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兼可解表

风湿兼可解表

发布时间:2021-06-25 20:57:15

1、祛风止痛药有哪些功效?

祛风止痛药:羌活:4.5~9克。辛温,主治风湿痹痛,兼可发汗解表,利关节。

独活:4.5~9克。辛温,祛风湿,止痹痛。

秦艽:4.5~9克。性平,祛风止痛,和血舒筋。

祛风通络药:木瓜:4.5~9克。辛温,舒筋以缓解肌肉挛缩,兼能养肝。

牛膝:4.5~9克。性平,性善下行,宜用于下肢酸软,行走不便,并能利水,疏通月经。

2、解表,清热,利水,祛风,祛寒,燥湿分别是什么意思

解表药
外感表证,解表为先.
表证辨寒热,用药分温凉.
辛温以发散风寒.辛凉以疏解风热.
麻黄散风寒而平喘利水
桂枝解肌表而温经通阳.
荆芥发表驱风,初起疮疡并治.
防风驱风胜湿,肢体疼痛能疗.
羌活驱风除湿以通痹,
苏叶利气和中而宣痰.
蝉蜕宣表透疹.解痉退翳.
薄荷疏风解表.利膈清咽.
蔓荆子疏风以清头目.
牛蒡子泄热而利咽喉.
宣表清络以桑叶,
疏风明目用菊花.

清热药
里热之证,用药当清.
苦寒.甘寒.咸寒.药性有别.
泻火.救津.解毒.治证不同
石膏清胃经高热烦渴,
知母清肺经燥火烦蒸.
黄连泻心,苦燥湿而寒胜热.
黄芩泻肺,上凉膈而下清肠.
栀子泻三焦湿热之蕴结,
黄檗泻肝肾壮火之有余.
元参咸寒,软坚增液,
生地甘寒,凉血救津.
赤芍药.牡丹皮,凉血热以祛瘀,
白薇草.地骨皮,
退虚热而除蒸.
清热解毒银花为先,
透热散结连翘为良.
毛冬青活血通脉宜首选,
穿心莲清热燥湿用为先.
解暑湿以莲叶,
透暑风用青蒿.
察热邪之所在.审津气之盛衰,
才能切合兵器,药皆中肯.

柴胡和解少阳之枢,疏肝解郁.
葛根透解阳明之表,散火升津.
表解里和,治当慎始.

泻下药

实热可下,
实水可功.
便秘津枯,
只宜润滑.
大黄苦寒泻热,
泄气血而推陈致新.
芒硝咸寒软坚,
攻燥实而逐积清肠.
郁李仁通便利水,
火麻仁滋养润肠.
甘遂泻水逐饮而解毒.
牵牛峻利二便兼杀虫.
用毒药以攻邪.
药量必须谨慎.

温里药

温热之药,用治里寒.
辨上中下三焦之寒,
别肺脾肾三经之治.
附子温肾回阳以救脱,
肉桂补命门火而祛寒.
治脾寒腹痛呕逆,以干生姜.
疗肝寒头痛吐沫,以吴茱萸.
小茴香治寒疝痛经脘腹胀.
高良姜疗脘痛呕吐胃中寒.
花椒温中杀虫,止骚痒;
丁香温中降逆,助肾阳.
荜荠温中散寒,降胃止呕逆,
胡椒温中止痛,消痰治癫痫.
辛温祛寒皆耗液,
阴虚阳亢总非宜.

理气药

气贵周流,逆滞则病。
气逆宜降,气滞宜行。
郁金理气活血,
香附解郁调经。
乌药顺气调中并可理疝。
木香调气行滞尤善治痢。
陈皮行气以健脾,青皮破气而疏肝。
厚朴除满兼降逆,枳实消痞而宽肠。
行气活血止痛以延胡索,
健脾和胃止呕以春砂仁。
川楝子泄肝气以止痛,
大腹皮散水气而宽中。
行气降逆也伤元,调气使平勿太过。

消食药

饮食不节,肠胃乃伤。
气滞食停,治宜消食。
山楂能消肉食之积,活血而化瘀滞;
神曲能消痰湿之滞,消食又解时邪。
谷芽消谷和胃功力缓,麦芽消麦宽中回乳汁。
积滞日久便成疳,及时消导应注意。

止血药

血行脉中,以滋养百骸。
离经妄行,则流溢于外。
仙鹤草止血功捷,侧柏叶涩血效良。
茜根行瘀滞以止血,茅根治吐衄而通淋。
槐花清肠热、内治脏毒。
地榆疗血痢、外敷烫伤。
三七祛瘀止血尤善止痛,白及收敛止血又疗损伤。
须辨出血证之寒热虚实,再施止血药以温清补通。

活血祛瘀药

血属于阴,随气而行。
滞留脏腑经络,瘀血诸证由生。
丹参微寒,泄热而行瘀滞。
川芎温散,活血并去头风。
疗痈疮伤痛以乳香,治心腹瘀痛用灵脂。
桃仁偏于祛瘀并润肠,红花长于活血而通经。
益母草调经活血以利水,牛膝根引血下行而通脉。
祛瘀之品,性究攻伐,孕妇经多,不宜施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之为患,随证求因.
辨寒热湿燥风之痰,
别温清燥润散之治。
半夏燥湿痰以降逆,
白前降肺气而止咳。
苏子降气化痰以平喘,
前胡清宣肺气而除痰。
竹茹清化热痰而止呕,
桔梗开提肺气以排痰。
久咳阴虚,
宜川贝母之清润;
痰火痈肿,
宜浙贝母之苦寒。
杏仁泄肺气以平喘,
杷叶降肺气而和胃。
紫苑润肺止咳,化痰力胜;
款冬温肺化痰,宁嗽功多。
治痰知其性质,
用药便可不差。

治风药(祛风湿、平肝息风药)

风分内外,药治不同。
外风宜散,内风宜息。
五加皮祛风湿以壮筋骨,
威灵仙宣经络而散风寒。
防己利关节,治热痹水肿。
木瓜舒筋络,疗湿痹拘挛。
独活胜湿祛风,并治腰膝痹痛;
秦九宣络疏风,兼除劳热骨蒸。
治风痹化湿浊以蚕沙,
疗热痹利关节用桑枝。
藁本治颠顶风痛,
白芷散头风肿疡。
白蒺藜散风热以止痒,
白附子祛风痰而解痉。
治抽掣痉挛以全蝎,
疗脐风口噤用蜈蚣。
双钩藤并疏肝经风热,
羚羊角长于镇痉息风。
白芍平肝养血以缓挛痛,
天麻柔润息风而止眩晕。
察风 病证候之因,
明风药性能之异。

化湿、利水渗湿药

水湿停聚,见证多端。
或为肿满吐泻,或为黄疸浊淋。
热化宜苦泄淡渗,寒化宜辛散温行。
佩兰消暑,化脾湿而辟浊;
藿香解表,止吐泻而和中。
茅苍术燥湿运脾兼发汗,
白豆蔻化湿行气而宽胸。
猪苓通水道以治淋浊,
茯苓导水气而益心脾。
木通导心火,并通乳汁。
车前清肝热,善明眼目。
泽泻渗湿热以利水,
薏仁除湿痹而排脓。
滑石解暑湿并善收湿,
茵陈清湿热以治发黄。
如果脾肾既弱,渗利应当慎施。

安神药

心神不宁,恍惚怔忡。
取质重以镇怯,用滋养以安神。
龙骨镇惊兼固脱,
牡蛎益阴并软坚。
酸枣仁治肝虚不寐,
柏子仁宁心悸怔忡。
凡此安神诸药,
临证分别选用。

收涩药

药有收涩,滑脱所宜。
精滑尿频宜固肾,
泻多痢久要固脾。
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喘咳,
山茱萸敛精气以补肝肾。
肉豆蔻固脾以止久泻,
诃子肉敛肠以治失音。
浮小麦养心而安神,
麻黄根止汗而力专。
桑螵蛸涩精止遗,固肾效著;
乌贼骨止带调经,胃痛能医。
如无实邪存在,收涩之药可投。

#11 补虚药

补虚药

虚证宜补,先辨阴阳。
阴虚补之以甘润,
阳虚补之以甘温。
女贞子平补肝肾,
旱莲草凉血滋阴。
补气重在肺,
补血重在肝。
先天不足宜补肾,
后天不足宜补脾。
黄芪固表升阳,内托疮溃;
人参扶元益气,并补阴阳。
山药养脾阴而止泻,
白术温脾阳而安胎。
地黄生凉血而熟滋肾。
甘草生清热而炙补中。
何首乌养血益精以乌须发,
菟丝子养肝补肾且安胎元。
血虚宜当归之温补,
阴虚宜阿胶之滋养。
金狗脊壮腰健肾以祛湿,
肉苁蓉补益精血而润肠。
杜仲补肝肾而强腰膝,
断续续筋骨并治骨伤。
补肾强腰而祛风湿,可选巴戟;
大补精血以壮肾阳,首推鹿茸。
沙参清肺润燥,
麦冬清心除烦。
除劳热、益肾阴,
龟板效著。
祛骨蒸、通肝络,
鳖甲功良。
补药性味各不同,
温清作用应区分。

3、常用的祛风药有哪些?

祛风止痛药

羌活:4.5~9克。辛温,主治风湿痹痛,兼可发汗解表,利关节。

独活:4.5~9克。辛温,祛风湿,止痹痛。

秦艽:4.5~9克。性平,祛风止痛,和血舒筋。

祛风通络药

木瓜:4.5~9克。辛温,舒筋以缓解肌肉挛缩,兼能养肝。

牛膝:4.5~9克。性平,性善下行,宜用于下肢酸软,行走不便,并能利水,疏通月经。

4、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是什么意思?

辛温解表是指用性味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解除表证的治法。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湿、风水兼有表邪者。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为主症。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紫苏、荆芥、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等。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等。

辛凉解表是指用性味辛凉的药物发散风热,解除表证的治法。适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痘疹初起等。以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等为主症。常用药物有薄荷、荆芥、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蔓荆子等。代表方剂有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等。

(4)风湿兼可解表扩展资料

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反映出中医上的四气五味。

1、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

2、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物,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

3、五味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止汗、止咳、止泻、固精药多具酸味,主治多汗、久咳、泻痢、遗精、遗尿等证。

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味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

5、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
指使用药物性味辛凉、发汗力弱但有退热作用的方法治疗表证。本法适用于怕冷轻微、发热较重或有汗的风热表证,麻疹初期疹未透出等症。如果风寒表证误用辛凉解表,可使病情加重或拖延。常用的辛凉平剂,治风热表证的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其中荆芥穗辛温,但与多数辛凉清热药同用,本方仍是辛凉解表方。辛凉解表也有配伍峻烈的辛温药的,如麻杏石甘汤的麻黄辛温,石膏甘辛寒,二者相配,能宣泄肺热,加杏仁、甘草,合成辛凉宣泄之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肺气壅寒,出现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等症。
【辛温解表】
指使用药物性味辛温、发汗力强的方法治疗表证。本法适用于怕冷重而发热较轻、身体疼痛无汗的风寒表证,水肿早期上半身肿较显着,或兼怕风发热的风湿在表的骨节疼痛,外感风寒兼发哮喘等症。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辛温解表法宜慎用。通用的辛温解【辛凉解表】
指使用药物性味辛凉、发汗力弱但有退热作用的方法治疗表证。本法适用于怕冷轻微、发热较重或有汗的风热表证,麻疹初期疹未透出等症。如果风寒表证误用辛凉解表,可使病情加重或拖延。常用的辛凉平剂,治风热表证的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其中荆芥穗辛温,但与多数辛凉清热药同用,本方仍是辛凉解表方。辛凉解表也有配伍峻烈的辛温药的,如麻杏石甘汤的麻黄辛温,石膏甘辛寒,二者相配,能宣泄肺热,加杏仁、甘草,合成辛凉宣泄之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肺气壅寒,出现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等症。

6、常用祛风药有什么种类及作用?

祛风止痛药

羌活:4.5~9克。辛温,主治风湿痹痛,兼可发汗解表,利关节。

独活:4.5~9克。辛温,祛风湿,止痹痛。

秦艽:4.5~9克。性平,祛风止痛,和血舒筋。

祛风通络药

木瓜:4.5~9克。辛温,舒筋以缓解肌肉挛缩,兼能养肝。

牛膝:4.5~9克。性平,性善下行,宜用于下肢酸软,行走不便,并能利水,疏通月经。

7、解表法的兼治方法有哪些?

(1)解表化湿法。素有脾虚蕴湿,又感风寒湿邪,内外相引,风寒湿相搏,病发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烦疼,形成风寒夹湿之证。治应辛苦温燥相合,一方面辛温开散,可以发汗,使肌表之邪由汗而解;一方面苦温合用,可以健脾燥湿,脾运湿化,里湿无由以生。但风为阳邪,开散易泄,湿为阴邪,黏腻难除,故发汗之时,当微微似欲汗出,使阳气内蒸,湿可化汗而出,以达风湿俱去之目的。方如藿香正气散。若风寒表湿重者,选羌活胜湿汤加减,以祛风胜湿解表。此时,万不可峻汗,邪风虽散,湿反不去,病证不解,甚或因骤汗伤阳,汗湿相合,痹留肌腠,而成“湿痹”之候。若湿郁化热,既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无汗等表寒湿症,又有口苦微渴等里热症者,治宜解表祛湿,兼清里热,可选九味羌活汤。

(2)化饮解表法。本法为表有风寒,内有水饮而设。患者素有痰饮,复感外邪,则表里合邪,表寒引动内饮,以致内饮外邪呈互结之势。

如只解表则饮不除,只治饮则表不解,病难痊愈。当以解表与化饮并施,表解饮化,则病邪均除,实两全之法。方用小青龙汤。本方治风寒束表,内有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不渴饮者。

(3)理气解表法。本法为感冒兼有气滞者而设。凡素有气滞不舒之疾,复感风寒者,可用此法。平素肝气郁滞之人,感受外邪后,最易入里化热。如单用解表发汗法,气滞不舒,表亦难解,必于解表药中,加入理气之品,使表得解,气得舒,可免寒邪入里化热。

方用香苏散。如外感风寒较重者,可酌加解表药。

(4)解表消食法。感冒发生之前,所食之物尚未消化,而致饮食停滞,或因病后勉强进食,难以运化,以致食滞内停,则可形成感冒夹食之证。所以,治应解表化食同进,而于解表剂中加入消食化滞之品,以期表解食消。

(5)解表生津法。津液不足,外感表邪,或外邪束表,邪郁津伤所致之感冒,除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表现外,必见头项强急,或“项背强几几”等津伤筋脉失润之证的表现。这类病变,治应解表以散外邪,滋养津液以舒筋脉。若津伤不甚,寒郁肌表,而不汗出者,应开泄腠理,发汗散邪,兼以生津濡筋;若属风邪外袭,肌表疏泄而有汗者,应和营卫以解肌,生津舒筋以缓急;若津伤较甚,身体强急,则应和营卫以解太阳卫分之表,清热生津以养筋脉。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瓜蒌桂枝汤等,临床均可选用。

8、疏风解表是什么意思

疏风解表
疏风,疏散风邪。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临床常见有风寒、风热、风湿三种挟有风邪的表证。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

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9、常用解表药有哪些?

辛温发表药

麻黄:2.4~9克。生麻黄适用于风寒外感无汗的病人,灸麻黄宜于哮喘或痉咳者。凡属肺中有风寒痰饮的都可以用。

桂枝:2.4~9克。合发表药麻黄能发汗,合收敛药白芍能收敛,并能温经络、散风寒,兼有强心作用,多服可有心悸亢进感。

荆芥:4.5~9克。适用于风寒初起,解表功效较麻黄为缓,兼能治头痛理血散瘀。

防风:4.5~9克。发表力缓,因其能鼓动清气上升,故能兼治头痛、腹泻,又因其能通行一身,故亦兼治风湿痹痛。

细辛:0.9~3克。疏散风寒,并有祛痰止咳,治风湿痹痛的作用。

辛夷:1.5~4.5克。能祛风通窍,专用于感冒风寒而有鼻塞不通,流清涕不止者;若用于风热,须配以辛凉之药。

紫苏:4.5~9克。发散风寒,兼能理气宽中,可解鱼蟹之毒。其梗(苏梗)长于理气安胎,为平和的顺气药。

生姜:1~3片。发散风寒,兼能健胃止呕。用于雨淋水浸引起的感冒与腹部冷痛。

葱白:2~4根。发散风寒,兼能宣通脉络。

辛凉解表药

葛根:4.5~9克。可以解肌表的热,升清气。动物实验可增加脑及冠状运行血流量,故亦用于脑供血不足与心绞痛。

薄荷:3~6克。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常与荆芥同用,力能发散,宜用于无汗而头痛剧烈。因为有挥发性,与他药同煎时要后放。

豆豉:9~12克。用于外感初起,疏散伏邪,着重于退热,除胸中烦闷。

浮萍:2.4~4.5克。能发汗利水,透风疹丹毒。

10、风湿方子,请高人看下,这个方子我是从百科上看到的,请大家指教!

独活:【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伞形科植物7a6431333264623163重齿毛为归、毛当归、兴安白芷、紫茎独活、牛尾独活、软毛独活,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等的根及根状茎。因本品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名。
功效主治
1·辛温解表, 《神农本草经》曰:“主风寒所击”独活辛苦,其性微温,辛温发散,苦能去湿,有发汗解表之功。
2·祛风胜湿, 《汤液本草》曰:“独活,治足少阴头风头疼,而足湿痹,不能动止者。”《本草利害》又曰: ‘本入手足太阳表里引经,又入足厥阴气分,小,无不入,大无不通,故即散肌表八面之风,兼理周身百节之疼”久劳伤骨,气血皆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腰部疼痛,沉酸困重,转侧不便,腰背拘急,难以屈伸,牵连下肢,阴雨加重,或兼恶风发热,自汗身童,呑苔薄白,脉弦或缓。独活辛散,苦燥温通,既散风寒,又除湿阻,更利关节,且入少阴肾经,善搜少阴伏风,驱:外出,故为首选。

3·散寒止痛,《本草经疏》曰:‘‘独活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疼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自气血壅面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肤安腰膝寒凉,骨节酸楚。

4.配防风 防风辛散微温,升发解散,为治风通用之品。独活散湿以化风,,防风去风以行湿。二药合用,治疗风湿痹证,相须为用。

5.配蒲公英,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本品苦辛微温,辛散温通。二药相伍,疏风温通,清热解毒,共消痈肿。

6.配地肤子,治疗风湿郁表,湿热为患,皮肤湿疹,搔痒。

与风湿兼可解表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