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O形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 膝内翻的定义很容易因为看到病变形态想当然而混淆:膝内翻的定义并不是以内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而是以小腿胫骨的翻转方向命名的。膝内翻,其膝关节成角是指向外侧的,因此经常会被误称为膝外翻。 [编辑本段]O型腿的判断标准 在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O型腿了。 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 所谓常态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主动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 ◆常态膝距在3-10厘米之间的为中度; ◆常态膝距大于10厘米的属重度。 [编辑本段]O型腿的形成原因 O型腿形成的最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三类:1、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这种关节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关节错位是完全不同的,关节错位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关节面发生相对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关节移位主要表现为关节的旋转和关节间隙的异常,在膝关节表现为两脚平行并拢站立时髌骨向内侧旋转,这是膝关节的整体旋转引起的,不是髌骨半脱位,只要关节得到矫正髌骨就会回到前方,在X线正位片上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宽,内侧间隙明显变窄;3、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O型腿。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可以随关节的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在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不是形成O型腿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O型腿,这在运动员比较多见,治疗时一般需要手术修补损伤的韧带。 O型腿的人,平时站立和走路时,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发育不匀称,往往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形成的腿部肌肉轮廓线就是弯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骨头弯曲了。其实并不全部是骨头弯了,只有少数是真正骨头弯了。如果想判断骨头是否弯了,最直接的方法是拍X线正位片。 并且,部分失衡性O型腿由于同时伴随髋关节的外展移位,会导致双腿间的缝隙别大。 [编辑本段]O型腿就是骨头弯曲了吗? 不少人简单地认为,O型腿(膝内翻)就是腿骨弯了。甚至一些非专科的医生,也有这种外行的理解。 其实,膝内翻远不是这么简单。从专业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膝内翻分为骨质有改变的胫骨机械性内翻,以及软组织失衡导致的内翻。大部分人,对后者还不了解,因此才会粗暴地得出结论,认为O型腿是无法矫正了。 骨质改变,通过物理方法无法矫正,但软组织失衡性的内翻,是可以改变的。即使是进行膝内翻的手术矫正,通过软组织平衡的方法可以矫正的度数,也占72.1%,即能够改变绝大部分程度。 详细资料,可以参看这篇发表与《中华骨科杂志》的专业文献: http://www.oxingtui.cn/news/bowlegs1/2008421/08421214BBD13JJGA49477159D2.html [编辑本段]O型腿的危害 正常的膝关节,压力是平均分布在关节面上的。而O型腿的人,由于膝关节内翻,身体重量就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力,会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胫骨平台塌陷,继发骨性关节炎。到年龄大了,就容易出现关节痛,影响到正常的行走活动。 一、 O型腿影响我们的形体美观 1、身体两侧的S型曲线被破坏,原本到膝关节应该内收的弧线消失,或者成为向外膨胀的曲线,视觉上就缺乏那种玲珑之美了。 2、由于O型腿的人,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导致下肢外轮廓线更加外移。显得胯宽,小腿特别弯。 3、O型腿由于肌肉分布不匀称,显得大小腿都很弯,这样腿失去了笔直曲线,整个人也少了几分挺拔。 4、O型腿的人,两条腿之间巨大的缝隙,在视觉上非常不美观。 5、O型腿的人,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 6、O型腿的人,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 7、O型腿的人,由于身体重量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 二、O型腿对人心理的影响 腿部的畸形不仅仅影响体型与健美,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对人们体型的危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O型腿对健康的影响 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给。由于O型腿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天长日久,还会引起膝关节行走时疼痛,关节活动也受影响,进而易导致骨性膝关节炎。 [编辑本段]O型腿的矫正 O型腿的矫正方法包括:手术、仪器、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垫等。 手术适应于O型腿程度非常重,或者已经并发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手术的好处是被动治疗,矫正立竿见影,不需要恒心和坚持。缺陷是手术技法不同,大多需要截骨,痛苦和风险大,费用高。 1.外固定器加胫骨结节倒U形截骨术。 这种方法优点主要有:截骨术操作简单、安全、骨愈合快,不容易出现延迟愈合,采用外固定器便于掌握整形矫正时的角度,可使骨愈合角度准确,调整也方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下地活动,下肢肌肉不会出现萎缩。 2.胫骨结节倒U形截骨术,术后管形石膏外固定。 据统计,O型腿畸形完全矫正率可达96%以上。 非手术矫正方法,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从而使胫骨外旋,达到矫正目标。 非手术矫正方法,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陷则是主动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没有恒心就达不到矫正目的。 “O”型腿的矫正方法具体如下: (1)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 起立运动,做 20~3O次。 (2)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 ~30次。 (3)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 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4)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 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5)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6)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 15~20次。 如何矫正O型腿 稍微改变一下站立姿态,便可运用腿部肌肉不同的部位,这是下蹲运动的最大特点。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 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 方法: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 15— 20厘米,脚尖略微向外,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重复 10次。 O型腿的外固定治疗 膝内翻畸形(D、O形腿)是常见的下肢畸形,患者多为青少年,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下肢,致病原因包括佝偻病(分儿童型和少年型)、骨骺坏死或骨骺发育异常。膝内翻不仅影响外观,且造成下肢负重力线的转移,日久可继发张力侧的韧带松弛、压力侧的韧带挛缩、退化性关节炎、髌骨脱位及髌骨软化等症,并可引起相应的各类症状。诊断虽不难,但寻找原因明确畸形部位、方向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是骨科医生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 年龄较大和畸形严重的病例,常需矫形外科治疗,满意的矫形效果有赖于术前的精心设计手术方案。膝内翻均伴有胫骨内旋畸形,单侧可致肢体短缩,双侧可致身材矮小。手术时应同时予以矫正。对特殊病因引起的膝内翻(如低磷抗D的肾形佝偻病),常需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行截骨矫形手术。 传统的膝内翻治疗,常采用小腿外侧切口,行胫骨上端楔形截骨,腓骨在不同平面做斜形截骨,再以L型钉板或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并附以石膏管型外固定。 北京兴和骨伤医院采用微伤小切口技术,以穿针孟氏架外固定,患者可在术后10天左右下床活动,8—10周,截骨处可达临床愈合,拆除骨折复位固定器,截骨处不存留异物,无需二次手术。 此法的优点是:切口小,接触面积大,截骨端稳定,能早期活动,肢体血运好,能获得生理性应力,愈合快,肢体废用期短,因此疗程可较传统方法缩短1/3—1/2。 [编辑本段]O型腿矫正操 1.八步矫正法。向后迈步走,注意要脚跟先着地,路线走直。每次走八步。 2. 锻炼腿部内侧肌肉的方法: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稍内扣,膝关节内扣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20次一组,每天做2~4组。不需要完全蹲下去即可。
2、在街上经常看到中年或老年的妇女是罗圈腿,好象十个人中都有七八个是,谁能告诉我原因
骨性关节炎,又称为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由于骨性关节炎内是一种缓慢的病理发展容过程,代表着关节的衰老,临床上多为中老年人患病,故又称为老年性骨关节炎。研究认为:人体的各关节中,以运动量多、负重量大的关节易发病,如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等。据有关文献报道,膝骨性关节炎约占全身各骨性关节炎的31%左右。从年龄来看,50岁者约有80%、60岁者90%、70岁以上者100%都有X线影像学的病理表现,但出现临床症状者仅占18%左右。在性别上的差异表现为发病率女高于男。
3、骨关节炎应该吃什么食物或药物来缓解疼痛?
关节炎西药只能治标,要治本需配合中药! 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引起的慢性骨科疼痛多无明显损伤,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3个月以上。和其他疼痛不同的是,慢性骨科疼痛常常反复发作,程度时轻时重,因而用来镇痛的药物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通常我们会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激素及一些植物制剂等。 非甾体类药物(NSAIDs)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包括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莫比可)、奈丁美酮(瑞力芬)等。它们疗效确切,但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比如消化道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等。新近研制的特异性环氧酶-2抑制剂(西乐葆等)与前面几种药相比更为安全,但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都应谨慎使用。此外,人们常用的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仅有解热镇痛作,几无抗炎作用,肾毒性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也是急慢性疼痛治疗的重要药物。还有一些前期研究显示,治疗此类病症的药物将会有镇痛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少的新亚型出现,目前人们正在拭目以待。 需要指出的是,服用此类药物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同时熟悉它们的商品名和主要成分,不要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此类药物。 阿片类制剂仍然是现有的最有效的镇痛药。临床上常用的有可待因、芬太尼、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均有共同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包括镇痛、镇静、呼吸抑制、依赖性等。慢性疼痛患者虽可发生阿片耐受(即镇痛有效剂量逐渐增大),但很少发生阿片成瘾现象。曲马多属弱阿片类镇痛药物,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已证明对多种急慢性疼痛有效。据测定,相同剂量下,曲马多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镇痛强度的1/5,明显强于非甾体类药物。为减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服用时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 激素作为镇痛目的药物应用,目前尚有争议,所以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尤为重要。激素的适应症有癌性痛,尤其是骨转移性痛和某些骨关节、肌肉、韧带、肌筋膜炎性反应引起的疼痛等。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重叠用药,否则只是增大药量,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不良反应。 植物制剂中帕歌斯是一种产于非洲植物“魔鬼爪”的提取剂。具有抗炎、抗风湿、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在骨骼肌肉慢性疼痛病人中,帕歌斯可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不适并改善受累关节的活动程度。高乌 甲素系由毛茛科植物高乌头根中提取的镇痛有效成分,用于治疗中度以上疼痛。经多年临床用药观察,发现其对炎症性疼痛(如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效果更佳。 抗抑郁药在最初使用时,是为了治疗长期疼痛所导致的情绪低落,后来发现成功治疗抑郁症的同时也伴随着疼痛的缓解。此类药物可用于腰背痛和关节痛等,对持续进展性疼痛有效,但疼痛很少能完全消除,不良反应较强是其主要缺陷。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包括阿米替林、去甲替林等。另外,安定、舒乐安定等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氯唑沙宗、美索巴莫、强筋松等药物,由于有 肌肉松弛作用,所以有明确的镇痛效果。降钙素除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外,对患肢痛甚至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也有较好疗效。 其他辅助性药物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也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治疗骨科慢性疼痛的辅助性药。 骨性关节炎是指主要关节如膝、脊柱和胯等软骨退化。软骨本身没有神经,但当某一部分磨没了,关节的边缘就出现了问题,骨头和骨头之间产生磨擦,因此就产生了疼痛,同时关节出现间隙狭窄,比如罗圈腿、X形腿或腿部受伤使受力不均匀,关节的压力增大,必然磨损就严重,一旦软骨脱落,就会造成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关于关节炎的饮食疗法,患者朋友可以试试。 川乌粥 原料:制川乌2克,姜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适量。 烹制方法:将川乌研末,粳米洗净,同放入瓦锅,加适量水,沸后加入川乌,用文火煮2~3小时,待米熟烂后加入生姜汁和蜂蜜,搅匀,再煮1~2沸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牛藤桂心散 原料:山茱萸100克,怀牛膝100克,桂心60克。 烹制方法:将以上原料洗净,晒干或晾千,共研成细末,备用。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3克,以黄酒送服。 牛膝酒糟 原料: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曲适量。 烹制方法:先将牛膝洗净,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煮2~3次,取部分药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药汁于糯米煮熟后,拌和甜酒曲,于温暖处发酵为酒槽。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克煮食。 桑葚桑枝酒 原料:新鲜桑葚500克,新鲜桑枝100克,红糖500克,白酒1000克。 烹制方法:将桑枝洗净、切断,与桑葚、红糖同入酒中浸泡,l个月后可饮。 食用方法:随量饮用,以不醉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