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移植手术,是不是两个人都要做骨髓穿刺手术?
骨髓移植手术,是要将两个人都做骨髓穿刺手术的。
2、骨髓液cd45cd19细胞多少值算正常
这个不按数量计,而是比值, 多发性骨髓瘤(MM):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正常浆细胞为CD38+/CD45 dim-,使用CD38/CD45双标记检测外周血和骨髓标本,可以准确划定浆细胞群。通常使用CD38和CD45,结合轻链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进行分析。另外,正常浆细胞的表面标记为CD19+/CD56-,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通过为CD19-/CD56+。这样,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或骨髓标本进行多参数分析,并计算浆细胞含量,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
3、什么病需要抽骨髓
骨髓检查是借助于骨髓穿刺针,在人体不同部位(主要在胸骨、髂骨等)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液,作细胞学检查、寄生虫和病原体检查及骨髓液培养,来诊断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骨髓是人体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幼儿期,所有骨髓含有活泼的红骨髓,自4岁起,在管状骨中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所替代,成为黄骨髓,到20岁左右,仅限于扁骨(肋骨、胸骨骼、颅骨)、脊柱骨、肱骨和股骨近端有红骨髓参加造血。黄骨髓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其适应证有:
1、各种原因不明的贫血 通过涂片检查借以了解红细胞的生成异常的性质,贫血的细胞类型,如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2、疑有白血病者 尤以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的诊断更有意义。譬如病者早期仅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与白细胞减少,易误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粒细胞缺乏症。此时应作骨髓检查,如能发现典型急性白血病改变,则有助于鉴别诊断。
3、粒细胞缺乏症 鉴别粒细胞成熟障碍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4、各种紫癜病 鉴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非血小板性紫癜的出血病,并估计预后。
5、诊断骨髓内出现异常细胞的疾病 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何杰金氏病、巨球蛋白血症、转稀性癌等。
6、某些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7、某些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恶病质。
8、寄生虫的检查、疟疾等。
4、骨髓细胞计算anc比例的时候包含异常细胞吗
浆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原浆细胞,原浆细胞经分化、繁殖、经幼浆细胞阶段,进化为成熟浆细胞。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只能在骨髓中见到,而不出现在循环血液中。骨髓浆细胞增多通常是骨髓浆细胞的异常增多,骨髓浆细胞的异常增多会导致骨髓浆细胞瘤。如高剂量的电离辐射,慢性抗原性物质刺激和病毒感染,再就是由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结核病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病、恶性肿瘤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造血系统疾病。
5、骨髓穿刺会损伤身体吗?
骨髓穿刺简称骨穿,是血液科医生最常选择的检查方法之一。当就诊患者出现多系血细胞异常或者一般原因不能解释的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增多时,需要进行骨穿检查了解骨髓的增生情况和有无异常细胞的浸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患者一听说骨穿检查,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担心骨穿会影响身体。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骨髓穿刺检查就像抽血检查一样,只需要抽取少量的骨髓液就可以满足检查需要,而且丢失的骨髓液也很快会被身体内的造血细胞补充,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不良影响。骨髓穿刺也是诊断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肿瘤的必要检查,通常还会留取部分骨髓液进行染色体和基因检查,能够帮助诊断和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治疗后复查骨穿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对骨穿过程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担心,积极配合检查。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和胸骨。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是骨盆两侧边缘向外突出的部位,因为该两处距皮肤表面较近,骨面较宽较平,其中含髓量较丰富,所以常被选作穿刺部位。胸骨也具有宽、平、距体表较近的特点,但因其两侧及后方是纵隔及胸腔内的肺、心脏等关键部位,所以较少选择胸骨穿刺,操作时需要注意防止损伤。骨穿前采用局部麻醉,先用麻醉药注一个皮丘,然后将注射针头插入皮下直至骨膜,将麻药注在骨膜上。骨膜麻醉的好坏是穿刺时是否疼痛的关键。待针头进入骨髓腔后,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骨髓抽出时,病人可能出现瞬间酸痛感。完成骨髓涂片后,再在骨穿部位覆上干净纱布,胶布固定,稍许休息片刻就可以正常活动了。注意3天内穿刺部位不能被水浸湿。有些患者骨穿后会有两三天仍感到局部酸胀,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症状会很快好转。
6、骨髓检查是要确定得的什么病
1.骨髓穿刺检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验方法之一.通过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可了解骨髓内各种细胞的生成情况,各种细胞的形态,成分的改变及发现异常的细胞等,以明确诊断,观察疗效,估计预后.例如,对贫血的诊断,可以从形态上帮助诊断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诊断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关于恶性肿瘤方面,骨穿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2.另外,骨髓涂片还可以进行寄生虫和细菌方面的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如疟疾)和细菌培养时发现伤寒及其他败血症.3.具体的适应症概括如下:1)采取骨髓液进行各种检查,协助诊治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2)证实骨髓中是否有异常细胞浸润如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3)采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检验及鉴定如酚,醌等.1.骨髓穿刺检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验方法之一.通过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可了解骨髓内各种细胞的生成情况,各种细胞的形态,成分的改变及发现异常的细胞等,以明确诊断,观察疗效,估计预后.例如,对贫血的诊断,可以从形态上帮助诊断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诊断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关于恶性肿瘤方面,骨穿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2.另外,骨髓涂片还可以进行寄生虫和细菌方面的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如疟疾)和细菌培养时发现伤寒及其他败血症.3.具体的适应症概括如下:1)采取骨髓液进行各种检查,协助诊治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2)证实骨髓中是否有异常细胞浸润如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3)采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检验及鉴定如酚,醌等.
7、查出有败血症,骨髓有异常恶性细胞,跪求帮助.
啊~那么小啊~同情你
希望有人能帮你
你在网络上找找医学专家,在分类排名上找
8、骨穿结果出来了,怎么看情况好坏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并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血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血液病检查中经常会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却根本看不懂这些,那么怎样正确看骨穿报告呢,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检查的报告单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在骨髓化验报告单中,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等各类细胞在各个不同成熟阶段所占百分比;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数量;还有经过计算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值;各类细胞的形态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况的说明。
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4、粒、红比值正常约为2~4:1;
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较高,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
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
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10、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细胞形态的正常值才能对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诊断不能仅凭骨髓穿刺,还要结合血常规、骨髓活检及其他相关检查,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