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转换异常

骨髓转换异常

发布时间:2020-08-26 09:27:24

1、骨髓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会不会转换为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无效造血及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推荐的血细胞减少的标准为Hb<10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8×10^9/L,血小板(PLT)<100×10^9/L,但实际诊断MDS时,不要求一定达到这么低。多数MDS病例以进行性的骨髓衰竭为特征,并最终都会发展成为AML,但是不同亚型转白率也不同,某些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是相对惰性的,病程较长,转白率很低。
在MDS定义明确后,诊断和分型中主要难点在那些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不增多病例上,尤其当病态造血不显著时;或与营养缺乏、化学药物、中毒、造血生长因子、炎症及感染继发的病态造血鉴别;以及骨髓低增生或伴随纤维化等情况,不能获得足够细胞分析可能的疾病过程。低增生性MDS及MDS伴骨髓纤维化诊断常常很困难。

3、骨髓异常综合症怎么引起

最常见的主要因素如下:

血细胞生存的环境  叫做 造血微环境,这个环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调控因子,如果改变了就可能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

血细胞自身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与胞浆内的细胞器,主要是DNA 、 RNA和特殊功能的蛋白质产生了变化,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

肿瘤也可以引起类似的疾病。

4、血液病,骨髓上面的毛病,具体有哪些病?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状:三系减低,全血性细胞减少,血小板低于2.0很危险,属于急性,发病期随时有出血危险。伴免疫力降低可能会出现感染的症状,如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呼吸道的感染。会有高热现象。乏力,头晕,低烧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特殊型再障)
症状:只是血小板减少,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时枝干出现了问题,因病因不明,需做骨穿确诊具体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过敏导致造血功能异常,出现血小板减少。重点:身体出现紫癜,刷牙长期出血,乏力,血小板低引起的出血。

3.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状:数值里单纯红细胞表现的最明显。红细胞减少,免疫力低出现,分先天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是由于疾病如骨髓瘤,肝脏硬化或肺炎,引起的红细胞再生障碍,比较严重!!

4. MDS骨髓异常综合症(白血病前期,最有可能转换为白血病)
症状: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增高,发烧,比再障相区别,两系减低,须做骨穿来区分,
MDS的临床表现多数以贫血为主要症状,兼有发热或出血。

5. 骨髓纤维化:
症状:类似白血病前期

6.白血病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类型,临床上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每类又有几型。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为8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M7);
②ALL分为L1 、L2和L3型,近年来又根据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分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

5、体检报告上面说“急性髓系白血病(MDS转化)”是不是意思就是说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已经转化成了

指导意见:
是的,抄 “急性髓系白血病(MDS转化)”是正是说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已经转化成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了,对于急性髓细胞知白血病临床上化疗可以很好控制病情,希道望你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6、红黄骨髓转化不均的原因

为细胞系统的病变。

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红血病及红白血病(M6),并伴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多核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样改变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巨幼红细胞增多,并伴有粒细胞系统的巨幼变,可见巨中幼粒及巨晚幼粒细胞,巨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节过多。

见于红白血病(M6),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均增高,粒细胞系统可有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胞浆内有时可见Auer小体;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有巨幼样改变及多核或分叶核幼红细胞。

(6)骨髓转换异常扩展资料:

骨髓细胞的作用:

1、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由无氧酵解产生;一但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

2、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男女无明显差别。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3、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μm,呈双凸扁盘状;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

7、什么病得换骨髓??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中海贫血
严重型再生不良性贫血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现在更进一步尝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与骨髓转换异常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