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防控鸡病毒性关节炎?
本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病变的传染性疾病,也称腱鞘炎或腱滑膜炎。本病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从鸡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有5种不同的血清型。
病毒对周围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受60℃8~10小时,56℃22~24小时,37℃15~16周,4℃可存活3年以上;病毒对pH3有抵抗力,室温下过氧化氢作用1小时不能灭活,对2%来苏儿、3%甲醛有抵抗力,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将其杀死。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也可感染发病。肉用鸡发病率高于其他禽类。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自然情况下,5~7周龄的鸡发病最为常见,肉用仔鸡发病率可高达100%,但死亡率不到1%。本病虽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但传播率较低,其传播方式主要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鸡的分泌物、排泄物特别是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长期存在于鸡的盲肠扁桃体和跗关节内,特别是那些幼龄就受到感染的鸡,这些带毒者是同舍动物的潜在传染源。
(2)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为跗关节肿胀和跛行,两侧趾屈肌腱或跖伸肌腱受害,严重时腱坏死或纤维化,病鸡严重跛行,跗关节肿大,部分鸡生长受阻。有的可引起腓肠肌腱断裂。跗关节和跖关节腱鞘有明显水肿。
(3)病理变化
自然感染的鸡跖屈肌腱和跖伸肌腱肿胀,跗关节常含有少量草黄色或血样渗出物,少数病例有相当多量的脓性分泌物,在感染早期,跗关节和跖关节有明显水肿,跗关节内滑膜有点状出血;有的病鸡有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包积水。慢性病变的特征是腱鞘硬化和粘连,在胫跗关节远端软骨上出现凹陷的点状溃烂,然后变大融合,关节表面纤维软骨膜增生。
(4)实验室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琼扩试验常用来检查病毒种群特异性抗体的存在。
(5)防控要点
①净化种鸡群
对患病种鸡坚决淘汰,防止本病经蛋垂直传播。严禁从有本病的鸡场引进种蛋或苗鸡。
②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
对商品鸡采用“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售后要用碱液或有机碘消毒剂彻底消毒鸡舍,并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
③免疫接种
对开产前的蛋鸡最好选用灭活苗免疫(有些活疫苗可经蛋将疫苗毒传给下一代)。免疫程序为:种鸡群1~7日龄、4周龄时各接种一次多价弱毒苗,在开产前接种一次灭活苗;商品肉鸡在1日龄以多价弱毒苗接种一次即可。
2、鸡得了疯毒关节炎用什么药
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鸡和蛋鸡的传染病,其特征是生长受阻,跛行,趾屈和趾伸肌腱肿胀,腓肠肌腱断裂。肉鸡和蛋鸡均可发生,肉鸡的发生率较高,多于4周龄~7周龄发生。蛋鸡发病率较低,多于140日龄~300日龄发生。本病可经种蛋垂直传播,也可由病鸡的排泄物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幼龄鸡容易感染,日龄较大的鸡感染时潜伏期较长,症状也较轻。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则很低,一般不超过6%。
临床症状
病鸡突出的表现是不愿走动,强行驱赶时病鸡步态拘谨。趾爪屈曲,卧地不起。食欲减损,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最后受践踏死亡。笼养蛋鸡有时尚可产少量的蛋,但最终仍归死亡。
病理变化
病鸡跗关节上部肿胀,由于腱鞘发炎而呈暗红色肿胀或黄褐色坚硬的肿块。腱鞘内有血液或淡黄色的炎性渗出物,滑膜出血水肿,腓肠肌腱断裂或坏死。慢性病例可见腓肠肌腱增生硬化。有时可见心肌炎和肝脏坏死。
诊断特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死率仅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鉴别诊断:由支原体和细菌引起的关节炎有相似的病变。用细菌培养和血清学试验可以区别。
防治措施
1.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消毒。碱性消毒药和有机碘类可有效防止垂直和水平传播。
2.免疫接种。肉仔鸡8日龄~12日龄用病毒性关节炎弱毒疫苗皮下注射或饮水免疫。种鸡8周龄~14周龄第二次免疫。开产前再用灭活油乳苗免疫一次。
---------------------------------------------------来自医药网
3、如何鉴别鸡病毒性关节炎与滑液囊炎
1、鸡病毒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VAV)引起的鸡的传染性疾病;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方式感染的。临床上多发生与4-6日龄。肉用型种鸡和肉鸡等重型鸡对其较敏感,其他轻型鸡则不那么敏感;鸡龄越大,对呼肠孤病毒的易感性越低,10周龄后明显降低,2周龄的小鸡比5—20周龄的鸡更为易感。
2、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有滑液囊支原体(MS)引起的,也是可以具备垂直、水平传播;临床上多发生在4—16周龄,成年鸡多是有青年期发病的后续。
治疗可以咨询成 都兴 旺动 物药 业的技术人员
4、怎样防治鸡病毒性关节炎?
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鸡病毒性腱鞘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病鸡腿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从而导致鸡行动不便,采食困难,甚至不能行动。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鸡,5~7周龄的鸡易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鸡体,在鸡群中迅速传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
(2)临床症状
雏鸡感染后发病多在3~4周龄以后,初期步态稍见异常,逐渐发展为跛行,跗关节肿胀,病鸡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才跳动。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当腱断裂时,趾屈曲,病程稍长时,患肢多向外扭转,步态不稳,这种症状多见于大雏或成鸡。病鸡发育不良,贫血,消瘦,有时排白色稀便,体况长时间内不能恢复。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患肢的跗关节,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关节腔充满淡红色透明滑膜液,如无细菌混合感染时,见不到脓样渗出物,趾曲腱和腓肠腱周围水肿,根据病程的长短,有的周围组织可与骨膜脱离。大雏或成鸡易发生腓肠腱断裂。由于腱断裂,局部组织可见到明显的血液浸润。如发生在换羽时期,可在皮肤外见到皮下组织呈红紫色,关节液增加。慢性病程的鸡(主要是成鸡)腓肠腱增厚、硬化,和周围组织粘着、纤维化,有的在切面可见到肌腱交接部发生的不全断裂和周围组织粘连,失去活动性,关节腔有脓样、干酪样渗出物。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只能加强预防。①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鸡舍,以防止病毒侵袭。②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可在开产前2~3周肌内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使雏鸡获得较多的母源抗体。此外,雏鸡也可在2周龄时先接种一次弱毒疫苗,在开产前再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苗。
5、鸡关节炎怎么治疗
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鸡病毒性腱鞘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病鸡腿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从而导致鸡行动不便,采食困难,甚至不能行动。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鸡,5~7周龄的鸡易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鸡体,在鸡群中迅速传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
(2)临床症状
雏鸡感染后发病多在3~4周龄以后,初期步态稍见异常,逐渐发展为跛行,跗关节肿胀,病鸡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才跳动。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当腱断裂时,趾屈曲,病程稍长时,患肢多向外扭转,步态不稳,这种症状多见于大雏或成鸡。病鸡发育不良,贫血,消瘦,有时排白色稀便,体况长时间内不能恢复。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患肢的跗关节,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关节腔充满淡红色透明滑膜液,如无细菌混合感染时,见不到脓样渗出物,趾曲腱和腓肠腱周围水肿,根据病程的长短,有的周围组织可与骨膜脱离。大雏或成鸡易发生腓肠腱断裂。由于腱断裂,局部组织可见到明显的血液浸润。如发生在换羽时期,可在皮肤外见到皮下组织呈红紫色,关节液增加。慢性病程的鸡(主要是成鸡)腓肠腱增厚、硬化,和周围组织粘着、纤维化,有的在切面可见到肌腱交接部发生的不全断裂和周围组织粘连,失去活动性,关节腔有脓样、干酪样渗出物。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只能加强预防。①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鸡舍,以防止病毒侵袭。②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可在开产前2~3周肌内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使雏鸡获得较多的母源抗体。此外,雏鸡也可在2周龄时先接种一次弱毒疫苗,在开产前再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苗。
6、鸡病毒性关节炎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病毒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鸡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病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不愿走动或跛行,采食困难,生长停滞。
(1)临床症状
肉鸡食欲减退、跛行、贫血、消瘦,胫关节、趾关节及连接的肌腱肿胀。后期出现单侧或两侧性腓肠肌腱断裂,足关节扭转弯曲。严重时瘫痪。
(2)剖检变化
病肉鸡趾屈腱及伸腱发生水肿性肿胀,腓肠肌腱出血、坏死或断裂。跗关节肿胀、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关节腔内有大量淡黄色半透明渗出物。慢性病例腓肠肌腱明显增厚和硬化,并出现结节状增生、关节硬固变形,表面皮肤呈褐色。腱鞘发炎,水肿。有时可见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坏死灶。
(3)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肉鸡舍及环境卫生,引种要从无病毒性关节炎的肉鸡场引种。坚持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淘汰病肉鸡。
易感肉鸡群可采用疫苗接种,12周龄前采用禽呼肠孤病毒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然后于16~20周龄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免疫种肉鸡的后代雏肉鸡可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能够抵抗病毒性关节炎的早期感染,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7、治疗鸡病有哪些药与效果
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鸡 流行特点: 临床特点及病变特征 ⒈急性败血症:多见于6-10周龄肉鸡。病鸡精神不振,体温生高,衰竭,排白色或绿色粪便,后突然死亡。剖检可见皮肤,肌肉淤血,血凝固不良,呈紫黑色,肺淤血水,肠粘膜充血,出血,心包积液,心脏扩张,肝肿大呈紫红色,有时见灰白色坏死病灶。 ⒉死胚,弱雏,脐炎:这是由于产蛋母鸡有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或卵巢炎,卵被污染,或种蛋被病原菌污染,未很好消毒所致。其特征是:中后期死胚明显增多,有时出现“爆蛋”。 ⒊浆膜炎:这类病鸡常见于5-8周龄的肉鸡,主要发生于冬季或继发于新城疫,法氏囊病,慢性呼吸道病等原发病之后。临床表现腹水症,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一般无治疗价值。 ⒋ 输卵管炎及卵黄性腹膜炎:主要见于管理不善的产蛋鸡,或在非典型鸡新城疫发生之后。病鸡停产,冠逐渐萎缩,苍白,消瘦,最后衰竭死亡。病死腹部彭大,变绿。 ⒌关节炎:多见于跗关节和趾关节,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粘稠的混浊的浆液,纤维素性或脓性炎性渗出物、滑膜肿胀、增厚。 6.全眼球炎:单侧或双侧眼肿胀,有干酪样渗出物,眼结构潮红,病情严重者可致失明。 7.鸡大肠杆菌肉芽肿:这是较罕见的一种病型。病鸡消瘦,无特定症状,有肠浆膜、心外膜等部位见黄白色、大小不管的结核节样肉芽肿病灶。 防治方法 1.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内外环境,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饲料及饮水的卫生管理,防止病原污染,减少名种应激反应。尤其要搞好种鸡的饲养管理,避免种蛋被粪便污染,加强种蛋及孵化器消毒。 2. 防治原发病:因为大多数大肠杆菌病为继发病或混合感染,所以防治原发病特别重要,尤其注意鸡新城疫、法氏囊病、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腹水综合征、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3. 药物治疗:鸡群发生大肠杆菌后或以常有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鸡群,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药敏试验表明;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痢特灵等,药物治疗效果很差,不宜选用。可选择下列药物:①0.05%—0.1%氯霉素拌料,连用3—5天;②0. 004%—0.008 %新霉素饮水或加倍拌料,连用3—5天;③庆大霉素2万—4万单位/升水,连饮3—5天;④0.05%氟哌酸、环丙沙星饮水,连用3—5天;⑤0.05%—0.01%氨苄青霉素饮水,连用3—5天;⑥0.03%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拌料,连用5—7天。治疗时最好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药物,并注意交替用药。 2、 支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 3、 禽霍乱 4、 传染性鼻炎 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本病分布广泛,近年来发病率很高,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季、冬季节多发。气侯寒冷潮湿、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是促发本病的诱因。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以4—12月龄的鸡最易感。鸡发病突然,发病率高,无混合或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高。本病常反复发生。 临床特征: 鸡病初发热,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打喷嚏。流清亮或粘稠的鼻涕。眼睑水肿,结膜发炎,一侧或两侧眼睛肿胀闭合,颜面及肉垂浮肿。病鸡呼吸困难,有呼呼噜声,甩头咳嗽。多数病鸡下痢,排绿色粪便。病雏或青年鸡发育停滞,蛋鸡产蛋率下降或停止产蛋。 病变特征:病鸡鼻腔、眶下窦及气管粘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鼻腔和眶下窦充满水样乃至灰白色粘稠性液体,粘稠潮红增厚。下颌及颜面部皮下组织增厚,胶冻样水肿。产蛋鸡卵泡液化、充血、出血,输卵管萎缩、发炎,充满干酪样炎分泌物。病公鸡睾丸萎缩。 实验室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上呼吸道粘膜固有层到粘膜下层及水肿部皮下有明显水肿、充血、异染白细胞浸润。 取鼻腔或眶下窦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涂片美蓝染色镜检或于健康鸡鼻窦内接种。 防治方法 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菌侵入。空舍彻底消毒,封闭育雏,严格卫生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不要从外场购入替补公鸡、青年母鸡或产蛋鸡,必须购入时,要注意隔离、检疫。注意改善鸡舍条件,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免疫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选用A型和C型菌混合油苗,50—60日龄首免,120—130日龄二免。 2、治疗:鸡群一旦发病,应隔离、淘汰病鸡,鸡舍、用具等严格消毒。对病鸡治疗时,可选用下列药物:①0.05%—0.08%泰乐菌素饮水,连用3—5天。②0.01%—0.015%状观霉素饮水,连用5—7天。③链霉素0.1 %—0.2 %克/只肌肉注射或饮水。④0.005%环丙沙星、蒽诺沙星饮水,连用5—7天。⑤高力米先0.006%—0.012%饮水,连用3—5天。 5、 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 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染,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本病主要危害雏鸡,近年来青年鸡发病亦呈上升趋势。 临床特征: 1、雏鸡:疫苗较多,脐部发炎,2~3日龄开始发病、死亡,7~10日龄达死亡高、、2周后死亡渐少。病雏表现精神不振,怕冷、寒战,羽毛逆立,食欲废绝,排白色粘稠粪便,肛门周围羽毛有石灰样粪便沾污,甚至堵塞肛门。有的不见下痢症状,因肺炎病便而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患病鸡群死亡率为10%—25%,耐过鸡生长缓慢,消瘦,腹部膨大。病雏有时表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伏地不动。 2、育成鸡: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的鸡和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天。 3、成年鸡:成年鸡不表现急性感染的特征,常为无症状感染。病菌污染较重的鸡群,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处于低水平。鸡的死淘率明显高于正常鸡群。 病变特征: 1、雏鸡:病鸡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充血,较大雏鸡的肝脏可见许多黄白色小坏死点。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绿色液化,或未吸收的卵黄干枯呈棕黄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白痢结节)。盲肠膨大,肠内有奶酪样凝结物。病程较长时,在心肌、肌胃、肠管等部位可见隆起的白色白痢结节 2、育成鸡:肝脏显著肿大,质脆易碎,被膜下散在或密布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心脏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白痢结节,严重时可使心脏变形。白痢结节也可见于肌胃和肠管。脾脏肿大,质脆易碎。 3、成年鸡:无症状感染鸡剖检时无肉眼可见病变,病鸡一般表现卵巢炎,可见卵泡萎缩、变形、变色,呈三角形、梨形、不规则形,呈黄绿色、灰色、黄灰色、灰黑色等异常色彩,有的卵泡内容物呈水样、油状或干酪样。由于卵巢的变化与输卵管炎的影响,常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阻塞,输卵管膨大,内有凝卵样物。病公鸡睾丸发炎,睾丸发炎,睾丸萎缩变硬、变小。 实验室诊断取肝脏坏死灶与白痢结节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局部组织坏死崩解,淋巴细胞、浆细胞、异嗜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增生。 将病、死鸡的心、肝、脾、肺、卵巢等器官采集的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学诊断。24小时后,可长出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闪光、灰白色半透明、直径为1厘米的小菌落。 取待检鸡血与诊断抗原进行平板凝集试验。 防治方法: 1、预防: ⑴检疫净化鸡群;通过血清学试验,检出并淘汰带菌种鸡,第一次检查于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6周龄时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检查1 次,发现阳性鸡及时淘汰,直至全群的阳性检出率不超过去0.5%为止。 ⑵严格消毒:①种蛋消毒。及时拣、选种蛋,并分别于拣蛋后、入孵化器后18—19日胚龄落盘时3次用28毫升/米3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分钟。出雏达50%左右时,在出雏器内用10毫升/米3福尔马林再次熏蒸消毒。②孵化室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③育雏舍、育成舍和蛋鸡舍做好地面、用具、饲槽、笼具、饮水器等的清洁消毒,定期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④加强雏鸡饲养管理,注意药物预防。在本病流行地区,育雏时可在饲料中交替添加0.04%的痢特灵、0.05%氯霉素,0.005%氟哌酸进行预防。 2、治疗:呋喃类、磺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本病有疗效,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药物,并注意交替用药。 发病时可在饲料中加入0.004 %痢特灵、0.1%氯霉素或0.03%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连用3-5天。或在饮水中加入庆大霉素4万单位/升水,新霉素0.008%,氨苄青霉素0.008%,氟哌酸、环丙沙星或蒽诺沙星0.005%,连用3—5天。 6、鸭传染性浆膜炎 本病是由鸭疫包氏杆菌引起的鸭急性账血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 临床特点:缩颈、下痢、共济失调、转圈抽搐,跛行等神经症状。 病原特点:剖检可见纤维素性气囊炎,肝固炎、心包炎、腹膜炎、鼻窦炎、关节炎 病毒性传染病 1、 新城疫 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 流行特点:本病不受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多发。 本病传播快,各种日龄的鸡均有易感性,发病率与死亡率主要由鸡的免疫抵抗力和病毒的毒力所决定。 临床特征:鸡发病急,有的突然死亡。病鸡发热,精神不振,伏地不动,翅下垂闭眼呆立。采食减少或废绝,排绿色或白色稀粪,嗉囊内充满酸臭粘液。 病鸡张口呼吸,喘鸣音,呼噜声,鸡冠及肉垂暗红或青紫。病鸡群产蛋迅速下降,蛋壳褪色,粗糙,出现畸形蛋软皮蛋。 病程长者常有神经症状,表现运动失调,转圈,扭颈,不能站立。成年免疫鸡群因有一定抵抗力常发生非典新城疫,表现为呼吸困难,绿色稀粪,产蛋性能下降,有的表现神经 症状,但死亡率很低。 病变特征:腺胃乳头点状出血,腺胃两端粘膜可见出血溃疡。肌胃角质膜下常有条纹状出血。整个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肠腔充满粘液,十二指肠近末端,空肠中部,回肠起始部,盲肠扁桃体发生局部粘膜肿胀,充血出血或出血性坏死,直肠点状,条纹状出血。气管粘膜发生卡他性或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气管腔内含有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粘膜增厚。内脏浆膜,腹腔脂肪广泛性点状出血。 产蛋鸡卵泡表现充血,出血液化或破裂。 实验室诊断:取病鸡的脑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病毒性脑炎;取脑,肺或肠进行病毒分离;采血分离血清进行血清学诊断。 防治方法: 1、一般预防措施:搞好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原侵入。 2、 免疫:免疫效果主要依赖于以下三点,一是鸡的健康状况;二是合理的免疫程序;三是优质疫苗及免疫方法。科学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免疫监测辐以制定,无监测条件的鸡场可参照以下免疫程序执行。 ⑴蛋鸡:7-10日龄与30日龄用IV系苗或克隆苗点眼滴鼻,60日龄I系苗肌肉注射,120日龄用I系苗和新城疫油苗肌肉注射,半年后再用3倍量IV系苗或I系苗饮水免疫。 ⑵肉仔鸡:7-10日龄、30日龄二次IV系苗滴鼻点眼免疫,新城疫严重污染区20日龄可补防一次,也可7-10日龄一免时同时进行新城疫油苗注射。 3、治疗: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鸡一旦发病即应紧急免疫,一般用3-5倍量IV系苗饮水或滴鼻点眼,两个月以后的鸡也可用I系苗饮水、喷雾、肌肉注射。产蛋鸡一般不进行注射免疫,以防影响生产。此外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多维素,用0.005%的氟哌酸、环丙沙星、蒽诺沙星或0.001%强力霉素饮水,防治细菌继发感染。 2、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较轻时可引起鸡呼吸 道症状、产蛋量下降,严重时可导致病鸡大批死亡。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侵害鸡与火鸡,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发病,全年均可发生。 临床特征:病鸡头部、眼睑周围肿胀,流泪,高烧,精神沉郁,鸡冠、肉垂肿胀、发紫、出血、坏死,下痢,排绿色粪便,有时抽搐,脚鳞有充血、出血斑。有的病鸡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尖叫。 病变特征:临床症状不严重的病鸡很少有明显的病变。典型病例可见头、颈及胸部皮下有淡黄色胶样水肿,腿部、胸部肌肉及腹部脂肪有斑点状出血。心包积液,心外膜有点状出血,黄白色条纹状坏死。腺胃乳头点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带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亦有出血。肾肿大,有黄白色坏死灶。 实验室诊断:取肝、脾、脑等器官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取病变器官分离病毒;取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琼扩及荧光抗体法等血清学诊断。 防治方法: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疫苗用来预防。鸡一旦发病,经确诊后应坚决彻底销毁,执行严格的封锁、隔离、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措施。 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引进鸡苗、种蛋或鸡制品。 3、 染传染性喉气管炎 本病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快,近年流行范围逐渐扩大,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流行特点: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典型。秋、冬季节多发。发病突然,群内传播迅速,群间传播速度较慢,感染率高,但致死率较低。 临床特征:病鸡呼吸困难,表现头颈伸直,张口呼吸,常发出咯咯声。病鸡剧烈甩头或不断咳嗽,常咳出血痰,若不能咳出,病鸡可窒息死亡。有的病鸡眼结膜发炎,红肿,眼有浆液性或脓性渗出物。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畸形蛋增多。 病变特征:病鸡喉头,气管粘膜表面有含血的粘液,有时见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眼结膜肿胀,充血或点状出血,角膜浑浊,眶下窦有干酪样渗出物。 实验室诊断:刮取粘膜做成涂片,H.E染色,在剥脱的上皮细胞内见核内红染包涵体;取气管粘膜渗出物进行鸡的气管接种试验,用发病期或恢复期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 防治方法:非疫区不提倡疫苗接种,重在隔离,消毒,防止病原侵入。疫区选用弱毒苗于鸡4-5周龄和12-14周龄两次点眼免疫。 对病鸡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平喘药如盐酸麻黄素每只鸡每天10毫克或氨茶碱每只鸡每天50毫克,拌料投服,以缓解症状;同时给病鸡饮用0.001%强力霉素,连用3天。个体治疗可选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与卡那霉素或其他抗生素配合,向病鸡口腔内滴注,每天1次,连用3天。 4、 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因毒株不同有呼吸道型和肾型之分。本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流行特点:本病仅发生于鸡。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以雏鸡最严重。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春、季两季多发。气候突变、严寒、拥挤、通风不良或营养缺乏均可促发本病或加重病情。 临床特征;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有罗音或喘鸣音,咳嗽,流鼻液。母鸡产蛋下降20%-40%,出现畸形蛋、软皮蛋、砂皮蛋或拉出水样蛋白与卵黄。鸡感染肾毒株时,最初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随后病鸡挤堆、厌食、排石灰水样稀粪,严重脱水,腿胫干瘪苍白,死亡率可达30%以上。 病变特征:病鸡气管、支气管粘膜肿胀,壁增厚,管腔内有粘液或干酪样物。气囊壁轻度肥厚,呈白色浑浊或含有干酪样物。输卵管发生浆液性炎症,常见局部萎缩变细,壁变薄,有的部位膨大形成充满透明液体的囊肿。产蛋鸡患病时,可见卵泡充血、出血、液化、破裂、并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肾脏肿大、色苍白,因肾小管充满尿酸盐,外观呈白色网格状花纹,输尿管扩张充满白色尿酸盐。 实验室诊断: 1、病理组织学诊断:气管、细支气管及输卵管发生卡他性炎症;肾小管扩张,内含尿酸盐结晶,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2、病原学及血清学诊断:采取气管发泌物及血清分别送检。 防治方法: 1、一般预防措施:降低饲养密度,保持适宜温度,加强通风,减少各种应激,合 理配比饲料,防止维生素缺乏。 2、适时接种疫苗:首免可在7-10日龄用H120弱毒苗滴鼻,二免可在20-30日龄用H52毒力较强的弱毒苗滴鼻。预防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于7-10日龄肌肉注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苗,种鸡开产前再注射一次。 3、治疗: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并发感染。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除防止继发感染外,可选用肾肿宁、肾肿消等药物,并在饮水中加入水溶多维素,以保肾、补液,促进尿酸盐排出。 5.传染性法氏囊病 本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除可导致易感鸡死亡外,还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本病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流行特点:本病仅发生于鸡 ,主要感染2—16周龄鸡,3—6周龄时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都发生,但以5—7月份发病较多。蛋雏鸡比肉仔鸡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 临床症状:发病突然,病鸡沉郁,缩头乍毛,呆立不动。乳白色水泻,脱水。出现症状后2—3天为死亡高峰,群体病程一般不超过2—3天,新疫区死亡率最高,流行数年后死亡率渐低。病鸡常继发`感染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 病变特征:胸部、腿部皮下肌肉散步点状或条纹状出血,出血也见与腺胃两端黏膜、心外膜等器官浆膜。法氏囊肿大变硬,浆膜面有淡黄色胶冻样水肿,法氏囊充血潮红或因出血呈紫黑色,切开法氏囊,腔内有凝乳样炎性渗出物或充满紫黑色的血液,黏膜肿胀充血、出血并有黄白色坏死点后期法氏囊萎缩,灰白无光,内有干酪样炎性渗出物。肾脏肿大、苍白,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 实验室诊断:取法氏囊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淋巴滤泡内的淋巴细胞坏死消失,间质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取发病初期的法氏囊 和脾脏进行病毒学诊断,以感染症状明显期的法氏囊 作为抗原进行琼脂扩散实验。 防治方法:、 1、一般预防措施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特别注意进鸡前鸡舍及环境的净化消毒,采用全进全出制及封闭式育雏。 2、搞好种鸡免疫,提高母原源抗体:2—3周龄弱毒苗饮水;4—5周龄中毒苗引水;开产前油佐剂活疫苗肌肉注射。 3、商品鸡免役:14日龄弱毒苗饮水;28日龄中毒苗饮水。 4、治疗:鸡发病后及时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若病情不很严重则尽量不用);病鸡口服补液盐或电解多维素以缓解脱水和肾功能衰竭带来的危险;用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2万—4万单位/升水、喹诺酮类药物0.005%饮水)防止继发感染,另外还要注意防治新城疫与球虫病的混合感染。6 6、 马立克氏病 本病是由乙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是危害商品蛋鸡与种鸡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鸡,火鸡、野鸡、鹌鹑等也可感染。1日龄雏鸡易感染性高,最早发病的日龄是3周,但多数在2—5月龄,发病率为5%—60%,病鸡一般以衰竭致死。 临床特征: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贫血,面部苍白,鸡冠不发育或萎缩,下痢,最终衰竭死亡。 神经型病鸡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一侧或两侧肢体不全麻痹,不能战立,常呈劈叉姿势。如侵害迷走神经或臂神经时,可见颈软、嗉囊膨大或翅下垂。 眼行病鸡,临床上较少见,常为一侧失明,虹膜褪色,瞳孔缩小,边缘不整。 皮肤型病鸡生前不易发现,多于死后褪色时见某些部位的皮肤增厚,毛囊结状肿大或形成较大肿瘤。 病变特征:内脏器官广泛性肿瘤侵害,肝、心、肾、肺、脾表面和切面均可见灰白色油脂弥漫型或结节型肺瘤病灶;腺喂臂肥厚硬实,黏膜面有出血和溃疡;卵巢呈菜花样肿大;胸肌有时可见白色条纹状肿瘤病灶;法氏囊过早萎缩。神经型可见坐骨神经、臂神经、迷走神经等外周神经单侧肿大变粗。 实验室诊断:取内脏器官肿瘤病灶、坐骨神经、法氏囊进行兵力组织检查。 防止方法:种鸡净化、种蛋及孵化室严格消毒,防止雏鸡在孵化室内感染。加强免疫预防,要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同时要注意疫苗的包存和正确使用。鸡出壳后尽早免疫,防止漏免。育雏舍消毒净化,采用封闭式育雏。病鸡无治疗价值,确诊后应尽早淘汰。 7、鸡逗 本病是由鸡逗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与鸡和火鸡,鸽有时也可发生。个种年龄鸡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雏鸡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秋、冬两季最易流行。 临床特征:1、皮肤型;在鸡冠、肉垂、眼睑、喙角、头后、颈部、翼下、腹部及腿部等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发生,发生一种灰白色小结节,结节硬实,逐渐增大至绿豆或豌豆大,邻近的逗疹互相融合,逗疹也渐变为黄色、会黄色或棕褐色结痂。 常表现结膜炎(流泪、眼睑粘连),眶下窦炎,颜面部肿胀,鼻炎(有鼻汁流出)。 2、黏膜型:外观皮肤无逗疹,只表现鼻炎、呼吸困难,严重时窒息死亡。 3、混合型:本型是指南皮肤和口腔粘膜同时发生病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病变特征: 1、皮肤型:在病变部位可见于不同发展时期的痘疹或痘疹脱落后所形成的疤痕。 2、白喉型;在口腔、鼻、咽、喉或气管粘膜上发生稍隆起的白色结节,以后迅速增大,融合成黄色奶酪样坏死性假膜,因病变似人的白喉,故称白喉型鸡痘。 3、混合型:可见上述两种病变。 实验室诊断 1、病理组织学诊断:皮肤或粘膜痘疹部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可见核内或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2、病原或血清学诊断;取痘疹病灶送检。 防治方法 1.预防;发病季节,注意驱除传播本病的蚊、蠓、蜱等吸血昆虫,加强卫生消毒。疫苗接种(商品蛋鸡或种鸡),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分别于25日龄与110日龄内侧无血管处皮刺种。 2、治疗:隔离病鸡进行对症治疗。对皮肤型鸡痘,可在病变部皮肤涂碘酊、红汞或紫药水。对白喉型鸡痘,可用镊子将口腔黏膜的假膜剥掉,用1%高锰酸钾或氯霉素。投服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电解质多维素,使病鸡尽快康复。对鸡群立即作紧急接种,注意带鸡消毒和驱杀蚊虫。 8、产蛋下降综合症: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产蛋下降和蛋质为主要特征的腺病毒感染综合症。 流行特点: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发病,但以褐壳蛋鸡最易感。任何年龄的鸡均可感染,未产蛋鸡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以产蛋高蜂期症状最为明显。 临床特征:突然出项群体性产蛋下降,下降率可达30%—50%。同时畸形蛋显著增多,表现退色 、变形、砂皮、薄皮、软皮、无皮等。蛋的内部品质也发生异常,如蛋清似水,受精率和孵化率较低,健雏率低。产蛋率下降2—3周后,开始回升,但难以达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有继发感染时。病鸡下痢,有时混有无壳卵。 病变特征:输卵管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输卵管腔内有许多粘液渗出,粘膜水肿、苍白肥厚因卵黄坠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实验室诊断:病理组织学栓查,病鸡输卵管(尤其子宫部)鸡输卵管(尤其子宫部)腺体萎缩,固有层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异染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并见核内有红染可蓝染的包涵体;取粪便、输卵管行病原分离;取血行血清学试验。 防治方法:一般于鸡18—20周龄肌肉注射0.5%毫升/只油乳剂灭活苗。患本病的鸡场或来自患过本病种鸡场或来自患过本病种鸡场的鸡可分别于产于产前10周、4周两次注射油苗免疫。 病鸡群除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和带鸡消毒外,补充电解质多维素,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治疗。 9、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腹泻流泪、两脚麻痹,头颈部肿大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通过饮水饲料传播。 剖检变化: 1、突然发病,体温升高、流泪、饮水增加、两腿发软 2、从鼻孔中流出稀薄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 (一) 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二) 全身皮肤出血,可视粘膜有出血斑点,食道泄殖腔有黄色假膜覆盖,出血性溃疡。 (三) 腹泻、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水肿。 (四) 肝脏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并有出斑点。 防治:1、紧急预防注射 2、用药配合 10、鸭病毒性肝炎本病菌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 临床证状: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易发,幼鸭群突然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 病理变化:肿胀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个别不有坏死灶,脾脏有时肿大,表面呈斑驳状花纹,肾脏常有肿胀和树性状出血。 防治:鸭肝炎血清可用高免卵黄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