计为0.18/100万。在国内外报道的因播散性卡介苗病死亡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有先天性的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及细胞免疫缺陷病,极少数免疫功能正常,称特发性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可能存在潜在的免疫疾患。1、临床表现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破溃、愈合慢、同时合并全身淋巴结结核、肺结核和/或肝脾结核、腹腔结核和/或脑膜炎等其它部位结核。一般表现长期发热、体重下降或不增、易合并机会性感染。诊断依赖于体液标本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组织活检可查到结核杆菌和结核病变,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2、处理原则联合抗结核治疗,一经发现,转上级有关医疗单位诊治。(四)卡介苗接种差错的处理接种卡介苗时将皮内接种误种皮下或肌肉事故,以及超剂量接种引起的反应最为多见。1、临床表现(1)接种局部在2~5天内出现红肿,以后发生硬结,发展成中心软化、破溃而成脓肿。接种部位同侧腋窝、锁骨下可伴有淋巴结肿大。(2)可有体温升高,伴有乏力、烦躁、食欲减退,个别儿童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3)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和肺异常阴影,但极少引起肺部结核。2、处理(1)全身治疗①口服异烟肼,儿童8~10mg/kg,1次顿服,每日总量不得超过300 mg,至局部反应消失。同时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6,以减少异烟肼反应。如在服异烟肼的同时加服利福平,则效果更好。②反应严重者可肌肉注射异烟肼,儿童每天40~60mg/kg,分1~2次注射,疗程1个月。(2)局部治疗①立即异烟肼50mg加于0.5%普鲁卡因溶液中,作局部环形封闭,每日1次,连续3天后改为每3天1次,共计8~10次。②已发生溃疡者,在用异烟肼液冲洗后,再用异烟肼粉撒于溃疡面,并可用时用利福平有广谱抗菌作用。

5、苏州哪里可以给孩子补种卡介苗?200分给您!

http://www.zwgk.suzhou.gov.cn/dpt/show.asp?ID=49031
这个网页上有关于你想知道的内容。
内容如下:请参考 第四条

2.接种对象
⑴无接种禁忌症的新生儿。
⑵出生时因健康等原因未能及时接种卡介苗或接种没有成功的婴幼儿可予补种。
⑶补种卡介苗的婴幼儿,补种前应详细了解是否已接种过卡介苗、有无禁忌症,确定未接种和无禁忌症的,方能予以补种。3个月龄以下卡介苗接种史不详的幼儿,待其年满3个月龄后,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再予补种。
⑷一周岁以上儿童,不论是否接种过卡介苗,一律不予接种卡介苗。

全文如下: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苏州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规范的通知
索引号: EA320-D0100-2010-234
发布机构: 苏州市卫生局 文件编号: 苏卫疾控〔2009〕59号
生成日期: 2009-12-28 发布日期: 2010-1-13
内容概述: 苏州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规范
全文标识:
公开内容
苏 州 市 卫 生 局 文 件

苏卫疾控〔2009〕59号

关于印发苏州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规范的通知

各市、区卫生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所: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基础免疫之一,是结核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接种卡介苗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结核性脑膜炎、急性血行播散型结核等重症结核病具有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卡介苗接种工作,我局组织修订了《苏州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规范(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我局2006年12月5日发布的《苏州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规范(试行)》停止执行。
附件:苏州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规范(暂行)

苏州市卫生局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七日

抄送: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各市、区疾控机构、妇保所,常熟市结防所,苏州市区具有助产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附件
苏州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规范(暂行)
为规范卡介苗接种工作,确保卡介苗接种质量、严防接种事故,特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分工
1.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卡介苗接种工作进行管理、考核。
2.各级疾控机构(结防机构)负责辖区内卡介苗供应、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卡介苗接种事故调查处理、督促检查、质量检测、资料汇总、统计报表和效果考核等。
3.设有产房的医疗机构负责对接生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4.对卡介苗补种工作实行分工管理。
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卡介苗门诊,承担居住在古城区(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儿童(含外来儿童)的卡介苗补种工作。
⑵各市(区)设立定点单位,负责对居住在辖区的接种史不详的儿童(包括外来儿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补种卡介苗。
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开设卡介苗接种门诊,负责对居住在本辖区的儿童(包括外来儿童)补种卡介苗。
5.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承担新生儿卡介苗副反应的治疗工作。
二、疫苗管理
1.接种单位必须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到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取接种用的卡介苗。
2.接种单位对所领取、使用的卡介苗必须按照《苏州市疫苗入库登记本》和《苏州市疫苗申领及使用记录本》要求认真做好记录,包括:疫苗的批号、数量、规格、来源、制造商、有效期等。
3.疫苗必须在2-8 ℃条件下运输、避光储存。
三、接种对象和规程
1.禁忌证
⑴体温超过37.5℃。
⑵早产儿、难产儿、新生儿体重在2500g以下及患有其他疾病的新生儿。
⑶顽固性呕吐及明显消化不良者。
⑷有临床症状的分娩创伤。
⑸脓皮病、全身湿疹。
⑹其他特殊情况,如免疫缺陷等。
2.接种对象
⑴无接种禁忌症的新生儿。
⑵出生时因健康等原因未能及时接种卡介苗或接种没有成功的婴幼儿可予补种。
⑶补种卡介苗的婴幼儿,补种前应详细了解是否已接种过卡介苗、有无禁忌症,确定未接种和无禁忌症的,方能予以补种。3个月龄以下卡介苗接种史不详的幼儿,待其年满3个月龄后,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再予补种。
⑷一周岁以上儿童,不论是否接种过卡介苗,一律不予接种卡介苗。
3.操作方法及程序
⑴接种前核对药物品名、剂量、批号及有效期,如无瓶签、已过期或安瓿有破损等情况不得使用。
⑵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的皮肤,常规皮肤消毒。
⑶应用lml一次性注射器,针孔与刻度一致向上,针尖稍向下压与皮肤平行刺入皮内,准确注射0.lml,可见带毛孔的皮丘隆起。
⑷如注射量不足,可另换注射器在原针眼处继续注射,总量不得超过0.1ml。
4.注意事项
⑴卡介苗接种人员必须先接受培训,取得江苏省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后才能上岗。
⑵菌苗应存放在冷暗处(2~8℃),不可直接放在冰上或泡在冰水内,不与其他药品混放。
⑶使用前应将菌苗用力充分摇匀。已打开的菌苗应在l小时内用完。用过的空瓶或过期菌苗须烧毁。
⑷卡介苗接种应在室内进行,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⑸对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卡介苗接种后半到一个月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形成脓疱,此时应保持清洁,不必包扎,二到三个月左右结痂脱落形成小瘢痕。个别婴儿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可热敷。
⑹个别婴儿可发生异常反应及并发症,如接种局部及相应淋巴结形成脓肿、溃疡、瘢痕疙瘩、骨髓炎,全身卡介苗感染,诱发湿疹、银屑病等,应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⑺目前尚无需要复种的确切科学根据,故复种已不再进行。
四、接种事故处理
1.发生过量接种卡介苗、在错误部位接种卡介苗事故后,接种单位要立即对接种的新生儿、婴儿进行治疗。
2.发生卡介苗接种事故和严重异常反应后,接种单位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结防机构)。
3.发生较大的卡介苗接种事故(一周内发生3人以上)和严重异常反应后,疾控机构(结防机构)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结果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结防机构)。
五、登记与统计
1.接种完成后,接种人员应及时将接种情况记录于“预防接种卡”和“苏州市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登记本”。
2.新生儿出生时因健康等原因未能接种卡介苗的,接生单位应将未接种原因记录于“苏州市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登记本”。
3.接生单位每月将卡介苗接种情况统计汇总于“苏州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情况汇总表”上,报当地疾控机构。
4.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卡介苗门诊,每月将卡介苗接种情况统计汇总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预防接种情况报表”,报当地疾控机构。
5.各市(区)疾控机构(结防机构)将本辖区的“苏州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情况汇总表”汇总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预防接种情况统计汇总报表”,报苏州市疾控中心。
六、监督检查
1.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每半年组织对本辖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各接种单位。
2.各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各接种单位的卡介苗接种质量进行监测
3、承担卡介苗副反应治疗的单位应认真统计发生副反应的接种单位,定期将结果反馈给当地疾控机构(结防机构)。
4.考核指标
⑴ 接种后12周结核菌素试验阳转率
=结核菌素试验阳转人数/结核菌素试验查验反应人数×100%
⑵新生儿卡介苗副反应率
=发生卡介苗副反应人数/接种卡介苗新生儿数×100%
⑶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
=接种卡介苗新生儿数/出生新生儿数×100%
⑷ 报表完整率=应填项目数/实填项目数×100%
⑸ 报表及时率=及时报表数/应报及时报表数×100%
七、本规范自2009年12月1日起实行。

与卡介苗骨髓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