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是什么样子的?
2、红骨髓变成黄骨髓后,真能再由黄骨髓变回红骨髓吗?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它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内,在胎儿和幼儿时期全部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约5~7岁),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颜色变黄,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时,黄骨髓可再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机能.由于红骨髓能转变成黄骨髓,同样黄骨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又可转化为红骨髓。
所以这是能的~~~
3、人体若失血过多,骨髓腔中的黄骨髓能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______
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
故答案为:√
4、左外踝,跟骨,距骨舟骨骨髓转换可能,什么意思
你吧你做的检查的完整报告我看看情况先
5、黄骨髓怎么变成红骨髓的?细胞是怎样转化的,发生了生么内在的变化?灰常感谢!!!
黄骨髓是备用骨髓,一般失血后才转化为能造血的红骨髓,原因就是黄骨髓虽然是脂肪但包含有原始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随时分化
6、红黄骨髓转化不均的原因
为细胞系统的病变。
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红血病及红白血病(M6),并伴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多核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样改变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巨幼红细胞增多,并伴有粒细胞系统的巨幼变,可见巨中幼粒及巨晚幼粒细胞,巨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节过多。
见于红白血病(M6),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均增高,粒细胞系统可有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胞浆内有时可见Auer小体;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有巨幼样改变及多核或分叶核幼红细胞。
(6)骨髓转换可能扩展资料:
骨髓细胞的作用:
1、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由无氧酵解产生;一但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
2、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男女无明显差别。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3、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μm,呈双凸扁盘状;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