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肺类风湿病

肺类风湿病

发布时间:2020-03-11 04:06:17

1、类风湿能引起肺部的病吗

你好,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菌感染会引起肺部疾病,你所说的情况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症状,建议及时治疗。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见的肺部表现是什么?

胸膜病变有症状者少,但活检异常高达42%,典型表现为渗出性胸水。肺部感染常发生,因呼吸道感染致死者约5.3%;因肺血管内膜纤维化和肌层肥厚为特点的肺血管性病可发生肺动脉高压。

20% 的RA 患者,肺部X 线所见有间质性改变,尤其是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更易发生。Caplan 首先报道了患RA 病的煤炭工人肺部出现多发性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可融合,形成空洞或钙化为特征的病变被称为Caplan 氏综合征。

3、什么病可以申请慢性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硬化、风湿性**病、肺心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巴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类风湿性关节炎、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冠心病(仅包括心肌梗塞和心绞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肾脏疾病(CKD)三期及以上、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多发骨折的严重骨质疏松症、白塞氏病、侵袭性牙周炎、口腔扁平苔藓、银屑病、下肢静脉曲张、股骨头坏死、帕金森氏病、恶性肿瘤、精神分裂症。

(3)肺类风湿病扩展资料:

申请慢性病贫困患者补助需提供下列资料(病历资料为国家公立二级或以上医院):

1、住院病历的复印件(住院首页等)或门诊病历及抢救病历的复印件;

2、当年度诊断证明书;

3、当年度相关的辅助检查及化验单的复印件;

4、本人近期两张免冠照片;

5、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各一张;

6、申请人的银行卡复印件。

普通门诊慢性病和门诊特殊病的认定标准由社保部门的相关规定确定。

4、(多选)下列疾病与溶酶体有关的是()A.矽肺B.类风湿性关节炎C.糖原沉积病D.脂质沉积

溶酶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称为溶酶体病.
A、矽肺:二氧化硅尘粒(矽[xī]尘)吸入肺泡后被巨噬细内吞噬,含有矽尘的吞噬小体与溶酶体合并成为次级溶酶体.二氧化硅的羟基与溶酶体膜的磷脂或蛋白形成氢键,导致吞噬细胞溶酶体崩解,细胞本身也被破坏,矽尘释出,后又被其他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反复进行.受损或已破坏的巨噬细胞释放“致纤维化因子”,并激活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纤维化,A正确;
B、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此病所表现出来的关节骨膜组织的炎症变化以及关节软骨细胞的腐蚀,被认为是细胞内的溶酶体的局部释放所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某种类风湿因子,如抗IgG,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促使溶酶体酶外逸.而其中的一些酶,如胶原酶,能腐蚀软骨,产生关节的局部损害,而软骨消化的代谢产物,如硫酸软骨素,又能促使激肽的产生而参与关节的炎症反应,B正确;
C、II型糖原累积病(Pompe病或称庞贝氏病):溶酶体缺乏α-1,4-葡萄糖苷酶,糖原在溶酶体中积累,导致心、肝、舌肿大和骨骼肌无力.属常染色体缺陷性遗传病,患者多为小孩,常在两周岁以前死亡,C正确;
D、脂质沉积性肌病是指在肌肉中有异常含量的脂质沉积,且为主要的病理改变.溶酶体内的酶活性不足(主要是酸性水解酶)、激活蛋白、转运蛋白或溶酶体蛋白加工校正酶的缺乏而引起溶酶体功能缺陷,造成次级溶酶体内相应底物不能被消化,底物积蓄,代谢障碍,形成贮积性疾病,称为溶酶体贮积症,溶酶体贮积症不仅影响机体某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往往也会影响到整个机体代谢活动的协调性,引起多种疾病.目前已知此类疾病有40种以上,大致可分为糖原贮积病、脂质沉积病和黏多糖沉积病等几大类,D正确.
故选:ABCD.

5、严重肺结核加严重类风湿关节炎能治好吗?来句实在话!能还是不能!

能治好还是不能治好,这怎么可能会知道?比如我治疗了100个,80个治好了20个没治好,不知你属于哪一部分?可以明确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治不好,这是终身性疾病。肺结核患者大部分能治好,少数不能治好。如果肺结核有类风湿的,那肯定是非常难治的,但如果你积极治疗,大部分以后还是很好的。但花钱会很多的。

6、本人:女,68岁。发现类风湿病十年了,经中西医治一年未一好转又发现间质性肺炎至今,类风湿病经蜂疗己

间质肺疾病发展到肺纤维化很难治疗,并且预后很差。

7、类风湿性肺炎 怎么检查,检查什么项目

类风湿检查
(1)血液检查

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铁贮存正常,但其利用有缺陷,因此病人常见贫血;若服用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引起胃肠道出血,则更会引起贫血。

②白细胞 疾病活动期稍增多,少数病人有嗜酸性细胞的升高。

③血小板 在疾病活动期略有增高。

④血沉活动期增快。

⑤C反应蛋白 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升高,在缓解期下降,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⑥免疫方面 早期出现免疫球蛋白M(IgM)增加,以后免疫球蛋白C、A(IgC、IgA)均升高,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与该病的病程或阶段,以及类风湿因子滴度无关。总补体、补体C3在严重病例可下降。

⑦类风湿因子 80%左右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液中呈阳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出现越早,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⑧抗核抗体 在10%—2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抗核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的是,这些抗核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M型,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其部分抗核抗体属免疫球蛋白G。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抗核抗体滴度一般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2)滑液检查 呈混浊草黄色浆液,白细胞计数(2~ 7.5)X109/升,约50%—70%为中性粒细胞。补体水平常有降低,类风湿因子一般阳性,黏蛋白凝固试验块松散。

(3)活组织检查 当须排除其他疾病时,可取滑膜活组织检查;类风湿结节也可进行活组织检查证实。

关节镜检查虽然使用简单,损伤又小,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价值有限。

现有的血液、生化、血清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边缘病例的诊断、预后的判断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所修订的诊断标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90%以上,为目前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具体诊断条件是
①早晨关节僵硬至少持续一个小时(≥6周)
②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③手关节掌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④关节肿胀呈对称性。(≥6周)
⑤包括手部关节X线照片上的变化(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骨质 疏松或明显的脱钙现象,手部至少有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狭窄)。
⑥皮下结节。

8、类风湿间质性肺炎能治好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类风湿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只有把病因治好,病因解决了,间质性肺炎也就自然好了,其他治疗都无用的。

与肺类风湿病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