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et

骨髓et

发布时间:2020-08-15 22:52:57

1、骨髓是什么

2、如何根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1、骨髓抑制性药物,马利兰为常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开始4-6mg/d。也可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左旋溶肉瘤素。
2、放射性核素磷(32P)。
3、干扰素:α-干扰素:3-5mu/d。
4、其他:潘生丁、阿司匹林、消炎痛,也可采用血小板分离置换术。禁忌切脾。

3、穿刺骨髓组织报告单中出现et是什么意思

你好,我不知道你血小板增多多少还是稍微高出正常值,请具体点。其次如果平常没有任何症状,而且骨髓活检正常的一般是没问题的。 建议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无伴发症状比如发热皮肤是否有出血点等,定期复查。如果一切正常可以不必太过担心,检查数值稍高或者不正常也不是一定都有病的。

4、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属于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是骨髓一系或多系细胞持续异常的过度增殖。增生的细胞可以是红细胞、粒细胞或巨核细胞,也可以是原纤维细胞。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以原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PMF);如果有多系增生,不好判断是哪一系为主者则称为不能分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MPD-U)。本组疾病原因未明,多见于50~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起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常伴有肝脾肿大,易并发出血及血栓,终末期常因骨髓纤维化、全身衰竭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等原因死亡。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将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细胞综合征(CEL /HES)、肥大细胞病(MCD))统归为MPD。2008年WHO新修订的慢性髓细胞系肿瘤分类中已将MPD 更名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PN),意在强调这组疾病的肿瘤性质,所以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已改称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5、骨髓增生综合征中医辩治经验是什么?

骨髓增生综合征具起病隐潜、进展缓慢、病程冗长之特点,临床均以瘀血、毒热、正虚为特征,属中医瘀血、症积、毒热、血劳范畴。我们总结多年来对此类疾病的观察及临床治疗经验,认识到其病因、病机、发展,转归及治则、用药均具有共性,故试从中医整体对该综合征进行探讨、论述,以图加深认识,提高疗效。病因病机导致骨髓增生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毒邪。毒邪感人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毒即胎毒,是母体所感染所染之毒通过胎血循环传至胎儿,潜伏未发,潜伏期长短与正气(免疫功能)强弱有关。一旦正虚或复受外毒侵袭,则伏毒泛溢,始而发病。后天之毒既外毒,分三种:1、六淫外毒,即六淫之邪盛机极,化为毒邪侵伤机体,潜伏待法,正气亏虚之时,调节功能失常,毒发为病。2、毒气,指一些特殊致病物质,如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性质暴烈,机体感之,正气难以调节,多感而即发。3、药毒,指药物所含的毒性物质,若误服,过服、久服或服法不当,药毒可通过口鼻粘膜、胃肠、皮肤等不同途径侵入机体,损伤脏腑经脉,渐行发病。因此导致本病的主因为毒邪,感毒之人因个体差异,所发疾病性质各异,集体正气虚是发展的条件,是病进之根本。临床表现骨髓增生征其临床表现亦离不开毒、瘀、虚三个方面。1、毒:毒为阳毒,其性火热,毒热蒸腾于血,犯肝扰心,致肝经热炽,心火亢盛,以致头晕头胀,头痛如裂,耳鸣目赤,心烦易怒,少寐梦多,尿赤便秘,或见发热,鼻赤肌衄,舌红脉数。结合现代医学检查,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某一系统增生尤著,外周血象示该系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其他系细胞亦见增生或受抑,血象中尚可见到粒、红系个阶段幼稚细胞,此乃中医毒邪烦髓扰血之象。2、瘀:该病血瘀深重,且无处不及,尤以胁下征积最为突出,坚硬不移,可刺痛胀痛;此外尚可见皮肤粘膜紫暗,皮下瘀点瘀斑,舌暗脉涩。瘀阻脑脉,可见中风不仁;瘀阻心脉,可见胸痹心痛;瘀阻经脉可见脉痹水肿;瘀及手足,可见指趾青紫灼痛,甚则坏疽等等。3、虚:因个体差异及病程阶段不一,气血阴阳虚损各有侧重,但肾虚为诸虚之本,肾阴不足又是虚之关键。疾病初、中期患者分别可见肾阴虚;虚烦、盗汗、消瘦、低热、少寐、咽干、耳鸣、要膝酸软、脉象细数;脾气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差多汗等;心肝血虚;面色不华,头晕眼花、心慌肢麻等,并且各虚可兼挟出现。病致终末期,以虚损突出,诸虚及阳光,虚阳浮越外脱,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从骨髓、血象分析,除恶性细胞克隆增生以外,正常细胞株增生受抑,终致正常细胞增生衰竭。治疗原则:1、解毒:是治疗毒热之主因的治法,针对毒邪侵髓犯血,阳热亢盛的病机,必清泻毒热,方可阻止病情的进展及恶变的发生。在疾病的恶变前期及恶变后,此法当重用,结合参考骨髓象及血象,当某一系统细胞增生活跃,外周血计数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或血片中尖刀较多的原、幼细胞之时,治疗应重在解毒。常用解毒方法分为两大类:A、清热凉血解毒;B、抗癌解毒。2、扶正:针对因虚而毒发及因毒致虚而设此法。其目的在于扶补正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抗毒祛邪,抑制病态细胞恶性增殖,促其凋亡,并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法重用于疾病相对稳定阶段及恶变期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明显受抑制时。扶正的重点在肾,即滋肾阴、填肾精,使之阴阳协调,化生精血。3、活血:活血化瘀目的有三,一可消除髓血瘀滞,通畅血脉,有助于解毒扶正药力的发挥;二可防毒瘀再结,导致病势发展;三可预防PV、ET、CML后期向骨髓纤维化转化。活血可用于疾病的任何阶段,即使临床瘀象不显时,结合髓象改变及综观疾病发展趋势,亦应适量选加活血之品。在以上三发应用之时,因疾病各异,阶段不同,又各有侧重。

6、医学里用药方法之一:ET的意思是保留灌肠吗

IV :静脉注射;IO :骨髓内输液;ET :经气管通路给药。

7、骨髓增殖性肿瘤算确切诊断吗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属于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是骨髓一系或多系细胞持续异常的过度增殖。增生的细胞可以是红细胞、粒细胞或巨核细胞,也可以是原纤维细胞。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以原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PMF);如果有多系增生,不好判断是哪一系为主者则称为不能分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MPD-U)。本组疾病原因未明,多见于50~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起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常伴有肝脾肿大,易并发及血栓,终末期常因骨髓纤维化、全身衰竭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等原因死亡。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将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细胞综合征(CEL /HES)、肥大细胞病(MCD))统归为MPD。2008年WHO新修订的慢性髓细胞系肿瘤分类中已将MPD 更名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PN),意在强调这组疾病的肿瘤性质,所以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已改称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与骨髓et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