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发布时间:2020-03-20 13:41:25

1、什么时候站桩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站庄是武术和气功的基本功夫。具体站庄,有早上站的,有晚上子时站的,有早晚都站的,也有中午站的,效果都不错。不必拘于时间的问题,关键是站庄姿势和意念的正确以及站庄时间的长短。

2、这世上真的有气功吗?

气功的分类 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幅员,数千年来亿万人的气功实践,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气功遗产。流派门户之众,功法种类之多,何啻千百。为使人们对我国气功有一概括的了解,这里介绍几种分类的方法。 一、从练功内容分 1、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的活动。古称“心为地,性为王,王居心地上”(《坛经》)。性功主要从练神入手,完全集中于意识活动的锻炼。开始多从上丹田练起(但守上丹田者并非都属于性功),或不靠意守,任其自然。佛家参禅,以及以一念代万念等以调心为主的功法均于此。当然,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也属性功范畴。 2、命功: “命”指肾精以及身躯有形之物。命功从练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等阶段,开始多守下丹田。导引、按跷等凡是以调身为主的功法多属此。 3、性命双修功: 任何功法的高级阶段都是性命兼修的。有先修性功,后修命功,以完成性命双修者;有先修命功,后修性功,以完成双修者;有从开始就上练神慧以修性,下练元精以修命而行双修者。 二、从练功的姿态分 总体上可分为动静两大类。凡是具有形体运动的统称为动功,保持静态姿势的称为静功。动功多是外动而内静,动中求静;静功则是外静而内动,强调意和气的锻炼。因此古有“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之说。实际上动静内外之分也并非绝对的,往往是动静结合,内外兼练。 人的姿态虽然千变万化,但不外行、立、坐、卧四个方面,古人称为“四威仪”。并要求“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从现代力学、医学的原理来看,这是符合健康要求的,是保持健美姿态的基本要领。 1、站功: 又称站桩,站功对于强壮身体,发动真气,增进体能等有明显的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气功锻炼的方法,也是武术的基本功,是达到武术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故站桩不仅适于老弱病人,也适合于健康的人、青壮年和体育爱好者。 2、坐功: 是静功锻炼的基本姿势,此法易于启动真气而不外散,有助于打通经络,并观察内景,故为历代气功界所推崇。坐功姿势也有多种,通常有平坐(坐在椅、凳上)、盘膝坐(又分为自然盘――散盘;单盘――一足上抵会阴,另一足置于大腿根部;双盘――两足分别压于两腿上)和跪坐(跪姿、臀部坐在小腿和足上)等多种。 3、卧功: 以卧式练功,较坐功更有利于放松入静,但也易于入睡。卧功姿势又有侧卧和仰卧之分。 4、行动: 在行进中练的功法,行功多从武术的一些基本步法脱胎而来的,如太极拳中的踽步,八卦掌中的U泥步等等。行功易学易练,也不易出偏差,而且有和畅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三、从历史源流分 历史上存在着医、儒、道、释、武等不同流派的修炼方法,实际上这是同源而异流。在修炼方法上各流派互相渗透、互相移植,已无法界定清楚,不过在修炼的目的方面,却是各不相同的。但儒、道、释、医、武各家的修炼方法都有健身作用,健身气功应广征博采、取其精华。 1、 道家气功 道家气功术法林立,内容丰富。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故以精、气、神为修炼的基础,以宝精、固气、啬神为修炼的原则,从而达到精足、气充、神旺的目的。道家气功重视性命双修,形神并练,它有一套完整的“从有为以造无为”,“先修命后养性”的理论和精细的气脉双修、还丹内敛、吐纳导引、动静相兼的练功口诀,无论动功、静功都是有理论、有系统、有次第、有方法,并且还有一套纠治练功偏差的方法,以及练功与“服饵”相结合的营养学和炼丹炼汞的技术。这一系列所谓“有为无为”、“修命养性”以及医药、炼丹、服饵、吐纳、导引等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2、 儒家气功 儒家气功以“炼心”为主旨,着重于道德的净化与陶冶,在练功中引入了伦理规范,重视修身治学,摄生养气。一方面,他们把“修身”当作“用世”、“治世”的基础,如《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另一方面,有特别强调“用世”、“治世”的实践当中“修身”,把“用世”看成“修身”的继续,或者说是修身的一个飞跃。总之,以“修身”为本,“修身”、“治世”和“用世”三者的统一是儒家气功的特色。 2 气功的分类 3、 佛家气功 佛家气功是以佛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主张‘戒’、‘定’、‘慧’三者并重,而以禅定为基础,目的在于断惑存真,明心见性。 中国佛家气功又有天台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众多流派,其中每一派又分出无数支流,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乃是举数之言,实则是“法门无量”的。佛家气功止观双运、定慧双修,讲求“依戒资定,由定生慧,依慧而断除妄惑,显发真理”。 4、 医家气功 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为目的。与道家相比,医家更重人体本身的生命运动,对于经络、脏腑的气化过程和规律,有更为深入细致的认识。医家气功不仅是医家修身治学的基础实践,也是医家济人惠世的重要方术。《黄帝内经》所列医家治病的五种主要方法中的导引、按跷、吐纳、行气本身就是气功;而按摩、针灸、亦和气功有密切关系。 5、 武术气功 武术气功是武术与气功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气功。武术气功的特点是以充盈内气为基础,强调意、气、力、形相结合,注重凝神聚气,以意驭气、以气引形,从而增强形的功能,武术气功可以提高人体反应的灵敏度,强壮内脏及筋骨的功能,具有强身健体、防身御敌的功效。 四、从功法的特点分 按照气功功法的特点,可分为导引派、吐纳派、禅定派、存想派、周天派五大主要派别。 1、导引派 导引派气功注重肢体运动,动作导引,要求意气相随,形神合一,具有强健筋骨、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祛病强身的作用。 2、吐纳派 吐纳派是以锻炼呼吸为主,又称为练气、调气、行气;调吸派主要是呼吸精气,吐故纳新。其中又分为以练吸为主的纳气法和以练呼为主的吐气法。 3、静定派 静定派是指以意念锻炼为主,要求集中意念、专注一境、凝神静坐,达到心如明镜止水、一尘不染的境界,气功界常讲的“以一念代万念”的功法即属此派。 4、存想派 存想派也是以意念锻炼为主,与静定派所不同的是,存想派功法是运用想象体内景象的方法来集中意念,气功界所谓“以念制念”的功法即属此派。 5、周天派 周天派源于古代内丹术,故又称内丹派,它是在意识内敛的基础上,意气相依,内气沿任脉、督脉等经络路线运行为特点的一派功法。一般又分为以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小周天和以通奇经八脉或全身十二部经脉为主的大周天两类。 以上列举了几种气功的分类方法,远非全面;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气功的一个“横断面”,以及它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联系。 本文来源:《健身气功培训教程》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3、学气功,急

气功不是不能自学,只是不能盲目瞎练。连基本的术语都不懂、练功中的反应如何处理都不知道,不出问题才叫奇怪了。

下面这个链接说了气功的起源以及重大历史失误,客观的描述了气功是什么。
http://hi.baidu.com/%CA%B1%C9%D0%D2%C2%B9%F12/blog/category/%C6%F8%B9%A6

对气功有个大概印象后看一下吕继唐著的《静功养生的理和法》作为理论基础不要盲目瞎练。至少要了解姿势、意念、呼吸的关系,明白气功中的术语比如什么是含胸拔背、虚灵顶颈等,如何处理练功中出现的反应。这本书对只听过气功这个名词的人非常合适,说明了气功的本质就是“松”“静”二字只要按照这两个字去做就不会出问题。百度上可以搜得到,在豆丁网能看PDF格式的。

作为初学建议练无意念的站桩作为入门为好,安全简单有效。安全是不容易出偏差,简单是只要姿势正确就有效,有效就是任何资质的人都能练出效果。
具体功法可以练《静功养生的理和法》里的桩功,也可以自己找喜欢的。比如马步站桩、武当自然外气功等。

下面是为什么推荐用站桩入门的帖子
入门首选-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曾庆余)
人根有利钝,道无而北祖
“大道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也由天”——“天”,即“天生秉赋”、“根器”。这是客观存在。有慧眼的老师父都愿意收上乘根器人为徒。
上上根器人,对气特别敏感,习经练任何一门气功理法,不但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无师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这样的天生灵根者较为稀少。百分这七八十都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对气迟钝,练功得气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师”的带功报告场中也感觉不深,无动于衷。
笔者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下下根器”人,充分领略过这些“苦处”。好在并未因此而灰心,仍然像吃饭一样,每天必须练上一阵。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渐有所悟对气迟钝的中、下根人从基本命功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等于“速成”,离“神、秘、奇”远一点愈能较快地上进。经络有宽窄人人各异之。
笔者常以“万事万物万人万书”为师,未拜过老师。进行气功实践以后,一两年尚无明显气咸,再加一两年,才逐渐进入功境。同时也体悟到,入门练功的“后天意识后天气”旨在于“减少耗能,增加储能”,强身健体,无成而成。再进一步,“始于有意,终于无意”,识神寂而元神显、元气生:玄关窍开,元气激发,自动循经运行,进入“先天意识(无意识)先天气”、“得其一,万事毕”的更高功境,从一般的强身健体向脱胎换骨、永固命根的境界升华。
受了气功的福泽,则发愿以气功的福慧润泽四方,笔者在习练气功的同时也教练气功。各家功法,任君选用,因人施教,“徒弟”们当中开天目、出功能、结金丹者大大的有。
为探索气功之秘与迹,常教开了天目的“徒弟“们进行透视,发现了气功效应的许多秘密: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
经络宽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蚕豆,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对“邪气”极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这类人一旦练起功来,入门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说,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属根器上乘的人。
经络细小的人,穴位小如绿豆,对外界信息、包括“邪气”也不敏感,因而不易犯病。但练起功来得气慢,进展慢,更谈不上出功能。这类人身体健康,性格坚强,很少生病,不大容易相信气功。
笔者练功三年多,才初步有了气咸,经多人透视,经络已增宽至2毫米多一点了。五六年后,又增至5.5毫米,色泽也由白变红。这时气咸已悲常明显,24小时都感到有气体内周转不息,精神、体质都有明显变化。眼镜已由400度减至150度,成天看书、写字仍字迹清晰。有时也可不戴眼镜,字迹的清晰度稍差一些。对于年近花甲的我,其视力比起十年前尤佳,自认为是不小的收获。
百练不如一站。气功下手功夫可谓浩如烟海,高、超、神、秘、速成——,令人目不暇接。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生活中的广大在职者很难抽出富裕时间来练复杂的功法,笔者主张“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式简而效宏,外静而内动;血液由内脏流向四肢,并远达末梢微循环系统,且具整体效应。
站桩,以形引气——摆好架势既可激活经络、引发真气;加之闭目塞听,不思不想,后天气与先天气兼练。以形引气,重在架势,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
笔者推荐高《马步站桩功》:站与肩宽,脚呈八字(内八字),臂微后坐,腿微下蹲,双掌指尖相对置于腹前呈抱球状;轻闭双目,自然呼吸。时间30——60分钟以上。
内气发动时,循经络流注形成经络磁场相互感应出现外动,这是在调治疾患、协调脏腑功能、平秘阴阳,就不要死站,而应顺其自然———;直至气机停运,随机自然收功。
中、下根器人经络不很宽粗,形成的经络磁场也不太强,不会出现大而持续很久的外动仪态。即使出现较大的外动而又无人指导时,自己觉得难以把握可把眼睛睁开,“睁眼跑神”,能量释放,外动很快就减小下来。
一俟站桩理法、要领掌握纯熟,并有明显气咸,已经入门以后,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随时随地、不拘任何姿态、一放松膝部站着气咸就会出现,此时尽可因地制宜地站练。这样站练下去,持之以恒,再迟钝的人,三五个月,一年两载,即会“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动以练气静以养气。中、下根器人下手即坐练静功,很难过“入静关”。久坐无气咸,容易生厌烦,极易导致放弃。
当练桩功得气以后,再坐(卧)练静功,体内即有感应,兴味自然就浓了。有兴趣者不妨试练命蒂呼吸法。(注:此法在上篇已介绍)
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境界,杂念不排而自排,从此渐入佳景,妙觉横生。
广大中下根器人内气尚不充足之时,暂时放一放秘法、神通、法术之类,坚持以既不奇也不秘的站桩功入门,“持之以恒,就是速成”。“万事起头难”,入门得气以后,深造就容易了。中、下根器人只要真通气功义理,练功方法得当,仍有希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放下出奇迹的期望)契入甚深境界,取得相应的成就。

4、气功怎么练最简单的入门方法我很笨

http://hi.baidu.com/%CA%B1%C9%D0%D2%C2%B9%F12/blog/category/%C6%F8%B9%A6

中医经络学,了解经络,

穴位最好的网站

http://krsna.lamost.org/medi/classic/jingluo/jlflashset.htm

如果你想练气功,

如果你对气功迷茫,

如果你对气功好奇,

如果你练气功走火魔了

一定要看这个网站,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index.html

黄帝内经 想练气功必看此网站http://v.ku6.com/show/gUgCxbvxMQKZ0gz8.html

5、马步站桩什么时候比较适宜,我是大学生,一天都在教室,不是上课就是上自习,只有早晚(十点后)才在寝室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站庄是武术和气功的基本功夫。具体站庄,有早上站的,有晚上子时站的,有早晚都站的,也有中午站的,效果都不错。不必拘于时间的问题,关键是站庄姿势和意念的正确以及站庄时间的长短。如果练得好,中午站庄可以代替午觉,一天都会精力充沛;本人上学时一般在晚自习后到宿舍楼顶的平台上站庄(大约十点半),有同宿舍好事者跑到我旁边学样站庄,呵呵。供参考。

6、我是气功爱好者,请问一下怎么样才能打通周天

你练的是静功吗?身体素质好和练功的资质好是有区别的,两者不是对应的关系。
希望下面的这个帖子对你有帮助

入门首选-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曾庆余)
人根有利钝,道无而北祖
“大道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也由天”——“天”,即“天生秉赋”、“根器”。这是客观存在。有慧眼的老师父都愿意收上乘根器人为徒。
上上根器人,对气特别敏感,习经练任何一门气功理法,不但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无师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这样的天生灵根者较为稀少。百分这七八十都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对气迟钝,练功得气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师”的带功报告场中也感觉不深,无动于衷。
笔者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下下根器”人,充分领略过这些“苦处”。好在并未因此而灰心,仍然像吃饭一样,每天必须练上一阵。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渐有所悟对气迟钝的中、下根人从基本命功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等于“速成”,离“神、秘、奇”远一点愈能较快地上进。经络有宽窄人人各异之。
笔者常以“万事万物万人万书”为师,未拜过老师。进行气功实践以后,一两年尚无明显气咸,再加一两年,才逐渐进入功境。同时也体悟到,入门练功的“后天意识后天气”旨在于“减少耗能,增加储能”,强身健体,无成而成。再进一步,“始于有意,终于无意”,识神寂而元神显、元气生:玄关窍开,元气激发,自动循经运行,进入“先天意识(无意识)先天气”、“得其一,万事毕”的更高功境,从一般的强身健体向脱胎换骨、永固命根的境界升华。
受了气功的福泽,则发愿以气功的福慧润泽四方,笔者在习练气功的同时也教练气功。各家功法,任君选用,因人施教,“徒弟”们当中开天目、出功能、结金丹者大大的有。
为探索气功之秘与迹,常教开了天目的“徒弟“们进行透视,发现了气功效应的许多秘密: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
经络宽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蚕豆,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对“邪气”极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这类人一旦练起功来,入门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说,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属根器上乘的人。
经络细小的人,穴位小如绿豆,对外界信息、包括“邪气”也不敏感,因而不易犯病。但练起功来得气慢,进展慢,更谈不上出功能。这类人身体健康,性格坚强,很少生病,不大容易相信气功。
笔者练功三年多,才初步有了气咸,经多人透视,经络已增宽至2毫米多一点了。五六年后,又增至5.5毫米,色泽也由白变红。这时气咸已悲常明显,24小时都感到有气体内周转不息,精神、体质都有明显变化。眼镜已由400度减至150度,成天看书、写字仍字迹清晰。有时也可不戴眼镜,字迹的清晰度稍差一些。对于年近花甲的我,其视力比起十年前尤佳,自认为是不小的收获。
百练不如一站。气功下手功夫可谓浩如烟海,高、超、神、秘、速成——,令人目不暇接。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生活中的广大在职者很难抽出富裕时间来练复杂的功法,笔者主张“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式简而效宏,外静而内动;血液由内脏流向四肢,并远达末梢微循环系统,且具整体效应。
站桩,以形引气——摆好架势既可激活经络、引发真气;加之闭目塞听,不思不想,后天气与先天气兼练。以形引气,重在架势,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
笔者推荐高《马步站桩功》:站与肩宽,脚呈八字(内八字),臂微后坐,腿微下蹲,双掌指尖相对置于腹前呈抱球状;轻闭双目,自然呼吸。时间30——60分钟以上。
内气发动时,循经络流注形成经络磁场相互感应出现外动,这是在调治疾患、协调脏腑功能、平秘阴阳,就不要死站,而应顺其自然———;直至气机停运,随机自然收功。
中、下根器人经络不很宽粗,形成的经络磁场也不太强,不会出现大而持续很久的外动仪态。即使出现较大的外动而又无人指导时,自己觉得难以把握可把眼睛睁开,“睁眼跑神”,能量释放,外动很快就减小下来。
一俟站桩理法、要领掌握纯熟,并有明显气咸,已经入门以后,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随时随地、不拘任何姿态、一放松膝部站着气咸就会出现,此时尽可因地制宜地站练。这样站练下去,持之以恒,再迟钝的人,三五个月,一年两载,即会“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动以练气静以养气。中、下根器人下手即坐练静功,很难过“入静关”。久坐无气咸,容易生厌烦,极易导致放弃。
当练桩功得气以后,再坐(卧)练静功,体内即有感应,兴味自然就浓了。有兴趣者不妨试练命蒂呼吸法。(注:此法在上篇已介绍)
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境界,杂念不排而自排,从此渐入佳景,妙觉横生。
广大中下根器人内气尚不充足之时,暂时放一放秘法、神通、法术之类,坚持以既不奇也不秘的站桩功入门,“持之以恒,就是速成”。“万事起头难”,入门得气以后,深造就容易了。中、下根器人只要真通气功义理,练功方法得当,仍有希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放下出奇迹的期望)契入甚深境界,取得相应的成就。

7、想问下练易经经有什么效果,初学者应该从何

长恨歌(白居易)

8、每天原地跳跃200次 这样坚持下去 一两个月后会不会有明显的增高呢?

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你多大了

9、请教专业人士,关于扎马步。

马步里的气沉丹田和鼻子里呼吸的气是两回事。
马步不能提高用腿的力度,当然会比练之前要好。但可以使你在练习出腿速度、力量等相关技巧时事半功倍。
还有你练的是低位马步吗?下面提供一个低位马步站桩的姿势。如果有疑问可到民间中医网的气功导引板块找ID叫医盲的请教,他在那里免费教授各种简单有效的功法。
头顶悬,含胸拔背,尽量放松。两脚开3脚宽,平行,下蹲,大腿水平(稍高亦可不要过高拉),两臂可胸前环抱状,可两掌前推状,可叉腰,可抚膝盖上(不建议,容易使力)。愈久愈好。。。。

其他:

1.备一个小闹钟放在面前,计时用。
2.每天至少锻炼一次,每次锻炼累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每次坚持的时间应逐步延长:比如今天第一次蹲桩,只能坚持60秒,第二次45秒,----,那么明天第一次争取65秒(哪怕62秒),第二次50秒,----,后天第一次争取70秒,第二次争取55秒,----,以此类推。4.汗出勿当风,勿冲凉。
5.能一次坚持到5分钟时,就会体会到少腹内热能发生,后来会慢慢自动循经流动。
6.能一次坚持到10分钟左右,会出现“呼吸极限”,类似长跑运动跑到千把两千米的时候出现的呼吸极限。这时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放弃。
7.能轻松过呼吸极限后,会渐入佳境,一蹲数十分钟不是难事。身体内外隐将疾逐步攻动。
8.就算按5秒钟递进锻炼,第一次坚持5分钟只要48天,到10分钟只要百日左右。能坚持百日筑基,轻松过呼吸极限关,自会体味到其中乐趣,大有欲罢不能之感。

站桩的好处
坐、卧、站、行四类桩功,以站桩为最佳,故有“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的经验之谈。

“寒从脚下生”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青年时期下焦实(指肝、肾),上焦虚(指心、肺),元阳充足,头目清醒,到了老年,变为下焦虚,上焦实,由于心血管衰退而容易引起多种疾病。所以上虚下实被中医学认为是身体健康的标志,而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站桩功采取曲肘抬臂、屈膝下蹲,使身体重心下降来促使上身松驰,以纠正和克服上实(头脑胀痛、目眩耳鸣,胸腹胀满)、下虚(头重脚轻,腰腿酸软,尿频)的不良生理状态,使之保持上部虚以利于宗气运行,下部实以保持肾精充实。
马步站桩功类似熊经,即庄子《南华经》所提的(熊经鸟申)中的熊经,指熊走路或攀树的姿势。
站桩功的桩是树桩的意思,功是功夫。树桩埋在地下比较坚固,不易被推倒拨出,从形体上看相对安静。马步站桩是一调代三调,以调身代替调心、调息。它通过起势启动带脉,带脉一动,任、督二脉也动,十二经脉随之而动,实质上是外静内动,动中求静,故行家认为[桩功是休息中的锻炼,是锻炼中的休息]
马步站桩不要闭眼入静与意守,而是以形引气,头顶百会与天气相接,脚底涌泉与地气相连,手心劳宫穴与自然之气相通。膝关节神经受到强刺激,真气由此而生,稍练片刻,即感身热手胀,发麻、体内病气、浊气、邪气随汗而出。
站桩功是在脚的基础上进行。脚现在被称为劳苦功高的[第二心脏]、[精气之根]。人体30%的神经集中于脚底,脚趾是足三阴、足三阳经脉的起上交会穴,故很敏感。同时,通过内[八字]字脚,抬臂下蹲,易于圆档。裆圆在于打开会阴穴。会阴穴居两阴间,为任、督、冲三脉的起点,可调整一身的精血,通调任、督二脉,[任、督调则百脉皆通]
马步站桩是打开会阴穴和疏通经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快速启动,促进和增强督脉与任脉的循环功能,以活路诸脉。气行血行,血行气盛,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活跃,各种症状均能很快得到改善,实现 对疾患的不治而治。正如苏东坡评价气功时说的:[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所以一定要按照功法要求坚持下去,功到自然成。

10、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气功吗?

气功的分类 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幅员,数千年来亿万人的气功实践,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气功遗产。流派门户之众,功法种类之多,何啻千百。为使人们对我国气功有一概括的了解,这里介绍几种分类的方法。 一、从练功内容分 1、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的活动。古称“心为地,性为王,王居心地上”(《坛经》)。性功主要从练神入手,完全集中于意识活动的锻炼。开始多从上丹田练起(但守上丹田者并非都属于性功),或不靠意守,任其自然。佛家参禅,以及以一念代万念等以调心为主的功法均于此。当然,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也属性功范畴。 2、命功: “命”指肾精以及身躯有形之物。命功从练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等阶段,开始多守下丹田。导引、按跷等凡是以调身为主的功法多属此。 3、性命双修功: 任何功法的高级阶段都是性命兼修的。有先修性功,后修命功,以完成性命双修者;有先修命功,后修性功,以完成双修者;有从开始就上练神慧以修性,下练元精以修命而行双修者。 二、从练功的姿态分 总体上可分为动静两大类。凡是具有形体运动的统称为动功,保持静态姿势的称为静功。动功多是外动而内静,动中求静;静功则是外静而内动,强调意和气的锻炼。因此古有“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之说。实际上动静内外之分也并非绝对的,往往是动静结合,内外兼练。 人的姿态虽然千变万化,但不外行、立、坐、卧四个方面,古人称为“四威仪”。并要求“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从现代力学、医学的原理来看,这是符合健康要求的,是保持健美姿态的基本要领。 1、站功: 又称站桩,站功对于强壮身体,发动真气,增进体能等有明显的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气功锻炼的方法,也是武术的基本功,是达到武术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故站桩不仅适于老弱病人,也适合于健康的人、青壮年和体育爱好者。 2、坐功: 是静功锻炼的基本姿势,此法易于启动真气而不外散,有助于打通经络,并观察内景,故为历代气功界所推崇。坐功姿势也有多种,通常有平坐(坐在椅、凳上)、盘膝坐(又分为自然盘――散盘;单盘――一足上抵会阴,另一足置于大腿根部;双盘――两足分别压于两腿上)和跪坐(跪姿、臀部坐在小腿和足上)等多种。 3、卧功: 以卧式练功,较坐功更有利于放松入静,但也易于入睡。卧功姿势又有侧卧和仰卧之分。 4、行动: 在行进中练的功法,行功多从武术的一些基本步法脱胎而来的,如太极拳中的踽步,八卦掌中的U泥步等等。行功易学易练,也不易出偏差,而且有和畅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三、从历史源流分 历史上存在着医、儒、道、释、武等不同流派的修炼方法,实际上这是同源而异流。在修炼方法上各流派互相渗透、互相移植,已无法界定清楚,不过在修炼的目的方面,却是各不相同的。但儒、道、释、医、武各家的修炼方法都有健身作用,健身气功应广征博采、取其精华。 1、 道家气功 道家气功术法林立,内容丰富。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故以精、气、神为修炼的基础,以宝精、固气、啬神为修炼的原则,从而达到精足、气充、神旺的目的。道家气功重视性命双修,形神并练,它有一套完整的“从有为以造无为”,“先修命后养性”的理论和精细的气脉双修、还丹内敛、吐纳导引、动静相兼的练功口诀,无论动功、静功都是有理论、有系统、有次第、有方法,并且还有一套纠治练功偏差的方法,以及练功与“服饵”相结合的营养学和炼丹炼汞的技术。这一系列所谓“有为无为”、“修命养性”以及医药、炼丹、服饵、吐纳、导引等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2、 儒家气功 儒家气功以“炼心”为主旨,着重于道德的净化与陶冶,在练功中引入了伦理规范,重视修身治学,摄生养气。一方面,他们把“修身”当作“用世”、“治世”的基础,如《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另一方面,有特别强调“用世”、“治世”的实践当中“修身”,把“用世”看成“修身”的继续,或者说是修身的一个飞跃。总之,以“修身”为本,“修身”、“治世”和“用世”三者的统一是儒家气功的特色。 2 气功的分类 3、 佛家气功 佛家气功是以佛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主张‘戒’、‘定’、‘慧’三者并重,而以禅定为基础,目的在于断惑存真,明心见性。 中国佛家气功又有天台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众多流派,其中每一派又分出无数支流,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乃是举数之言,实则是“法门无量”的。佛家气功止观双运、定慧双修,讲求“依戒资定,由定生慧,依慧而断除妄惑,显发真理”。 4、 医家气功 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为目的。与道家相比,医家更重人体本身的生命运动,对于经络、脏腑的气化过程和规律,有更为深入细致的认识。医家气功不仅是医家修身治学的基础实践,也是医家济人惠世的重要方术。《黄帝内经》所列医家治病的五种主要方法中的导引、按跷、吐纳、行气本身就是气功;而按摩、针灸、亦和气功有密切关系。 5、 武术气功 武术气功是武术与气功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气功。武术气功的特点是以充盈内气为基础,强调意、气、力、形相结合,注重凝神聚气,以意驭气、以气引形,从而增强形的功能,武术气功可以提高人体反应的灵敏度,强壮内脏及筋骨的功能,具有强身健体、防身御敌的功效。 四、从功法的特点分 按照气功功法的特点,可分为导引派、吐纳派、禅定派、存想派、周天派五大主要派别。 1、导引派 导引派气功注重肢体运动,动作导引,要求意气相随,形神合一,具有强健筋骨、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祛病强身的作用。 2、吐纳派 吐纳派是以锻炼呼吸为主,又称为练气、调气、行气;调吸派主要是呼吸精气,吐故纳新。其中又分为以练吸为主的纳气法和以练呼为主的吐气法。 3、静定派 静定派是指以意念锻炼为主,要求集中意念、专注一境、凝神静坐,达到心如明镜止水、一尘不染的境界,气功界常讲的“以一念代万念”的功法即属此派。 4、存想派 存想派也是以意念锻炼为主,与静定派所不同的是,存想派功法是运用想象体内景象的方法来集中意念,气功界所谓“以念制念”的功法即属此派。 5、周天派 周天派源于古代内丹术,故又称内丹派,它是在意识内敛的基础上,意气相依,内气沿任脉、督脉等经络路线运行为特点的一派功法。一般又分为以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小周天和以通奇经八脉或全身十二部经脉为主的大周天两类。 以上列举了几种气功的分类方法,远非全面;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气功的一个“横断面”,以及它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联系。 本文来源:《健身气功培训教程》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与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