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稀释的标志

骨髓稀释的标志

发布时间:2020-08-23 04:38:03

1、骨髓穿刺术结果是稀释怎么办

重新穿刺检查;骨髓稀释不能反映骨髓的真实情况;

2、我父亲60岁了,医院活检的结果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是骨髓抽取几次都是稀释没办法化验,可专家坚持要再...

骨髓稀释多数是由于操作原因引起,但是重型再障的骨髓组织中脂肪组织增多也会稀释。诊断再障需要结合外周血,骨穿,骨髓活检,T淋巴亚群、suruivin基因、WT1基因、CD34等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确实需要多部位的骨穿结果。

3、骨髓检查报告:1、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系37%,红系6%,粒:红6.2:1

骨髓象粒系37%,以成熟细胞为主,再加上成熟的淋巴细胞55%,抽到的骨髓中基本上是成熟细胞为主,骨髓穿刺可能并不成功,混血了。简单点说正常骨髓浓,有大量未成熟早期阶段细胞,血液稀,全部为成熟细胞。你的这次骨髓穿刺可能稀释了,换句话基本上是血了。只是见到巨核细胞,有点幼红细胞,应该有一点骨髓成分。骨髓稀释混血,所以才会出现网织红细胞升高,而骨髓中红系比例低。
当然也不除外骨髓本身如此。但一般骨髓增生低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中巨核细胞会少,网织红细胞应该低,你的不符合。
而且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该做骨髓铁染色,就是看看细胞内外铁的多少,你的也没做。
你的骨髓对诊断没多大参考价值,真的应该重做,
还有你这次的血常规是治疗前的还是治疗一段时间后的?

4、骨髓穿刺是怎么一回事?

骨髓穿刺术 1,目的 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骨髓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某些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用于骨髓移植等。 2.适应证 2.1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 2.2 败血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疟原虫及黑热病原虫者。 2.3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诊断。 2.4 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者。 3.禁忌证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肤病时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洁盘,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灭菌注射器,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清洁干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养,另需20ml灭菌注射器、含培养基的细菌培养瓶,酒精灯,火柴。 5. 病人准备 5.1 患者需洗澡,更换清洁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术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后1~1.5cm的一段较宽镕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6.1.2 术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在髂前上棘内外因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左右作涂片检查;如作培养,取3~5ml骨髓。 6.1.4 术毕即插回针芯,拔出针头,局部敷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2 镕后上棘穿刺术 6.2.1 患者侧卧或俯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能骨的两侧;或取骸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6.2.2 穿刺针的方向几乎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6.3 胸骨柄穿刺术 6.3.1 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6.3.2 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术 6.4.1 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子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6.5.1 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肠骨上中l/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肠骨为穿刺点。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项 7.1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备齐全。 7.4 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7.5 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8.护理 8.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 8.2 拔针时用力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8.3 术后24小时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及感染征象。 8.4 穿刺处换药1次/日。 8.5 嘱患者三日内勿洗浴。

5、骨髓完全稀释什么概念?

您好,所谓的骨髓完全稀释指的是骨髓检查中的典型操作失误;使得,取材失败,如果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如抽出的骨髓液均为血液,就称为骨髓完全稀释。

6、检验骨髓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给你抽骨髓做图片。做这个可能是要上百得吧!而且还痛!你之前应该是做了血常规了吧,医生给你再做骨髓图片是为了进一步确诊。所以虽然痛也得要做啊!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啊!!

7、骨髓穿刺后稀释是啥意思

你好:骨髓穿刺血液稀释是指穿刺所取得的骨髓被血液稀释了。以麻醉剂从皮下至骨表面麻醉后,穿刺骨髓(常用抽取部位为髂和胸骨等),获取0.2~0.5ml骨髓液,在玻片上制成1.5cm宽、3.5cm长的血膜。待干燥后,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液涂片中有细胞核的细胞(包括有核的幼稚红细胞)与无细胞核的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以判断骨髓细胞的生成情况。有核细胞越多,说明骨髓细胞增生程度越高。通常可分为五个不同等级的增生程度,在指导疾病诊断和分类上有一定意义,尤其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

8、骨髓稀,粒子少是什么原因?

骨髓液稀释是临床上常见的情况,导致其稀释的原因很多,比如骨髓液中混进血液,或针管没有完全进入骨髓腔,抽出的大部分是血液,或抽吸时抽取内容物过多,导致骨髓腔内血管损伤,使血管内的外周血液和骨髓液混合等因素。一般出现骨髓稀释需要重新进行穿刺。

9、骨髓检查是怎么做的

首先告诉你,有点痛,在局部麻醉作用下能忍受,沉的感觉高于痛的感觉。骨髓穿刺术 的
1,目的
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骨髓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某些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用于骨髓移植等。
2.适应证
2.1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
2.2 败血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疟原虫及黑热病原虫者。
2.3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诊断。
2.4 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者。
3.禁忌证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肤病时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洁盘,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灭菌注射器,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清洁干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养,另需20ml灭菌注射器、含培养基的细菌培养瓶,酒精灯,火柴。
5. 病人准备
5.1 患者需洗澡,更换清洁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术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后1~1.5cm的一段较宽镕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6.1.2 术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在髂前上棘内外因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左右作涂片检查;如作培养,取3~5ml骨髓。
6.1.4 术毕即插回针芯,拔出针头,局部敷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2 镕后上棘穿刺术
6.2.1 患者侧卧或俯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能骨的两侧;或取骸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6.2.2 穿刺针的方向几乎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6.3 胸骨柄穿刺术
6.3.1 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6.3.2 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术
6.4.1 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子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6.5.1 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肠骨上中l/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肠骨为穿刺点。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项
7.1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备齐全。
7.4 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7.5 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8.护理
8.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
8.2 拔针时用力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8.3 术后24小时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及感染征象。
8.4 穿刺处换药1次/日。
8.5 嘱患者三日内勿洗浴。

与骨髓稀释的标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