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如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临床分期?
国内有人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五期,这样分期有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
(1)急性期(类风湿早期)。临床上起病急,关节明显肿痛,伴有关节周围组织轻度水肿,局部温度增高,压痛,可有关节积液征象,关节活动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动。晨僵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或因疼痛而不表现晨僵。病程在2 ~ 6 个月至1 年之内,或已确诊的类风湿患者新发病的关节肿痛在1 ~ 6 周。实验室检查见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关节X 线见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
此期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急性滑膜炎。经有效治疗后关节的炎症可迅速消退、肿痛完全消失,或仅留关节微痛或酸困不适,可完全控制1 ~ 3 年以上或治愈。因此,此期是争取完全控制或治愈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早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但若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大多数患者在3 ~ 6 个月之内又急性发作,加重或恶化,逐渐转入亚急性期。
(2)亚急性期(类风湿中期)。临床上,多关节肿痛,缓解与恶化呈波浪式反复发作和交替进行;晨僵在1 ~ 6 小时;病程在1 ~ 3年;实验室检查见血沉持续性增快,类风湿因子多阳性;X 线检查,出现局灶性骨质破坏,明显的骨质疏松或囊性变,骨膜反应,关节间隙轻度狭窄。
此期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滑膜炎进展,出现血管炎和肉芽组织,血管翳开始形成。此期离不开抗风湿止痛药,当量小或间隔时间较长(6 小时以上)时,不能有效止痛和缓解僵硬症状;一旦停药,关节与全身症状迅速加重或恶化,血沉回升,类风湿因子转阳性。
但此期经有效而合理地治疗后,可控制3 个月至3 年。
(3)慢性期(类风湿晚期)。临床上,多由亚急性期转变而来。
多关节肿痛相继发作,几乎没有缓解期,但关节肿痛的程度可比较轻,不知不觉地逐渐发生关节脱位、变形和强直,形成典型的类风湿手或类风湿足。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全身情况不良,多有消瘦、贫血或严重内脏损害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晨僵在6 小时以上。
病程一般在3 年以上,可持续十多年或数十年。实验室检查见血沉增快或正常,类风湿因子持续阳性。X 线检查见骨质疏松广泛。骨质破坏明显,且为多关节、关节面侵蚀、融合,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消失,关节脱位、变形、增生、强直。
此期在病理学上,见血管翳侵入软骨及骨,软骨和骨组织严重破坏,纤维性和骨性增殖。此期治疗较困难。离不开治疗,一般抗风湿药的效果多半不稳定,但经过强有力而合理地治疗,骨破坏可以修复。此期应强调综合治疗,以延缓和控制病变的进展。
(4)缓解期。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经过有效而合理的治疗,多数能进入缓解期。进入缓解期的患者,关节肿胀消退,疼痛显著减轻,可有轻微压痛,肌肉萎缩与关节活动受限好转,晨僵小于30分钟;血沉等实验检查指标降低或明显好转;关节X 线检查有所改善。
此期在病理学上呈静止或缓慢进展状态。临床上仍需要小剂量或间断性治疗。
(5)稳定期。急性和亚急性期的患者,经有效而合理的治疗,病变可稳定3 个月至3 年,部分患者可以痊愈。稳定期患者,关节肿疼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显著好转或消失;晨僵偶有或无;血沉等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关节X 线表现同慢性期,但骨质破坏基本静止,出现修复和增生或完全恢复正常。
此期的病理学改变呈静止状态或正常,临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3、河南郑州的谁能介绍下类风湿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1.一般都有轻度至中度贫血,为正细胞正煞费苦心素性贫血,如伴有缺铁,则可为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多数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性病变中常增高,可为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铁、铁结合蛋白的水平常减低。
2.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蛋白电泳显示IgG、IgA及IgM增多。C反应蛋白活动期可升高。
3.类风湿因子及其它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因子包括IgG型RF、IgM型RF、IgA型RF,和IgE型RF等类型。目前临床多限于检测IgM-RF,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聚苯乙烯微粒乳胶凝集试验(LAT)和羊红细胞凝集试验(SCAT),这两种方法对IgM-RF特异性较大,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检测IgM-RF在成年RA患者3/4阳性。IgM-RF高滴度阳性病人,病变活动重,病情进展快,不易缓解,预后较差,且有比较严重的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须结合临床。此外RF为自身抗体,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与免疫有关的慢性感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jÖgren氏综合征、慢性肝炎、结节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此外正常人接种或输血后亦可出现暂时性RF(+)。RA患者亲属亦可发现RF阳性。正常人尤其是高龄才可有5%呈阳性,故RF阳性,不一定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结合临床仍为诊断RA的重要辅助方法。
近来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协同核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的阳性率(93%~95%),明显高于其他各种类型关节炎的患者(约19%0)及健康人(约16%),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项有力证据。
抗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约10%~20%。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者及伴关节外病变者可下降。
4、查类风湿需要体检哪些项目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5、查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化验哪些项目?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情况,风湿检查一般抽血检查风湿四项就可以。
指导意见:
建议你平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动态观察。
6、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手部关节是最重要的病变部位
该文章系个人论文,严禁转载!谢谢!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先后都累及手和腕关节,而且大多数为首发和发生特征性变形的部位。在临床也是最为多见的诊断标准之中,临床治疗上都十分强调手部关节病变的重要性,将它列为不可缺少的诊断项目。 早晨起床时手指僵硬、肿胀手不能握拳,医学上称此现象为晨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性表现。近端指间关节(靠近手腕一侧的指关节)出现菱形肿大,掌指关节(手指与手掌交界处的关节)肿痛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表现。手腕背部肿胀也是类风湿的早期体征之一,肿胀涉及手的伸肌腱鞘。尺骨茎突周围炎症可引起软组织肿胀和局部压痛,这一特征对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有意义。 病情发展至晚期时,伸肌腱鞘炎症的结果使得肌腱破裂、挛缩,若近端指间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便形成“鹅颈”畸形之症状。此外,还可导致形成“纽扣花”、“望远镜手”、“锥状指”等畸形。 关节面受损,手部肌肉萎缩以及肌群间力量失去平衡,导致“尺侧偏移”的现象十分常见。腕关节滑膜炎性增殖时,增殖的滑膜可向手的掌侧延伸,而且在掌侧肌群下方形成一个可以触及的肿块;又由于增厚的腕横韧带使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压迫而产生腕管综合症,表现为夜间手的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最后发生鱼际肌的无力和萎缩。 50%的类风湿病人拇指受累并产生畸形。早期时拇指不能外伸,随着炎症的进一步发展,掌指关节固定于屈曲而指间关节过度伸展,形成“Z”字形畸形和侧向移位。 手和腕的X线检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都非常重要。早期的X线表现包括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骨质脱钙、关节间隙变窄。致后期,便可出现关节间隙消失,骨质侵蚀性破坏,各式各样的畸形。手部的X线表现也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 手部关节是类风湿关节炎最为多发性和常见的最早发现的部位,后期会形成多种特征性的畸形,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而无论从诊断或治疗角度来讲的话,都应重视手部关节的病变,以辩证施治为目的。
7、怀疑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做哪些检查
冬季这是一个疾病多发季节,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这个疾病感到不适,最终查出是类风湿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给影响关节,导致关节出现疼痛等症状,更严重时会导致关节变形,很的人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害怕患有此病。对于检查方法,患者也不是很清楚,那如果呢?下面我们请专家来介绍下吧。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做哪些检查?临床上诊断这类疾病,更多地需要化验检查作为辅助,对于关节病变,则需要X线作为辅助。做化验检查时,除了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以及血、尿常规外,往往还需要检测其他一些项口.如血沉、c反应蛋白(用于判断疾病的活动性)、杭ENA抗体及多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测定分析(用于判断有无其他白身免疫病的存在)、血清粘度测定(用于判断有无高粘滞血症)、血清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醋侧定(用于与痛风、高脂蛋白症性关节炎的鉴别)、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醉、尿素氮等的测定(用于判断患音的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转化的测定(用于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等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做哪些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和判断关节病变程度最直观和最有用的辅助手段,常常需要拍X光片。以上是有关的介绍。总之,各种检查对于诊断、估计病情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判断预后、鉴别诊断等均有一意义,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加以选择运用。
8、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病情判断最有价值的x线检查
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病情判断最有价值的X线检查是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片,因其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