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咋回事

骨髓咋回事

发布时间:2020-08-30 16:08:16

1、骨髓移植是怎么回事??

说来话长,去中华骨髓库网站看看吧,那里有详细介绍。

2、骨髓捐献是怎么回事?

据统计,约有90%的公众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方法、移植安全性和风险性等知识掌握不够,对其过程的了解还停留在对字面含义的简单理解上,普遍认为捐献骨髓需要直接从供者骨内或脊椎内抽取骨髓。正是这种惧怕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加入志愿捐髓者行列,造成了供者的流失。

实际上,捐献骨髓与普通献血没有本质区别,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骨髓移植的技术越来越简单、安全和有效。目前采用的骨髓移植方法类似于一般献血,只需采集50~100毫升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血液输给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造血干细胞本身就有50%处于静止状态,供者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0.3%~0.5%,在完成采集后,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一两周内完全恢复,所以捐献骨髓对供者的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骨髓库实质上是通过普通血检而建立的骨髓信息库,即建立骨髓捐献志愿者资料检索中心,而不是抽取志愿者的骨髓储存起来。

骨髓捐献的步骤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5日 16:58

填写中国血液在线骨髓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中国血液在线将把您的资料妥善保管并转交给有关组织机构。

有关组织机构将安排您在适当的时间验血(5毫升),并将化验后HLA分型储存在电脑资料库中,供患者寻找配对;

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库将通知您作进一步的检测;

如果配型完全相同,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会向您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同时您必须接受全身检查;

捐献时您完全处于清醒状态,从您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造血细胞(总量为50毫升),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富集,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

3、骨髓是怎么回事.有人可以介绍一下吗?

血液是由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和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淋病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红色、不透明并带粘性的液体。正常成人的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不息,是人体内运输营养物质、携带代谢产物、调节内环境平衡及行使防御功能的条条“河流”。人们对血液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1900年红细胞ABO血型发现之前,许多人因血型不符的输血而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甚至死亡。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从此骨髓细胞才成为血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正常人体的血细胞维持数量和功能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即衰老、死亡的细胞经常不断地被新生的细胞所取代。例如人类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的寿命约7-10天。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约有10个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样也有相近数量的红细胞新生。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主要局限在骨髓、脾脏以及淋巴结中。但脾脏及全身淋巴结在出生后主要作用是促使淋病细胞的第二次增殖,即淋病细胞在接触抗原后繁殖的免疫反应。所以骨髓造血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出生后,骨髓在正常情况下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骨髓也产生淋病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骼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
近30年来,血细胞生成的研究发展很快,现已证明人类骨髓中存在造血多能干细胞,数量不到骨髓总细胞数的百分之一,它们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血细胞系统的祖细胞(如淋巴系干细胞、粒系干细胞),在大量分化,增殖为各种原始和成熟血细胞,最后,这些成熟的血细胞通过骨髓进入血液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人体造血干细胞由于存在的部位不同,产生不同效能。一部分存在于干细胞池,是人体造血细胞再生的储备库,以适应和满足各种状态下造血的需要:另一部分存在于增殖池,这些细胞不断增殖更新,以弥补因细胞衰老或丢失所致的血细胞不足,维持人体血流平衡。
骨髓的造血能力极强,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达到正常造血情况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十分之一,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殖,在一、二周内完全恢复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的造血系统得到了锻炼,更具备了生命的活力。

4、骨髓感染是怎么回事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骨的感染伴发血管阻塞时,会引起骨坏死和局部感染扩散。感染可穿过骨皮质播散至骨膜下,并形成皮下脓肿。后者会自发性穿透皮肤引流。
急性骨髓炎症状为病骨疼痛,并有发热,严重的消瘦和疲乏,也可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 脊椎骨髓炎通常有局限性背痛,伴椎旁肌肉痉挛,休息,热疗和镇痛剂不能使之缓解,活动使其加重.病人通常不发热。 急性骨髓炎治疗无效可形成慢性骨髓炎.通常引起间隙性(数月至数年)骨痛,压痛和窦道排脓.慢性骨髓炎通常是多种微生物感染。

5、骨髓发炎是怎么回事?

金冠医生为您解答:若发生骨髓发炎,可以诊断为患有骨髓炎。发病因素多数有开放性骨折,由于就诊不及时或采取不恰当治疗方法,导致外伤感染,从而出现骨感染,而发生骨髓炎。还有部分是发生骨折后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术后刀口出现感染,导致骨感染,从而出现骨髓炎。发生骨髓炎后,首先会感觉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有些还会出现窦道,有炎性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渗出,局部压痛明显,可做细菌培养明确诊断。另发生骨髓炎后,要针对炎症,进行对症治疗,可应用敏感抗生素,对刀口部位进行定期换药,临床上有极少部分病人由于血液因素,而出现血源性骨髓炎。

6、骨髓穿刺是怎么回事

骨髓穿刺的检查是用于血液细胞疾病或者骨髓疾病的诊断分析的了。

7、做骨穿是怎么回事 是抽骨髓吗

打上麻药没有多痛,能忍受的;注意事项
1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复以取得配合。
2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 物品准备齐全。
4 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制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5 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百稀度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6 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问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护理
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
2 拔针时用力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3 术后24小时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答出血及感染征象。
4 穿刺处换药1次/日。
5 嘱患者三日内勿洗浴。

8、骨髓穿刺是怎么一回事?

骨髓穿刺术 1,目的 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骨髓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某些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用于骨髓移植等。 2.适应证 2.1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 2.2 败血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疟原虫及黑热病原虫者。 2.3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诊断。 2.4 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者。 3.禁忌证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肤病时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洁盘,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灭菌注射器,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清洁干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养,另需20ml灭菌注射器、含培养基的细菌培养瓶,酒精灯,火柴。 5. 病人准备 5.1 患者需洗澡,更换清洁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术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后1~1.5cm的一段较宽镕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6.1.2 术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在髂前上棘内外因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左右作涂片检查;如作培养,取3~5ml骨髓。 6.1.4 术毕即插回针芯,拔出针头,局部敷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2 镕后上棘穿刺术 6.2.1 患者侧卧或俯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能骨的两侧;或取骸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6.2.2 穿刺针的方向几乎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6.3 胸骨柄穿刺术 6.3.1 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6.3.2 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术 6.4.1 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子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6.5.1 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肠骨上中l/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肠骨为穿刺点。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项 7.1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备齐全。 7.4 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7.5 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8.护理 8.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 8.2 拔针时用力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8.3 术后24小时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及感染征象。 8.4 穿刺处换药1次/日。 8.5 嘱患者三日内勿洗浴。

9、抽骨髓是怎么回事?

抽骨髓目的是:1.对各种白复血病诊断。2.有助于缺铁性贫血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血液病的诊断。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入多发性脊髓瘤·淋巴瘤百·骨髓转移肿瘤等。4.寄生虫病检查度,如找疟原虫·黑热病病原体。5.骨髓液的细菌培养。穿刺部位有: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胫骨粗隆前下方等。有如下道情况不可以抽骨髓:有血友病者。

与骨髓咋回事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