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关节炎 > 名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名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发布时间:2021-01-09 12:46:18

1、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
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
2.一般治疗
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3.药物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
(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
(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
(5)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也称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静点,3mg/kg,分别于0,2,6周注射一次,以后每8周静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为1个疗程。需与MTX联合应用,抑制抗抗体的产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AS疗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国内有恩利及益塞普两种商品剂型。③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是针对TNF-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中重度RA,对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荐的用法是4~10mg/kg,静脉输注,每4周给药1次。⑤抗CD20单抗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Rituximab也可与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
(6)植物药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4.免疫净化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去除术。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
5.功能锻炼
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6.外科治疗
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

2、请问类风湿性关节炎要如何医治?

病情分析抄:风湿性关节炎多为慢性病袭,治疗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关节,脏器的功能,解除有关症状.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
意见建议: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奈普生,阿斯 匹林,布洛芬,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1)下台阶模式。主张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作为第一台阶治疗。在第一台阶治疗一个月后,如关节炎症没有好转,则开始用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治疗,同时减少第一台阶所用之药。在开始第二台阶药物的同时可以开始第三、第四乃至更多台阶的药物治疗。在此模式中,糖皮质激素仅作为“激素桥”,利用其明显的缓解病情作用,控制滑膜炎来减轻患者症状与体征,使患者渡过“疼痛之河”,有利于体育疗法来维持关节功能的暂时措施。该方案使患者可获较长时间的缓解,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无相加,患者易耐受。

(2)分级疗法。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血沉和C- 反应蛋白等指标采用记分法计算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和预后因素总积分,根据积分将病情严重性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对轻度患者给予抗疟药和对症治疗即可,对中度患者在给抗疟药的基础上加用一种其他慢作用抗风湿病药。对重度患者在轻度治疗基础上加2 种慢作用抗风湿病药治疗,同时可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疗法。这样方能使病情与用药匹配,以后每隔3 ~ 6 个月根据病情的活动性,以决定原方案升降与否。

(3)锯齿形模式。当患者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时,要尽早使用慢作用抗风湿病药治疗,可使患者病情在1 ~ 2 年内有所改善。

而每次应答消失或耐药形成,在病情略有加重之际即换用另一种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使病情再次缓解。如此反复,假如病情小有反复类似锯齿状,也不致形成波形向上的趋势。该方案要求定期监测病情进展情况,要设定一个病情加重的标准,一旦发现病情加重,即改变治疗药物,进入下一个锯齿波。

4、中医怎样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风寒湿邪侵及经络

主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得温或活动后症状减轻。风偏胜者关节多窜痛;寒偏胜者疼痛较剧,遇寒冷加重;湿偏胜者肿胀明显,酸楚重着。舌体正常或胖大,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弦紧。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6g,姜黄9g,当归9g,黄芪15g,赤芍9g,防风6g,秦艽12g,茯苓9g,桑寄生15g,细辛3g,牛膝15g,甘草6g。

(2)湿热阻经,毒邪炽盛

主证:关节肿胀微热或红肿灼热,疼痛较甚,触之加剧,活动不利,筋脉拘急,得热痛剧,得冷痛减,身热,体重乏力,纳呆欲呕,舌红、苔白干或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沉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方药:四妙散和犀角汤加减。

犀角15 ~ 30g(可用水牛角代替),栀子9g,黄芪9g,黄柏9g,苍术9g,薏苡仁15g,大黄6g,海桐皮15g,威灵仙15g,忍冬藤15 ~ 30g。

(3)痰瘀凝滞,筋脉痹阻

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僵硬变形,不得屈伸,关节周围皮色黯滞,疼痛较剧,停著不移,或肢体重着,麻木不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或沉弦。

治则:化痰祛瘀,舒筋通络。

方药:二陈汤合活络效应丹加减。

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胆南量9g,当归9g,丹参15g,制乳香6g,制没药6g,五灵脂6g,全蝎6g,白僵蚕9g,大蜈蚣3 条。

(4)肝肾亏虚,邪气留恋

主证:痹证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肢体活动不便,筋脉拘急,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持续低热,或畏冷喜暖,遇劳遇冷加重。舌质淡或淡红,苔薄或薄白而干,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则:补益肝肾,祛风除湿。

方药:虎潜丸加减。

虎骨15g(可用狗骨代替),牛膝15g,熟地9g,当归9g,白芍9g,锁阳9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姜黄12g,威灵仙12g,秦艽9g,桃仁6g,红花6g,杜仲15g。

5、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激素性抗炎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称一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这类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的cAMP 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减少酶的释放。但这类药物虽然能减轻症状,却对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反应不发生根本影响,因此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只能改善症状。

①吲哚美辛。开始剂量为每日75mg,分3 次饭后口服,其后逐渐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妇、溃疡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时1 次。

③吡罗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饭后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线药物不主张联合使用,应用某一种药物3 周仍无效者,可更换另一种药。经半年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应用二线药物。

(2)缓解性药物

这类药物又称二线药物。其共同特点是作用慢,可影响疾病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

①金盐。可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减少骨质的侵蚀、破坏,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盐制剂,静脉注射疗效较好。包括硫代苹果酸金钠和金诺芬。口服金诺芬6mg,每日1 次。持续15 年,类风湿因子可有37% 转阴。

②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剂量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250mg 维持。

服药后1.5 ~ 2 个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开始剂量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者慎用。为减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个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类似青霉胺。可中度改善类风湿症状,能增强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单日用,双日停,12 周为1 疗程。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首选此类药。其应用指征如下。

①常规治疗无效时,可与一、二线药物合用。

②严重关节外并发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使用原则:最小剂量(如泼尼松每日小于10mg)。最短期限(因长期使用易发生无菌性骨坏死)。尽早减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剂

此类药物又称三线药物。凡对一、二线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反应者可应用。

①环孢素。可抑制T 辅助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激活,或延迟引起过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用量为每日10mg/kg,静脉注射。

疗程60 日,总有效率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过程,并防治有关感染诱因,口服每日2g,症状严重时每日可用3g,疗程为两个月。对晨僵、握力、血沉、C- 反应蛋白均可明显改善。

③环磷酰胺。对顽固性类风湿有效。但副作用较多,不宜首选。

每次100 ~ 200mg,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每周1 ~ 2 次,疗程总量为3g。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别嘌呤醇,该药减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断细胞的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因而抑制类风湿,达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时口服1 次,连服3 次为宜。疗程不超过6 个月。对一、二线药物无效者作用显著。孕妇禁用,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扰素。应用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生产的γ - 干扰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复制,抑制T 细胞增殖,降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每次1000 万单位,肌内注射。7 次为1 疗程。

②特异性抗体(McAb)。是通过人肿瘤细胞致敏的某个淋巴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它具有高纯度,特异性强的特点。用鼠的McAb 与蓖麻毒素蛋白A 链免疫偶联的IT(免疫毒素)特异地结合T 细胞亚群上,通过酶样作用方式重复灭活核糖核酸,破坏和杀伤这些细胞,IT 治疗量每日为0.05 ~ 0.33mg/kg,5 ~ 10 天为1 疗程。

结果有效率为50%。

(6)其他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结构与青霉胺分子相似,能阻滞缓激肽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类风湿因子转阴率67%。

②锌制剂:硫酸锌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过700mg,儿童不宜超过每日150mg。一般认为对改善免疫指标优于症状的改善。

6、健康一身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名

估计又是地级台请什么专家之类的广告吧…别信,要真牛B早上央视了,临床也早用了,而各类药理书籍和临床医学上都没它们踪影,为什么?因为是扯淡。以我看来这病就吃点强地松和双氯灭痛肠溶片,两种药加起来200粒才不到5元,痛的时候就吃(饭后),不痛就不服用,属于对症治疗,因为现在根本就没有药物可根治的。希望不要上当,我本人药师,见过上当的多了,全当助人为乐

求采纳

7、求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治方法?太难受了

类风湿性关节炎复目前还没有彻底制根治的办法,不过现在有生物疗法,用阿达木单抗,就是价钱比较贵。西药甲氨蝶呤等毒性比较大,要么试试中药,中药吃的时间要很长的,能缓解症状的,我是偏向于用中药,需要找个好点的老中医。

与名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