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急性变态反应性败血症
变应性亚败血症又叫成人斯蒂尔病,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综合症,以儿童为多见。其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主要有长期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反复出现一过性皮疹;游走性关节痛疼及淋巴节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血沉增快,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质类固醇激素能使症状缓解,但减量或停用激素时症状常可复发。中医治疗情况可以参看参考资料。
发病年龄14-83岁,16-35岁青壮年多发,男女基本相等。病程2个月-14年。发病率:法国:0.16/10万,日本:0.22/10万,0.34/10万。患病率:日本男女分别为:日本:0.73/10万,1.47/10万。过敏史占23%。
[临床表现]
(一)发热:见于98%-100%的患者,是最常见、最早见的症状,以弛张热多见,约半数热前畏寒,可持续数天至数年,反复发作,抗菌素无效,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有效。多数患者虽长期发热,但自觉情况良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二)皮疹:见于85%以上的患者,红色压之褪色,有时轻度瘙痒,易与药疹混淆,多昼隐夜现,有koebner现象,消退后不留痕迹,少数遗有色素沉着。
(三)关节和肌肉症状:关节痛和关节炎发生率87%-98%,1/3仅表现关节痛。关节肿胀发热功能障碍者占2/3,多累及膝和腕。肌肉疼痛约占80%,发热时多伴肌肉酸痛,多无肌酶升高。
(四)咽痛:见于50%的患者,发热时伴咽痛者占64%、多在早期出现,做咽拭子培养阴性,抗菌素无效。
(五)淋巴结肿大:见于44%-81%的患者,早期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活检多为反应性增生。
(六)肝脾大:肝大见于33%-39%的患者,脾大见于50%-95%的患者,3/4患者有肝功异常。
(七)其他临床表现:胸膜炎、心包积液、心肌炎、肺炎。肾、中枢神经异常及周围神经损害。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和骨髓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10~20)×109/L、最高达50×109/L。贫血:90%-100% 多为低色素性贫血。 50%血小板增高。骨髓像易见到中毒颗粒,易被报告为感染性骨髓像。骨髓培养阴性。
2、血清铁蛋白升高:与疾病活动正相关,见于80%以上,可作为本病的参考点,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4.8%和83.2%。
3、血沉增快、CRP升高。
4、免疫球蛋白可增高。
5、滑液呈炎性改变。
6、血培养阴性。
[诊断标准]
主要条件:1、发热≥39℃,并持续一周以上;2、关节痛持续2周以上;3、典型皮疹;4、白细胞增高≥10×109/L,包括中性粒细胞≥0.80
次要条件:咽痛;淋巴结肿大和/或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阴性;
排除: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败血症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白血病);
风湿病(尤其是多动脉炎,伴有关节外征象的风湿性血管炎)。
具有以上主要和次要条件的5项或5项以上标准,其中应有至少2项主要标准,并排除上述所列疾病者,可确立诊断。
Cush标准:
必备条件 发热≥39℃;
关节痛或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1:80;
核抗体<1:100。
另备下列任何两项:
血白细胞≥15×109/L;
皮疹;
胸膜炎或心包炎;
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结肿大。
Calabro标准:
无其他原因的高峰热(39℃或更高),每日1-2个高峰;
关节炎或关节痛或肌痛;
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阴性;
本条中至少具有以下2项:类风湿皮疹,全身性淋巴结病,肝肿大,脾肿大,一种心肺表现(胸膜炎、肺炎、心包炎、心肌炎)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排除其他原因的高热、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 中医治疗情况可以参看参考资料。
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综合症,以儿童为多见。其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主要有长期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反复出现一过性皮疹;游走性关节痛疼及淋巴节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血沉增快,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质类固醇激素能使症状缓解,但减量或停用激素时症状常可复发。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感染史,尤其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由于血培养阴性,故一些学者认为与感染性变态反应有关。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由于本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只有排除其它疾病后才能肯定诊断。本病常应与败血症、风湿热、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类固醇抗炎药及非类固醇抗炎药治疗,近年来也有人应用细胞毒药物治疗,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一是认为本病属“温病”范畴,主要依据是证见壮热,发热时烦躁不宁,口不甚渴,斑疹时隐时现,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症状为主,病势在气营之间徘徊,或是气营两燔之象。二是认为本病应归属“痹症”、“厉节风”的范畴,结合本病关节病变以疼痛为主,间有游走或肿胀等特点,认为是寒邪为主,可分属风寒也痛、寒湿痹痛范畴。其病机为寒湿内闭,侵袭肌骨,阻滞经络,格阳于外,逼阴于内,久之化热伤阴而成本病。其临床分型也并非固定不变,常常是热盛时处气营两燔之势,热降之后呈气阴两虚之象,故在治疗时必须顾及祛邪,调正阴阳两方面。
2、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什么细菌感染
建议:您好,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是由于免疫紊乱造成的,不是菌群感染,用青霉素或者其他抗生素都没有用的,建议您结合中药治疗
3、如何治疗化脓性关节炎和膝盖积水
化脓性关节炎,是关节内受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侵入关节的途径可为血源性,外伤性或由邻近的感染病灶蔓延.细菌侵入关节后,先有滑膜炎,关节渗液,关节有肿胀及疼痛.病情发展后,积液由浆液性转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最后则为脓性.当关节受累后,病变逐渐侵入软骨及骨质,最后发生关节僵硬.关节化脓后,可穿破关节囊及皮肤流出,形成窦道,或蔓延至邻近骨质,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此外,由于关节囊的松弛及肌肉痉挛,亦可引起病理性脱臼,关节呈畸形,丧失功能.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以保全生命与肢体,尽量保持关节功能。 1.全身支持疗法 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 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抗菌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周左右大多可逐渐控制毒血症, 3.一般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一旦确诊,需尽早行手术切开置管持续灌洗引流术,以尽快控制感染,挽救关节功能。 4.患肢应予适当固定或牵引,以减轻疼痛,避免感染扩散,并保持功能位置,防止挛缩畸形或纠正已有的畸形。一旦急性炎症消退或伤口愈合,即开始关节的自动及轻度的被动活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但亦不可活动过早或过多,以免症状复发。 总之。如治疗及时,效果较好,尤其在小儿,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反之,如果治疗不及时,不适当,则可引起关节广泛破坏,形成畸形,终至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4、风湿是一种细菌吗!
那是一种病 谢谢
不是细菌也 不是病毒
5、感染性关节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学
1、急性感染性关节炎(占95%)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1)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奈瑟淋球菌作为病源体。它从感染粘膜表面(子宫颈,直肠,咽)扩展到一些手小关节,腕,肘,膝关节和踝关节。中轴骨骼关节较少累及。
(2)非淋球菌性关节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5%),链球菌(占9%),及革兰氏阴性菌如肠杆菌,绿脓杆菌(占40%),沙雷杆菌(占5%)引起。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多见于青年人和老年人,尤其是有严重创伤或严重内科疾病(如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关节修复,SLE,RA,糖尿病,恶性疾病)和吸毒者。感染多原发于尿道或皮肤。80%的患者中,非淋球菌性关节炎见于单侧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多关节细菌感染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慢性关节炎(RA,骨关节炎)或有一个经置换的关节。芽胞罗旋杆菌是引起Lyme病的病原体(参见第157节),会引起急性游走性关节痛并伴有发热,头痛,疲乏和皮肤损伤或间歇性单关节炎。
(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组链球菌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和2周岁以上的儿童。2周岁以下的儿童中多见的是金格杆菌(KingellaKingae)。虽然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6个月到2周岁儿童中导致细菌性关节炎的重要致病因子,由于免疫接种已使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下降了95%。在儿童中,奈瑟淋球菌引起的细菌性关节炎<10%,但它仍是导致多关节感染的主要因素。
(4)关节感染厌氧菌常伴有兼性或需氧菌感染(5%~10%),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占优势的厌氧菌如痤疮丙酸杆菌,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和类杆菌会在关节修复,创伤或早先的手术中感染关节。造成厌氧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穿透性损伤,关节穿刺术,近期手术史,关节修复,邻近感染,糖尿病及恶性肿瘤。
(5)被人咬伤后引起的关节感染多由革兰氏阴性菌如B型链球菌,口腔厌氧菌(如梭状芽胞杆菌,链球菌,类杆菌)引起。动物咬伤后引起的关节感染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口腔菌丛。在狗和猫咬后巴斯德菌感染占1/2。狗和猫咬后还可引起假单胞菌属,摩拉克菌属及噬血杆菌属感染。鼠咬后可引起拟放线链杆菌或小螺菌感染。
(6)HIV患者中关节感染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菌引起。HIV患者可有赖特尔综合征,复发性关节炎,HIV相关性关节炎和关节痛。HIV患者存活越久,分枝杆菌,真菌及少见的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也越多。
(7)引起急性关节炎的病毒包括细小病毒B19,HBV,HCV,风疹病毒(急性感染和免疫接种之后)和外衣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病毒(成人),腺病毒,柯萨奇病毒(A9,B2,B3,B4,B6);EB病毒也与关节痛,关节炎有关,并且与细菌相比更易引发多关节炎。
2、慢性感染性关节炎
慢性关节炎(占5%)可由分枝杆菌,真菌和其他一些致病性较弱的细菌引起。如结核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念珠菌属,厌酷球孢子菌属,荚膜组织胞浆菌,新型隐球菌,皮炎牙生菌,申克孢子丝菌属,曲霉菌,衣氏放线菌和布鲁菌属。
有2/3的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在1年以内,这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引入细菌或是术后细菌感染如皮肤感染,肺炎,牙科感染或UTI。早期关节置换感染是单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占50%,混合感染占35%,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10%,厌氧菌感染占5%。
二、发病机制
关节感染会促发炎症反应(关节炎),以杀死微生物,但同时也损伤了关节组织。
感染源由下列途径到达关节:(1)直接播散(损伤,手术,注射,咬伤);(2)邻近感染进入关节(如骨髓炎,软组织脓肿,感染的伤口);(3)血液传播,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感染病灶经血液循环到达关节滑膜。
感染的微生物多集中在滑液和滑膜组织。毒力因素如粘附因子可以使细菌定植在关节组织上,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粘附因子。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细胞壁骨架成分,革兰氏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细菌抗原与抗体结合产生的免疫复合物,都会促发炎症反应。多核中性粒细胞(PMN)移行进入关节,吞噬病原体。在吞噬病菌的同时PMN释放的溶酶体酶也造成滑膜,韧带及软骨的损伤。因此,PMN是宿主重要的防线也是引起急性细菌性关节炎的主要因素。其次,慢性感染(如RA),滑膜可再生修复(形成血管翳)并造成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损伤,即使应用抗生素控制了感染,滑膜炎症仍继续存在。有理论认为感染使软骨变成抗原辅以细菌成分参与免疫调节,造成反应性滑膜炎。
6、成人斯蒂尔病是败血症么?
成人斯蒂尔病过去叫做变应性亚败血症,但不是败血症,是有发热、关节疼、皮疹回以及白细胞增高答等表现的一种疾病。具体表现各种各样,有关节的表现,有发烧的表现,还有肌肉的表现以及血常规的表现,有些病人可以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等表现。对于成人斯蒂尔病,诊断的时候,还要排除其他的疾病,比如感染引起的发烧,其他的自身免疫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引起的关节疼痛及其他的皮疹,还有过敏性的皮疹,成人斯蒂尔病的诊断要结合其他的表现、实验室检查。
7、首页 > 检验技术 > 为什么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细菌培养阴性
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沉增快,血培养可阳性。(2)关节滑液检查 宜尽早进行。①滑液为浆液性或脓性,白细胞计数总数常大于50×109/L,中性粒细胞大于80%。②革兰染色可找到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