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原苗方主治各类风湿
你好,我想购买高原苗方主治各类风湿药,此药疗效好,能购买吗?
2、浙江台州叫黄狼刺的植物学名叫什么?说根是中药材,主治风湿的。
图为五加科植物棘茎楤木,学名Aralia echinocaulis
小乔木,高达7米;小枝密生细长直刺,刺长7-14毫米。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35-50厘米或更长;叶柄长25-40厘米,疏生短刺;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栗色;羽片有小叶5-9,基部有小叶1对;小叶片膜质至薄纸质,长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4-1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歪斜,两面均无毛,下面灰白色,边缘疏生细锯齿,侧脉6-9对,上面较下面明显,网脉在上面略下陷,下面略隆起,不甚明显;小叶无柄或几无柄。圆锥花序大,长30-50厘米,顶生;主轴和分枝有糠屑状毛,后毛脱落;伞形花序直径约1.5厘米,有花12-20朵,稀30朵;总花梗长1-5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0毫米;花梗长8-30毫米;小苞片披针形,长约4毫米;花白色;萼无毛,边缘有5个卵状三角形小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约2毫米;雄蕊5,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5室;花柱5,离生。果实球形,直径2-3毫米,有5稜;宿存花柱长1-1.5毫米,基部合生。花期6-8月,果期9-11月。
3、风湿疙瘩的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
对因治疗,找不到诱因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治疗方针
首先应找到病因,并且避免诱发因素,结合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应找到病因,并且避免诱发因素,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
1.抗组胺类药物:①H受体拮抗剂: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②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
2.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
3.免疫抑制剂: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其他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
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12 种。
(1)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青风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黄芪、黄芩等。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 ~ 8 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 ~ 16 片,不超过20 片)。每日2 ~ 3 次。
(2)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除湿,温通化阳,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湿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 ~ 7 片,每日4 次,儿童酌减。
(3)麝香丸
药物组成:川乌3 枚,地龙5 条,全蝎、黑豆各21 个。
制法:上药俱生用,为细末,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风寒偏盛者。症见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咬,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 丸,甚者10 丸。夜卧令腹空,温酒下,每日3 次。
(4)血痹大易方
药物组成:萆_、山药、牛膝、泽泻各60g,地肤子、白术各15g,干漆、蛴螬、狗脊、车前子各5g,茵陈3g,山茱萸16g,干地黄75g,天雄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邪偏重。症见疼痛,游走无定处。
用法用量:每服10 丸,每日3 次,温酒送下。用量亦可适当增加。
(5)防风丸
药物组成:防风、羌活、桂心、茯神、人参、炒枳壳、酒牛膝、五加皮、麦冬、元参、薏苡仁、生地黄、芍药、丹参、槟榔各60g,大黄、炒松子仁、木香各15g,磁石(火煅醋淬7 次)适量。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益气养阴。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偏盛,证见关节疼痛,红肿,微热等。
用法用量:每服30 丸,渐加至40 丸,空心温酒服下,每日3 次。
(6)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_、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于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次5 ~ 7 片,每日4 次。
(7)石楠散
药物组成:石楠叶(醋炙)、山芋、葳蕤、天雄(去皮、炮)、石膏(别研)、升麻各30g,黄芪、桃花(生用)、甘草、菊花(未开花者,炒)各15g,山萸肉45g,珍珠(别研)、丹砂各7.5g。
制法:上为细末,入别研药,更研令匀。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助正气。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肌肉热极,体如鼠走,唇口反坏,皮肤色变,并治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3g,渐加至6g,空心用温酒调下,每日3 次。
(8)燥湿化痰丸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防己、川乌、全蝎、南星、半夏、炒僵蚕、天麻、去白陈皮、猪牙皂角(炒)、酒当归、生地黄、木香、沉香各15g,土炒白术、苍术(米泔水浸)、杜仲(姜汁炒)各60g,炒巴戟天、薏苡仁、酒牛膝、川芎、破故纸(炒)各3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搜风化痰,通经活络,滋补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痰湿阻络,顽痰胶结所致之关节肿胀,畸形,僵硬不得屈伸,昼夜疼痛无休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 丸,空心食前酒送下,食干物压之,每日3 次。
(9)虎骨丸
药物组成:乳香、没药(各另研)、赤芍药、熟地黄、当归、虎胫骨(酥炙黄)、(狗骨代)各30g,血竭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用木瓜一个,切破去子,纳以上药末在内,以麻线缠定,勿令透气,好酒适量煮,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养血活血,通经活络,宣痹止痛,强壮筋骨。
主治: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痛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50 丸。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温酒下。
每日3 次。
(10)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每片含相当于生药5g。
功效:续筋接骨,祛瘀通络。
主治: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亦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每次2 片,每天3 次,饭后服。
(11)益肾蠲痹丸
药物组成:地黄、当归、淫羊藿、骨碎补、蜂房、全蝎、蜈蚣等。
功效:益肾壮骨,蠲痹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关节疼痛、肿大,屈伸不利;或僵硬畸形、肌肉疼痛、瘦削、腰膝萎软者,不论寒热虚实均可服用。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6g(症重者可加至12g),每日3 次,食后服用,儿童酌减。
(12)活血丹
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白术、白芍、川续断、人参各3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主治:遍身骨节疼痛。
服法:每服100 丸,每日3 次,温酒送下。
5、三阳路主治风湿骨病的医院有哪些
风湿、类风湿治疗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张仲景金贵要略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6、成都风湿医院主治哪些疾病?
我感觉风湿医院那一定是以治风湿病为主呗。
7、治疗风湿病的处方有哪些?
风湿病也称风湿热,可能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变态反应,主要影响关节和心脏,其次是皮肤、浆膜、血管和脑部组织。全身症状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并伴有心率增快、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疲劳等。
关节症状在急性期有红、肿、痛等,常呈游走和多发性,一般发生在大关节。
心脏受累,出现心肌炎和心包炎。
【处方1】
组成:芦荟叶1.3克,苹果1个。
制作与用法:芦荟叶1.3克与苹果1个同榨汁,加砂糖调匀饮用。
主治:风湿病。
【处方2】
组成:猪膀胱,槐花米。
制作与用法:猪膀胱、槐花米一同煲汤饮。
主治:冷水下得太多、风湿痛。
【处方3】
组成:五加皮5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
制作与用法:五加皮洗净加水适量泡透,煎煮两遍,取汁去渣,然后加糯米共煮成干饭,饭冷后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酒酿。随量佐餐食用。
主治:关节炎。
【处方4】
组成:薏苡仁适量,粳米100克。
制作与用法:生薏苡仁洗净晒干,碾成细粉,每次取30~60克,同粳米煮粥。早、晚餐温热服。
主治:关节炎。
【处方5】
组成:松针5克,绿茶1克。
制作与用法:干松针撕碎,佐绿茶沸水冲泡加盖,闷5分钟。饮用。
主治:关节炎。
【处方6】
组成:桑枝60克,母鸡1只(500克重)。
制作与用法:老桑枝和母鸡一同加水煲汤,并加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鸡。
主治:关节炎。
【处方7】
组成:母鸡1只(1000克),积果。
制作与用法:母鸡洗净后切成块,入油锅翻炒5分钟后,加黄酒焖烧8分钟,至烧出香味时,盛入大砂锅内,加冷水再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炖1小时,至鸭块酥烂离火。喝汤吃鸡肉及积〓果,每日2~3次,每次1碗。
主治:关节炎。
【处方8】
组成:北芪50克,南虾肉200克,生姜3片。
制作与用法:上料加水煲汤,油、盐调味。饮汤食虾肉。
主治:关节炎。
【处方9】
组成:木瓜10克,生薏苡仁30克。
制作与用法:木瓜、生薏苡仁洗净后置小锅内,加冷水1大碗。小火慢炖至薏苡仁酥烂时,加白糖1匙,再烘烤片刻离火。当点心食用。
主治:关节炎。
【处方10】
组成:白葡萄根60~90克,猪蹄1只。
制作与用法:将白葡萄根洗净、切碎,和猪蹄加水(或加水和酒)煮。食用。
主治:关节疼痛。
【处方11】
组成:丝瓜络15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与用法:丝瓜络浸在白酒中7天,去渣饮酒。每次50毫升,日服2次,阴雨天每次可服70~80毫升。
主治:关节疼痛。
【处方12】
组成:鲜黄花菜根30克。
制作与用法:黄花菜根水煎去渣。冲入适量黄酒温服。
主治:关节疼痛。
【处方13】
组成:丝瓜藤,黄酒。
制作与用法:取近丝瓜根部的瓜藤1节,焙干研末。每日2次,每次3~5克,以黄酒送服。
主治:腰膝痈肿。
【处方14】
组成:鲢鱼。
制作与用法:取1条约0.5千克重的鲢鱼,破肚去内脏,不用清水洗,只用干布把鲢鱼体外的胶潺及内脏的血污抹干,用500毫升左右的米酒代水(不可用盐、油)慢火煲之,煮到米酒剩1碗左右即可。饮酒,用盐、油调味食,鱼肉连服数次。
主治:风湿痛。
【处方15】
组成:牛肉500克,乌豆150克,橘皮1小块,黄酒、精盐适量。
制作与用法:乌豆洗净沥水,先干炒至熟,再加适量水,放入切好的牛肉块和黄酒,用小火焖至酥烂,然后加入刮去内层白衣的橘皮及精盐,用中火煨至汤浓即可食用。
主治:风湿性关节痛、病后阴虚盗汗。
【处方16】
组成:葱65克,生姜16克,花椒3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加水煎服。
主治:风湿痛、四肢麻木。
【处方17】
组成:鲜橄榄根40~60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洗净,水煎服。
主治:手足麻木、风湿腰腿酸痛。
【处方18】
组成:眼镜蛇500克,灰鼠蛇500克,银环蛇500克,千年健根皮500克,米酒20千克。
制作与用法:将蛇去头除内脏,刮鳞后与千年健根皮一起投入酒缸中,浸泡6个月后过滤,加适量蜂蜜。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2次。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处方19】
组成:丝瓜络。
制作与用法:丝瓜络配合肉类煲汤食用。煲火要足3个小时。
主治:外感发烧或风湿引起的全身骨头痛。
【处方20】
组成:薏苡仁酒,草莓汁或苹果汁,蜂蜜。
制作与用法:用薏米粉625克,放入瓶内注入甜酒360毫升,盖紧瓶盖,将瓶多加摇动使薏米粉均匀分布于酒中即成。取薏苡仁酒20毫升,草莓或苹果汁90毫升,蜂蜜10毫升放在杯里调匀。睡前服。
主治:风湿性神经痛。
【处方21】
组成:童子鳝鱼0.5千克,白酒(55~65度)1千克。
制作与用法:童子鳝鱼入白酒浸泡月余。每日饮酒2次,每次一匙,连续服2个月为1疗程,停半个月再服第2个疗程。
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除湿,补虚。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22】
组成:狗、羊肉腿肉连骨2千克,植物油、葱白、生姜各少许,橘皮干、橘皮各10克,红辣椒1只,花椒少量,黄酒、细盐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上料和狗、羊肉放在一起(冬季再加麻黄,附子、黄芪、芍药各10克)用微火将狗、羊肉烧酥烂。佐膳。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23】
组成:乌梢蛇,眼镜蛇,蝮蛇,白酒。
制作与用法:上料等份共浸泡在白酒1500毫升中,10天后即可。每次服30~50毫升,每日2次。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24】
组成:枳500克,白香鸭肉1千克,植物油1匙,黄酒3匙。
制作与用法:上料共炖,鸭至酥烂时即可。上为3日量,喝汤吃肉及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25】
组成:松节300克,黄酒250毫升,黑大豆1千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同用小火煮至黑大豆酥烂,收水晒干即可。每天3次,每次50粒,随时嚼食。
功效:补脾胃,壮筋骨,治血崩,去骨寒。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8、云南有谁知道祖传秘方主治:风湿、类外风湿、痛风、头痛、牙痛、、肩
您好,风湿疾病 对人的身体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建议您早日去医院治疗。
9、风湿药酒什么药材好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筹。痹症是指风邪、寒邪、湿邪侵袭人体后,使人体的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用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如果把具有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配成药酒,则可增加这些药物活血益气,畅通经络的作用。并且,服用药酒治病,简单方便。现介绍几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配方: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关节疼痛麻木 原料:独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风20克、细辛10克、川断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乌15克、当归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减半。 功效:活血祛风,舒筋通络,祛寒除痹。此方主治关节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释:此方是独活寄生汤减去人参、杜仲,加入川乌而成。独活寄生汤原本就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剂,再加入川乌,则增强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乌头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关节痛 原料:制川乌20克、黄芪60克、桂枝30克、芍药46克、穿山龙60克、青风藤60克、钻地风60克、僵蚕60克、乌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此方适用于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关节疼痛。 注释:方中川乌,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黄芪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过多而引起的表虚症;桂枝、乌梢蛇、地龙、穿山龙、青风藤等均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作用。 ③三痹酒——主治风寒湿引起的腰腿疼 原料:人参、黄芪、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杜仲、川牛膝、川断、桂心、细辛、秦艽(音交)、独活、防风各30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装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补气血、壮筋骨、祛风湿、通经络。此方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湿痹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体无力,关节伸屈不便等病症。 注释:本方的特点是:扶正与祛邪并重。方中人参、黄芪、生地、杜仲、川断、当归、甘草具有补益气血、强筋壮骨的作用;川芎、秦艽、独活、防风、细辛、牛膝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温经酒——主治下肢关节疼痛 原料:黄芪60克、当归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苍术75克、巴戟肉120克、防风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闭)薢(音谢)30克、独活30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补气血、温经络、祛风湿、强筋骨。此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所引起的下肢关节疼痛。 注释:本方的功效重在补气血、祛风湿。方中的牛膝具有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独活、防风等药具有抗风湿的作用。 ⑤祛风活血行气酒——主治上肢关节疼痛 原料:羌活、防风、桂枝、荆芥、青皮、茴香各9克,陈皮18克,威灵仙14克,当归18克,甘草14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祛风活血、行气止痛。用此方治疗由风寒湿邪外袭所致的上肢关节疼痛,疗效显著。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筹。痹症是指风邪、寒邪、湿邪侵袭人体后,使人体的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⑥木瓜酒——主治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原料:木瓜、当归、威灵仙、狗脊、牛膝、海风藤各15克,川芎、白芷、人参各9克,鸡血藤30克,制川乌3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1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散风祛寒、活络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所引起的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无力等病症。 注释:方中的木瓜、威灵仙、海风藤等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的作用;川乌具有祛风湿、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狗脊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人参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白酒有引药归经的作用。诸药配伍,可一同起到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的功效。 ⑦二活酒——主治上下肢关节疼痛 原料:独活(去头芦)18克、羌活(去头芦)18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25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5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3次。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性上下肢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