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中可染铁

骨髓中可染铁

发布时间:2020-03-21 22:28:18

1、地中海贫血为什么会出现血清铁蛋白合成增加,骨髓可染铁增多,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加。

地中海贫血必须除铁治疗。
在正常成人有约4g的铁,3g铁在红细胞,1g在肝脏储存,以防万一需要时用。
人体从吃进体内的食物中吸收少量的铁,一旦铁进入了体内,就没有天然的路径可将其排除掉,但每天会丧失小量的铁,如体表的细胞脱落或肠道内表皮的脱落。
正常量的铁对身体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小量的铁,但细胞的铁太多时,部分的细胞会受损害,甚至死亡,一旦此现象开始发生,则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因为死亡细胞所释出的铁,必须储存到其他的细胞。
铁在体内具有非常高的活性,二价铁和三价铁之间的转换将获得或丢失电子产生有害的自由基,这些不成对的电子可造成细胞膜、细胞器及DNA的损害,引起细胞死亡和纤维化,导致全身多组织损害。如果不进行除铁治疗,这种损害将是致命的。
输血和从肠道中吸收过多的铁,这两方面均可引起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铁负荷过多。
重型β-地中海贫血输血相关的铁负荷在第二个十年是致命的,主要是心脏并发症,此外还可因脑垂体的损害引起性机能减退及生长迟缓,还可见到内分泌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伴发的慢性肝炎也都是严重的并发症。
每单位血含有1/5克的铁,地中海贫血的病人每年要输20单位的血,同时每年也接受4克的铁,没有天然的路径可排除掉,所以必须将它储存起来。
首先,过多的铁储存在肝脏,肝脏可容易的储存20克的铁,大部分地中海贫血的孩子,直到11岁为止,都能安然地将所有的铁储存起来。
为了能将铁全部储存,肝脏会变大一些,所以地中海贫血的人比正常人更易摸到肝脏的边缘,这倒没有关系,然而11岁之后储存已饱和,而铁便开始蓄积在心脏等处,造成心脏的损害。

2、骨髓铁染色提示铁利用障碍是什么意思

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

3、严重缺铁的人可能会出现什么病

选B,由于缺铁,人的血红蛋白减少,运输的氧气减少,使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增多,引起中毒。

4、什么是可染铁

好像是 人体骨髓里面的一种物质。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采纳啦O(∩_∩)O哈

5、骨髓铁染色 细胞内铁和细胞外铁是怎么回事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骨髓小粒中有含铁血黄素称细胞外铁;细胞内也含有铁称细胞内铁,其中三价铁离子与分子中蛋白质结合不牢,经处理后游离,可在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中产生普鲁士蓝反应而染色。

6、什么叫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为骨髓小粒中的的铁颗粒,既骨髓细胞外铁,是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在机体内的主要贮存形式。
细胞外铁经骨髓细胞铁染色后,染成蓝色颗粒状物质,为阳性,无色则为阴性。根据阳性强度由低到高分为:±,+,++,+++,++++。
细胞外铁(+):说明骨髓铁染色阳性,人体不缺铁。排除缺铁性贫血。

7、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骨髓小粒为有少量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布以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的团块,多分布于骨髓涂片的尾端及两侧。

8、䃼铁的有那些

首先用铁锅,其次买补贴药片,食物慢

9、缺铁性贫血为什么是小细胞低色素性

在血常规中,有一项是红细胞体积,一般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体积比正常值低,或比最低值稍高一点,所以缺铁性贫血又叫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在缺铁性贫血的早期,多为正常细胞性贫血,表现为轻度贫血;随着进展,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出现明显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呈典型的缺铁性贫血。所以出现典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可见于缺铁性贫血的晚期。

分类别
贫血按红细胞的形态学进行分类,通常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检测值均低于正常值以下,即可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MCV<80fl,MCH<28pg,MCHC<32%。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包括:

三种贫血
(1)缺铁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使体内贮存铁消耗怠尽,红细胞的成熟受到影响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它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主要是重型β地中海贫血、轻型β地中海贫血、HbH病。它们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或HbH增高。患者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3)铁粒幼细胞贫血: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伴有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此类贫血发生的共同机理。其血液学的共同特点为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显著增多,其中很多细胞中的铁小粒在核周围排列成环状,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呈明显的低色素特征,血清铁浓度显著增高,单核—巨噬细胞中含铁血黄素显著增多。它可分为:
①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较为少见。这类贫血可能还包括几种遗传类型和治疗效应不相同的贫血。
②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它又分为原发性、药物或毒物伴发、其它疾病伴发。原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亦称难治性幼红细胞贫血。这种贫血较为少见,在我国尤为罕见。有一些病例对吡哆醇治疗有较好的效应。

与骨髓中可染铁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