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穴位图解的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同名经配穴法: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 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2、膝关节炎的针灸穴位
血海穴 足三里穴 犊鼻穴 或局部的阿是穴
3、针灸治腰痛到底该怎么选穴
风湿腰痛
症状:腰痛重着,转侧不利,痛连臀国,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穴位:命门、大肠俞、阴陵泉、委中。
肾虚腰痛
症状:腰痛酸软,喜揉喜按,遇劳则甚,双膝无力,反复发作,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
穴位: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肾阳虚:关元、气海。肾阴虚:绝骨、照海。
凤凰中医:针灸治腰痛病因不同穴位选取不同
湿热腰痛
症状: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穴位: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瘀血腰痛
症状: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穴位:命门、委中、膈俞、血海。
由此可见,腰痛根据病因,可分为风湿腰痛、肾虚腰痛、温热腰痛以及瘀血腰痛等。病因不同,症状不同,针灸治疗选取的穴位,亦不同。
4、犊鼻的针灸穴位
犊鼻穴为中医针灸穴位。别名:外膝眼
【位置】
《甲乙经》:在膝下胻上,挟解大筋中。
体表定位:屈膝时,当髌骨下缘,髌骨韧带之外侧凹陷处。
取穴方法:屈膝成直角,于膝关节髌韧带之外侧凹陷处取之。
【解剖】
肌肉:在髌韧带外缘。
血管:有膝关节动、静脉纲。
神经: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主治】:
各家载述:膝痛,脚气,下肢麻痹,犊鼻肿。
【配伍】
近人处方:配梁丘、膝眼、委中,治膝关节炎。
【操作】
角度:斜刺,从前外向后内刺入。
深度:针5~7分。
炙量:炙3壮;温炙10~15分钟。
【归经】 足阳明胃经
【出自】 《针灸学》之《腧穴学》
5、手指关节疼针灸取那些穴位
手指关节疼的话,首先需要鉴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关节炎还是颈椎问题
6、针灸穴位?
穴位,亦称之为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学就是研究有关腧穴的位置,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用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用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专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之,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
腧穴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反应病证属以协助诊断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