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 病因及简介: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 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现在认为本病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代表一组综合征。 一、原发性发病原因不明,目前推测可能与缺乏造血干细胞和自 身免疫有关。国内大多数病例属原发性,约占本组疾病中的52%至88% 。二、继发性临床上能查出致病因素者,称为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 血。能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下列因素: 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氯霉素)、抗甲 状腺药(他巴唑)、抗癫痫药(三甲双酮)、抗风湿药(保泰松)、 磺胺类药物以及眠尔通、氯丙嗪、利眠灵等。 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放射性损害与接触 电离辐射的剂量有关。 感染因素严重的细菌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伤寒、白喉等)、寄 生虫(黑热病、严重晚期血吸虫病等)、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等 )。 临床表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贫血、体表及内脏出血以及反复感染等。 根据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等不同,又可将本病分为 急性型和慢性型。 一、急性型进展声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见和主要表现, 随后贫血严重,几乎所有的病便都有体表及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患者均有感染性发热,在口腔、咽部、肛门周围常发性坏死性溃疡 和局部感染,并由此引起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感染和出血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促 使病情日益恶化,病人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入衰竭状态,病程较短, 平均在8个月左右。 二、慢性型较多见,起病和进展大多缓慢,病程一般均在4年以上 ,甚至长达10余年之久。贫血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较轻,多限于 皮肤粘膜。病程中也有不规则低热,但感染较轻,多在呼吸道,且易 控制。部分病人经适当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 病人迁延多年不愈,个别可有急性发作,多与感染有关,致使病情急 转直下。 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本病过去被判为不治之症,近年来国内采用中西医结的方法治疗 本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例如北京中医研究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 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达到70.1。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对各型再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率达到68.2%。上述数字也足 以说明本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采用长期(至少3至6个月)中西医结 合综合治疗,有不少病人是可以取得长期缓解或治愈的。 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可能有损害的药物;若必须使用时,在用药 过程中定期观察血象。 长期接触能引起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加强防护措施;定期作预防性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骨髓异常增生【再生性障碍性贫血】
如果没有高血压病,可以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否加用环胞素,由医生评估各方面情况后再作决定。
(海军总医院沈建良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有什么关系
再障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俗称“姐妹病”也就是他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单纯血常规是无法区分的,但毕竟不是同一种疾病,再障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也就是病态造血。简单的讲,再障就是骨髓不造血了,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骨髓能造血,但造出的血细胞都是病态的不合格的细胞。鉴别这两种疾病,需要骨穿,活检以及染色体和基因等结果的支持。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再生障碍性贫血哪个要严重一点
都属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再障有明确诊断,有轻、重型之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属排他性诊断,也存在轻重病例,重型表现也很严重,两者不好做严重程度比较。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障碍性贫血哪个厉害
都是疑难血液病,比较难治愈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转化为溶血性贫血,障碍性贫血,这是好是坏?
这个不是好现象,因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后期也可能转化为白血病,现在合并溶贫,再障,反应疾病加重,看来现在治疗效果欠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目前此病西医zd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主要是雄性激素和化疗、对症输血、血小板治疗,长期效果差,对身体负担大,建议采用中医为主的生血调控疗法治疗的,主要是口服中药治疗,效果及预后非常好。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运用生血调控疗法治疗MDS,可使2/3的患者正常造血功能恢复,异常造血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病人脱离输血,恢复工作劳动能力。
希望早日康复!
7、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人。1891年,玛丽到巴黎攻读物理学。她家境贫穷、生活简朴,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获奖学金才得以完成学业,并在1892年取得硕士学位。在巴黎,玛丽认识了皮埃尔·居里,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1895年他们结为夫妻。
1397年,她为了获得博士学位,选定了不久前贝克勒尔发现的一种性质尚不完全清楚的射线作为研究课题。在对铀和铁的混合物以及各种自然矿石进行测量时,她观察到有些铀铁混合物的辐射强度比其中铀和铁的含量所应发射的强度要大得多,她推测这些矿石中一定存在着某种未知的、放射性很强的元素,并设计了一种放射化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来找寻它。在实验室里,居里夫妇用化学方法和测定放射性的手段,在成吨的沥青铀矿中艰辛地寻找这种微量的未知元素。他们的工作进展很快。1898年7月,居里夫妇就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纯铀强数百倍。居里夫妇命名它为“钋”(Polonium),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
居里夫妇并不满足于他们的这一发现,他们认为钋的放射性还不够强,于是又继续在钡族化合物中寻找新的物质。同年12月,居里夫妇通过部分结晶方法,又发现了放射性比纯铀强900倍以上的另一种常常与钡伴生的新元素——镭。但有人提出疑问:“没有原子里,就没有镭!”只有测出镭的原子量才能肯定它的存在。居里夫妇接受了这一挑战,决定设.法把镭分离出来。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他们无钱购买大量的含镭的沥青铀矿,只得改用仅需支付运费的沥青铀矿矿渣;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在学校借给他们的一个木棚里工作,这个木棚下面是泥地,上面是透风的玻璃顶盖,室内充满烟气,夏天炎热难忍,冬天寒风刺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当时还不知道放射性的危险);没有助手,两们研究者既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又兼任技师、实验员和“水泥工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居里先生身体较差,搅拌溶剂和原始加热方法带来的重体力劳动,都要靠居里夫人来完成。研究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进行了4年。他们使矿渣熔解、沉淀和结晶,在几万次提炼之后,终于在1902年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了0.12克的氯化镭,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为225,其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从而确凿无疑地证明了镭元素的存在!
但居里夫妇却由此受到了一种奇怪而难以诊断的疾病的折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遭到了过多的辐射和吞下了够多的放射性物质的缘故。虽然皮埃尔死于车祸,玛丽也活了67岁,但她病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最后死于由于过度受辐射而引起的许多症状中的一种——再生障碍性贫血。她的女婿,F.约里奥,检查了玛丽的实验薄,发现它们受到了强烈的放射性污染。而且,玛丽在家烧饭,她使用过的许多菜谱书籍保持放射性达五十年之久。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它是一种较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发病率为1~2人/10万人,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目前,科学家们对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形象地将病因为分三类。首先是由于骨髓造血细胞的损伤,即所谓的“种子损伤”学说,种子损伤导致不能“发芽、生长”;其次是造血微环境的不良,即所谓的“土壤”学说,即“土壤碱化”或“肥力不足”,导致“种子”不能在“土壤”里顺利地生长发育;第三是免疫因素影响,即所谓“虫害”学说,即“种子”虽能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育,但是由于受到“虫害”的割害而不能生长壮大。
外界的某种因素引起其中一种或多种病机变化或者相互作用,就可导致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或化学物质。部分药物有抑制骨髓的副作用,如果人们服用了足够大的剂量,就可能会发生骨髓损害。各种抗癌药,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就属此类。此外,由于个体差异,部分病人对某些药物或化学十分敏感,即使小剂量服用也可能发病。最多见的有氯霉素、磺胺药、保泰松、氨基比林、安眠药和苯以及苯的有关化合物。某些人由于血细胞基因对氯霉素特别敏感,脱氧核糖核酸受到影响,导致骨髓全能干细胞不能分化而发病。氯霉素还可以与细胞蛋白结合而被淋巴细胞或抗体排斥而发生骨髓抑制。氯霉素也可损害骨髓的微血管结构,使造血微环境破坏而影响干细胞的生产发育。因此,现在临床上已不再使用氯霉素。
值得注意是,当前石油、塑料、橡胶、油漆、染料、制药及制鞋等工业迅猛发展,苯及苯衍生物广泛应用,这大大增加了人们接触苯的机会。苯中毒不但会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而且还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许多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例如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有机蒸气,这些物质都具有相当的致癌性。据调查,我国目前使用的犬部分装饰材料不同程度地含有有机溶剂、甲醛、苯、氯化烃等有机物,其中甲醛、苯、三氯乙烯等是已知的致癌物质。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要注意选择绿色环保家具,避免和减少家具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由于目前国家对家具没有综合性的环保指标,所以只能靠消费者自己多加注意,最好买实木、藤制等纯天然家具,少买胶合板、人造板的家具;不要买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家具;人造板制作的家具要看是否全部做了封边处理;布艺沙发不仅要看面料更要看填充物的用料;在购买前一定要看质检合格证。
此外,卫生防疫部门最近在检查食品市场时,发现有的食品中含有甲醛、硫磺和尿素等非食品原料成分。甲醛属于剧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能杀死血小板,破坏人的凝血功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有的肝炎患者在肝炎病毒感染后3~6个月内发生骨髓抑制。此种病人常为急性型或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差。也有报道,妊娠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娩后血象恢复正常,再次妊娠又会发生骨髓抑制。还有一种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称为范可尼贫血(Fanconi贫血),这类病人除有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外,还瘵有多发性的先天畸形(皮肤棕色色素沉着、骨骼畸形、性发育不全等)。其病因可能是以体的异常。以上这些都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但是,临床上很多病人却难以找到病因,这就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惟一的办法就是输血。60年代以后,我国医生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使一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获得了治愈,逐步打破了套在再生障碍牲贫血患者头上的枷锁!
1958年,中国医科院血液学研究所有一位男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睾丸小发育差而接受大剂量(50毫克/日)丙酸睾丸酮连续注射,治疗后病人面色红润,血红蛋白上升,半年后病情明显好转。以后医务人员采用同样办法使不少病人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变,特别是消除了成年女性病人月经不止的痛苦,杜绝了因流血不止而死亡的病例。
近20多年来,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除采用中药外,也使用男性激素,如丙酸睾丸酮、甲基睾丸素、17-去氢甲基睾丸酮(“大力补”)、葵酸诺龙、苯丙酸诺龙和康力龙等。其中以康力龙和大力补为最常用,它们能口服,而且疗效快,副作用也较少,仅部分患者可有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或继续服药后功能不再继续恶化。
此外,还可采用硝酸士的宁、654-2等神经兴奋或调节药物。有的可采用脾切除术。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效果较好。由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缓慢,中西药物作用发挥较慢,所以任何一个病人都应坚持治疗起码半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与治疗时的病程有很大关系。病程短于两年者有效率明显高于超过两年者。因此,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采用骨髓移植。胚胎肝输注或移植、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配合强有力的支持治疗,其疗效已有显著改观。随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久必将被彻底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