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帮忙看看骨髓穿刺报告是啥意思?急!
骨髓报告应该结合临床和血常规等,具体分析。
单纯的看这份报告,提示有骨髓增生欠活跃,巨核细胞系(产生血小板的细胞)成熟有些障碍。
如果白细胞和血色素正常,血小板降低的不是很明显,那么问题不是很大(仅供参考)。
建议还是找血液科医生具体分析。
2、骨穿结果出来了,怎么看情况好坏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并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血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血液病检查中经常会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却根本看不懂这些,那么怎样正确看骨穿报告呢,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检查的报告单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在骨髓化验报告单中,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等各类细胞在各个不同成熟阶段所占百分比;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数量;还有经过计算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值;各类细胞的形态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况的说明。
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4、粒、红比值正常约为2~4:1;
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较高,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
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
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10、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细胞形态的正常值才能对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诊断不能仅凭骨髓穿刺,还要结合血常规、骨髓活检及其他相关检查,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3、骨髓穿刺可以做pr.er.her-2的病理检查吗?
ER、PR分别代表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检测乳腺癌细胞的ER和PR,可以帮助判定该肿瘤是否对内分泌治疗敏感。ER、PR均为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最高可达70%;而ER、PR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则低道于10%。换句话说ER、PR的状况是决定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指标。
乳腺癌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此家族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细胞生长、分化及存活的重要调节者。正常情况专下,Her-2只在胎儿期表达,到成年后,只在极少数组织内有低表达。在乳腺癌属的发病因素中,Her-2的致癌基因起了主要的作用,而Her-2的过度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征。近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存在着HER2基因的过度表达,该基因的扩增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上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风险的重要指标。
4、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还需要做骨髓穿刺检查吗
你去看是血液科,从血液病的角度进一步考虑也许有造血系统的问题。如果血象正常的话,应该就可以排除了是造血系统的问题了,不需要在进一步的做骨髓穿刺检查了。你是脾大的问题,应该去消化或肝胆科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5、骨髓穿刺与抽血化验区别
区别很大哈~~~
抽血化验可以反映身体即使的感染等一些情况,而骨髓化验的反映出来的指标则要比抽血化验的相对滞后一些,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不错!并且两者主要用于诊断的疾病也不同。
6、骨穿化验都化验什么指标
1、粒细胞系统 比例增高(大于65%)伴随骨髓增生程度呈明显或极度活跃则提示粒细胞增生增加或受药物生物制剂的刺激或细菌毒素的刺激或骨髓造血细胞中粒细胞增生失控而导致的药物反应感染病变骨髓增生性疾病甚至是粒细胞白血病
2、红细胞系统 比例增高(大于20%)往往是红细胞增生的信号可能是增生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而原始红细胞或早幼红细胞的增高往往是红细胞本身造血调控病变引起的可能是红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淋巴细胞系统 比例增高(大于15%)除淋巴细胞本身病变(即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等恶性病变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反应性增多)外主要是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再生障碍导致的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巨核细胞系统 巨核细胞计数增高(一张标准骨髓涂片有100个以上)伴有其他血细胞数量的增多往往是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5、其他细胞 当发现较多分类不明的细胞时可能各种造血系统以外的肿瘤细胞浸润
7、血小板指标低就一定要做骨髓穿刺吗?
血小板减低的常见疾病: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做骨穿对诊断很有价值
8、我的白细胞减少要做骨髓穿刺吗_白细胞减少
女性病人,单纯白细胞减少,而没有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一般为免疫因素所致可能性大。而骨髓检查一般是正常的。平时,你的白细胞减少,但都属于轻度减少,可以不进行治疗,只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近来你的白细胞减少明显,属于中度减少,应该做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普通骨髓穿刺并没有大的痛苦的,有经验的血液科医生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骨髓检查的目的是排除血液系统本身的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但是临床工作中这种情况确实很少见。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患了其它疾病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如系统性经斑狼、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所以如果你对骨髓检查有顾虑,也可以先做免疫指标的检查。还有,病毒感染、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
9、诊断骨髓坏死的指标
骨髓坏死诊断指标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数减少或增多,血涂片分类时常可见幼粒及幼红细胞。
【骨髓常规检查】
骨髓检查是确诊本症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部分则需要骨髓活检。骨髓穿刺常“干抽”,骨髓液外观呈深棕色、灰暗色或果酱样等,可有臭味。骨髓增生程度不一,一般为增生减低或增生极度减低,白血病伴有骨髓坏死者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轮廓均不清,胞膜及胞核呈崩解状或溶解状,胞核嗜碱性增强,细胞问布满嗜酸性物质(大小不等的颗粒),有的细胞可见核固缩、核破裂、核溶解,细胞周围由无定形的嗜酸性物质所填充,见彩图23-3。严重时仅见模糊不清的细胞及大量颗粒状物质沉淀,其细胞结构无法辨认,因此无法判定细胞系列。若能见到形态较完整的细胞多数为中性成熟粒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有时还可见粒细胞毒性改变。
由于骨髓坏死出现在多个部位,且与正常骨髓相互交错,故有时需多部位穿刺才能明确诊断。对于骨髓坏死病例应动态观察病情,当出现血象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骨髓检查,以除外是否发生白血病。该机理可能与骨髓坏死后髓内发生强烈反应导致克隆突变有关。有文献报道骨髓坏死修复后发生白血病的病例。
【骨髓活检】
确诊本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骨髓活检还可以判断骨髓坏死范围,典型者呈现大量胶状物质并包绕着变形、坏死的细胞。骨髓坏死累及的范围大小不一,有的仅累及少数细胞,大者可占整个活检标本。坏死表现为嗜伊红染色,呈颗粒状,重者表现为嗜伊红均质片状,有的细胞轮廓还隐约可见,严重者支架亦受影响。有些病例在坏死周围可有细胞反应,有的边缘区可见到渐进性坏死表现。根据坏死的程度及范围可以分为三级,详见下表。
【细胞超微结构检查】
镜下完整的有核细胞极度减少,仅见少数成熟的红细胞及无结构细胞。根据细胞破坏的程度将它分为两种:①完全溶解破坏的细胞:细胞结构不清晰,胞膜破坏,胞核固缩;②部分溶解破坏的细胞:胞膜结构不完整,细胞器部分消失,少数分布的线粒体中嵴排列紊乱,甚至泡化,颗粒较多,可见少数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核不规则,以染色质为主,在核周边有板块形成,核孔增多。坏死细胞也有三级分类法,洋见下表。光镜下大量溶解状态的细胞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阴性、脱氧核糖核酸阴性或阳性有助于鉴定坏死细胞的等级和活性。
呈木僵、脱水状态。腹部膨胀伴多数痛性癌性肿块,出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血液学分类星红白母细胞血象,毒性颗粒,Doh-le小体,多染性 细胞增多,红细胞碎片及泪滴状红细胞。有尿毒症及肝功不佳,LDH显著升高。胸骨穿刺得黄棕色抽出物,MGG染色涂片示坏死物质伴一些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