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寄生虫呢?
若出现寄生虫感染,表现为食少、纳差、脘腹胀满、出现恶心呕吐、肝脾肿大,肝肾功能化验异常,出现发热等情况。
常见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肺吸虫病、贾第虫病。详细情况请参阅具体疾病。
一、寄生虫病的症状
一、蛔虫病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蛔虫卵移行至肺使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部出血而造成肺蛔虫病,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称为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即LOEFFLER综合症。症状1~2周消失。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癫痫、肝大、腹痛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病人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3、并发症: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在人体不适(发热、胃肠病变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和服用驱虫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刺激下,蛔虫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不仅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而且上窜阻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能钻入阑尾或胰管引起炎症。
二、蛲虫病
蛲虫感染哥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肛门搔痒和眨眼不安,因为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周和会阴皮肤强烈瘙痒,影响睡眠。局部皮肤可因瘙损而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全身症状有胃肠激惹现象,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还可见不安、夜惊、易激动及其他精神症状。末梢血见嗜酸性细胞的增多。
三、钩虫病
1、钩蚴皮炎:钩蚴入侵的皮肤处多见于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及其他部位暴露的皮肤,可再现红钯点状丘疹或小水泡,烧灼、针刺感,奇痒,数日内消失。搔抓破后常继发感染,形成脓疱,并可引起发热和淋巴结炎。
2、呼吸道症状: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临床哥见咳嗽、血痰、发热、气急和哮喘,痰中带血丝,甚至大咯血。胸部X线检查见肺有短暂的浸润性病变,血嗜性粒细胞增高。病程数日或数周。
3、贫血:失血性贫下中农血是主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皮肤粘膜苍白、乏力、眩晕,影响小儿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4、消化道症状:初期表现为贪食、多食易饥,但体重下降。后期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腹胀不适,异食癖,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便血。
2、传染病监测的内容和措施有哪些
1,内容:(1)病例个案调查。在出入境人员中发现传染病时,要做好详细的个案调查,而且要调查发病的原因,控制新病例出现。
(2)现场调查。当出入境人员中有传染病发生时,检疫医生应深入现场了解人员中是否有新的病例发生,以及周围环境对病例的影响因素。
(3)国际间传染病健康体检。可掌握传染病在出入境人群中的发生情况;
例如利用粪便检查,可监测肠道传染病隐性感染情况,又如利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流感抗体水平,利用血涂片检测芜疾等。
(4)药物和生物制品应用调查。对去往高症病区或霍乱流行区的人员可以由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放预防药物,作好登记,以便归国后调查发病情况,以及霍乱菌苗接种和黄热病疫苗接种后免疫持续时间和人群免疫水平,以便评价其效果。
环境调查包括对水、食品等有关因素的调查。在国境口岸必须加强对出入境交通工具和国境口岸食品卫生或饮水卫生管理,才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6)发病率调查。出入境人员中检疫传染病或监测传染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以便提出检疫措施。
(7)死亡率调查。出入境人员特别是出国劳务人员中近年来因感染传染病而死亡的趋势有所增多,为此出人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了解出入境人员死亡情况和原因,为今后出国劳务人员有针对性提供健康咨询和卫生防护。
2,措施:
一、病原学检查
1、病原体的直接检出:许多传染病可通过显微镜或肉眼检出病原体而明确诊断,如从血液或骨髓涂片中检出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微丝蚴、回归热螺旋体等;从大便涂片中检出各种寄生虫卵及阿米巴原虫等;从脑脊液离心沉淀的墨汁涂片中检出新型隐球菌等;肉眼观察粪便中的绦虫节片和从粪便孵出的血吸虫毛蚴等。
2、病原体分离: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可用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如伤寒杆菌、志贺杆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和新型隐球菌等。立克次体需经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才能分离出来,如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病毒分离一般需细胞培养,如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等。用以分离病原体的检材可采用血液、尿、便、脑脊液、痰、脊髓和皮疹吸出液。
3、特异性抗原检测:可较快地提供病原体存在的证据,其诊断意义较抗体检测更为可靠。常用方法有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免疫测定(EIA)、荧光抗体技术(FAT)、放射免疫测定(RIA )、流式细胞检测(FCM)等,必要时可作核酸定量检测、基因芯片技术检查。
4、特异性核酸检测:可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作DNA印迹法或RNA印迹法,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反转录PCR(RT-PCR)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必要时还可作原位聚合酶链反应(PCR)。
二、特异性抗体检测
在传染病的早期,特异性抗体在血清中往往尚未出现或滴度很低,而在恢复期或后期抗体滴度有显著升高,故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其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重要诊断意义。特异性IGM抗体的检出有助于现存或近期感染的诊断。蛋白印迹法(WB)(又称免疫印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很高。常用于艾滋病的确定性诊断。
措施:
3、验血能验出体内有疟原虫吗?
验血可以验出体内的疟原虫。
有三种方法:
疟原虫检测试剂。
血液涂片和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查找查疟原虫。
4、血液中会不有寄生虫?有什么寄生虫?
血液中是有寄生虫的
具体常见如下
1.疟原虫:疟原虫为疟疾病原体,通过蚊子传播,常见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三种。外周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可靠方法,发现疟原虫既为阳性,就可以作为确诊的可靠依据。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需多次复查,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2.微丝蚴:微丝蚴为丝虫的原虫,我国常见的丝虫感染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均通过蚊子传播。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3.回归热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为回归热的病原体,通过人虱传播。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4.弓形体:弓形体为弓形虫病的病原体,猫及猫科动物为其主要传染源,人一般呈阴性感染。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或用免疫学方法及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5.立朵小体:立朵小体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是鞭毛虫的一种,常可通过肝、脾穿刺液检查,也可通过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液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阴性结果需复查。
凡寄生于血液和血细胞内的寄生虫均可在血液中查到,这些原虫和丝虫寄生于人的血液中和红细胞内,需通过血液检查或骨髓检查来进行确诊。常用的方法为血液涂片法(薄血片和厚血片法)和骨髓穿刺法。
5、怎么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寄生虫?
寄生虫病的症状
一、蛔虫病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蛔虫卵移行至肺使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部出血而造成肺蛔虫病,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称为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即LOEFFLER综合症。症状1~2周消失。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癫痫、肝大、腹痛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病人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3、并发症: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在人体不适(发热、胃肠病变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和服用驱虫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刺激下,蛔虫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不仅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而且上窜阻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能钻入阑尾或胰管引起炎症。
二、蛲虫病
蛲虫感染哥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肛门搔痒和眨眼不安,因为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周和会阴皮肤强烈瘙痒,影响睡眠。局部皮肤可因瘙损而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全身症状有胃肠激惹现象,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还可见不安、夜惊、易激动及其他精神症状。末梢血见嗜酸性细胞的增多。
三、钩虫病
1、钩蚴皮炎:钩蚴入侵的皮肤处多见于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及其他部位暴露的皮肤,可再现红钯点状丘疹或小水泡,烧灼、针刺感,奇痒,数日内消失。搔抓破后常继发感染,形成脓疱,并可引起发热和淋巴结炎。
2、呼吸道症状: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临床哥见咳嗽、血痰、发热、气急和哮喘,痰中带血丝,甚至大咯血。胸部X线检查见肺有短暂的浸润性病变,血嗜性粒细胞增高。病程数日或数周。
3、贫血:失血性贫下中农血是主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皮肤粘膜苍白、乏力、眩晕,影响小儿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4、消化道症状:初期表现为贪食、多食易饥,但体重下降。后期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腹胀不适,异食癖,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便血。
不管是哪种寄生虫病,我们都应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纠正吮手指习惯,勤剪指甲,婴幼儿尽早穿满裆裤,玩具、用具、被褥要常清洗和消毒。对两岁以下的幼儿要预防不要捡脏东西入口。然后就是三岁以上幼儿最好每年做一次寄生虫检查,以更好的预防治疗。
通常感染了寄生虫病的宝宝消瘦,挑食,经常肚子痛(痛得不严重,以脐周为主),脸上有圆形白斑点,有的白眼球上有紫蓝色小斑点,因肛门瘙痒经常挠屁股。对于家长来说,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特点,观察有无感染寄生虫症状。
6、怎样判断体内有鞭虫
血液寄生虫检查
常用的方法为血液涂片法(薄血片和厚血片法)和骨髓穿刺法。
血液寄生虫检查意义
1.疟原虫检查:疟原虫为疟疾病原体,通过蚊子传播,常见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三种。外周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可靠方法,发现疟原虫既为阳性,就可以作为确诊的可靠依据。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需多次复查,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2.微丝蚴检查:微丝蚴为丝虫的原虫,我国常见的丝虫感染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均通过蚊子传播。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3.回归热螺旋体检查:回归热螺旋体为回归热的病原体,通过人虱传播。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4.弓形体检查:弓形体为弓形虫病的病原体,猫及猫科动物为其主要传染源,人一般呈阴性感染。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或用免疫学方法及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5.立朵小体检查:立朵小体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是鞭毛虫的一种,常可通过肝、脾穿刺液检查,也可通过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液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阴性结果需复查。
----------------------------------------------------------------------------------------------------
寄生虫的检查要根据医生对病人症状的反映情况来进行筛查,不可能上面的血液学寄生虫检查都要进行筛查。
最常见的还是血涂片,通过显微镜来看,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显微镜,这项工作往往需要资深一点的人来看。我们这边的附属医院,听他们说,看标本中的病原体不大容易,所以money也多。。。。远了
特殊的情况还需要在特殊的部位取标本来检查,具体的看情况,比如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现在一般注意个人卫生的话,不会感染寄生虫。感染的人群也是小孩和长期在潮湿地带生活的人。
还是要注意一些,尽量别去坑坑洼洼的水池,或者喝露天的水。现在由于这种情况,寄生虫感染造成人脑感染的案例很多,尤其是夏天。
7、血液里有寄生虫怎么办
这个你得去看医生,真的有寄生虫,大部分情况下应该可以吃药解决,虫的位置不好可能会手术吧
8、疟疾在中医中如何论治?
疟疾是因感受疟邪,正邪交争而出现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而在西医中因为感染了疟原虫引起的疾病。
诊断:
1 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而作,或三日一次。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发作后口唇出现疱疹等症。或者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寒热不清。
2 疫疟重症可出现持续高热,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等症。
3 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或有输血史。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贫血和脾脏肿大。
4 寒战时,末稍血液涂片或骨髓片可找到疟原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病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5 注意与感冒、伤寒、痨瘵、湿热证等病证出现寒热往来相鉴别。
主要可以分为:
1 正疟
症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后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隔日发作,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例方:柴胡截疟饮。
2 温疟
症状: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疼,口渴引饮,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例方:白虎加桂枝汤。
3 寒疟
症状: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倦怠,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例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4 热瘴
症状:寒微热甚,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例方:清瘴汤。
5 冷瘴
症状: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泻,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
治法: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例方:不换金正气散。
6 劳疟
症状:倦怠乏力,短气懒言,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遇劳则发,寒热时作,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例方:何人饮。
7 疟母
症状: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触之有形,按之压痛,或胁肋胀痛,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例方:鳖甲煎丸。
中成药:青蒿素浸膏片,每次服0.2g,每日2次,连服4日,适用于瘴疟;热瘴出现神昏谵语,急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冷瘴出现神昏谵语,急服苏合香丸;疟母见气血亏虚证候者加服十全大补丸或人参养荣丸。
9、外周血涂片中常见的疟原虫有哪些种类
疟原虫血涂片是用来查找疟原虫的。
人体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较多见,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较少见和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