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年龄的增长,哪里的骨髓逐渐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A.骨松质B.骨髓腔C.骨密质D.以上都
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
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
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故选:B.
2、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______.(判断对错
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
故答案为:×
3、骨髓是什么
4、骨髓造血的问题
人的血液在哪里制造在哪里生成,这是让许多人感到神秘又陌生的问题。其实人的造血器官和造血功能在胚胎时期就已逐步形成,随着人体的发育和成长造血器官又在不断变化。
5、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需要抽多少血?
详细介绍给你了,
1.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人体许多骨骼内.成年人的骨髓分两种: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抱括细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制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当人体贫血时,它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2.捐献骨髓会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
捐款骨髓不会影响人的健康。许多人认为捐献骨髓是抽取脊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骨髓移植是需要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是3公斤,一名捐献者提拱不到10克的骨髓干细胞就能救活一名白血患者、因此不会减尽弱其免疫能力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在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对于健康捐献者,会在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
3.健康者在什么年龄段适合捐献骨髓?
健康者在18~55岁均可捐献骨髓。
4.什么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指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从一个人体内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一般是通过静脉输入)。确切地说,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5.什么人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人体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严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称血癌)。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重病放射病患者,继续生存的希望就是骨髓移植。我国每年约400万名各类疾病的患者等待着骨髓移植。
6、骨髓是造血的 脾也是造血的请问有什么区别
病情分析:
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细胞的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以脾脏。
人体处于不同的时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
l一2个月的胎儿,其造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故卵黄囊为其造血器官。
2—5个月的胎儿,肝脏、脾脏、淋巴结开始造血,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
胎儿从第5个月开始出现骨髓造血,胎儿后期出现胸腺造血。
婴儿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制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
脾脏、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也造血,但只产生少量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脂肪性组织,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骨髓造血在开始时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后逐渐局限于颅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渐由黄髓所替代,黄髓不能造血。
指导意见:
你这里想问的是成人体内的造血器官吧,那就是骨髓了,既不是肝脏也不脾脏啊。
7、人体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样被发现的?
尽管显微镜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标志着现代血液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发现和血细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几千年来,无论是诗人、哲学家,还是医生都将血液与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推测血液或是由于呼吸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华转变而来,然而,他们并没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来源。
应当说人类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们吃动物的骨髓,认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骨髓是由饮食水谷的精液与肾气和合,渗入骨空后转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补益脑髓。在西方,骨髓被认为是产生人体天然热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亚说:“你的骨无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们似乎意识到骨髓与血液之间有某种联系。在19世纪初,已有医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补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纪中叶,骨髓产生血液的奥秘才分别由德国医学家纽曼和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揭开。
纽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医学科学通报》上发表题为《关于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论文中,报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红细胞,而有核红细胞是血液中红细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断骨髓是红细胞的生产基地。几乎与此同时,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也证实了有核红细胞是无核红细胞的前身,此外他还指出白细胞也是由骨髓细胞生成的。纽曼和比佐泽罗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兴趣,许多医学家开始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细胞的起源问题,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例如有人认为红细胞是白细胞核瓦解的产物,也有人提出红细胞是由原始细胞吞噬了血红蛋白后形成的,还有人坚持红细胞是在肝脏中形成的观点。尽管这些认识现在看来都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正是这些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有力地推动了血液学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无核红细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红细胞转变而来,那么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也就是说有核红细胞是怎样变成无核红细胞的呢?有人认为,实际上核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变换了形式,而不再可见。而支持核消失的学者又分成两派:以纽曼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红细胞在成长过程中核被细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泽罗支持的一派则主张,核是在成熟过程中被逐出细胞。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当时两派都很难拿出足够的证据驳倒对方,加之他们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这个争论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显微照相技术的发展以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人们才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在的研究结果支持比佐泽罗等人核在成熟过程中被逐出细胞的观点。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骨髓是制造血液细胞的大本营。骨髓每天可产生2000亿个红细胞;100亿个白细胞和4000亿个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层中的石油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一样,骨髓是人体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8、骨髓是骨头么?为什么能造血?是哪一根骨髓可以造血?
骨髓不是骨头,是骨的一部分,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成红骨髓(如人体大量出血)
肝脏也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是肝脏造血是在胚胎时期,就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
9、捐造血干细胞需要多少量?一次最多能抽多少造血干细胞?
原来取骨髓是从髂骨用注射器一样的穿刺针抽取,量非常少,如今干脆从外周血中分离造血干细胞了。
具体步骤:
1、患者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检索,初配成功后,通知您进行身体检查、并做高分辨。高分辨结果相合,则进入下面的环节,如果不合,则不能捐献了。
2、高分辨相合以后,根据患者的日程安排,在采集日前五天进入医院,简单体检,在四天内,每天静脉注射一针动员剂(关于动员剂的说明,请看造血干细胞基础知识帖)。
即第0天入院,第1~4天注射动员剂,第5天采集。
3、采集方法及过程: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法采用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由于整个采集过程是一个封闭和符合医疗安全要求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是极为安全的。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疼痛感和不适将会很快消失。至今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报道。请相信我们”不会为了救一个人,而去害了另一个人”。
采集总共大约10克的造血干细胞。含部分血液成分,一般是50~100毫升。比一次献全血的血量还少。而且人体对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