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子汤是什么?
药用附子汤有很多种,都为温补类药物。 附子汤【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 人参(半两)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药(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功能与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用法与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附子汤【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组成】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15克 细辛(去苗) 防风(去叉) 人参 干姜(炮)各18克【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附子汤【来源】《伤寒论》。【组成】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功用】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主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方论】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附子汤【组成】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主治】霍乱,大泻不止。【用法】上为末。每服4钱,水2盏,加盐半钱,煎取1盏,温服,立止。
附子汤【组成】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来源】《宣明论》卷一。【主治】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用法】上为末。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附子汤【组成】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来源】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主治】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附子汤【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石膏(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芎
2、乌头和附子的区别
乌头和附子都是同一株植物上的产物,乌头是主根,附子是侧根。
一、乌头的主要价值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适应症: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乌头除单独为方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合用,相辅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饮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乌头与相反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二、附子的主要价值
1、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2、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3、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4、附子回阳救治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
5、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6、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3、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异同点如何?
意见建议: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相同点:①在病机上同属风湿袭表,表阳已虚;②在症状方面,都有发热,身重,身体疼痛等症;治疗时皆以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为法。三者不同之处在于:①在病机方面,桂枝附子汤证为风湿俱盛,表阳已虚;白术附子汤证虽表阳已虚,但风邪已去,湿邪独盛;甘草附子汤则为风湿俱盛而表里阳气皆虚。②在症状方面,桂枝附子汤证多见风邪偏盛之症状;白术附子汤证则多见湿邪偏盛之症状;甘草附子汤证不但身体疼痛剧烈,又有汗出恶风,短气浮肿,小便不利等里阳已虚的表现。③在治则方面,三者虽然都能温经助阳,但桂枝附子汤意在温助表阳,祛风除湿;白术附子汤旨在祛除湿邪,扶助表阳;甘草附子汤在祛风除湿之外,又能温助表里之阳。④在用药方面,三方明显不同。桂枝附子汤以桂、附相伍,助表阳而散风湿;白术附子汤中术、附相合,走皮中而逐水湿;甘草附子汤以术、桂、草并用,祛风除湿之中,又能扶助表里之阳气。
4、白术附子汤的主治
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5、甘草附子汤的介绍
由甘草、附子、白术、桂枝组成。功能温心肾之阳以除风湿。用于风湿相捕、骨节疼烦、掣病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去衣或身微肿者。
6、附子可以治疗类风湿吗?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能,可以治疗寒湿痹痛等病症。类风湿在中医来说属痹证范围,可用附子治疗。但应注意附子有毒,须经炮制,且临床上多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
7、附子汤是什么
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 人参(半两)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药(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
【功能与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与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附子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15克 细辛(去苗) 防风(去叉) 人参 干姜(炮)各18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用】温经助阳,祛寒除湿。
【主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方论】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附子汤
【组成】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主治】霍乱,大泻不止。
【用法】上为末。每服4钱,水2盏,加盐半钱,煎取1盏,温服,立止。
附子汤
【组成】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来源】《宣明论》卷一。
【主治】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用法】上为末。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附子汤
【组成】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
【来源】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
【主治】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
【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附子汤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石膏(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芎
8、祛风百脉附子的作用有什么?
附子可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风寒湿邪,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可以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输出量,起到强心的功效,还可以升高血压,收缩或者扩张血管,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而且,附子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中医还认为,附子可以温脾阳、补肾阳、补元阳,可用于治疗阳虚证及肾阳不足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