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女煎吃多久病症才能根治
正确答案:A 解析:玉女煎主治胃热阴虚证 。证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本方常用于牙龈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属胃热阴虚者 。故选A 。
2、玉女煎是什么成分?怎么服用?主治什么症状!
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回,温服或冷服(现答代用法:水煎服)。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本方常用于牙龈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属胃热阴虚者。)
3、玉女煎是什么药?在哪里买?怎么吃法?
【方名】 玉女煎
【出处】 《景岳全书》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功用】 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 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本方常用于牙龈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属胃热阴虚者。)
【用法】 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化裁】 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以清热泻火;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
【附注】 该方是治疗胃热阴虚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火炽盛,肾水不足之牙痛、牙衄、消渴等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临床应用以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辨证要点。
【方歌】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位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该方的配伍特点是清热与滋阴共进,虚实兼治,以治实为主,使胃热得清,肾水得补,则诸症可愈。 该方与清胃散同治胃热牙痛。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以黄连为君,属苦寒之剂,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丹皮等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牙宣等症;本方以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故用石膏为君,配伍熟地、知母、麦冬等滋阴之品,属清润之剂,功能清胃火、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诸症。
大便溏泄,脾胃阳虚者不宜使用
4、中消胃热炽盛型饮食疗法有哪些?
中消属胃,食善饥为主者属中消,属胃热。
【临床症状】
多食易饥,大便干燥,形体消瘦,多尿且甜,口渴多饮,或见口臭,口苦,牙龈肿痛。舌红,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发病原因】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生理情况下,水谷腐熟后可经脾运化吸收,若火热邪气停留于胃,则腐熟水谷之力增强,而水谷精微皆被火热耗费,不得吸收输布,故虽多食而仍易饥。水谷不足,肌肉无以充养,则见消瘦。胃热津伤,大肠失于濡润,传导失司,故见大便秘结。胃火上蒸于肺,则肺津被伤,不能润泽,故见口渴;下灼于肾,肾受其伤,开合失司,不能固摄,而见尿多尿甜。舌红、苔黄燥、脉实有力,为实热在胃的征象。
【辨证确诊】
以胃有热炽感(或胃燥阴伤)而多食易饥、大便燥结为主要特点。中消也夹有轻度的上消和下消症状。
【中医治法】
[治法]以清胃泻火,调中养阴生津为主。
[用药]应选用有清胃泻火生津的药物,如石膏、知母、黄连、石斛、玉竹、黄精等,如果津伤及气,气阴两伤,则配伍人参以益气生津。
[主方]玉女煎加味:生地,牛膝,生石膏(先煎),知母,玄参,麦冬,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清胃热以生津;生地、麦冬、玄参、牛膝养阴清热,并能濡润大肠,四味合用,兼顾上中下之阴津;佐以黄连、黄芩,苦寒泻火,肺胃并治。本方以清胃热为主,兼清肺热,润燥通肠,兼益肾阴。水煎服。黄连、黄芩其性苦燥,不可多用久用,热去即当停用,以免重伤阴津。
【中药处方】
(1)增液承气汤
[主治]大便干燥甚,或者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则因津伤加重,胃肠燥甚,腑气不通,采取润燥通腑。方中玄参、生地、麦冬为增液汤,滋阴生津,兼以清热,并有润肠之效,于热伤津液者最宜。养阴生津之中,伍以大黄、芒硝,通腑泻肠,以治便秘。
[处方]玄参30克,生地30克,麦冬24克,大黄10克,芒硝5克(另冲)。
[用法]水煎服。本方乃急则治标之法,因便秘由津液亏虚所致,非热结阳明,散不用大承气汤之类,大黄也不必后下,以稍减通泄之力。待大便通,脏气畅,则仍以玉女煎加减长久服之为宜。本方若久用,则有伤正之虞。
(2)玉女煎合清胃汤
[主治]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实。
[处方]生石膏20克,知母15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黄连9克,升麻6克,生大黄9克,川朴9克,丹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3)降燥汤
[主治]用于糖尿病燥热型。
[处方]山栀子、黑玄参各15克,酒制大黄、条黄芩各10克,生石膏30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便结加净芒硝15克,热甚者加金银花、青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鸭跖草等。
(4)降热汤
[主治]用于热伤胃津型。
[处方]潞党参、粉葛根各10克,麦门冬、天花粉、南葳蕤、金石斛、干芦根各20克,乌梅肉15克。
[用法]水煎服。
(5)生地八味汤
[主治]治糖尿病中消症,消谷善饥者。
[处方]生地黄、麦门冬各9克,荷叶、山药、知母、牡丹皮各6克,黄芩、黄连、黄柏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6)麦门冬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主治糖尿病。
[处方]麦门冬(鲜品)全草50克。
[用法]每日1剂,切碎,水煎,代茶饮。
(7)生地茯苓
[主治]胃热肺躁型。
[处方]生地、茯苓各15克,枸杞子20克,怀山药、天花粉各30克,太子参25克,生石膏20克,知母、牛膝、生甘草、牡丹皮、冬麦、泽泻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15天为1疗程。
(8)参苓白术丸
[主治]益气健脾助运。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泻,或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淡红,苔白或微腻,脉细数。
[处方]人参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20克,白扁豆10克,莲子肉10克,薏苡仁10克,砂仁6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9)香砂六君子汤
[主治]健脾和胃,理气化湿。糖尿病神经功能紊乱性肠病。
[处方]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陈皮2克,半夏3克,砂仁2克,木香2克。
[用法]加生姜2片,水煎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针灸治疗】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及背俞穴为主。中刺激。针用补泻兼施。
[处方]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合谷。
[方义]脾俞、胃俞、三阴交健脾益胃,以布津液;加合穴足三里,荥穴内庭,大肠之原合谷,共奏疏调阳明经气,清泄阳明燥热之功。
[做法]中脘、曲池、隐白可参酌配用。
【饮食疗法】
(1)宜食食物
中消病位主要在胃,以清胃养阴、滋阴补肾为康复大法,宜食用鲜胡萝卜、南瓜、山药、怀山药、天花粉等食物。
(2)忌食食物
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食疗药膳】
(1)二冬小炒
[原料]冬瓜300克,水发冬菇100克,油、葱、花、生姜、味精、盐、黄酒、湿淀粉、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冬瓜去皮、瓤,洗净,切成小块。水发冬菇剖成薄片,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待用。锅置火上,加植物油,大火烧至六成热,加葱花、生姜末,煸炒出香,下入冬瓜块,翻炒片刻,加冬菇及清汤,继续炒至冬瓜熟软,加精盐、味精、黄酒,用湿淀粉勾薄芡,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益气消渴,补虚降糖,降血压。适宜于胃燥津伤型糖尿病,对伴有发高血压病者尤为适宜。
(2)生菜胡萝卜卷
[原料]胡萝卜250克,生菜250克,精盐、味精、麻油、干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生菜叶洗净,用70℃水略烫。将胡萝卜洗净,切成细丝,用精盐略腌,投入沸水锅中略烫,捞出过凉,沥干水分,加精盐、味精、麻油、干淀粉,拦匀。再将生菜铺开,放入适量胡萝卜丝,卷成卷,然后上笼蒸约3分钟,凉凉,改刀装盘即成。
[功效]清热养阴,润燥生津。适宜于胃燥津伤型糖尿病。
(3)山药瓤苹果
[原料]淮山药30克,鲜苹果4个,太子参25克,糯米60克,瓜条150克,樱桃100克,苡仁20克,冰糖100克,花粉15克。
[做法]将4个大苹果去皮,从蒂部揭盖,挖去核。太子参、花粉、淮山药去净灰渣,经过加工烘干制成粉末。苡仁、糯米蒸熟。樱桃、瓜条切成小粒,共同拌均匀,瓤入苹果中,入笼蒸熟透取出。同时,将冰糖加水熬化,淋在苹果上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降血糖。适宜于脾胃虚弱或胃阴不足所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消渴口干、唇舌干燥主糖尿病等病症。
(4)鸭块白菜
[原料]白菜150克,鸭肉80克,盐、料酒、花椒各适量。
[做法]将鸭肉切块,加水煮沸去浮沫,加入料酒、花椒,用文火炖酥。白菜切段,放锅内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养胃,利水消肿,健脾补虚。适宜于糖尿病属阴液亏虚所致的潮热乏力、干咳咯血、咽喉干燥、口渴多饮以及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5)番茄炒牛肉
[原料]牛肉60克,番茄250克,油、盐、生姜各适量。
[做法]番茄洗净,切片。牛肉洗净,切片,用调料腌制备用。生姜刮皮,洗净,切丝。起油锅,下姜丝和牛肉,炒至七成熟,取出备用。另起油锅,下番茄,用盐调味,加入牛肉炒熟即成。
[功效]清热生津,补益脾胃。适宜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患者。
(6)香干炒葱头
[原料]洋葱头3个(约300克),香干3块。
[做法]将葱头洗净,剥去外皮,切去根头,用温水浸泡一下,取出。切成洋葱丝,盛入碗加少许精盐,揉搓,腌渍10分钟备用。将香干洗净,剖成片,发成细丝。炒锅置火上,加植物油,中火烧至七成热时下洋葱丝,急火翻炒,同时加香干丝。加酱油、味精,熘炒片刻即成。
[功效]健胃宽胸,生津止渴,行气降糖。适宜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食用。
(7)烧素什锦
[原料]胡萝卜、黄瓜各150克,白糖、马蹄、冬笋、腐竹各50克,香油25克,鲜蘑、香菇各20克,料酒、淀粉、木耳各10克,盐、姜各5克,味精1克,鸡汤500毫升。
[做法]用温水烫泡腐竹,煮软,切成4厘米长的段;将黄瓜去蒂,洗净,发成菱形片;洗净马蹄,切成圆片;将胡萝卜、冬笋去根,洗净,切片。各种原材料马蹄、鲜蘑、香菇、胡萝卜、冬笋都用开水烫一下,捞出摆在盘内。在锅内加入鸡汤,将装在盘里的原料放进锅中,加调料白糖、料酒、姜,烧开后去浮沫,用文火煨,放味后收汁,淋芡汁,加味精,点香油即成。
[功效]补气益胃,清热清津,和中润肠,补脾益气。适宜于老年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
(8)爆牛肉
[原料]牛里脊肉200克,葱花15克,姜末2克,蒜片2克,青蒜5克,酱油25克,料酒5克,醋5克,淀粉10克,植物油100克(实用约20克)。
[做法]剔去牛里脊肉上的薄膜,切成3厘米的薄片,加入酱油10克、淀粉及少量清水调拌好待用;葱、青蒜等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斜段;姜切成碎末,蒜切成薄片。炒久烧热后,倒入植物油,旺火加热,烧到冒烟时,倒入调好的肉片,旺火爆炒20秒钟,边炒边用锅铲翻搅,以防肉片黏连,炒好放入漏勺中沥去油。再烧热炒勺,倒入油少许,旺火加热后,放入姜、葱、蒜炒成微黄色,再将爆好的肉片倒入,同时放入酱油、料酒、醋、水少许,旺火快炒几下,撒上青蒜段即成。
[功效]补脾胃,益气血。适宜于糖尿病、脾肋阴虚、消渴多饮等症。
(9)卤香菇
[原料]香菇100克,精制植物油25克,桂皮5克,大茴香2克,酱油50克,白糖35克,精盐1克,味精1克,麻油25克。
[做法]将香菇温水浸泡,逐个择去根蒂,清水洗净沥干水分。炒锅上火,放入植物油,烧热后下香菇煸炒几下,放入桂皮、大茴香,共炒,然后加酱油、白糖、精盐、清水少许,加盖烧开后,用小火烧30分钟,让香菇松开,吸足卤汁,至汤少时加味精,用旺火稍烧收干卤汁,取出桂皮和大茴香,淋上麻油,出锅倒入碗内,冷却后装盘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防癌抗癌。适用于糖尿病等。
(10)芝麻菠菜
[原料]菠菜300克,芝麻7克,香油10克,精盐3克,味精1克。
[做法]将菠菜择洗干净,芝麻放入锅内,用小火炒熟。将锅内放水,上火烧沸,下入菠菜略烫一下,摊开凉凉。将凉凉的菠菜切成5厘米长的段,放入盘内,加入精盐、味精、香油、芝麻拌匀即成。
[功效]菠菜味甘,性凉。具有养血止血、滋阴润燥、通利肠胃等功效。可治衄血、便血、坏血病、消渴引饮、肠胃积热、大小便不畅、痔疮等症。它所含的酶对胃和胰腺的分泌功能起良好作用,宜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11)香菇烧豆腐
[原料]嫩豆腐250克,香菇100克,盐、酱油、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豆腐洗净切成小块。在砂锅内放入豆腐、香菇、盐和清水。中火煮沸改文火炖15分钟,加入酱油、味精,淋上香油即可食用。适量服食,不宜过热。
[功效]清热益胃,活血益气。
(12)烩双菇
[原料]鲜蘑菇250克,香菇50克,精盐5克,味精1克,白糖少许,水淀粉10克,植物油50克。
[做法]香菇用开水浸发半小时,捞出挤干水,去蒂洗净,泡香菇水留用。锅中倒入植物油,油热后,放入香菇煸炒1分钟,再投入蘑菇、香菇水、盐、味精、白糖,待汤汁微开时,用水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补脾益气,润燥化痰,降血糖。适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倦乏力、阴津不足、咳嗽气短、咽干口渴及糖尿病等症。
(13)冬笋香菇
[原料]冬笋250克,香菇50克,酱油、醋、盐、湿淀粉、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冬笋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将油烧热,把洗净的冬笋与香菇同放锅内翻炒,然后加汤少许,加酱油、醋、盐调味,煮沸,用湿淀粉勾芡,再炒至汤汁稠浓即成。
[功效]健脾开胃,理气化痰。适宜于糖尿病性脂肪肝各期。
(14)粉皮拌莴苣
[原料]莴苣500克,粉皮100克,精盐、酱油、醋、味精、蒜泥、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粉皮用凉水泡嫩,入锅煮熟,捞出沥水。莴苣洗净切碎,置沸水中焯2分钟,捞起,挤去多余水分。把粉皮、莴苣一同放入盘内,加精盐、醋、味精、酱油、香油、蒜泥各适量,拌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渴,养肝健胃。适宜于高血压、慢性肾炎和糖尿病。
(15)鸽子汤
[原料]雏鸽2只,枸杞子20克,精盐、糖、料酒、胡椒粉、葱、姜各适量。
[做法]将鸽子宰杀,除去毛、爪和内脏,洗净,每只剁成5~6块,投入开水中汆透;枸杞子用适量温水洗净备用。将鸽肉块盛于蒸碗中,放入已洗净的枸杞子和葱段、姜丝(或姜片),添加适量的鸡汤(无汤可入适量开水),入笼蒸约1小时至熟。除去葱、姜,加入盐、糖、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适用于糖尿病及体弱乏力等症。
5、玉女煎吃为久病症才能根治
清胃散组成:生地黄9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功用:清胃凉血,主回治:胃火牙疼,牙答疼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疼;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玉女熬组成:石膏(15~30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功用: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疼,牙疼,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也治消渴,消谷善饥等清胃散主要清胃实火,玉女煎清胃热阴虚证
6、民国时期石膏主要用来干什么
1、主要copy用来做中药,生石膏在中药里是寒凉之药,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石膏,性味辛、甘、大寒,归肺经、胃经;主要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2、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是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CaSO4)的水合物。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制作、医用食品添加剂、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等。
7、如何治疗干燥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的病情大多比较轻,也有较重者(指局部症状)。因此,局部用油剂很重要;必要时可以配合内服中药,也可适当服些维生素类药物;平时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清洁与湿润。
(1)何谓干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炎,也认为属于萎缩性鼻炎的早期,临床上以鼻腔干燥少津,伴有鼻内灼热、刺痒感,下鼻甲前端少许干痂黏附,或有鼻中隔黏膜糜烂,易致鼻出血等为特点。
(2)干燥性鼻炎是如何发生的呢?
①环境因素:气候过冷、过热,工作或生活环境空气干燥、多粉尘,容易发病。
②饮食生活习惯:长期饮酒、吸烟,嗜食辛辣、厚味,容易引起本病。
③体质因素、慢性疾病:营养缺乏、长期便秘、慢性子宫疾患、慢性贫血,以及其他全身性慢性疾病,容易诱发本病。
④病理变化:主要是鼻黏膜干燥变薄,部分上皮细胞纤毛消失,分泌腺退化萎缩而致分泌功能减退,容易引起干燥与干燥感,严重时引起黏膜浅层溃疡,容易致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鼻出血。
(3)如何诊断干燥性鼻炎①病史:病程或长或短,每因前述病因的诱发而出现或症状加重。
②症状鼻腔干燥:自觉鼻腔内干燥、少涕,也很少擤出鼻涕。
鼻腔异物感:鼻内多有灼热异物感或灼热,或刺痒感,从而引起喜欢挖鼻,小孩则表现为喜欢揉鼻、抠鼻。
鼻出血:多位于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丛区,往往很容易止住(如捏紧鼻翼压迫止血、用干净纸塞入前鼻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干燥、结痂、糜烂所致。如果睡眠后鼻内异物痒感而挖鼻,则容易引起鼻出血而不自知,往往次日早上才发现。
③检查:不需要特殊检查。门诊用一般的窥鼻镜检查,见鼻黏膜干红少津,下鼻甲前端常附有少许干痂,鼻中隔前下方可有充血、糜烂、干燥、结痂,鼻黏膜无萎缩。如果因为反复鼻出血并进行烧灼治疗,或鼻腔长期干燥而经常挖鼻,损伤鼻中隔时,则可能伴有鼻中隔穿孔。
(4)西医如何治疗干燥性鼻炎①病因治疗:祛除病因,改善环境,调整生活饮食习惯,改善营养,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②口服维生素 A,维生素AD,维生素C;或者服用复合维生素B。
③滴鼻:主要是使用滋润剂滴鼻,常用复方薄荷油,或用鱼肝油滴剂之类滴鼻,也可用维生素E 胶丸之类刺破后滴鼻,每日3~5次。
④其他对症处理:鼻腔干燥结痂,可用四环素、金霉素之类的软膏或眼膏挤入鼻腔前部,以滋润鼻腔并起到消炎作用;如果鼻出血,按鼻出血处理,进行必要的止血。
(5)中医如何治疗干燥性鼻炎:中医对本病以辨证论治为主,配合局部治疗(外治)。
①外治滴鼻法:可用植物油(如炒菜用的菜油,特别是麻油更好)滴入或涂入鼻孔内;或用生地黄、生大黄、牡丹皮、赤芍、麦冬各等分,加适量生麻油过药面,浸泡一夜,文火煎至赤芍焦黄为度,去渣,待凉后以油滴鼻,每日3次。
油剂之类的东西还很多,比如:鱼肝油、维生素AD 胶丸、维生素E 胶丸等。刺破后滴鼻,均可。
吹药法:鼻中隔有糜烂者,可吹青白散、珠黄散之类,每日1~2次。
药膏法:鼻中隔有糜烂者,或鼻前庭(鼻翼内,长有鼻毛的部位)
干燥者局部涂黄连膏之类,以及四环、金霉素、红霉素之类的眼膏或软膏,均可。
②辨证论治肺胃郁热证:多见于青壮年患者。鼻为肺之窍,阳明之经也。青壮年阳气多旺,而烟酒过度,饮食不节,或外感燥邪,致肺胃郁热,耗伤津液,鼻失濡养。证见鼻内干燥灼热刺痒感,易鼻衄,口微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或弦缓有力。检查见鼻腔黏膜干燥暗红,多有鼻中隔黏膜糜烂结痂。治宜清泄肺胃,可用玉女煎或自拟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以清泄肺胃,活血凉血,热祛津复则鼻窍自利。常用药物:葛根15g,赤芍药12g,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各10g,生地黄、麦门各15g ,木通、升麻、甘草各6g,路路通10g。
脾虚肺燥证:以小儿多见。小儿以脾胃为本,脾胃健,清阳升,肺金得脾土之助,则津液输布有常,鼻窍自利。若调养不当,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土不生金,则清阳乏源,鼻窍失养,或复感燥邪,致成此证。常表现为鼻窍干痒不适、异物感,并见肢软乏力,面色不华,纳差,舌质淡,脉细缓。检查见鼻腔黏膜少津,下鼻甲前端或有少许干痂。治宜培土生金,升清润燥,用补中益气汤。常用药物:
黄芪10g,太子参4g,白术6g,当归3g,陈皮4g,炙甘草4g,升麻4g,葛根10g,玄参6g,麦门冬8g,五味子3g。加减:纳差加神曲、麦芽之类,便结加枳壳;舌根苔微黄加黄柏。
阴虚肺燥证:多由阴虚肺燥,虚火灼津,鼻失润养或复感燥邪所致。常表现为鼻窍干燥,异物、刺痒感,易鼻衄,口咽干燥,时欲少饮,或有五心烦热,乏力,舌质偏红少津,脉细数。检查见鼻黏膜干红少津,鼻中隔黏膜或有糜烂结痂。治宜滋阴润肺,清热生津。
可用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或合百合固金汤之类加减。常用药物:
生地黄、麦门冬、玄参各15g,白芍药、牡丹皮各12g,薄荷、甘草各6g。加减:大便结,加火麻仁。
肝胆郁热证:肝经循于鼻。若肝胆郁热,木火刑金,肺阴灼损,鼻窍失养,则致鼻燥。证见鼻腔干燥灼热感,易鼻衄,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检查见鼻黏膜干红少津,鼻中隔或有糜烂结痂。治宜清肝降火,养阴宁肺,龙胆泻肝汤加减,酌加养阴生津之品。常用药物:龙胆草6g,当归、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各10g,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各15g,柴胡、甘草、木通各6g。加减:大便干结,加火麻仁或生大黄(泡服)。
③其他治疗针灸治疗:穴位取孔最、禾骨、三阴交、复溜,气虚加足三里,补法;郁热证取尺泽、内庭、支沟、孔最,泻法。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
耳针法:穴位取内鼻、屏间、下屏尖、肺、脾、肾。针刺,每日或间日1 次,10 次为1个疗程。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④经验验方:麦冬、女贞子各15g,丹参30g,旱莲草20g。水煎服,每天1剂,20 天为1个疗程。
经验方(加味升麻葛根汤)
组成:升麻6g,葛根15g,赤芍药12g,甘草6g,黄芩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生地黄15g,麦门冬15g,木通6g,路路通10g。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升清通窍。适用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不闻香臭症等。
方解:鼻属肺窍,与阳明经关系密切,鼻病之郁热多归咎于肺与阳明。方中赤芍药、生地黄、木通、路路通,凉血活血通络;助以黄芩、桑白皮清肺经郁热;地骨皮、麦门冬清热生津润燥;升麻、葛根清解阳明之郁热,又能升清利鼻窍;甘草调和诸药。
按:本方用治萎缩性鼻炎因鼻窦炎所致者,若大便秘结加火麻仁、桃仁、杏仁润肠通便;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脉弦,加龙胆草、青黛之类清肝泻火;伴脓涕黄浊量多者,加金银花、藿香、白芷之类清热解毒,化浊除涕,或改用升麻解毒汤(见鼻窦炎)加减。
李凡成外治经验方(丹芍滴鼻油):
组成:生大黄,牡丹皮,赤芍药,白芷各10g ,冰片1g(若以滋润为主者,加生地黄、麦冬,去白芷)。
制法与用法:将上药加适量生麻油过药面浸泡一夜,文火煎至赤芍药焦黄为度,去渣,待凉后加入冰片,以油滴鼻。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滋窍。用于治疗萎缩性鼻炎或干燥性鼻炎。
8、玉女煎与清胃散的区别中药方剂学中
1.组成不同:copy清胃散(当归身、生地、黄连、丹皮、升麻)、玉女煎(生石膏、知母、麦冬、熟地、怀牛膝)。2.功用不同:清胃散清胃凉血;玉女煎清胃滋阴。3.主治不同:清胃散用于胃有积热的实热证,玉女煎用于胃热阴虚的虚实夹杂证。3.舌象不同:二方均是舌红苔黄,但玉女煎有舌干。4.脉象不同:清胃散是脉滑大而数,玉女煎是脉细而数。
9、胃热炽是怎么治疗的?
[主治]以清胃泻火,调中养抄阴生津为主。
[常方]玉女煎加味
[处方]生石膏30克,生熟地30克,地骨皮15克,丹皮15克,麦冬15克克,淮牛膝15克,山萸肉l0克,枸杞子l0克,知母l0克,白蒺藜8克,泽泻6克,甘草4克。
[方义]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阳明有余之火而不损阴,故为君药。熟地黄甘而微温,以滋肾水之不足,用为臣药。君臣相伍,清火壮水,虚实兼顾。知母苦寒质润、滋清兼备,一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一助熟地滋养肾阴;麦门冬微苦甘寒,助熟地滋肾,而润胃燥,且可清心除烦,二者共为佐药。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且补肝肾,为佐使药,以降上炎之火,止上溢之血。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火盛者,可加山桅子、地骨皮以清热泻火;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