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骨角的解剖位置
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位置处的横行隆起。平对第二肋。
2、详细讲肋骨的结构(最好有图)
人体肋骨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其中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
3、左足骰骨的解剖位置
足部的基本结构、名称及注意事项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1)跟骨 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2)距骨 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3)楔骨 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4)骰骨 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5)舟骨 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2.跖骨 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3.趾骨 共14块。包括:(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2)第二至第五趾 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1.足内侧 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2.足外侧 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3.足底部 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4.足背部 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5.足弓 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图1——4)。(三)足部的关节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 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四)足的各局部名称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
4、学解剖要学好都得把所有那些部位,那么细致的记下吗,所有器官,骨头都记下吗?
别听下面的胡说 你所说的这些都是基础 是必须要具备的 当然,你或许可能觉得 有很多地方 很多部位 很多知识 是以后 用不上的 没错 但是我要说的是 以后 都是医生 那么 你如何从众多学医的里面 脱颖而出 拼的就是 你所拥有的 而你所拥有的恰好是别人没有的 那你就赢了 至于其他的 人脉 金钱 咱比不上 咱也不会后悔 咱就认了 但要是哪一天因为自己因为现在贪图省事儿或懒惰 而导致将来的自己 失去机会 那才是最可悲的 再说了 医者。。。大任也。。。没有一个器官是没有用的 没有一块儿骨头是不需要的 或许当你以后 遇到问题的时候 找不到原因一筹莫展 一斜眼看到了 被众人遗忘的 某个部位 某个知识 或许 就能让你另辟蹊径呢 所以 这就是 为什么 同样一个问题 有的人 解决的法子很多 有的人只会教科书上教的。。。知识多知道点好啊 就跟玩游戏一样 技能越多 选择越多 我现在快40了 物理化算半个专家 文科是本门 还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 一直都在不断的汲取知识
5、命关穴的具体位置,最好附上图片,带解剖骨头位置的那种。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6、头盖骨在解剖上具体指哪里?
颅盖,从前到后由额骨、2块顶骨和枕骨构成
7、四踝骨折(内 外 前 后)四个部位具体的解剖位置是什么?
内外踝还用说吗?
前后踝是胫骨下端前后唇向下延伸形成前后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