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特点

骨髓特点

发布时间:2020-08-29 22:57:03

1、人体的骨头有什么特点?

人的骨头是很硬的。有人曾作过一番测试,每平方厘米的骨头能承受2100公斤的压力,花岗石是很硬实的,也只能承受1350公斤。

人的骨头中,一半是水,一半是矿物质和有机物。一般,成年人尤其是老人骨头中矿物质的比例比较大,因而骨头硬而脆,容易骨折。少年儿童恰好相反,有机物的比例较大,所以他们的骨头韧而嫩,容易变形。相比之下,男子的骨头重而粗,女子的骨头轻而细;胖人的骨头,表面比较光滑,而瘦子的骨头表面比较粗糙。

通常,成年人有206块骨头,包括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儿童的骨头比成年人多一些,一般为217块或218块。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没有成型的骨头如骶骨和尾骨等,往往几块连在一起,长大成人后,几块相连的骨头便合为一块了。人体的骨头形状不同,大小各异,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类型。其中,长骨像棍棒,短骨近似立方体,扁骨犹如扁扁的板条。

腿部的股骨、胫骨和腓骨是人体最长的骨头,它们和外面的骨膜、里面的骨髓以及肌肉、神经等组织组成了人体的重要支柱,随着年龄的增长,肌纤维逐渐萎缩。例如30岁的男子,肌肉占体重的43%,而老年后则仅占25%。骨骼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骨骼的化学成分方面,青年人骨骼中的无机物占50%,中年人占66%,而老年人则可占到80%。无机物含量越高,骨骼的弹性、韧性则越低,也越容易发生骨折。同时,进入老年后,关节组织也变得比较粗糙,肉芽组织长大,关节软骨可发生退行性变化甚至变形。一个人的膝关节一般只经得起四五十年的使用,在这以后,随着骨关节间的韧带松弛,支撑关节的功能下降行动也可受到限制。有个叫康斯坦丁的德国人股骨长75.9厘米,可称得上是世界之最。

耳朵里的3块骨头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其中最小的镫骨只有0.25—0.43厘米长。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具有产生听觉和平衡的功能。提起耳朵,大多数人立刻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长在头部两侧的外耳。其实耳廓是耳朵中相对简单,与听功能关系不大的一部分。外耳的另一部分叫外耳道,长约3厘米,与鼓膜相连,其间长有大量毳毛和耳垢腺,这里是耳垢的出处,也是游泳时耳道容易进水的地方。不过,人耳中最重要的结构还是中耳和内耳,这才是使我们能听得见、听得清的基本结构,也正是镫骨的“居所”。

镫骨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但它在我们的听觉生理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它。如果三块听骨中的任意一块发生病变,或者砧镫关节被破坏,就会造成声音传导障碍,严重时会引起传导性耳聋。

2、骨头有哪些特点?

人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是骨髓。骨髓充满骨内腔隙的柔软组织,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由网状组织构成支架,在网眼中含有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是造血器官之一。这些血细胞成熟后即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血液中血细胞的损耗。红骨髓在成人分布于扁骨内和长骨两端。黄骨髓存在于长骨的中部,主要由脂肪细胞所构成,正常时没有造血功能。骨髓是人体造血的“工厂”。无论是红细胞、白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形成的。但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骨髓制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也自然衰退。然而,人们可以从体外摄取类粘朊使骨髓生产血细胞的能力加强,从而达到减缓老化的目的。

3、骨髓是什么

4、归纳总结正常骨髓六种原始细胞特点?

骨髓的原始细胞包括哪些细胞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附骨髓检查报告(血细胞检查报告)。

5、骨髓移植技术有哪些特点?

骨髓移植是近代医学进步的成果之一。骨髓移植技术复杂,设备较多,耗资大,并发症亦较多,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治疗方法。一般只在生命受到极大威胁的病人身上试用。如何解决骨髓移植中的各种问题,扩大骨髓移植的治疗范围,是医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异体骨髓移植技术发展较快,自体骨髓移植的进展相对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对自体骨髓移植的兴趣日益增长,并取得了不少进步。异体骨髓移植仍在不断前进。至今,骨髓移植已成为治疗某些致命性造血系统疾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6、骨髓分为几种?

7、简述mcl-3的骨髓特点

从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可证明它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单元,来自于淋巴结内或继发于淋巴结帽带区的B细胞。
(1)组织学 呈弥漫性,约30%有结节样或帽带结构,细胞学是多样性的。结构及细胞均表现为异质性。典型MCL的淋巴细胞为众多非典型性小或中的淋巴细胞,核型不规则,呈小核裂细胞样;但有20%~30%的淋巴母细胞分化,这时细胞核大、核染色质稀疏、分裂象多、常见于结节/帽带结构转变或弥漫性结构。有帽带结构预后好,有母细胞分化预后差,因而病理报告应注明。
(2)免疫表型常见SIgM、SIgD和CD5(+)、入(十)多于K(+),(:D10和CD23(-),CD43(+)。
(3)细胞遗传学MCL特点是t(1l:14)(q13:q32)占95%。PKAD基因过度表达(1lq,13),cyclinDl常(+)。另外,抑癌基因p53、p16和p2l的突变或缺失常在MCL母细胞型中见到。
(4)临床特点 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较多,常广泛累及全身淋巴结(9%)、脾(6%)、肝(3%),也可累及骨髓、外周血,尤其是魏氏环或胃肠道。在结肠常表现为多发性淋巴息肉,早期为小淋巴细胞,患者一般状态好,无临床症状;之后可淋巴结肿大,肝、脾受累,呈进行性,预后差。欧洲有学者分析500例MCL主要根据小淋巴细胞与母细胞的数量将其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胃肠道20%表现为息肉。

与骨髓特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