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涂片的制作方法

骨髓涂片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0-08-20 17:35:27

1、骨髓穿刺分为哪几个步骤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一)适应证

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二)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2.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固定。

(三)注意事项

1.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进针,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3.抽吸骨髓液时,逐渐加大负压,作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吸量不宜过多,否则使骨髓液稀释,但也不宜过少。

4.骨髓液抽取后应立即涂片。

5.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四)禁忌证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2、急求骨髓涂片铁染色法技术流程

1)4%的盐酸溶液.:40ml(38%浓盐酸)+340ml蒸馏水
2)40g/L亚铁氰化钾液
3)碱性复红:1g复红+10ml无水乙醇+90ml(5%石碳酸溶液),用时取3ml加100ML水.
4)37%甲醛

3、骨髓检查是怎么做的

首先告诉你,有点痛,在局部麻醉作用下能忍受,沉的感觉高于痛的感觉。骨髓穿刺术 的
1,目的
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骨髓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某些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用于骨髓移植等。
2.适应证
2.1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
2.2 败血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疟原虫及黑热病原虫者。
2.3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诊断。
2.4 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者。
3.禁忌证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肤病时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洁盘,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灭菌注射器,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清洁干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养,另需20ml灭菌注射器、含培养基的细菌培养瓶,酒精灯,火柴。
5. 病人准备
5.1 患者需洗澡,更换清洁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术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后1~1.5cm的一段较宽镕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6.1.2 术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在髂前上棘内外因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左右作涂片检查;如作培养,取3~5ml骨髓。
6.1.4 术毕即插回针芯,拔出针头,局部敷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2 镕后上棘穿刺术
6.2.1 患者侧卧或俯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能骨的两侧;或取骸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6.2.2 穿刺针的方向几乎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6.3 胸骨柄穿刺术
6.3.1 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6.3.2 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术
6.4.1 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子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6.5.1 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肠骨上中l/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肠骨为穿刺点。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项
7.1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备齐全。
7.4 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7.5 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8.护理
8.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
8.2 拔针时用力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8.3 术后24小时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及感染征象。
8.4 穿刺处换药1次/日。
8.5 嘱患者三日内勿洗浴。

4、骨髓检查的方法

骨髓检查需要抽取骨髓标本,这听起来令人紧张,但大可不必害怕。骨髓穿刺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执行的特殊穿刺检查,穿刺前会为病人进行认真的消毒处理,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术前会给病人注射麻药做局部麻醉,以减轻痛苦。骨髓穿刺一般在病人的髂骨上进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胯骨。病人需要侧身卧床,医生会在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选取适当的部位进行穿刺,一般只抽取极少量的骨髓。这不会使得病人的骨髓量有明显减少,也不会影响病人的骨髓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标本一般需要立即做涂片处理或抗凝处理,以便进行各种化验检查。在患某些血液病或怀疑有骨髓转移的恶性肿瘤时,骨髓检查可能要多次检查,用于判断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此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骨髓检查。

5、人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血涂片-实验材料、试剂
3.1实验材料:医用采血针、酒精棉球、载玻片、血推片、消毒牙签
3.2实验试剂:瑞氏染液、抗B血清、抗A血清、生理盐水、蒸馏水
3.3仪器设备:Motic光学显微镜
血涂片-实验步骤 听语音
4.1ABO血型鉴定
4.1.1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记号笔标上记号。
4.1.2用小滴管吸A型标准血清(抗B)一滴加入左侧,用另一小滴管吸B型标准血清(抗A)一滴加入右侧
4.1.3以穿刺法自左手无名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
4.1.4静置室温下10—15min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并据此判断血型。
4.2血涂片的制作及血细胞观察
4.2.1取末捎血一滴置于玻片的一端,左手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开。然后便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30-45度平稳地向前移动,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
4.2.2血涂片制成后可手持玻片在空气中挥动,使血膜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皱缩.
4.2.3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以防染液溢出,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固定0.5-1.0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馏水,与染料混匀染色5-10分钟.
4.2.4用清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4.2.5白细胞分类计数。
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红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

6、怎么制作血涂片?

血常规是医院常作的检查项目,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医院用的都是三分类的血球仪(五分类血球仪价格太高),在分析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血涂片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补偿,使得三分类的血球仪也能起到五分类的效果。而且血涂片的作用还不仅于此,它还能更直观的放映细胞的形态,以及血液的一种状态。现在就血涂片的制作和应用做一个介绍。

血涂片的制作:

血涂片的制作方法很多,但需要的材料也都是一样的,载玻片和(或)盖玻片。现在介绍一种我们医院常用的涂片方法:

1、首先左手持一载玻片,将采到的血(做血常规剩下的血)滴一滴到载玻片一端:


血涂片

2、右手持一盖玻片作为推片,成30-45度角于血滴前方靠近血滴


血涂片

3、右手移动盖玻片使其一端与血液接触


血涂片

4、右手持盖玻片往前推动,速度不能太慢,保证血液均匀的被推开


血涂片

5、做好的血涂片


血涂片

5、血涂片做好后需要风干,之后就可以进行染色,尽管每个医院所用染色液可能不一样,但基本的方法都一致,也可以根据染色液的说明进行具体操作,我们医院用的是diff-quick染液。

染好的片子就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我们会从低倍镜开始观察,再逐次转换为高倍镜甚至油镜。


细胞分类计数器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显微镜下找到一个合适的视野开始计数,按照一定的方向顺序来数白细胞,而这个视野的选着会很重要,在做血涂片的时候血涂片上通常会有三条带,中间的那一条带就是我们观察的区域,镜下会显示细胞既不重叠也不太稀疏。然后我们会把数的100个白细胞记录下来并分类,并分别记下各类细胞所占的比例。


细胞分类计数器

(细胞分类计数器)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得到白细胞下各个种类的比例,结合血常规的白细胞数目就可以得到一个五分类的项目,这对于分析动物的身体状况更加的全面和科学。如上图的结果是: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分叶:57%,杆状:13%);淋巴性细胞百分比:25%;单核细胞百分比:3%;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0。

再简单举例说一下血涂片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是结合血常规的分析。如下图为一只犬的血常规结果:

从结果上看,RBC(红细胞)下降,HGB(血红蛋白)下降,HCT(红细胞压积)下降。很明显的可以判定为贫血。但是贫血也分很多种的,到底是否为再生性,又或者是否是出血或溶血造成的。然后根据血涂片可以知道:

从该血涂片我们可以看到,红细胞中间淡然区明显扩大,说明了这是正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就是由于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元素,增强营养。一方面我们知道动物的具体情况,可以针对性的帮助解决问题。

当然,血涂片在临床上的作用不仅仅如此,我们不仅可以用来来计数分类白细胞,还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来判断如果出现异性红细胞的原因,白细胞形态异常的原因,还可以看到血液寄生虫如:巴贝斯焦虫,血吸虫的微丝蚴。而且对于血常规仪器还可以起到一种验证的作用,就是说如果血常规的结果与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果出入较大的时候,如果你保证你血涂片的制作和观察都没问题的话,就要怀疑机器的判读有问题了。比喻抽血过程比较慢,导致血凝的出现而使得机器读书的血小板极低,以及由于猫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体积较近而出现的判读等都可以用血涂片来纠正和验证。

7、骨髓穿刺怎么个做法

【操作方法】

1.选好部位:选择穿刺部位骼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腰椎棘突穿刺点。

2.消毒麻醉: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3.进行穿刺:穿刺抽吸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一定长度,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骨髓液0.1~0.2ml滴于载玻片上,如需作骨髓液细菌检查,再抽取1~2ml。

4.拔针抽吸完毕,重新插入针芯,用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拔出穿刺针,按压1~2分钟后,胶布固定纱布。

【护理要点】

1.术前注意:(1)化验及药物过敏试验:查出血及凝血时间。若用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病人需做皮试。(2)体位准备:根据穿刺部位协助病人采取适宜的体位,若于胸骨、骼前上棘作穿刺者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若于髂后上棘穿刺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棘突穿刺点则取坐位,尽量弯腰,头俯屈于胸前使棘突暴露。

2.术后注意:(1)观察: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如果有渗血,立即换无菌纱块,压迫伤口直至无渗血为止。(2)保护穿刺处:指导病人48~72小时内不要弄湿穿刺处,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感染。

8、什么是血涂片?如何制作血涂片?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材料用具: 脱脂棉、已消毒过的针和载玻片,体积分数为
75%的酒精。
方法步骤: 1、用蘸有何种分数为75%的酒精的脱脂棉,
(边讲解边演示)
对将要取血的部位(如指尖)进行消毒;
2、用已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
3、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

4、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

侧向右移动;
5、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

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
6、推出均匀的血膜。

9、如何才能制作一张好的手工血涂片

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经染色后
在显微镜下检查,这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
应用很广,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形态学诊断很有价值。但
是,如果血徐片制备不良,染色不佳,常使血细胞的形态学
鉴别和诊断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如血膜过厚,
细胞重叠缩小;血膜太薄,白细胞多集中于边缘。因此,制
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之一

与骨髓涂片的制作方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