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
1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专性多关节炎受属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蹭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 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青霉素控制链球茵感染水杨 酸制剂解热消炎止痛改善症状.从中医方面来说属于“痹证范畴可以辨
2、抗链球溶血素O偏高说明什么
检查结果显示抗o偏高说明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患所致。
3、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抗链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80%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杭链O增高,常在1:800以上。病情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抗链O增高外,实验室检查还可发现如下异常: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4、请问“抗链"O"(ASO)是什么?值偏高有什么临床意义?
抗溶血性链球菌“O”(Anti-Streptolysin “O”;ASO)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及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同时溶血性链球菌“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ASO 【参 考 值】 1:400及以下为阴性0-200IU/mL (免疫比浊法) 【临床意义】诊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增加),活动性风湿热,猩红热,丹毒等均可增高。1)ASO俗称抗“O”,测定其效价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鉴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能测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 2)ASO增高,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还可见于皮肤急软组织感染。 3)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SO滴度升高。多次检验所呈现的趋势与病情平行,如渐渐下降提示病情好转。 4)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ASO均可升高。 注意事项: 1)不能认为ASO升高就是风湿病,须结合临床症状考虑。但ASO升高的各种致病因素中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最密切相关。 2)人体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ASO上升在4-6周内达到高峰,然后在血清中ASO升高可达数月至数年。故一次检查尚难肯定是否为最近感染所致,须多次检查,观察变化动态。在风湿热病人感染后4-6周,有80%可见ASO升高,常伴有血沉增快及白细胞增多,有助于鉴别诊断。近期建立的A群溶血性链球菌胞外产物的抗链酶试验(ASZ),比单测ASO阳性率高。对于诊断ASO不增高的急性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有助。 3)免疫机制不全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链球菌感染后ASO可不升高。
5、什么叫免疫球蛋白轻链k
就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单体k型,属于免疫球蛋白的二级结构。这个结果异常可能考虑多种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系统疾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以及淀粉酶变性,恶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肺转移瘤,肝转移瘤,肾盂肾炎,肾癌等情况均可见。
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分为κ型和λ型,其分子量分别为22000和44000,蛋白电泳时可在α2至γ球蛋白区带间的某个部位出现M区带,多位于γ区带及β-γ区之间。易从肾脏排出称轻链尿。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出,若其量超过近曲小管所能吸收的极限,则从尿中排出,在尿中排出率多于白蛋白。
肾小管对本周蛋白具有重吸收及异化作用,通过肾排泄时,可抑制肾小管对其他蛋白成分的重吸收,并可损害近曲、远曲小管,因而导致肾功能障碍及形成蛋白尿,同时有白蛋白及其他蛋白成分排出。本周蛋白在加热至40-60℃时可发生凝固,温度升至90-100℃时可再溶解,故又称凝溶蛋白。
(5)风湿性关节炎球链扩展资料:
临床意义
(1)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所致的肿瘤性疾病,其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在制作免疫球蛋白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轻链且在未与重链装配前即从细胞内分泌排出,经血循环由肾脏排至尿中,约有35%-65%的病例本周蛋白尿呈阳性反应,但每日排出量有很大差别,可从1g至数十克,最高达90g者,有时定性试验呈间歇阳性,故一次检查阴性不能排除本病。
(2)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属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血清内IgM显著增高为本病的重要特征,约有20%的病人尿内可出现本周蛋白。
(3)其他疾病:如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慢淋白血病、转移瘤、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癌等患者尿中也偶见本周蛋白,可能与尿中存在免疫球蛋白碎片有关。
6、我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药,昨天检查肝功总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间接胆红素、前白蛋白偏低
?
7、血沉、类风湿因子、抗链“O”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
我们体内有一种蛋白质,被叫做球蛋白。我们已经知道的抗体,就是球蛋白,被称为免疫球蛋白(Ig)。人体内的抗体,分为五种:IgG、IgM、IgA、IgD、IgE。现在我们知道,类风湿因子是以变性的IgG为抗原而产生的自身抗体,也就是说,对应类风湿因子的自身抗原是变性的IgG分子。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患者体内所特有的,但是此问题最早是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的,因此被叫做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可以分为自然发生的和RA特异性的两种。自然发生的类风湿因子,只有IgM一个类型,而且血清滴度比较低,常常可以出现在健康的老年人体内。而RA特异性类风湿因子,血清滴度高,除了主要的IgM型外,还有IgG、IgA型。因为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约占80%。同时,由于IgM型类风湿因子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有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我们在临床中,可以遇到检查类风湿因子的同时,还检查具体的免疫球蛋白项目,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分子类型。也有资料方面,用IgM-RF、IgG-RF、IgA-RF这样的说法,就是具体到了类风湿因子的分子类型,经过大量研究,普遍认为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参与致病过程:①IgM型类风湿因子,可在类风湿关节炎有临床表现前几年就存在于病人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正常人”,具有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度危险性;②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的病人,较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病人预后差;③IgG型和IgM型类风湿因子的存在与关节外的损害,如类风湿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相关。因此,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评测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RF假阳性率为2-25%不等。而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 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检测到类风湿因子。 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且骨破坏发生率高。有学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 是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子。类风湿因子的表示,定性检查用阴性、阳性区别,阳性是异常情况。更多的是定量检查,使用滴度表示,滴度越高、抗体水平越高。在类风湿的治疗中,患者可以达到类风湿因子滴度降低、甚至转阴的结果,但是如果类风湿出现反复,类风湿因子仍然可以重新出现。在类风湿患者中间,也存在不少病例,怎么治疗类风湿因子都存在,但是身体症状、其它检查项目都比较正常,有的情况还是高滴度的情况。我认为应该这样看:这样的患者,至少应该是“高危正常人”中的“高危”,在平常需要注意自我保护,远离会引起复发的因素,预防类风湿的复发。类风湿因子是一个免疫学指标,虽然可以作为一个疗效评价指标,评价治疗的效果,但是不会像血沉、C反应蛋白那样,随着炎症情况而变化明显,因此不作为监控疾病活动的指标,也不需要经常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我们简称抗O或ASO。正常参考值: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