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
1.生化常规检查
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又称尿本周氏蛋白)半数阳性。
在患者的蛋白电泳或M蛋白鉴定结果中会出现特征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规生化检查中,若球蛋白总量增多或蛋白电泳中出现异常高尖的“M峰”,应到血液科就诊,除外骨髓瘤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
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
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
4.骨骼X线检查
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对于MM患者的骨损害,一般认为CT、核磁共振(MRI)等发现病变的机会早于X线检查;这些影像学手段检查对骨损害病变的敏感性依次为:PET-CT>MRI>CT>X线。
5.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生物学检查
骨髓染色体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异常,往往提示高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特别是用CD138(在大多数骨髓瘤细胞表达阳性)磁珠纯化后的FISH即iFISH检查,更能提高检验的阳性率。这一检测已被用于2015年新修订的国际预后分期系统(R-ISS分期系统)中。
6.血清游离轻链检查
较普通的血或尿轻链检查敏感性高,已被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定义为严格完全缓解(sCR)的疗效标准。若MM患者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由阳性转为阴性,其疗效为严格完全缓解。
2、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是什么?
1.生化常规检查
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又称尿本周氏蛋白)半数阳性。
在患者的蛋白电泳或m蛋白鉴定结果中会出现特征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规生化检查中,若球蛋白总量增多或蛋白电泳中出现异常高尖的“m峰”,应到血液科就诊,除外骨髓瘤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
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
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
4.骨骼x线检查
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对于mm患者的骨损害,一般认为ct、核磁共振(mri)等发现病变的机会早于x线检查;这些影像学手段检查对骨损害病变的敏感性依次为:pet-ct>mri>ct>x线。
5.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生物学检查
骨髓染色体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异常,往往提示高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特别是用cd138(在大多数骨髓瘤细胞表达阳性)磁珠纯化后的fish即ifish检查,更能提高检验的阳性率。这一检测已被用于2015年新修订的国际预后分期系统(r-iss分期系统)中。
6.血清游离轻链检查
较普通的血或尿轻链检查敏感性高,已被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定义为严格完全缓解(scr)的疗效标准。若mm患者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由阳性转为阴性,其疗效为严格完全缓解。
3、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是怎么诊断的呢?朋友最近不舒服,去医院查血常规和骨穿,最后医生说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病。
临床症状:贫血、感染(发热)、出血(皮下出血等)、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等。
实验室诊断:以贫血为主。血液中出现M蛋白。异常免疫球蛋白根据分型某一项增高如:IgG IgA IgM IgD IgE、轻链型等,尿中出现本周是蛋白、血沉增快、外周血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骨髓中大量出现骨髓瘤细胞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主要靠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骨骼的X线片可有比较典型的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
4、怀疑骨髓瘤早期需要监测血常规哪些项目
血常规就是一个项目啊~找医生开出这个检查,然后它就是检查了血液中的所有项目了。然后再拿到血液内科的医生那儿复诊。一般检验结果上面都会有直观的箭头显示正常与否的。还有参照值。
5、骨髓瘤怎么确诊
建议:您好!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怎么确诊这个问题,现建议如下:除骨痛、病理骨折外,还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自骨髓向外浸润,侵及骨皮质、骨膜及邻近组织,形成肿块。在多发性骨髓瘤,这种骨骼肿块常为多发性,常见部位是胸肋骨、锁骨、头颅骨、鼻骨、下颌骨及其他部位。与孤立性浆细胞瘤不同的是,其病变不仅是多发的,而且骨髓早已受侵犯,并有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6、骨髓瘤的验血报告
还好,不过单纯的血常规不足以说明问题,还要有血浆蛋白、尿本周蛋白测定,必要时骨髓涂片
7、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细胞
浆细胞免疫学检查
随着对MM认识的逐渐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的相关特征及其对MM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意义。在临床上, 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所表达抗原的强弱、异常抗原的出现, 包括有无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轻链限制性, 可以把骨髓瘤细胞和正常浆细胞区别开来。正常浆细胞表面强表达CD38和CD27, 表达CD138, 且无轻链限制性, 与正常成熟B细胞相比, CD45和CD19的表达较弱, 不表达CD56、CD117、CD28, 同时不表达B系抗原如CD20、CD22。典型的骨髓瘤细胞免疫分型特点为:异常表达CD28、CD117、CD20、CD56、CD13、CD33、CD27和弱表达CD38, 不表达CD19和CD45, 并且有轻链限制性。
浆细胞免疫标记对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与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并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但在鉴别良、恶性浆细胞病时, 应同时结合其它指标, 如浆细胞形态学、M蛋白鉴定等。
MM骨病标志物
高达90%的MM在初诊时或在病程中出现骨质破坏, 其本质为溶骨性病变, 大多难以痊愈, 表现为骨痛、溶骨性病变、弥漫性骨质疏松[37]。60%以上的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由于MM患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而成骨细胞活性相对受抑, 导致骨质吸收、破坏增强而成骨、骨的重塑减少, 因此临床上除影像学检查外, 反映骨质破坏的标志物也可用于MM骨病检测。
近年来, 关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相关研究以及对骨髓微环境越来越深的理解, 均为MM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依据; 也为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39]。同时实验技术的进步使得临床的诊断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