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哪些

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8-28 04:20:59

1、什么是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指因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而导致的骨髓组织持续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这类疾病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病变发生在多能干细胞;每一种疾病以骨髓某系细胞的异常增殖为主,并伴其他系统细胞受累的表现;各病之间可互相转化;可发生骨髓外化生。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3类,我们将在随后的章节中一一进行讲解。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红细胞系统增生为主。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巨核细胞系统增生为主。

(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以原纤维细胞及原骨细胞增生为主

2、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骨髓增生性疾病】

根据提供资料来看,可以考虑诊断为MPD中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但需要继续密切观察,注意本病的转化,因为资百料显示其染色体检查结果异常明显。目前本度病的治疗手段主要还是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的目标就是控制外周血常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避免血栓事件的发生。如果有条件,可以加用干扰素治疗。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世纪坛回医院吴学宾大夫郑答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静脉放血
每隔2~3天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血细胞比容在0.50以下。较年轻的患者可仅采用放血治疗。应注意:①放血后红细胞及血小板可能会反跳性增高;②反复放血可加重缺铁;③老年及有心血管病者,放血后有诱发血栓形成的可能。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大量红细胞时,应以同样速率补充与单采红细胞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或代血浆,以保持血容量并降低血黏滞度,避免放血后血栓形成的危险。放血治疗后需用药物才能维持红细胞在接近正常的水平。
(二)化学治疗
羟基脲是一种核糖核酸还原酶抑制剂,每日剂量为10~20mg/kg,维持白细胞(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以保持红细胞在正常水平。
环磷酰胺、白消安、美法仑及苯丁酸氮芥等不宜长期使用。
(三)α-干扰素
抑制细胞增殖,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
放射性核素磷(32P)会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现基本不用。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一)血小板单采术(plateletpheresis)
可迅速减少血小板量,常用于妊娠、手术前准备以及骨髓抑制药不能奏效时。每次循环血量约为患者的1.5倍血容量,连续3天,每天一次。
(二)骨髓抑制药
年轻无血栓及出血者,不一定需用骨髓抑制药。血小板大于1000×109/L,有反复血栓及出血的老年患者应积极治疗。羟基脲每日15mg/kg,可长期间歇用药。白消安、32P效果佳,但有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的危险,现已少用。
(三)α-干扰素
抑制细胞增殖,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
放射性核素磷(32P)会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现基本不用。
(四)抗凝治疗
阿司匹林等有对抗血小板自发凝集的作用。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1.小剂量反应停和激素治疗反应停50mg/d,泼尼松30mg/d,连用3个月,约60%的患者有脾缩小,血小板增加,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2.纠正贫血严重贫血可输红细胞。司坦唑醇等可加速幼红细胞的成熟及释放,红细胞生成素也有一定疗效。
3.羟基脲和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calcitriol)当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多、有显著脾大而骨髓造血障碍不很明显时,可用小剂量羟基脲口服。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calcitriol)被认为有抑制巨核细胞增殖、诱导髓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转化的作用。每日0.5~1.0μg口服,个别病例有效。
4.脾切除指征:①脾大引起压迫和(或)脾梗死疼痛难以忍受;②无法控制的溶血;③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是,脾切除后可使肝迅速增大,肝功能衰竭或血小板增多,有形成血栓的可能,因而应慎重考虑。
5.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根治本病,但相关失败率高。

4、骨髓里的血液疾病有多少种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

1、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2、白细胞疾病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恶性淋巴瘤(NHL)、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MM)等;3、出凝血疾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等;  4、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5、1.骨髓增殖性疾病不包括: A B C D A.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 多发性骨髓瘤 C.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D. 骨髓

ABCCDBC

6、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根据你的资料,我们要排除特殊感染引起的血细胞增多,目前根据年龄和骨髓,主要考虑骨髓增值性疾病,如有条件可进行JAK2 617F的检查以确诊。我的意见是应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副作用小,密切观察血象、骨髓、脾脏等变化。

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代喜平

(代喜平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广东省中医院代喜平 http://dxiping2006.haodf.com/

7、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属于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是骨髓一系或多系细胞持续异常的过度增殖。增生的细胞可以是红细胞、粒细胞或巨核细胞,也可以是原纤维细胞。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以原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PMF);如果有多系增生,不好判断是哪一系为主者则称为不能分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MPD-U)。本组疾病原因未明,多见于50~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起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常伴有肝脾肿大,易并发出血及血栓,终末期常因骨髓纤维化、全身衰竭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等原因死亡。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将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细胞综合征(CEL /HES)、肥大细胞病(MCD))统归为MPD。2008年WHO新修订的慢性髓细胞系肿瘤分类中已将MPD 更名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PN),意在强调这组疾病的肿瘤性质,所以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已改称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8、56岁男性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

您好,从你提供的资料来看,骨髓增殖性疾病是可以确诊的,诊断上没有疑问。我想问的是做脾切除手术之前的血常规结果怎样?这个病暂时没有特别的好的办法,都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以用羟基脲、干扰素等等,防止血栓治疗也是必要的。针对JAK2基因治疗的新药目前在国外尚在试验阶段,还没有正式批准用于临床,相信以后就会进入中国市场。

(汪延生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江门中心医院汪延生 http://wys1980.haodf.com/

9、骨髓增生性疾病严重吗

病情分析:你好,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统称。临床见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脾肿大、出血倾向以及血栓形成。意见建议:疾病特点1.病变发生在多能干细胞,但原纤维细胞的来源尚未阐明,可能是骨髓干细胞异常增殖的一种继发性反应;2.各症常伴有一种和两种其他细胞的增生,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伴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增生;3.各症之间可以转化,有时还可见到过渡型,例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转变为骨髓纤维化症;4.细胞增生也可发生于脾、肝、淋巴结等髓外组织。建议要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与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哪些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