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正常骨髓象粒红比值

正常骨髓象粒红比值

发布时间:2020-08-24 20:54:46

1、骨髓穿刺检查,粒红比值为什么是2:1呢

因为红细胞寿命长,粒细胞寿命短,也就是相同的时间里,粒细胞比红细胞死亡的数目多的多,所以即使血液中红细胞比粒细胞多,但骨髓中粒细胞生成的多。(也就是粒细胞死的快,所以死的就多,生成的就得多。红细胞本来基数就大,死的慢,死的少,生成的就少。)

2、正常骨髓象粒红比值中的粒红具体指的是什么细胞呢?

粒红比是 粒细胞百分率总和 / 有核红细胞百分率总和。其中的红,并不包含成熟红细胞。

3、名词解释:什么叫粒红比值

粒红比值指在显微镜下计数骨髓涂片中,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总和与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总和之比,又称粒红比例。习惯上以有核红细胞数为1,用粒细胞数除以红细胞数的值来表示。粒红比值反映了粒细胞与红细胞的相对增生程度,有利于粒细胞、红细胞两系统疾病的分析。

检查时以抗EHF病毒单克隆抗体与载体结合成固相化,用以捕获特异性抗原,加待测血清反应后,继加酶标记抗人μ链识别,并使底物显色。需要抽取一定的骨髓,在显微镜下计数骨髓涂片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

(3)正常骨髓象粒红比值扩展资料

比值正常时,除正常人外,还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以及非原发于造血系统的其他恶性及非恶性疾病; 

比值升高时,表示粒细胞系统细胞增多或红细胞系统细胞减少。见于各类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和单纯红细胞性生成障碍性贫血、化脓性感染、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比值降低时,表示粒细胞系统细胞减少或红细胞系统细胞增多。见于粒细胞缺乏症、增生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4、骨髓报告里的不明细胞是什么含意

2 骨髓增生活跃。3 粒系统晚幼粒.分叶核细胞构成比偏低,其他阶段细胞构成比及形态大致正常。4 红系统增生尚可,以中晚幼红为主,粒红比值偏低,形态大致正常。5 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不减少。6 可见幼淋占百分之1.0。7 另见分类不明确细胞占百分之一,其细胞体较小,形态不规则,可见伪足或拉尾现象,胞浆呈深蓝色,着色不均,胞核染色质粗糙,可见扭曲等变形。郑大夫这种不明细胞是不是孩子的骨髓里有什么不好吗,跟复发会有关系吗,真的很着急,麻烦您了万分的感谢.

5、骨髓检查粒:红=0.77:1全片共见8个巨核细胞是啥意思?

粒红比值是指在显微镜下计数骨髓涂片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粒红比例正常值:(3~4):1。你因该是粒细胞减少!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根据各种原因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如下3个方面:

1.作用于骨髓(1)骨髓损伤:①药物:包括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②放射线;③化学物质:如苯、DDT、二硝基苯酚、砷酸、铋、一氧化氮等;④某些先天性和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如Kostmann综合征、伴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的网状发育不全、伴粒细胞生成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等;⑤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⑥感染: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菌病、粟粒性结核;病毒感染,如肝炎、艾滋病等;⑦血液病:如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2)成熟障碍:①获得性:如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贫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②恶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2.作用于外周血(1)中性粒细胞外循环池转换至边缘池(即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①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②获得性: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病,疟疾等。

(2)血管内扣留:如由补体介导的白细胞凝集素所致的肺内扣留、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脾内扣留等。

3.作用于血管外(1)利用增多:如严重的细菌、真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感染、过敏性疾患等。

(2)破坏增多:如脾功能亢进等。

6、名词解释:什么叫粒红比值

粒红比例
粒红比例是指在显微镜下计数骨髓涂片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
需要抽取一定的骨髓,在显微镜下计数骨髓涂片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

7、骨穿结果出来了,怎么看情况好坏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并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血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血液病检查中经常会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却根本看不懂这些,那么怎样正确看骨穿报告呢,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检查的报告单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在骨髓化验报告单中,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等各类细胞在各个不同成熟阶段所占百分比;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数量;还有经过计算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值;各类细胞的形态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况的说明。
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4、粒、红比值正常约为2~4:1;
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较高,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
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
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10、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细胞形态的正常值才能对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诊断不能仅凭骨髓穿刺,还要结合血常规、骨髓活检及其他相关检查,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与正常骨髓象粒红比值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