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股骨头(置换)可以3D打印么?如果可以,费用是多少?谢谢。
现在的置换 主要是通过 CT骨重建资料,发到工厂,然后进行重新建模!价钱一般都三万左右吧!
2、3d打印股骨头最新消息
?
3、武汉同济医院骨科用3d打印治疗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可以用3D打印进
植入物是可以置换的。3D打印植入物和3D打印医疗导板在很多家医院都已经使用,且有很多相关的成果案例,这些在网络上都可以查询得到。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一个重大突破,解决了很多医疗难题,值得推崇。
4、3D打印的仿生骨盆已经投入使用了吗?
2月8日,湖北省肿瘤医院首例成功接受3D打印骨盆植入术的患者韩女士出院了。一个月前,医生将病人的骨肿瘤切除后,完成了骨盆假体置换。
今年48岁的韩女士在2017年初开始感觉右边腰部以下常常疼痛,有时候甚至疼到右腿都不能着地,行走困难。经检查发现,她右侧骨盆里长了一个很大的骨肉瘤。2017年5月,韩女士到湖北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治疗,在做了4次化疗后,见到肿瘤明显缩小,医院骨软组织外科主任王华斌建议她手术切除肿瘤,因为听说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韩女士还是坚持继续化疗。
但是慢慢地,化疗药物已经控制不住肿瘤。2017年10月至12月,韩女士的肿瘤快速增大至10多公分,疼痛感比年初时更加剧烈了,不仅不能站立,连平躺都不行,晚上根本没法睡觉,每天都要吃大量的止疼药来缓解疼痛。实在熬不住了,她才终于决定做手术,听说可以运用3D打印技术“量身定制”骨盆,韩女士和家人想要试一试。
术前,3D打印公司在专家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骨盆的三维CT数据,分析肿瘤病变大小并计算肿瘤及骨组织切除范围,打印制作出一个骨盆模型。拿到模型后,主治医师跟团队医生通过反复模拟手术,进一步准确评估骨盆破坏的程度,并优化切除范围。随后,根据制定的最终切除方案,精准定制了盆骨缺损部分的钛合金假体。
1月10日,手术正式施行。在医院手术室、麻醉科、介入科的积极配合下,医护人员经过8个小时,顺利完成了右侧髋骨及髋骨恶性骨肿瘤切除、3D打印骨盆假体植入、右侧股骨头置换、软组织重建等一系列操作,术中几乎切除了右侧骨盆的90%。
专家介绍,在没有3D打印技术以前,骨肉瘤患者接受肿瘤切除术后,一般是植入人工骨盆,通常是由厂家批量生产的同样规模的组配式假体,这样就容易导致假体跟骨盆缺损部位尺寸不合,患者术后会跛脚,并且有明显的不适感;而此次给韩女士植入的3D打印骨盆假体是按患者缺损骨组织的形态和尺寸定制,所有不规则的地方都能一一匹配。
另外,3D打印骨组织时,根据骨小梁的网状结构进行了仿生模拟,能够跟接壤的真骨组织较好地融合,既提升了假体的粘合性,又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相比于传统人工骨盆植入术,3D打印骨盆植入术的术后恢复时间可由3至6个月缩短至1至2个月。
经过近一个月的术后治疗和调理,韩女士身体与精神状况都大有好转,折磨她许久的疼痛也消失了,她打算过完春节再好好配合医生进行后续的抗癌综合治疗。
5、3d打印能做假肢吗?
1、3d打印能做什么材质的假肢?
目前3d打印主要材料是塑料和光敏树脂,我这里常用的是pla。他的优点是成本低,环保,遇热可变形,如果觉得不贴身,用热水烫一下就能重新塑形。缺点是成型时间长,表面有纹理,精度不高,我做新设计的手指里面添加了轴承,余量留的少,组装起来很麻烦。打算换成光固化的光敏树脂,精度提升的不是一点两点。光固化的精度高,外形漂亮,但是偏硬,不容易变形。
3d打印还可以使用金属材料, 一个铝合金的金属假手,如果厚度为1毫米,外壳重量在150克左右,比手机要重一点。添加电机后的重量不一定。
2、假肢硬如何带?
做个接受腔。用某宝上买来的硅胶,以肢体(残肢)模型为准,做出来硅胶内衬。贴上去就行。硅胶可以选择不同硬度。有人觉得硅胶不透气,我现在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在模型上添加凹凸不一样的点,做出来有空隙的内衬,不确定是否可行。
3、3d打印做假肢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要有3d模型,就是肢体模型和假肢模型,把两个相互组合起来,完整的假肢模型,减去肢体模型,就是要打印的假肢模型。
4、如何获得肢体模型?
目前假肢制作流程一般是通过现场取模,不过现在有了新的技术。可以通过CT扫描后的数据建模。这样就不用千里迢迢过来实地测量了。只需要找医生索要CT扫描的DICOM数据,大概几十张到一两百张的图层信息。就可以通过软件重现假肢外观。在做假肢之前,先做一个模型,自己对比一下,如果合适,就可以进行假肢设计了。
5、能不能根据左手外观做右手的假肢?
如果左手完整,右手受伤,完全可以通过左手数据,做出来一个右手。毕竟,左手是最像右手的。只需要CT扫描的时候,扫描一下左手。不过由于不同价值内置的电机型号不一样,手掌厚度会不一样。可能会稍微大一点。
6、3d打印的成本高吗?
单纯打印塑料假手的成本不高,目前还有慈善团体提供免费的打印手,比如国内的春风助残团队。只不过免费的假手,很多人 觉得不够美观和贴身。
如果对外观有要求,那么假肢的设计时间比较长,做高端的肌电手成本也不低,现在说这个价格比较敏感。怕删帖,可私信。
7、打印假肢对身体有什么要求?
保留腕部,手臂肌肉能够收缩的,制作假肢选择余地比较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3D打印假肢到了什么地步
“六一”儿童节前夕,一则《河南无手男童获赠3D打印机械手义肢》的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5月28日,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利用3D打印技术,为河南信阳的6岁断掌男孩制作了一只滑索义肢。这个造型酷炫的“机械手”能拿水杯喝水、握自行车把手,且成本仅600元,不到传统义肢造价的十分之一。
武汉当地媒体报道中,将这款“机械手”称为“全国首个3D打印可活动义肢”。但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广东的骨科医生徐贵升就为当地一名断手儿童制作过类似的产品。3月尾广州电视台,5月初广东的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这个假肢做过报道。如今,这位医生已成立团队,聚集了医学、机械设计、电脑程序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起探索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目前,无论在武汉还是广东的案例中,3D打印的假肢都仍较为简单粗糙,但其成本低廉和可定制化生产的优势已经显露无疑。在徐贵升看来,纵然还有法律法规、技术研发上的许多难题,但他坚信3D打印假肢市场的前景。“这种新兴制造技术对降低医疗成本、推动医疗技术革新很有帮助。”
创新骨科医生遇上3D打印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应用风潮在美国兴起之后,快速席卷全球。在专业的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的新应用也是层出不穷,仅在骨科应用上,用3D打印人体的骨骼模型、人工关节都已有先例。
在国内,也有不少人尝试在医疗领域引入3D打印技术,徐贵升便是这样一位尝鲜者。2002年,徐贵升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广东一家医院做骨科医生。但对于这位自称“想法比较多”的年轻人而言,按部就班熬资历的传统医生职业路径似乎总缺了点什么。
在繁重的医生工作之外,徐贵升曾经参与创办了一个问诊网站,为患者提供线上医生问诊服务。不过,随着一波模式类似的医疗应用软件迅速崛起,徐贵升发现这个领域给自己这样的个体创新者空间已经不太大。但很快,3D打印技术让他发现了另一个创新方向。
那是2012年9月,广东一名5岁小男孩不慎被绞肉机绞伤右手,由于伤情严重,手术没能挽救男童的右手。徐贵升正好参与了这场手术。术后,他一直在给小男孩做后续治疗和随诊,关注着小男孩的术后恢复与成长。他发现小男孩家里资金有限,无法负担昂贵的传统假肢,但身体残疾使得孩子的性格愈发内向。
“传统假肢,尤其是上肢产品高度分化——要么是徒具外形,不能动只有装饰作用的,只需要几十元;要么是能做出基本动作,但是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肌电假肢。”徐贵升介绍说。
在一次和国外同行的交流中,徐贵升了解到国外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假肢的案例。这种假肢能够帮助没有手指的人恢复抓握功能,而成本仅仅是传统假肢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最快甚至只需要12个小时便完成制作。
“武汉这个案例是我研究生导师的师弟做的。”徐贵升说,河南男孩还保留半个手掌,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用国外现成的开源程序设计了3D打印假肢。但广东这位男孩的整个手腕关节都已经没了,因此给他的假肢只能重新设计。
经过反复设计和试用,徐贵升成功地为小男孩制作了一个为他量身定制的3D假肢。他联合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收集小孩腕关节缺失部分的信息数据,用电脑设计出假肢的三维模型,再使用3D打印各个部件。将各个部件组装后,一个“私人定制”版的假肢便完成了。
借助假肢,小男孩右手的一些基本功能得以恢复,不仅能够抓握一定重量的软硬物,目前已能控制自行车把手,驾驶自行车。而因为3D打印技术制作假肢的成本更为低廉,未来随着小男孩身体成长所需更换新假肢的费用,也大大降低了。
如今,徐贵升和几位具有机械设计、软件开发专业背景的合伙人成立了创新团队,专门运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设计和制造与其体型、功能相适应的定制化假肢。
新技术或带来“医学革命”
“一场由3D打印引起的医学革命已然开始,相比于工业更迷恋于传统生产方式的状态,医学界对于3D打印技术有着一种先天的亲切。”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王成焘教授这样描述3D打印技术与医疗领域的关系。
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3D打印机在快速成型装置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利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据模型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无论国内外,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不过,受到材料和技术限制,目前国内更多被报道的案例还停留在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体外医疗器械。
我们之前主要做的就是用3D打印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提供给医生来进行做手术前的方案准备。”徐贵升说,现在美国30%的骨科手术都已经运用了3D打印技术,中国也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案例,这都让团队对3d打印在医疗的应用充满期待。
而在3D打印假肢上,徐贵升准备作为公益项目来做,此前广东男孩的3D打印假肢就是免费做的。他透露,眼下正在和一些公益基金会商谈,由其出钱解决成本,给低收入的残障人士免费提供3D打印假肢。
据著名市场研究机构LuxR esearch预测,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被迅速采用,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百亿。
“在医疗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的市场空间很大。”徐贵升说,目前他的团队已经有6位全职人员,而医学各个专科方向都有兼职成员。“我们最近在3D打印医疗领域又申请了几个专利,假肢只是应用领域之一,并不需要靠这个赚钱。”
3D假肢仍待法规政策认可
相比眼下火爆的商业实践热情与技术进步速度,相关法律法规虽然也在不断完善,却还是多少显得慢了些。以假肢制作这个细分领域为例,现有的法规历经修改,依然是按照传统制作工艺和标准来设定行业准入门槛,将徐贵升这样的创新者挡在了市场竞争的大门之外。
2005年,民政部以第29号令形式发布《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办法》,其中对专业人士和场地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拥有制作师执业资格证书人员不少于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装配工不少于2人;具有独立制作室等且使用面积不少于115平方米。
2015年,在国家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民政部将“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调整为后置审批,并资格认定权限下放到地市级民政部门。这一变化,使得相关企业可以无需审查先行办理工商登记,但如果要开展业务,依然需要获得民政部门的资格认定,获批条件也依然是2005年的《认定办法》。
“按照最新法规,我们这样的团队还是没法做假肢的,因为3D打印技术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徐贵升感慨道。而相比假肢这类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康复辅助器具类医疗器械”,需要植入人体的器官或组织都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在审批上更为严格。目前,我国尚未批准过3D打印的第三类医疗器械上市。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王春仁曾表示,3D打印医用材料由于和传统材料不同,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也不同,因此,现行标准并不适用于这类材料,需要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由于3D打印医疗器械综合了从临床诊断到材料加工及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如何安全有效地跟踪并监管全过程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整适应。
第三方点评
3D打印假肢很快会得到推广
南沙3D打印研究院院长许小曙
3D打印在整个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有广阔前途的,但有些应用比如植入体,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审查才能得到批准。像假肢等康复辅助器具,审批难度要低很多。若是作为临时医疗辅助的康复器械使用,比如腿摔伤了,只使用器具一两星期或是一两个月,政策上要更宽松一些。
其实在康复阶段,不同时期是需要不同的器具的,也应该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逐步修正调整。这样的康复器具可以帮助缩短手术后的康复过程,提升康复效果。但以前不可能低成本生产出来这种个性化的产品。有了3D打印后,可以个性化地设计定制康复器具,帮助病人更快更好地康复。
现在假肢的应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美国就有专门的生产3D打印假肢的公司。中国目前只做了前期工作,还在初步探索阶段,并未大规模推广。但我相信凭借个性化定制、低成本制造等优势,3D打印假肢未来很快将得到推广。
3D打印现在很热门,是制造业的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将来发展到什么地步,能够取代传统制造业的多大比例,这是有争论的。3D打印带来的“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方式是有生命力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3D打印也会有更多的市场
7、3d打印髋关节使用寿命大概是多少钱,可以用多久
3D打印人工髋关节,用20年应该没有问题。3D打印髋关节的植入,如果手术成功,病人第二天就可下地活动。根据国际使用标准,合格的人工髋关节要求至少90%能用到10年以上,80%能用到20年以上。
同质低价髋关节打破国际垄断 在这款产品出现之前,一套国产的人工髋关节大概2万,进口产品5万~8万。而且进口产品占据了国内70%的市场,北上广地区甚至达到了90%以上。外企在中国逐步形成市场垄断,导致人工髋关节的价格越来越高。现在具体价格尚未制定,大概是进口产品价格的一半左右。
3D打印只产“均码” 目前人工髋关节的打印只能批量生产,并不能个性化定制。就像做衣服也有定制和均码,一般情况下,均码就能满足需求,可能在出席重要活动才定制。
但定制化一定是针对特殊病人的,就普通病人而言,髋关节大小差不多,没有必要定制。而且定制成本相对较高,国家也并没有批准定制产品的生产,定制涉及的问题多,监管起来更加困难。
3D打印人工髋关节得到了认可,也为同类产品获批开辟了先河。蔡宏介绍,除了获批生产的3D打印人工髋关节,同时还有两个产品在申请注册,人工椎体和椎间融合器,这些都是在脊柱手术中使用的,后续研制的同类产品有望加速获得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