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区别在哪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不能算是恶性肿瘤,只是一部分会转化为白血病,大部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是有得救。而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治疗难度也更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表现为骨髓中各系造血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但看明显发育异常的形态改变;外周血中各系血细胞明显减少。而且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危险性很高。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直到1889年经Kahler详细报告病例后,多发性骨髓瘤才普遍为人们所了解和承认。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黑人患者是白人的2倍。
2、骨髓瘤是不是癌症
癌症属于恶性病,骨髓瘤也是恶性病,骨髓瘤属于可以说属于癌症的一种,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恶性肿瘤的概念是广泛增殖不能治愈。
3、多发性骨髓瘤晚期?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反映骨髓瘤病程早晚和肿瘤负荷,与治疗及预后有关,所以当骨髓瘤的诊断确定之后,应进一步明确患者的临床分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分期标准目前仍在沿用。
I期: 符合下列各项
血红蛋白>100 g/L
血钙正常
X线检查骨髓正常或只有孤立性浆细胞瘤
M成分IgG<50g./L. IgA<30G/L;本周蛋白<40g/24h,
骨髓瘤细胞数<0.6×1012
II
介于I期和II期之间
骨髓瘤细胞(0.6—1.2)×1012
III期:符合下列一项
血红蛋白<85 g./L,
血钙>2.98mmol/L,
多处进行性溶骨病变
M成分IgG<70g/L,IgA>50g/L;本周蛋白>12g/24h
骨髓瘤细胞>1.2×1012
4、骨癌与骨髓瘤有什么区别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岁) 发生的多发恶性骨髓内肿瘤。椎体、肋骨、胸骨、颅骨和骨盆为其好发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质极少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初期为间歇性,继为持续性,疼痛十分剧烈。神经可能被压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瘫。肿瘤一旦发现后,多数患者逐渐发生进行性贫血和恶病质变化。但很少产生转移瘤,肺部极少被累。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以下数种变化: ①约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②约50%病例的血清钙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种病例的甲状旁腺有继发性增生;⑧进行性贫血,系因造血机构被肿瘤破坏所致;④少数晚期病例的周围血液中可能发生假性浆细胞白血病现象,⑤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⑥约有70%病例在晚期发生肾病。 x线检查时,在被累的骨质中,可以发现多数溶骨性穿凿形缺损,周围无反应性新骨增生,此为骨髓瘤的特点。所以病理性骨折较多。椎体发病时,则产生压缩骨折。四肢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在颅顶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线征象为分布不规则的多发穿凿形缺损,一见即可识别。但长骨骨干发病时,骨质的破坏有时与此不同,根据x线照片无法与溶骨性骨肉瘤或转移瘤区别。 [治疗] 化学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疗效,对有严重贫血者可输血,有截瘫者施行椎板切除术,有病理骨折者施用适当的外固定。单发于肢体者,可以考虑截肢。疼痛严重者可施行放射线治疗。
5、得了骨髓瘤能活多久
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与患者具体情况有关,若病情较轻,没有感染及并发症,且控制良好,则可能存活十几年;若病情较重,出现感染及并发症,则治疗难度较大,生存期可能只有数月。这个有时候很难说,保持乐观心态呀,听一些欢快的歌曲!
6、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瘤的区别
浆细胞瘤包括髓外浆细胞瘤、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浆母细胞瘤
7、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什么人容易患?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其实是血液系统的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是一种非实体性肿瘤,不是真长了一个肿瘤,而是由于血液系统的异常,造成肿瘤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首先是浆细胞瘤,就是这种肿瘤细胞是浆细胞,这个疾病会造成很严重的疼痛,经常会当成多发的一个骨折部位。特点叫CRAB。其中,C,是低钙血症;R,是肾功的损害;A是anemia,贫血;B,是骨性的损害。所以,多发性骨髓瘤最终会带来骨的损害。特征的影像学表现,比如穿凿样的改变,最多见颅骨上或者扁骨上有很多像小洞样,穿凿样的X线的表现,当然在脊柱上面会造成一些非跳跃性的、连续性节段的多节段的病变。当然做检查,做血免疫固定电泳,会有M蛋白的升高。血液系统来源的肿瘤性病变,会造成很严重的骨痛。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内科通过化疗能获得非常好的疗效。病情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在遭受爆炸影响的人群和在职业性接受或治疗性接受放射线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而且接受射线剂量愈高,发病率也愈高,提示电离辐射可诱发本病,其潜伏期较长,有时长达15年以上。 据报告化学物质如石棉、砷、杀虫剂、石油化学产品、塑料及橡胶类的长期接触可能诱发本病,但此类报告大都比较零散,尚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 指导意见:患者要在平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必要时可以试试中医进行中医调理
8、骨髓瘤的症状
痛 是最主要的多发性骨髓瘤症状,常为早期及中期主要多发性骨髓瘤症 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以骨痛为主诉的患者约为65%,在整个病程中出现骨痛者高达88%。疼痛部位多在骶部。活动或扭伤后骤然剧痛者有自发性骨折可能, 脊柱骨折可引起胸廓或脊柱畸形,骨髓瘤细胞显著浸润骨骼时,可引起局部大小不一肿块,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特征。多发性骨髓瘤症状神经方面: 经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所导致截瘫为多见
9、骨髓瘤与骨髓瘤相互融合叫什么
骨髓瘤和骨髓瘤融合的细胞没有HGPRT酶和TK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不能在选择培养基HAT中生存下去,因为不能利用外源性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而B细胞与B细胞融合,它们本身是终末分化细胞,短命细胞,也很快死了 。剩下的就是短命B细胞HGPRT阳性TK阳性与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的 HGPRT阴性TK阴性的融合细胞,集二者之长最后存活下来。
在细胞融合后选择性培养过程中,由于大量骨髓瘤细胞和脾细胞相继死亡,此时单个或少数分散的杂交瘤细胞多半不易存活,通常必须加入饲养细胞使之繁殖。其中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用最为普遍,因其来源及制备较为方便,且有吞噬清除死亡细胞及其碎片的作用。
10、原发性和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区别
原发性骨髓瘤约占骨髓瘤的3%。病变仅侵犯骨骼的某个局部部位,产生局部疼痛。多数患者无贫血、高血钙及肾功能不全。约1/4患者血清或尿中的M蛋白含量较一般低(<15g/L)。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不受抑制。骨髓未侵及的部位浆细胞数不增多。诊断依靠局部的组织学诊断证实,X线检查可有局部骨骼变化,但无全身性骨骼破坏。局部病变治疗后,血清及尿M蛋白消失。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
1、肾病:
肾脏损害是MM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MM患者常有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水肿以及肾功能不全、贫血等表现,易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混淆,而被误诊。
鉴别肾脏疾病(肾炎、肾病等)与MM并不困难,关键在于临床医师能否想到MM的可能性。如果临床医师想到MM是引起肾脏损害的疾病之一并保持警惕,尤其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时,进行有关MM检查如骨髓穿刺和 (或)骨髓活检、蛋白电泳和(或)免疫电泳、骨X线检查等,即可发现有无骨髓瘤细胞、M成分、溶骨性损害,而确定或排除MM。一般而言,当出现肾脏损害时,MM已不处于疾病早期,进行上述检查当可明确诊断而避免误诊。
2、.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此病的特点是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骨髓中有淋巴浆细胞样细胞(lymphoplasmacytoid cell)增生、浸润。
以上向大家讲解了骨髓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大家若是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防患于未然。疾病早期病情较轻,是最佳治疗时期,大家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