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大拇脚趾的趾甲边上的,长到肉里去了,没法剪,很痛,请问怎么办啊
嵌甲症,是一种常见病.多为趾甲内潜入甲沟
并反复感染引起趾甲甲沟持续性疼痛,严重困扰患
者工作生活,患者常到皮肤科,外科,骨科,甚至到整
形外科就诊.许多医生治疗此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
方法,并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对嵌甲症治疗相关
问题,概述如下.
1 指(趾)甲的应用解剖特点
指(趾)甲为皮肤的附属器官,由甲板,甲床和甲
周3个部分构成.甲板由前暴露的甲体及近端皱褶
下的甲根组成,甲根下的基底组织称为甲母或甲母
质,是甲的生长区;甲床向两侧皮肤移行处形成甲
沟;而甲周表皮缺乏毛囊及汗腺,且较薄,较易发生
炎症,皲裂,损伤.指(趾)甲生长垂直轴指向对角线
的远端.因此,甲板向远端生长,且紧密地黏附于甲
床,使之同时向游离缘推进,从而保持甲板与甲床的
整体性.因此,甲床在甲的生长中也相当重要.足
拇趾的甲板最厚,质地较硬,可塑性相对较小.指
(趾)甲主要的功能是防御机械性损伤,保护指(趾)
尖部神经的损害,增加指(趾)动作的协调性.
2 嵌甲症的病因
嵌甲症,绝大多数发生于足拇趾,尤其以足拇趾
的外侧为多见,约为内侧的3倍〔1〕.亦有部分患者
同足拇趾双侧嵌甲或双拇趾双侧嵌甲.一般认为,
嵌甲症的发生与下述因素有关:
211 修甲过短过深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甲侧缘没有剪齐而又剪得
过短过深,则侧缘趾甲可以像"硬刺"似地插向甲沟
软组织.有的病例是在足浴后起病.
212 穿鞋过紧
多见于女性患者,穿着跟高头尖的鞋子,挤压趾
甲侧缘向甲沟软组织内生长,并摩擦甲及甲褶而造
成软组织肿胀加重嵌甲.
213 外伤
踢伤或被他人踩伤后致甲板的撕裂,引起甲板
侧缘更接近甲沟软组织而形成嵌甲,以青年学生多
见.
214 其他因素
先天性局部畸形,如拇趾的明显外翻,甲营养不
良,厚甲症或与甲真菌病等有关.也有人经拍照认
为,趾甲的曲度和轴向与嵌甲有关.嵌甲症与职业
也有一定关系,多见于站立工作的服务性职业等.
3 嵌甲症的分型,分期,并发症
311 分型
31111 根据程度分型:嵌甲症根据表现,有人将其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2〕.轻度:嵌入的趾
甲刺伤甲沟软组织,出现轻度水肿,轻压痛;中度:甲
沟形成坚韧的白膜样物,疼痛剧烈,呈现炎症反应,
红肿明显,无化脓及肉芽;重度:化脓伴或不伴肉芽
增生.
31112 根据Frost分型〔3〕:(1)趾甲正常,但甲刺或
甲沟长入周围组织;(2)趾甲一侧或两侧的边缘内翻
生长,压迫甲内组织;(3)趾甲正常,但甲唇肥大阻塞
甲沟.
312 分期
Heifitz将其分为3期,即Ⅰ期(炎症期),Ⅱ期
(脓肿期),Ⅲ期(肉芽肿期).但临床较多病例因肉
芽引起脓肿引流不畅,反过来肉芽增生更明显.肉
芽与脓肿并存,难以分期,难以真正指导临床.
313 并发症
嵌甲症可伴发甲沟炎,趾甲周围炎,甲旁肉芽
肿,还能引起慢性骨髓炎,真菌感染等.因此,对于
病程较长或肿痛较剧的病例,则建议行X线检查,
以排除趾甲的慢性骨髓炎.此外,单纯拔甲术后
5 %可引起甲营养不良〔4〕.
4 治疗
411 非手术治疗及传统医药治疗
对于炎症较轻,病程短的病例,可予以碘酊搽抹
消毒或酒精湿敷,或外扑银粉散,芙蓉膏包扎;已化
脓者,可服用解毒清热汤,局部用化毒散软膏.亦可
采用升丹包扎.但多未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412 手术治疗
41211 单纯的甲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手术简单快
捷,短期疗效较满意,但此术复发率可达73 %〔5〕.
有的病例行4次以上,拔甲仍未能治愈,且愈嵌愈
深,还出现严重的甲变形和营养不良.后来人们发
现,甲缘组织内聚是造成嵌甲复发的重要原因.部
分拔甲术现多为联合手术或复杂手术的基础而运
用.
41212 病甲部分或全部拔除+甲缘软组织处理:针
对甲缘内聚,袁元杏〔6〕等采用病甲部分+病变甲缘
组织切除术和拔甲术+局部皮肤整缩术,效果明显
优于单纯拔甲术,复发率分别是8 %和2117 %.
41213 重点处理甲床的手术: Ceilley曾提出,嵌甲
症的发生与甲床有关,并指出必须要切除甲床〔7〕.
趾甲的生长依托于甲床,特别是甲床的生发基质,趾
甲的生长与延长,与甲床具有整体性.病理检查显
示,嵌甲症患者甲沟处还出现甲床向甲襞上皮的移
行中断,炎性肉芽过度充填及局灶性瘢痕形成等表
现.尤其是单纯拔甲术后由于侧方应力作用于甲
缘,甲床失去甲板的支撑和定型,而使甲床的弧度明
显加大.因此,只有切除过度生长,向趾腹侧反折的
甲床,恢复甲床与甲襞上皮的正常连续性,才可能根
治嵌甲症.吴丞〔3〕等,据此设计的甲沟重建术,治愈
率9515 %.Ross术则采用石炭酸烧灼甲床,既简单
又创伤小,且复发率低,为111 %~717 %〔8〕.还可采
用CO2激光对部分病甲和甲床进行烧灼处理,亦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丁喜坤〔9〕等采用甲床的彻底切除
术,将末节趾骨远端在甲根部截去,无复发,但创伤
较大,破坏了拇趾的正常形状,极大的影响美观,不
为病人接受.
41214 重点处理甲母基的手术:彻底清除甲的不良
生长组织(病甲部分的甲母基),消除了嵌甲的病因,
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如甲切除术+部分甲母破坏
术,嵌甲切除术+基质清除术.
41215 联合处理甲床和甲母基的手术:该类方法现
被广泛采用.其基本原理是将甲母和甲床畸形的部
分都予以切除,保留生长形态正常的部分.如
Winograd术及改良Winograd术,甲基质甲沟联合矫
形术,拔甲术+激光炭化甲床及甲母等,治愈率分别
达68 % ,7816 % ,9817 %和8917 %〔10 ,11 ,12〕.
41216 改善甲沟引流及增大甲沟间隙的手术:如指
腹成形术,甲旁软组织楔形切除术,使甲沟变平,变
浅,消除潜在缝隙死腔.修整术则向甲根部延长甲
沟,再将嵌甲取出,放入药物包扎,但疗效评价不一.
5 嵌甲症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于Heifitz分期法Ⅰ,Ⅱ期,或轻度患者可保守治
疗,包括消毒液的涂抹,浸泡或包扎,趾甲下垫放敷料
使趾甲长出趾褶等"沟排"方法〔13〕.对于大多数嵌甲
症患者,尤其是嵌甲伴明显感染或病程较长的病例,
手术治疗是必须的.然而,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如甲癣严重,甲板增厚变形者,可经常规甲癣口服治
疗后,观察疗效是否决定手术或同时手术治疗,以免
术后真菌感染复发.拇外翻畸形引起的外侧嵌甲症,
需先行拇趾矫形,再酌情行嵌甲症手术治疗.拔甲术
对控制甲沟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对嵌甲也有一定的治
疗作用,但它可能造成甲床和甲基的破坏,从而使部
分患者的趾甲变形和甲缘内聚形成嵌甲,或使嵌甲加
重.多数学者认为,对合并有较严重的甲沟炎而且短
期内不能控制感染的患者可选用该术式,为其后期进
行嵌甲根治术奠定基础.对于甲床明显反折甚至卷
曲的病例则可选用针对甲床的甲沟重建术或Ross
术.趾甲正常,但有甲刺或甲钩长入周围组织者,可
采用Winograd术或其改良术.激光治疗相对创伤小,
出血少,但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要求.激光汽化过程
中,也应把握深浅和范围,破坏太小易复发,太大则可
能导致甲床部分裸露而影响疗效〔12〕.除此之外,较
多针对甲床及甲母基的手术方式,总体疗效较为满
意,可根据其特点和条件选用.
2、(2014?宁夏三模)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
(1)农杆菌转化法是现将目的基因组合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然后把重组质粒导入到农杆菌细胞中,利用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首先用相应的抗原免疫小鼠,从免疫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并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通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该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可见,该过程中进行了2次筛选.
(3)给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其超数排卵;精子获能后才具备与成熟卵子受精的能力;防止多精受精的两道屏障: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
(4)由“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可知这里主要体现的是物种的多样性,所以该生态工程的原理为物种多样性原理.
(5)A、若1为PstⅠ,2为EcoRⅠ,3为EcoRⅠ,4为BamHⅠ,用BamHⅠ和Pst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可防止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A正确;
B、若1为EcoRⅠ,2为BamHⅠ,3为BamHⅠ,4为PstⅠ,用BamHⅠ和Pst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得到目的基因两侧都有BamHⅠ酶切形成的黏性末端,这样会导致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B错误;
C.若1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BamHⅠ,4为PstⅠ,用BamHⅠ和Pst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得到目的基因两侧都有BamHⅠ酶切形成的黏性末端,这样会导致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C错误;
D.若1为EcoRⅠ,2为PstⅠ,3为PstⅠ,4为BamHⅠ,用BamHⅠ和Pst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得到目的基因两侧都有PstⅠ酶切形成的黏性末端,这样会导致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D错误.
故选:A.
(6)为了让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需要在重组质粒中添加羊的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为受精卵,导入目的基因常用显微注射法.将获得的重组细胞培养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到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母羊子宫内.因为我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条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所以在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基中,往往还需要添加动物血清.
故答案为:
(1)T-DNA 染色体DNA
(2)杂交瘤2
(3)促性腺激素获能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
(4)B
(5)A
(6)羊的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显微注射 受精卵 同期发情 动物血清
3、这个女的叫什么名字?求她全部,my201405 at 163。com
建议: 3.在主菜单中用鼠标点击“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艺术字)”,根据弹出的界面要求将存储的图片插入工作表。
4、屋檐的有关文章
1、《曾经,在躲雨的屋檐下,看着一个个女孩被接走》
曾经,在躲雨的屋檐下,看着一个个女孩被接走;曾经,会在饿的胃疼却连水都没得喝时很想哭;曾经,在拥挤的公车上被左推右推感到委屈;曾经,在夜色里默默对自己说“生日快乐”;曾经,被冤枉却无力辩解躲在厕所捂着嘴巴压抑地哭着。那时我多希望你在我身边,轻轻地说:宝贝,别怕,有我在。
2、《你的美,如雪落屋檐》
我在雨水一端,隔着咸腥的空气,透过墨绿的纱窗,等你!
七月,原本燥热。却因为丝丝的细雨,平添几分清爽。
雨丝愈发稠了,思念愈加浓了。
小时候爱看雨,细雨如愁,落在寂寥的边城。那是童年,记忆懵懂。
长大后爱看雪,雪落屋檐,碎了一地的思念。那是青春,儿女情长。
一样的闲愁,一样的守望。
我喜欢在和煦的午后,等雪。即使一场空,那痴望的感觉却在心底晕开,久久弥散。
等雪迷长空,纯澈了整个寒冬。世间一切繁华,开始凋零。唯有心底荡漾着那份久违的欢喜。
我的欢喜,因为你,是近两年的事了。那年,雪花那个飘,北风呼呼,嵌入骨髓。你我却在彻骨的雪夜,小屋中诉说衷肠。温情脉脉,款款绵绵。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皓月当空,没有江湖儿女的狂放爱情,只有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我煮给你吃。
锅里弥漫香气,还有你的体温。
额头铺满我的汗水,指尖擦拭你的泪水。亮晶晶,闪烁着白炽灯的光明。
雪花簌簌飘落,堆积在窗,成了软绵绵的想象。
想象着,让泪化作相思雨,装点我们依偎的时光。
3、《风雨》
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5、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代打仗前,士兵为何会把箭在粪便里插一下?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讲关羽的。关羽率军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疗伤。华佗用刀给关羽刮骨去毒,帐里帐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刮骨疗伤”的故事。
刮骨疗伤,非常人所能忍受,而关羽却能谈笑自若,令人钦佩。而今天文章的主旨,不在于关羽是否勇敢,而在于他被毒箭射中这件事上。从文首我们可以得知,关羽中的是毒箭,毒入骨髓,所以才需要刮骨去毒。但是关羽毕竟是千载难遇的猛将,勇猛异常,所以,刮骨疗伤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是普通士兵中了这毒箭,结果会怎样呢?
答案很简单,非死即伤。但是,士兵因为中毒箭身亡,在古代是不常有的事情。因为古代军队极少使用带毒的箭。那么,看到这,很多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了,在箭头上涂上毒药,不是可以增加敌军的伤亡吗?这样损敌利己的事情,为什么古代军队很少做?
众所周知,箭与弓、弩等搭配,是古代一种远射兵器。事实上,在有效射程之内,箭头不用带毒,箭只要射中敌人,一般都能对其造成致命的杀伤,非死即残。
古代箭的杀伤方式,是在进入人体之后就会制造一个创口,切割到重要血管立即没命;刺穿肺部、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也可能会导致内出血很快死亡;如果运气好一时半会没死,那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带着大量细菌的金属箭头就会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免疫反应,伤口迅速恶化,化脓感染细菌,最后死去。
为什么不大规模的使用带毒的箭?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弓箭的致死率已经够高。古代打仗,头部和躯干是最容易中箭的两个部位,而只要这两个部位中箭,基本上就可以宣判死亡了
不大规模使用毒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古代制造毒药的成本较大,一场大的战役可能需要耗费十几万支箭,如果每支箭都图上毒药,成本就太大,要知道,毒药在古代并不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用品,它的提炼和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成本。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毒箭可能会被小规模的使用,用以射杀敌方首领或者大将,但很难大规模地投入战场。
虽然古代军队使用带毒的箭,但是他们却有别的办法提高弓箭的致死率。
行军之时,士兵的、牲畜的粪便都是很有用的东西,而且绝对是价格便宜量又足。其中一种用途就是:浸泡过粪便的箭头、再加上铁锈,非常容易造成感染。众所周知,弓箭主要造成贯通伤害,也就是说:基本多少都是会扎进身体的。如果伤者保持大运动量的持续奋战、加之伤口清理不及时,伤口的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6、原来这恨深入骨髓用英语怎么说
The hate turns out to have gone deep in soul.
7、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1)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
(1)农杆菌转化法是现将目的基因组合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然后把重组质粒导入到农杆菌细胞中,利用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首先用相应的抗原免疫小鼠,从免疫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并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通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该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3)给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其超数排卵;精子获能后才具备与成熟卵子受精的能力;在胚胎移植前,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4)由“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可知这里主要体现的是物种的多样性,所以该生态工程的原理为物种多样性原理.
故答案为:
(1)T-DNA 染色体DNA
(2)杂交瘤 B淋巴
(3)促性腺激素 获能 胚胎分割
(4)B
8、帮我看一下三维报告单
子宫壁纤维囊肿 不是肿瘤 可以手术切除 我是学医的 但还不是医生 你可以去医院让医生看下
主要与内分泌激素有关,暂时可以不用治疗,但要定期复查B超和乳房检查,发现变化及时处理
卵巢囊肿属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 20-50 岁最多见。卵巢恶性肿瘤由于患
病期很少有病,因此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 70 %已属晚期,很少能得到早期治疗, 5 年生存率始终徘
徊在 20-30 %,是威胁妇女生命最严重恶性肿瘤之一,卵巢是人体中较小的器官,但为多种多样肿瘤的
好发部位,卵巢肿瘤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
、良性或恶性,并有不少卵巢肿瘤能产生妇性或男性的性激素。
症状:
卵巢囊肿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因其他疾病就医在行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以后随
着肿瘤的生长,患者有所感觉,其症状与体征因肿瘤的性质、大小、发展、有无继发变性或并发症而不同
。
1、下腹不适感
为患者未触及下腹肿块前的最初症状。由于肿瘤本身的重量以及受肠蠕动及体位变动的影响,使肿
瘤在盆腔内移动牵扯其蒂及骨盆漏斗韧带,以致患者有下腹或骼窝部充胀、下坠感。
2、腹围增粗、腹内肿物
是主诉中最常有的现象。患者觉察自己的衣服或腰带显得紧小,方才注意到腹部增大,或在晨间偶
然感觉,因而自己按腹部而发现腹内有肿物,加之腹胀不适。
3、腹痛
如肿瘤无并发症,极少疼痛。因此,卵巢瘤患者感觉腹痛,尤其突然发生者,多系瘤蒂发生扭转,
偶或为肿瘤破裂、出血或感染所致。此外,恶性囊肿多引起腹痛、腿痛,疼痛往往使患者以急症就诊。
4、月经紊乱
一般卵巢,甚至双侧卵巢囊肿,由于并不破坏所有的正常卵巢组织,故多半不引起月经紊乱。有的
子宫出血并不属于内分泌性,或因卵巢瘤使盆腔的血管分布改变,引起子宫内膜充血而起;或由于卵巢恶
性肿瘤直接转移至子宫内膜所致。因内分泌性肿瘤所发生的月经紊乱常合并其他分泌影响。
5、压迫症状
巨大的卵巢肿瘤可因压迫横膈而引起呼吸困难及心悸,卵巢肿瘤合并大量腹水者也可引起此种症状
;但有的卵巢肿瘤患者的呼吸困难系由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所致;并且往往合并腹水,形成所谓 M eigs
综合症。
巨大的良性卵巢囊肿充盈整个腹腔,使腹腔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导致腹壁及双侧下肢
水肿;而固定于盆腔的恶性卵巢囊肿压迫髂静脉,往往引起一侧下肢水肿。
盆腹腔脏器受压,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便急或大便不畅等现象。
体征:
1、腹内肿块
中等大以下的腹内肿块,如无并发症或恶变,其最大特点为可动性,往往能自盆腔推移至腹腔。 肿
块一般无触痛,但如有并发症或恶变,则不仅肿块本身有压痛,甚至出现腹膜剌激症状。
2、腹水征
腹水存在常为恶性肿瘤的特征,但良性囊肿如卵巢纤维瘤及乳头状囊腺瘤亦可产生腹水。 内分泌症
状 如多毛、声音变粗、阴蒂肥大等为男性化囊肿。
3、恶病质
其特征是腹部极度膨大、显著消瘦、痛苦的面部表情及严重衰竭。
发病率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种类之多在全身各器官的肿瘤中居首位,其在妇科疾病中患病率为
13-23.9 %,其中恶性肿瘤约占 10% 。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多数发生在生育年龄,良性卵巢
肿瘤大多发生在 20-44 岁,恶性卵巢肿瘤发生在 40-50 岁,青春期或幼女也可患卵巢肿瘤,常为恶性,
而绝经后期患肿瘤也多为恶性。由于卵肿瘤位于盆腔,早期无症状,而恶性肿瘤扩散快,患者就医时 70
%以上已为晚期,据国内外报告卵巢癌五年存活率仅在 30 %左右,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
分类
1、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朱瘤来源于副中肾体腔上皮,为最常见的卵巢瘤之一。据国内统计,占全部卵巢瘤的 23.1%
,常见于 30-40 岁的妇女。以单侧性为多,但亦有不少为双侧性。可以分为单纯性液囊腺与乳头状浆液
性囊腺瘤两种。
(一)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占所有卵巢瘤的 15% 左右。肿瘤直径为 5-10cm ,个别可充盈整个腹腔
,多呈球形,外表光滑。单房或多房,壁甚薄,仅由一层能分泌浆液之柱状或立方上皮细胞构成,部分细
胞带有纤毛,与输卵管上皮细胞极为相似。囊瘤的内容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血清蛋白,偶尔呈少许粘
液性,系部分上皮细胞为粘液所致。
(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一般呈球形,多户,外表光滑,呈灰白色或棕色,内容显示多数细小或
粗大的乳头状突起,有的充盈整个囊腔,形成一近似实质的肿瘤,多为双侧。乳头状突起可以穿透囊壁移
于囊外,使囊壁易破裂。凡乳头达囊腺瘤表面者,皆产生腹水。浆液性囊腺瘤如不早期治疗,发生恶性变
者可高达 50% 。上皮细胞层的增厚,丝状分裂活动的增多,细胞大小与形态的多变,细胞不成熟及染色
反应的变化,均为恶性转变的特征。
2、浆液性囊腺腺癌
浆液性囊腺癌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卵巢瘤,约占所有恶性卵巢瘤的 40-60%, 半数为双侧性,一般
为中等大,半囊性。其显著特点为具有大量质脆的乳头突起。起初位于肿瘤内壁,常空透瘤壁,在肿瘤外
面继续生长。在后一种性况,肿瘤向周围器官和组织,如肠管、子宫及附件、壁层及脏层腹膜侵犯,形成
广泛癌性种植。
浆液性囊腺癌的手术预后不佳,与肿瘤的组织象有一定的关系,据统计其 5 年的生存率低于 20 %
。
3、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为较常见的卵巢瘤,国内统计占所有卵巢瘤的 21.7 %,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 26-45
岁),有少数病例为儿童,最年幼者为 7 岁。
肿瘤多为单侧,但约有 10 %为双侧。大多数肿瘤为多房性(故有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之称),并具
有较浆液性囊腺瘤炎大的倾向,甚至可达到巨大的程度,远超过足月妊娠子宫大(照片 29-5 )。患者可
有月经异常,但症状多由肿瘤增大压迫所致。
肿瘤呈椭圆形或形成大小不等的球形突起,表面光滑,中等硬度,瘤壁较厚。切面可见大小、数目不等的
房,房间隔亦较厚。
如果在手术切除粘液性囊腺瘤时未发生破裂,则这种肿瘤的预后极佳。肿瘤的恶变占 5% 。
任何粘液性囊腺的瘤的内容溢入腹腔,均可导致肿瘤的腹膜种植,呈团块状,并可引起脏器粘连。这种并
发症的发生率,在所有卵巢的粘液性囊腺瘤中仅占 12-13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切除卵巢的粘液性囊腺
瘤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如先行穿刺或不慎损伤瘤壁),以致囊内溶物溢入腹腔,亦可发生腹膜粘液瘤
。
4、粘液性囊腺癌
可为实性或囊性。癌变部位可局限于肿瘤的某一部,但多数扩展至整个肿瘤。如未穿破瘤壁,肿瘤
表面光滑;但如侵蚀瘤壁,则与邻近脏器粘连。囊腔内含有混浊的粘血性液体,为恶变表现之一。
五、子宫内膜样瘤
肿瘤表面光滑,常为单房,其内壁由一层极似子宫内膜型的高柱状上皮所构成,周围的结缔组织缺乏
子宫内膜间质,在囊瘤的内外也无出血现象。
子宫内膜样癌
这种种瘤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后者可高达50%。一般为中等大,瘤壁外表光滑,但可有硬节状突起。
部分为实性,部分生有乳头状突起的囊腔,可见坏死与出血灶。小部分为结缔组织型,质地较硬。肿瘤的
预后较浆液性及粘液性囊腺癌为佳。其5年生存率可达55%
透明细胞瘤
此种肿瘤通常发生于近绝经期或期或绝经期后,文献记载最老的患者为 87 岁,约 60 %见于 60
- 70 岁。 肿瘤常为单侧,但约有 25 %为双侧,中等大。肿瘤表面高低不平,以多数相互紧密连接的
囊性突起为特征。此类肿瘤极少恶变,一般间质不参与恶变,但可发生黄素化,并有内分泌影响。
Brenner瘤
BrennerBuy瘤是较少见的肿瘤。其发生率在所有卵巢瘤中占0.5%,发生于40-50岁者为多。一般为单
侧性(多为右侧),约8%为双侧性。极少数可恶性变为鳞状细胞癌或粘液性腺癌。 Brenner瘤为典型的实
质性圆形或椭圆形肿瘤。表面灰白,大小自1cm至25cm直径不等,多为6-7cm直径。肿瘤无明显的包膜,但
周围的卵巢间质被压缩。肿瘤无明显的包膜,但周围的卵巢间质被压缩。在绝经期后的患者,可并发子宫
内膜增生。
交界性肿瘤
浆液性肿瘤中表面乳头状瘤为最常见的交界性瘤。浆液性交界性瘤中约33-60%局限于一侧卵巢,而
显然恶性瘤则双侧者约占50%。交界性瘤在诊断时有转移性病16-18%,而显然恶性瘤则超过60%。 粘液
性瘤中交界性瘤占35%,而显然恶性瘤占10-15%。在诊断时,约80-90%交界性瘤局限于卵巢,而显然恶
性瘤则仅约50%。双侧卵巢均受累者两组约在5-10%。 子宫内膜样瘤的交界瘤表现为更少的不典型增生
,局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内膜样腺性纤维瘤范围内,其中上皮细胞具有低度恶性细胞核的特征,但
无侵蚀现象。
良性囊性畸胎瘤
良性囊性畸胎瘤,国内统计约占所有良性卵巢的16.4%,国外为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为20岁以
下妇性最为常见的肿瘤。约12-20%为双侧生长。一般为中等大,偶尔在探查对侧卵巢时发现直径有1-2cm
大的。
良性囊性畸胎瘤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这种肿瘤,大体为球形,在切除后则有扁平的倾向。表面光
滑,色白,带有区域性黄色,由于肿瘤的重量,可使骨盆漏斗韧带伸长,肿瘤在腹腔内的活动性亦随之增
加,因此易发生扭转。
良性畸胎瘤的内容如漏入腹腔,可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形成慢性巨细胞肉芽肿或油性一角蛋白肉芽肿
。此种病例在手术时往往易将所形成的纤维状弥漫性腹炎误为泛发性结核或癌症。囊性畸胎瘤一般无症状
,除非肿瘤较大,压迫邻近器官,但瘤蒂扭转的倾向。恶变率一般为5%,绝大多数为其中的鳞状上皮成
分发生癌变。
良性实性畸胎瘤
较囊性畸胎瘤少见,但较多见于儿童期。表面光滑,坚硬。剖视:大部为实性,有少数小囊腔。
胎儿型畸胎瘤
此种种瘤的内容,极似发育不全的胎儿。
卵巢甲状腺瘤
实为一种特殊型的畸胎瘤,小或中等大。实性或呈结节状,切面棕色,偶有囊腔及出血灶。部分患
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约有5-1%的病例发生恶变,形成乳头状瘤,并可有转移。
恶性畸胎瘤(畸胎癌)
卵巢的恶性畸胎瘤为一种恶性的胚细胞肿瘤。实性或半实性,主要发生于年轻妇女。
在卵巢的畸胎瘤中如发现未成熟组织,表示病变有恶性可能,这点应引起重视。肿瘤被全部切除后1个月
内消失,倘若以后重现,即表示有转移或肿瘤复发。
无性细胞瘤
此种肿瘤能发生于卵巢或睾丸,当包膜破裂,邻近器官受侵犯,为双侧性或合并畸胎瘤者,预后一
般不佳。无性细胞瘤大多数发生于 30 岁以下,最年幼者仅 2 岁,最老的为 78 岁。多为单侧,并以右
侧为多见,双侧者约占 15 %。
肿瘤的直径自数 cm 至 50cm 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或如橡皮样,但大的肿瘤变软
、脆(坏死、出血所致)而发生囊性变。
无性细胞瘤对放射线高度敏感,好使发生转移的病例,亦应争取治疗。一般施行双侧输卵管巢与子
宫全切除术;对年轻、未孕的单侧早期肿瘤患者,可考虑保留对侧正常卵巢及子宫,有报道术后怀孕者,
但约有 1/3 对侧卵巢又复发。
纤维瘤
多见于绝经期或绝经期后,但在 12 岁以下的儿童中亦有发现。
卵巢的纤维瘤常为单侧,约有 10 %为双侧生生。大不不等。小者仅为卵巢表面一上结节;大者几
乎充满腹腔,由于压迫邻近器官及蒂长易发生据转而有明显症状。
卵巢纤维瘤表现光滑,硬,呈灰白色;或为多发结节状,结节大小不等。其切面均显示交错的结缔
组织束,并可有变性区域,甚至形成囊腔。
卵巢纤维瘤可发生恶变。良性纤维瘤可以合并腹水及胸水。
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久巢肿瘤
此类肿瘤曾有多种名称,如性腺间质瘤、间叶瘤或性索间叶瘤。
(一)最不的患者仅14周,最老者为85岁,一般发生于生育期的后期及绝经期后(36-58岁)。
肿瘤大小不等。大者可达40cm直径,22kg重,一般为中等大,多属单侧性,约5-10%双侧生长。起初为实
质性,随期增大而含有多数小囊性间隙,甚至部分形成囊状,偶有出血区。为圆形或椭圆,有结节状隆起
,表面光滑,质较软。
因肿瘤的大小其内分泌作用而不同。肿瘤产生的大量雌激素,可以引起青春期前患者的性早熟;生育
年龄患者月经异常(闭经、月经过多),但可不明显;或绝经后患者的子宫出血;或使子宫内膜发生腺囊
样与腺瘤样增生以及子宫一致性增大。
(二)卵泡膜细胞瘤:较粒层细胞瘤少见,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很少在青春期前发生。肿瘤一般为
圆形或椭圆形,质较硬,常为单侧性,大小从数mm卵巢内结节至15-20cm直径,偶呈巨大囊性肿瘤含26kg
液体。
(三)粒层细胞--卵泡腊细胞瘤:此种肿瘤系兼有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两种成分的混合瘤,其中
的两种成分比例不等。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以产生雌激素为特征,偶有产生雄激素者。
(四)含睾丸细胞瘤:含睾细胞瘤为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多发生于20-30岁妇女,则引
起异性性早熟。肿瘤一般为中等大小,少数很小或直径超过25cm,重达12kg,96%为单侧发生,常为实质
性,但总含有多少不等的囊腔,肿瘤较大时所含囊肿亦增大。表面光滑有结节状隆起,常为灰白及草黄色
。囊腔内含浆液血性液体。
含睾丸细胞瘤患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为:女性体态消失,月经多少,随即闭经,伴发乳房与子宫萎缩
以及男性化(多毛、痤疮、阴蒂肥大及音调变得低沉)。
约30%左右的含睾细胞瘤显示恶性,对于肿瘤仅限于一侧卵巢并无转移的年轻患者,可作单纯瘤及同
侧附件切除,术后须密切随诊。
卵巢转移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有的来自身体其他器官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特称为卵巢的 “ 转移性肿瘤 ” 。一般
愈易发生肿瘤的器官成为转移部位的可能愈小,但卵巢却是例外,某些部位如胃及乳房的原发癌,较其他
器官的癌瘤转移到卵巢的倾向更大,占卵巢转移瘤的 80 %, 80% 的卵巢转移瘤转移为瘤为双侧生长。
卵巢肿瘤种类复杂,变化多端。几乎任何部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都可转移至卵巢,但最多来自乳房、胃
肠道及生殖器官。
常为实性,一般如拳头大,表面光滑,有光泽,在盆腔内无粘连。小者保持卵巢正常形状,较大者则无粘
连。小者保持卵巢正常形状,较大者则表面呈脑回状或分叶状,也可因变性而发生囊腔,几乎均为双侧生
长。
诊断
临床上对于卵巢瘤的诊断应达到4个要求:(1)是否卵巢肿瘤;(2)是何种卵巢肿瘤;(3)有
无并发症;(4)何侧生长。
关于是否卵巢肿瘤的诊断
卵巢肿瘤的诊断往往因肿瘤的大小、性状不同而有难易之别,详细询问病史时不仅注意生殖器官,
并需注意周身情况与其他重要器官的有关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体检,除注意肿瘤本身的特征外,尚应了
解周身情况,故不仅妇科检查,而周身检查,特别是腹部检查亦极重要。必要时借助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如妊娠试验、全消化道X线透视、子宫输卵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超声诊断或CT、MRI,以及个别
特殊情况下应用腹腔穿刺、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等,再结合病史经过全面分析后,方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
卵巢肿瘤患者可能有腹部肿块史,而并无严重的症状或其他对于身体的影响;通过腹部视诊、触诊
及双合诊,一般能查清子宫及肿块的境界,肿块且有一定的活动度。小的卵巢肿瘤虽无症状,一般伴有月
经障碍、炎症或不孕情况而卵巢瘤相应小者均无此种现象。
关于卵巢瘤类别的诊断
根据肿瘤生长的快慢、大小、性状、侧别、活动度、有无并发症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B超、C
T、MRI等)所得,多数在治疗前能获得较确切的诊断。如肿瘤虽大而无显著症状,囊性而略带充实感
,形状稍不规则者多为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大如手拳、实性、表面有结节感、浮动于腹水中,并有一侧
胸腔积液者多为纤维瘤;同样大,实性而较软,双侧生长,并无月经影响者多为囊性畸胎瘤。若以上情况
突然生长迅速,并有肿瘤之一部变硬(癌变)或变软(坏死、出血),由原先之可动变为固定,多为良性
肿瘤恶变。有的肿瘤起始即为实性,双侧生长,发展迅速,伴有腹水,甚至一侧下肢水肿,营养不良,应
考虑为原发性恶性卵巢瘤,以腺癌为多见。先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发现双侧卵巢实性肿瘤,则应考虑来自
胃肠道的转移瘤。
有的病例可由患者的排泄物或伴发的腹水检定其性质,如肿瘤穿破肠壁由粪便或穿破膀胱由尿液排
出毛发或皮脂样物,则囊性畸胎瘤的诊断得以确立。
关于有无并发症的诊断
如原先为手拳大可动之下腹肿块,于某一动作后突然发生剧烈腹痛,随后肿块即不能移动。检查时
腹部有压痛。双合诊:子宫境界清晰而于一侧附件区触及疼痛性肿块,结合无月经异常史,即可诊断为某
侧卵巢蒂扭转。此种患者也可有多次类似发作史。又如原先腹部肿块较大且患者自己能扪清,突因摔倒,
腹部剧痛一阵后,即不能扪清肿块,且有不适感。检查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而无明显肿块可及,有疑似
腹水征。双合诊:子宫正常大而有漂浮感,于一侧附件区可触及境界不清之块物,则卵巢囊肿(可能为多
房性粘液性囊腺瘤)破裂的诊断可以建立。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多,但浆膜下的肌瘤并无此症状。一般子宫肌瘤为多发生性,并
随宫体及宫颈移动,质硬,可与卵巢性肿瘤鉴别。
并发症
卵巢肿瘤。卵巢体积虽小,却是肿瘤最好发生的器官;肿瘤种类之多亦居全身器官之首。卵巢是妇
科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内,无法直接窥视,而且
早期无症状,又缺乏较好的早期诊断和鉴别的方法,一旦发现为恶性肿瘤时,往往已属晚期病变,因此迄
至今日,卵巢癌5年生存率仍仅25%-30%,为妇科肿瘤中威胁最大的疾患。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较非妊娠时更易发生扭转和破裂;早孕时肿瘤嵌入盆腔可引起流产,晚期妊娠时
阻塞产道可发生梗阻性难产。
妊娠时合并的良性肿瘤以成熟囊情畸胎瘤及浆液或粘液性囊腺瘤最多见,恶性者以浆液性囊腺癌为
多。在妊娠前半期尚可合并妊娠黄体囊肿,因此在早孕时发现卵巢囊肿时,应想此可能性。
在早期妊娠时,较易发现卵巢瘤;中期妊娠以后则较困难。在早期妊娠发现合并卵巢囊瘤时,如为
单侧、活动、囊性肿瘤可待孕3个月后进行手术,一方面可以减少流产的可能,另一方面观察是否为妊娠
黄体囊肿而自然缩小或消退。如在妊娠晚期发现,可待胎儿存活后即进行手术。如因肿瘤阻塞产道应即行
剖宫产,同时切除肿瘤。如为卵巢癌或疑有恶性或恶变时应及时手术,不宜等待。
囊性、实性、良性或恶性的卵性的卵巢瘤,都可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可于任何时期出现。有的有
诱因,有的则无。
瘤蒂扭转
约有10%的卵巢瘤发生扭转。发生卵巢瘤蒂扭转的条件,是瘤蒂长而肿瘤拳头大至胎儿头大,与周
围组织无粘连,肿瘤在腹腔中活动较易。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及浆液性囊腺瘤最易发生蒂扭转,这类肿瘤
的蒂瘤的蒂一般较长且重心偏于一侧,瘤体易于受肠蠕动或体位变动的影响而转动。颇多患者诉称,在疼
痛发作前,曾有起床或弯腰等活动,但有时患者系因疼痛发作而醒(也可能在睡眠中曾翻动身体,或肠蠕
所致)。如卵巢瘤患者合并妊娠,则瘤蒂扭转多发生于妊娠前半期或产后。因中期妊娠时卵巢瘤随子宫体
升入腹腔,较先前在盆腔之活动余地大,而产生子宫缩小,腹壁松弛,卵巢瘤的活动余地更大,故也易发
生蒂扭转。
首先静脉受压而阻塞,动脉继续供应,致使肿瘤充血,呈紫褐色。囊瘤内的血管可以破裂,血液充
盈囊腔,偶亦有腹腔内出血。如瘤蒂扭转严重,则动脉亦阻塞,久之肿瘤坏死。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下腹部剧烈疼痛。亦有疼痛发作轻缓者,则为瘤蒂扭转较慢而不严重。扭转急剧者
伴有呕吐;偶因子宫内膜血管充血而致有少量子宫出血。病史中多有下腹可动性肿块,并可能有过一二次
相似的发作性腹痛。
破裂及穿破
前者指囊瘤胀破或被挤破,其内容溢入腹腔;后者指囊瘤内容侵蚀囊壁而进入腹腔,如浆液性囊腺
瘤或癌之乳头状突起空透瘤壁。
卵巢瘤的破裂率约为3%,恶性畸胎最易发生破裂。
自发性破裂较多见,由于生长过快,囊壁的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增量的囊液即自囊壁的薄弱部破出,溢入
腹腔。不同的瘤内容在腹腔内可形成不同的后果,在形成这些情况的过程中可引有复膜炎、肠粘连甚至肠
梗阻。
外伤性裂较少,可发生于较大的囊瘤患者腹部受重伤之后,偶有卵巢囊瘤嵌顿于子宫直肠窝,在分
娩过程中为胎儿先露部分所挤破者。但较多的原因为较小而境界不清囊瘤在双合诊时或麻醉下反复检查所
挤破。因此,在检查卵巢肿瘤者时,即使在行B超检查时,必须动作轻柔,小囊肿破裂时患者多仅感轻微
腹痛,但由于囊瘤性质的不同以后可产生不同的症状。大囊瘤的破裂或破口特大,患者常有剧烈疼痛,并
因瘤内容物进入腹腔后的刺激,引起呕吐及不等程度的休克。腹部检查有压痛及腹壁紧张,原有的肿块消
失或仅能触及小于疼痛发作前的肿块。囊内容物溢出多,或刺激性强者可出现腹水征。双合诊:阴道后穹
窿部可有触痛及触及缩小的肿块或有子宫浮动感。
出血
在剖腹查中发现卵控查中发现卵巢囊瘤内有小量出血者为数不少,但不引起症状。偶有瘤内大量出
血者,尤其是恶化肿瘤,则可产生如同瘤蒂扭转的症状。瘤蒂扭转或破裂可致腥腔内不等程度的出血,甚
至引起休克。
感染
卵巢肿瘤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者20%,可由种种原因所致,多数感染继发于瘤蒂扭转或产生感
染。卵巢瘤蒂扭转或穿破后与肠管粘连,继发大肠杆菌感染,甚至有肿瘤内容物由邻近粘连的器官(肠、
膀胱)排出者,如囊性畸胎瘤。
由于腹膜炎所引起的腹壁紧张,不易查清肿瘤的境界。有时误诊为脓肿,患者多先觉有下腹肿块而
后有腹痛、体温升高等感染症状。
嵌顿
小于胎儿头大的卵巢瘤,可被挤入子宫直肠窝,偶亦可被挤入子宫膀胱而引起排便或排尿障碍。
水肿
囊肿主要为纤维瘤,可并发明显水肿,致使肿瘤体积急速增大,常易误诊为恶性肿瘤。
腹水
腹水可以并发于良性或恶性,囊性或突发性,完整的或破裂的卵巢瘤。腹水呈淡黄色、黄绿色,或
带红色甚至为明显的血性;有时由于混有粘液或其他瘤内容物而混浊。
腹水多伴发于恶性卵巢囊肿,尤其是有腹膜种植或转移者。腹水发生与肿瘤之恶性程度成正比,腹水最多
伴发于实质性原发癌,占75%。腹水亦可发生于并无蒂扭转、坏死或炎性变化的良性肿瘤。
Meigs综合征(Meigs syndrome)
卵巢纤维瘤常并发腹水与胸水。
Meig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颇似晚期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晚期恶性肿瘤,但切除肿瘤
后,腹水及胸腔积液均消失。此种综合症常并发于卵巢的实质性肿瘤、Brenner瘤及粒层细胞瘤。
子宫内膜变化
子宫内膜变化,可以见于具有异常内分泌作用的卵巢瘤。
恶性卵巢肿瘤的周身性并发症
囊肿恶性卵巢对于全身影响较大,因而可引起种种全身性并发症。
贫血常见于癌症患者,可因出血、造血不良或溶血所致。已知肿瘤的坏死性产物可使红细胞加速破坏并抑
制骨髓的造血细胞作用。溶血则目前认为系一种自体免疫现象,肿瘤可形成与患者本身红细胞作用之抗体
而发生溶血。这种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偶可发生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在切除卵巢瘤后,溶血病变
即消失。此外,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尚可引起皮肌炎。据报道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存有与肿瘤浸出物起反应
的抗体,在其横纹肌及皮肤胶原束的表面,也发现有免疫球蛋白,释放至血循环的肿瘤抗原与肌肉及胶原
表面的抗体起反应,从而引起患者有皮肌炎的临床表现。因此,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发生皮肌炎
,则应想到有复发的可能。
卵巢肿瘤的腹膜外生长
有些卵巢瘤在其生长过程中一部或大部向腹膜后深埋,大多进入同侧阔韧带内,使子宫移位;逐渐
发展,更可使乙状结肠、直肠、膀胱、输尿管移位,并使之受压,产生各脏器的压迫症状,如排尿、排便
障硬,腰腹痛,下肢水肿;有的甚至可进至肾脏周围,引起肾盂积水。
向腹膜外生长的卵巢瘤,偶见于多房性粘液囊腺癌。在手术切除时易损伤邻近器官--输尿管、膀
胱或肠管,通过现代影象检查( B 超、 CT 、 MRI ),不难判断。
这些一般的医生都应该可以看出来的阿 我觉得一般不会影响生育 很受恶变
9、放弃高中作文 其中 插入鲁迅的一段话
我一直不敢谈及鲁迅先生,因为那深入骨髓与血液的敬畏,因为惭愧于自己内心的荒凉和粗糙。但读了他的诸多文章,又不得不令我想谈谈他。于是,我要写写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谓此文缘起。
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在上小学时学他写的《三味书屋》一文,他的“时时早,事事早”,已根深蒂固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再后来,学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一系列文章之后,更加深了对他的理解。
再后来,读了他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读完之后,总有一种忧郁,愤懑的心情和一筹莫展的情怀。
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让我发自心底的佩服。不管身处何地,都不忘忠心报国。他弃医从文,想用文章唤醒中国人,可当时腐败的中国,已完全麻木,谁还会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丝爱国的气息呢?
肖邦曾说:“爱祖国高于一切!”这句话充分印证在了鲁迅先生身上,在他的字典中,“爱国”是头等重要之事,先把这件事做好,再考虑其它的事也不迟。
最终,在五十多岁时,因终日积虑而得了不治之症,与世长辞了。从他的文章中,总能读出一些饱经风霜,看透世俗的味道,但也不乏抱有一丝希望,尽管是如此渺茫,尽管很难实现。
我读《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这样想过:那里是写着先生的成长史的,从少年到青年,重要的片断,差不多都留在了那里,然而他却未写那些惨烈的生活,如故土的灰色,虽笔下不乏沉重的影子,但依稀可以感到先生对乡俗中野性的力量的依恋。
但也丝毫没有放弃他那沉闷的风格,鲁迅先生打量旧我的时候,好像也有一点无奈,但他坦然直视自我,不乏也看看其中之“美”:长妈妈的憨态,藤野的慈悲,范爱农的耿介,都是人间少有的闪光。长夜漫漫,在冷冷的人世间上,假使仅存有这微茫的光点,那也是一种幸福了。而现代社会,无法说,也不知从何说起。
鲁迅先生对经历过的生活,是持一种超然的,反讽的目光,有时虽说记得都是一些琐碎之事,并无宏大存在,但我却窥见出了诸种切实的东西,虽说年少时的欢乐中还夹杂着丝丝隐痛,但即便存有痛感,也弥散了多半吧!这毕竟不如中年时的伤痛打击大,先生的傲骨之中透着一骨刚毅之气,有着人本的魅力。
心中的鲁迅先生,大抵就如上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