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压迫症

骨髓压迫症

发布时间:2020-08-25 23:20:59

1、脊髓压迫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脊髓压迫综合症系指由脊椎或椎管内占位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供应血管受压迫,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脊柱、脊膜、脊髓和神经根病变(包括肿瘤、外伤、结核、脓肿等)都可能导致脊髓压迫综合症。
恶性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综合症发病急、进展快,稍一延迟就可能导致肌肉麻痹、括约肌失控、脊髓恶变、神经坏死等不可逆转的后果。
脊柱骨转移引起的脊髓压迫综合症发病较缓慢,在压迫初期,脊髓可以通过排挤脑脊液和血液等途径来进行代偿,不产生功能改变。一旦失代偿,神经系统症状就会立马显现出来。
急性脊髓压迫症:急性起病,进展迅速,常于数小时至数日内脊髓功能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贯性损伤,出现脊髓休克:病变水平以下呈迟缓性瘫痪、各种感觉缺失、反射缺失、尿便潴留。
慢性脊髓压迫症:缓慢进展,早期无明显症状及体征。
分三期:
跟痛期:表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半切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脊髓完全受压期:脊髓完全横贯性损伤的症状及体征。

2、什么是脊髓压迫症吃什么药

建议采用中药治疗,抓紧治疗比较好,资料底下评论

3、脊髓压迫症有哪些特点

脊髓压迫症是一组具有占位效应的椎管内病变。脊髓受压后的变化与受压迫的部位、外界压迫的性质及发生速度有关。随着病因的发展和扩大,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受压并日趋严重,一旦超过代偿能力,最终会造成脊髓水肿、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出现脊髓半切或横贯性损害及椎管阻塞,引起受压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功能以及皮肤营养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能力。

4、脊髓压迫症的鉴别诊断

<

5、脊髓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如何?

①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③反射障碍;④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括约机功能异常。

6、脊髓压迫症的治疗

应及早明确诊断,尽快去除脊髓受压的病因,手术是唯一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早期康复和加强护理。
1.病因治疗
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决定手术方法,如病变切除术、去椎板减压术及硬脊膜囊切开术等。急性压迫病变力争发病或外伤事件6小时内减压;硬膜外转移肿瘤或淋巴瘤者应作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髓内肿瘤者应视病灶边界是否清楚予以肿瘤摘除或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或转移瘤如不能切除,可行椎板减压术,术后配合放化疗治疗;颈椎病和椎管狭窄者应作椎管减压,椎间盘突出者应作髓核摘除;硬脊膜外脓肿应紧急手术,并给予足量抗生素;脊柱结核在根治术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真菌及寄生虫感染导致脊髓压迫症可用抗真菌或抗寄生虫。
2.药物治疗
(1)激素脊髓急性损伤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内注射可改善损伤后脊髓血流和微血管灌注,使脊髓功能得到改善。伤后8小时内给药,脊髓功能恢复最明显,伤后24小时内给药仍有治疗意义。
(2)胃肠动力药物西沙必利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结肠和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促进排便。[3]
3.康复治疗
(1)心理康复治疗脊髓压迫解除至脊髓功能恢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甚至不能完全恢复,患者可能出现抑郁、也可能表现为烦躁易激惹,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程序,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
(2)脊髓功能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对患者功能的重新训练及重建,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从而使患者恢复步行、恢复小大便功能,以及恢复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
包括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起锻炼等功能训练;另外可以进行功能重建,包括功能性神经肌肉电刺激、肌腱转移手术、交叉步态矫正术、大网膜脊髓移植术等,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性功能障碍可采用阴茎假体植入和真空缩窄等疗法,明显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的性交频度,对改善患者性生活和婚姻满意度起到了积极作用;瘫痪肢体的理疗,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延缓和防止肌肉萎缩;步行锻炼目的在于进一步恢复肢体功能,以达到步行和个人生活自理。重点是训练单个肌肉的动作,降低痉挛状态,减轻由于不活动、肌肉紧张或肩关节半脱位等所致疼痛,进行站立、行走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日常生活活动锻炼着重训练健手代替患手或单手操作技巧,目的是达到生活自理或半自理。
4.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
(1)预防感染主要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于尿潴留及尿失禁的患者,一定要加强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预防压疮长期卧床患者要避免软组织长期受压,特别是骶部、臀外侧和内外踝部、每2小时翻身一次,压迫处皮肤擦30%~50%酒精并局部按摩。如有皮肤发红或破溃,即用软圈垫,还可用红外线灯照射。
(3)预防关节挛缩注意纠正卧位姿势,不得压迫患侧肢体,肢体关节应保持功能位置,给患肢各关节作简单的被动运动。

7、压迫症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概述
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性质的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受压的一组病症。

病因
依病变的解剖部位病因可分为三类:
一、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脱位、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症、脊椎结核、脊椎的原发肿瘤功转移瘤等引起。
二、椎管内脊髓外病变:如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肿瘤、脊髓蛛网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脓肿等。
三、脊髓内病变:如肿瘤、结核瘤、出血等。

症状
临床表现因病变性质的不同和病灶所在部位、发展速度、波及范围的不同而异。如脊髓肿瘤通常发病缓渐,逐渐进展;脊椎转移癌及硬脊膜外脓肿常引起急性压迫症状;脊椎结核所致的脊髓压迫症状可缓可急。一般而言,其临床症状的发展过程为:
一、脊神经根受压症状:常因一或多条脊神经后根受压而产生烧灼痛、撕裂痛或钻痛,并可放射到相应的皮肤节段,当活动脊柱、咳嗽、喷嚏时可引起疼痛加剧,适当改变体位可获减轻,这种首发的根性疼痛症状常有重要定位诊断意义。硬脊膜炎、髓外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和各种原历引起的椎管塌陷,根痛常较突出。在根痛部位常可查到感觉过敏或异常区,倘功能受损时,则可引起节段性感觉迟钝。如病灶位于脊髓腹侧时,可刺激和损害脊神经前根,引起节段性肌痉挛和肌萎缩。
二、脊髓受压症状:
(一)运动障碍。脊髓前角受压时可出现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症状,表现为由受损前角支配范围内的肢体或躯干肌肉萎缩、无力、肌肉纤颤。当皮质脊髓束受损时,引起受压平面以下肢体的痉挛性瘫痪一瘫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二)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灶定位常有较大参考价值。
(三)反射异常。
(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病变水平以下皮肤干燥、汗液少,趾(指)甲粗糙,肢体水肿。腰骶髓以上的慢性压迫病变,早期排尿急迫不易控制;如为急剧受损的休克期,则自动排尿和排便功能丧失,以后过渡至大小便失禁。腰骶髓病变则表现为尿、便潴留。
三、脊椎症状:病灶所在部位可有压痛、叩痛、畸形、活动受限等体征。
四、椎管梗阻:压迫性脊髓病可使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发生不全或完全性梗阻。

检查
1、凡压迫性脊髓病均应无例外地作脊椎X摄征检查,应根据临床征象准确选择拍摄的部位以免漏诊。脊椎本身病变常能通过拍片得到诊断椎管内肿瘤也可压迫、破坏相应椎肌肌质而产生阳性征象,如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间距变宽等。
2、脊髓碘油或碘水造影不仅对压迫性脊髓病的定位具有独到的价值,且对病变性质也能在所提示。脊髓动脉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3、脊椎CT检查对椎管狭窄和椎间盘脱出可助诊。脊髓磁共振象则可显示脊髓本身病变。

治疗
一、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或(和)药物等治疗。
二、对症治疗: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发生褥疮,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尿路感染,对瘫肢进行按摩、锻炼;如为高位瘫痪、注意护呼吸机能和预防肺部感染。

脊髓压迫症是脊髓受到机械压迫后引起的病症。常见的病因有肿瘤、炎症、外伤等。引起脊髓压迫症的肿瘤可由椎管里面的组织长出,也可由脊椎的组织长出;此外,还可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椎管内。由椎管里的组织及脊椎长出的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胶质瘤、血管瘤等。这些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而以20~40岁为多见。
椎管内转移瘤的原发病灶往往是盆腔、腹腔和胸腔纵隔脏器的恶性肿瘤。引起脊髓压迫症的炎症以脊柱结核和硬膜外脓肿较常见。脊柱结核如在椎管内形成肉芽肿或冷脓肿,就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硬膜外脓肿是因化脓性细菌侵入椎管后,在硬膜外形成脓肿。脊柱外伤后如有脱位、骨折错位等,也可压迫脊髓。
脊髓受压后可因刺激脊髓的神经根,引起“根性疼痛”,也就是在受刺激神经根的感觉分布区域内发生剧烈而尖锐的疼痛。
脊髓是传导身体和四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组织。来自身体和四肢的各种感党必须通过脊髓传导到脑部,才能被感觉出来。脑部指挥的各种运动功能则是通过脊髓传导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器官(其中包括排尿和排便功能)才得以完成。当脊髓受压后,传导功能受阻,受压区下方的感觉不能传到脑部,以致这部分的感觉丧失,处于麻木状态;受压区下方的运动器官失去脑的指挥,导致四肢和躯干肌肉处于瘫痪状态,不能动作;膀胱失去排尿功能后出现尿潴留和尿失禁;结肠和直肠的蠕动功能失常后,出现便秘;肛门括约肌麻痹后出现大便失禁。这种因脊髓受压,在受压区下方出现麻木和瘫痪的病态,称为截瘫。
临床上可根据根性疼痛的位置和截瘫范围的上界,估计脊髓受压的部位。由脓肿、结核、转移癌引起的脊髓压迫发展迅速,可在数天内出现严重的截瘫;由神经鞘瘤与脊膜瘤等生长较慢的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发展缓慢,可在数月乃至十几个月内缓慢发展。
通过疾病发展过程的分析和神经功能检查,可初步判定是否为脊髓压迫症以及病变的部位。进一步检查可作脊椎X线摄片,了解脊椎骨有无破坏。转移癌和结核能在X线摄片中看出;神经鞘瘤和脊膜瘤有时也可引起脊椎骨改变。作腰椎穿刺也是判断脊髓有无受压的主要方法。要确诊脊髓压迫症,需进行脊髓造影和CT检查。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苯酯或空气,进行X线摄片。
脊髓压迫症大多需作手术治疗。长在脊髓外面的肿瘤可以切除,良性肿瘤全切除后不再复发。长在脊髓内的肿瘤不易完全切除,切除手术可能引起症状加重。转移瘤不能完全切除,手术效果不好。
硬膜外脓肿应进行紧急手术放出椎管里的脓液,脊柱结核也应及时手术清除结核病灶。如引起脊髓压迫的病因无法切除,可切除一部分脊椎骨(椎板),使椎管放宽,以减轻脊髓受压的程度,称为减压手术。恶性肿瘤可进行放射治疗和抗癌药物治疗。

与骨髓压迫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