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需要小心的进行呵护,有一些新生儿会被一些疾病所困专扰,做父母的我们除了忧属心之外,更要学会如何进行防范和治疗,下面,沈阳九州为你提供一些新生儿败血症护理措施,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1.维持体温恒定
患儿的体温是很容易波动的,除了感染因素以外,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体温偏低的时候或者体温不升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的时候,要给予屋里降温并且多多喂水。
2.抗生素的应用
保证抗生素会有效的进入到体内。用氨基糖式类的药物,注意药物稀释浓度以及对肾、听力的影响,按时检查尿液。
3.消除局部病灶
比如脐炎,鹅口腔,脓疱疮,以及皮肤破损等等,促进皮肤病灶的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4.保证营养
供给除了经口喂养之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内营养。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严重的需要专人进行护理,发现了异常要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对症进行护理,观察的内容见临床的表现。
6.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讲解和败血症有关的护理知识比如接触患儿之前要洗手,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和脐部的护理等等。
2、新生儿败血症的概念哪一项是错的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本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bacterimia)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致病菌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发生变化,欧美国家40年代以A组溶血性链球菌占优势,50年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0年代以大肠杆菌占优势,70年代以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成为最多见的细菌,大肠杆菌次之,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也颇重要。
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成为美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我国仍以大肠杆菌(多具有K1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和L细菌(以Lister研究所定名)感染常有报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不断增加,GBS虽有报道但不多。以上细菌在产前或产后发生感染,但以产后为主,产后感染多从新生儿皮肤损伤、脐带污染、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侵入。
新生儿发病原因比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感染的途径有:
1.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多在出生后7天内起病,感染多发生于出生前或出生时,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杆菌为主,多系统受累、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晚发型在出生7天后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病原体以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常有脐炎、肺炎等局部感染病灶,病死率较早发型相对低。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产儿尤其如此。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也可表现为体温正常、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神萎、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症状。
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发生:
1.黄疸
有时可为败血症惟一表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黄疸迅速加深、或黄疸退而复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
2.肝脾肿大
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
3.出血倾向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紫癜、针眼处流血不止、呕血、便血、肺出血、严重时发生DIC。
4.休克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
5.其他
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
6.可合并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