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说说相对湿度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单说说相对湿度对人体有哪些影响?我觉得相对湿度对人体是有点影响,因为人体的身体是需要湿度的,太干燥了,对人体,对身体和皮肤都有一定的影响
2、天气相对湿度高,对人有什么伤害
具体危害如下,copy望采纳。
连阴雨对人体的危害:阴雨连绵,空气潮湿,适合各种霉菌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原来在人体皮肤上处于“休眠”状态的霉菌会“死灰复燃”,引发皮癣和脚癣,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向身体其他部位传染,发生体癣、股癣、手癣、花斑癣等。有些霉菌还会在人体内部生长繁殖,引起霉菌性肺炎等。有的人吸入霉菌后可引起呼吸道过敏症状,如过敏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轻者鼻塞、流涕、打喷嚏,重者呼吸困难,喘息不止。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愈,日久形成肺气肿或肺心病。阴雨天气由于气温多变和湿度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易加重或恶化,腰背劳损、扭伤、骨折处和手术切口等部位及邻近关节常发生疼痛。阴雨天的气压、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变化较大,容易导致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收缩,血流受阻,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大,心脏负荷加重,甚至诱发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连绵的阴雨天气使人的心情比较忧郁。这是因为阴雨天氧气较少,二氧化碳增多,抑制人的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人的大脑兴奋神经活动减慢
3、空气湿度对人体健康影响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湿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人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感觉最舒适。过热而不通风的房间里的相对湿度一般比较低,这可能对皮肤不良和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湿度过高影响人调节体温的排汗功能,人会感到闷热。总的来说人在高温但低湿度的情况下(比如沙漠)比在温度不太高但湿度很高的情况下(比如雨林)的感觉要好。在通过呼吸进行麻醉时麻醉气体的湿度是非常关键的。医学上使用的麻醉气体一般是在无水的情况下存放的,假如在使用时不添加湿度的话会在人的肺中导致蒸发和失水。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如高山、海岛)工作、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但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嘶、喉痛等症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现代医学还证实,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科学家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的死亡率较高。
正是因为空气湿度影响着人体健康,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温度和晴雨,也要关注身边无时不在的空气湿度及其变化。
4、空气湿度太高对人有什么影响?
空气湿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内的。
5、湿度对人有什么影响?
人体致死的高复温指标与空气制湿度有很大关系。
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极限时,人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体的耐热极限,人即会死亡。因此,我国规定灾害性天气标准为,长江以南最高气温高于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1%;长江以北地区最高气温达35℃,或者最高气温达30℃,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4%。
夏季,湿度增大,水汽趋于饱和时,会抑制人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和烦躁。
冬天,湿度增大时,则会使热传导加快约20倍,使人觉得更加阴冷、抑郁。关节炎患者由于患病部位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损伤,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减弱,无法适应激烈的降温,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剧。
如果湿度过小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丧失,人感觉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并诱发感冒。
6、湿度高的坏处
空气湿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的。
研究表明,温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皮肤干燥、鼻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病症。此外,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时,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科学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相对湿度通常与气温、气压共同作用于人体。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对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夏季室温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18℃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燥、疲倦、食欲不振;冬季湿度有时太小,空气过于干燥,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患上感冒。据科学试验,在气温日际变化大于3℃、气压日际变化大于10百帕,相对湿度日际变化大于10%时,关节炎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人体致死的高温指标与空气湿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极限时,人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体的耐热极限,人即会死亡。因此,我国规定灾害性天气标准为,长江以南最高气温高于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1%;长江以北地区最高气温达35℃,或者最高气温达30℃,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4%。
夏季,湿度增大,水汽趋于饱和时,会抑制人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和烦躁。冬天,湿度增大时,则会使热传导加快约20倍,使人觉得更加阴冷、抑郁。关节炎患者由于患病部位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损伤,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减弱,无法适应激烈的降温,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剧。如果湿度过小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丧失,人感觉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并诱发感冒。调查研究还表明,当相对湿度达90%以上,26℃会让人感觉31℃似的。干燥的空气能以与人体汗腺制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将汗液吸收,使我们感觉凉快。可是湿度大的空气却由于早已充满水分,因而无力再吸收水分,于是汗液只得积聚在我们的皮肤上,使我们的体温不断上升,同时心力不胜负荷
7、空气湿度对运动的影响
空气湿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的。
研究表明,温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皮肤干燥、鼻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病症。此外,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时,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科学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相对湿度通常与气温、气压共同作用于人体。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对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夏季室温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18℃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燥、疲倦、食欲不振;冬季湿度有时太小,空气过于干燥,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患上感冒。据科学试验,在气温日际变化大于3℃、气压日际变化大于10百帕,相对湿度日际变化大于10%时,关节炎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人体致死的高温指标与空气湿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极限时,人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体的耐热极限,人即会死亡。因此,我国规定灾害性天气标准为,长江以南最高气温高于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1%;长江以北地区最高气温达35℃,或者最高气温达30℃,同时相对湿度高于64%。
夏季,湿度增大,水汽趋于饱和时,会抑制人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和烦躁。冬天,湿度增大时,则会使热传导加快约20倍,使人觉得更加阴冷、抑郁。关节炎患者由于患病部位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损伤,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减弱,无法适应激烈的降温,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剧。如果湿度过小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丧失,人感觉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并诱发感冒。调查研究还表明,当相对湿度达90%以上,26℃会让人感觉31℃似的。干燥的空气能以与人体汗腺制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将汗液吸收,使我们感觉凉快。可是湿度大的空气却由于早已充满水分,因而无力再吸收水分,于是汗液只得积聚在我们的皮肤上,使我们的体温不断上升,同时心力不胜负荷
8、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当温度不变时,绝对湿度越大,相对湿度就越大;反之,绝对湿度专越小,相对湿度就越小属,它们呈正比关系。
因为温度不变意味着空气含有水蒸气的饱和量不变,如果绝对湿度增大,说明它越接近饱和量,同时也说明它占饱和量的百分比越大,所以它的相对温度也必然越大。如果绝对湿度小,那么它距离饱和量就远,占饱和量的百分比也就小,同时也说明它的相对湿度也越小。
相对湿度通常与气温、气压共同作用于人体。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对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夏季室温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18℃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燥、疲倦、食欲不振;冬季湿度有时太小,空气过于干燥,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患上感冒。
据科学试验,在气温日际变化大于3℃、气压日际变化大于10百帕,相对湿度日际变化大于10%时,关节炎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9、一到冬季就犯关节炎病,听人说与室内湿度有关,冬季室内湿度多少为佳呢?
研究发现,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这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寒冷的冬天到来了,老人们这个时候最怕冷,这个时候患有关节病的也会复发,尤其是南方湿冷的空气更是备受煎熬。而最为常见的就是风湿关节病对湿度特别敏感 ,这个时候关节就开始酸胀疼痛,有时走起路来就比较困验,我们当子女的看见就非常心疼,故需要防湿保暖,减少湿气对身体的侵蚀,减轻关节疼痛。
湿度不当的危害:
湿度过大时:人体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如高山、海岛)工作、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
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现在很多空调都有独立的除湿功能, 其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空调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热量,使蒸发器表面温度降低,而室内的空气遇冷化成水,经出水管而排出室外,通过蒸发器被冷却了的空气再加热到原来的温度,然后再送入室内,如此不断地循环大量地除去空气中的湿气,且温度还能达到设定的温度。
10、为什麼关节炎会在阴雨天疼
患有关节炎的病人中,约有90%的人因自己关节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而知道将要有刮风、下雨、下雪、寒潮来临等天气变化。嘿!病变关节竟成了能发布“天气预报”的“气象台”!
曾有学者在寒冷的环境中,对健康人和关节炎病人进行过一系列研究,证实关节炎病人对寒冷较为敏感。如健康人和关节炎病人同在短时间内从30℃降到15℃的寒冷环境中,健康人可出现关节痛;若降温幅度小、时间长,则健康人不出现疼痛,而关节炎病人会出现关节痛症状。关节炎病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下降要比健康人慢,当进入温暖环境时,皮肤温度上升也较健康人慢。这是因为,病人的周围血管收缩和扩张时间延长,且收缩、扩张得不充分。因此,在突然寒冷时,病人往往会发生关节痛。同时,寒冷还可使关节的滑液黏度增加,关节活动时也就增加了阻力。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常常会有气温下降;气压降低、湿度增高的现象,这三种因素就是造成关节炎病人局部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其中湿度的改变起着主要作用。因为阴雨天比较寒冷和潮湿,当人体受到寒冷时,首先作用于皮肤冷觉感受器,然后通过神经反射传导到大脑中枢,继而使皮肤、肌肉和小血管发生收缩,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变慢,皮肤上就会出现“鸡皮疙瘩”,医学上叫做“立毛肌收缩”,这样就会使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局部症状也随之加重。此外,湿度的改变对关节周围组织的影响很大,它可使血管扩张,关节囊充血,这种变化在天气转变时也是症状加重的原因。另外,潮湿能使热的传导增快20倍,当人身上的衣服被雨淋湿后,身体热量向外发散就会快得多。由于寒冷对身体的人侵加快,因此人就容易受凉得病。若是关节炎病人,则关节疼痛就容易发作。:有学者观察到,若当,日的平均气温与隔日的平均气温比较;”升高或降低3℃以上;连日气压变化升高或降低10毫巴以上,逐日相对湿度上下变化大于10%,关节痛病人发病就会明显增加。 有的学者则认为:人体的细胞内外有着正负电荷的电位差,正常人始终保持着相对平衡。在大气流中,由于带正负电荷的大气分子不同而互相吸引撞击,产生了电磁波。大气分子中的电磁波不断地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导,天气变化时发生的异常电磁波,引起人体细胞正负电荷的电位变化,从而破坏了体内的相对平衡。关节炎病人受到气温、气压、湿度变化的影响,将导致体内细胞充血、水肿及炎性物质的渗出,组织微循环发生改变,末梢神经受到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关节就会出现疼痛,原来关节疼痛的人则疼痛加重。 为什么在天寒地冻的隆冬,关节炎病人感觉反而不那么敏感呢?这是因为,冬天虽然寒冷,但是天气干燥,湿度不一定高。衣服穿得又较多,寒气入侵比较慢,因此有不少病人在冬天关节炎症状不一定会加重。另外,天气变化仅仅是促使发病的一个条件,只要人的机能正常,可以不出现关节疼痛。因此,在天气变化时,关节炎病人也并非一定会出现关节疼痛,原来关节疼痛者疼痛不一定会加重。—关节炎病人,一旦听到气象预报有突然降温或阴雨的消息,就应及时作好保暖等预防工作,以减少或减轻关节疼痛的发生,避免自身的“气象台”发出“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