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治好吗?
2、为什么说细胞间也有用来传递免疫信号的快递?
随着快递的推广应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货物递送变得异常方便。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在细胞的世界里也有属于他们的“快递”,叫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
EVs是一种脂质双分子膜包裹的小囊泡,就好像是细胞间进行远程通讯的一种快车 (Express Vehicle)。1983年科学家首次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发现EVs,当时多数人认为它是细胞排出废物的一种方式。然而,2007年,瑞典哥德堡大学的Lötvall实验室的研究则颠覆了以往的认知。研究者在小鼠和人肥大细胞系,以及原代小鼠肥大细胞产生的外泌体中发现mRNA和microRNA,并且携带的RNA可以被递送至新细胞中发挥功能,实现细胞间的遗传信息交换,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使EVs领域变得活跃起来。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天然免疫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负责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以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从而激活下游的免疫反应。TLRs通路的紊乱或失调会引起机体产生各类炎症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这项细胞外囊泡领域创新研究工作,为细胞间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的阐释指明了新方向,并且为进一步开发针对免疫疾病诊疗新方案提供了思路。” 国际外泌体协会学术部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Kenneth W. Witwer教授评价该工作时称:“来自清华大学尹航教授课题组的张莹及同事在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中,报道了关于早期预警系统如何感知到感染信号这一重要现象。这项工作今后可能对机体感染相关的疾病治疗研究有重要启示,并为细胞外囊泡通讯的特定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3、MyD88是什么的简称呢???
髓样分化因子(,MyD88)是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接头分子,在传递上游信息和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MyD88属于Toll/IL-lR家族和死亡结构域家族成员,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 4,本质是一种胞质可溶性蛋白,结构上有3个功能区域,N端的死亡区(deathdomain,DD),中间区域及C端的Toll区。
DD约有90个氨基酸,可以介导有DD序列的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Toll区类似于IL-1受体的胞质区,约有130个氨基酸,通过募集连接蛋白来传递信号。DD是与启动细胞凋亡信号途径中的接头分子相互间进行信号转导的特征结构,但现在还没有发现其介导细胞凋亡。
(3)toll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扩展资料
所有Toll样受体同源分子都是Ⅰ型跨膜蛋白,可分为胞膜外区,胞浆区和跨膜区三部分。
Toll样受体胞膜外区主要行使识别受体及与其他辅助受体(co-receptor)结合形成受体复合物的功能。
Toll样受体的胞浆区与IL-1R家族成员胞浆区高度同源(IL-1R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和机制与果蝇类似),该区称为Toll-IL-1受体结构域(Toll-IL-1 receptor domain,TIR结构域)。
TIR具有嗜同性相互作用(homophilic interaction),藉此来募集下游含有TIR的信号分子,组成信号复合体。但是二者胞外部分不相关,TLR胞膜外区为有17个~31个亮氨酸富集的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s,LRRs)。
并且都含有3个胞外段辅助蛋白即MD-1、MD-2和RP105,参与对疾病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识别;而IL-1R为Ig样的结构,在哺乳动物中,一些胞浆蛋白也存在TIR域,如2种信号接受蛋白。
MyD88和TIR域的接受子蛋白(TIR 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protein,TIRAP),二者在TIR信号传导中起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Toll样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