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吃的特产有些什么?
1,酥油
酥油是藏族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开它。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奶、羊奶内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容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
2,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
3,糌粑
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
4,牛羊肉
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5,青稞酒
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
2、藏医特点和中医的特点对比?
藏族人民凭借自己智慧和力量,结合时代积累流传下来的经验,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对抗恶劣环境和疾病,为藏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摘要:藏医药学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在中华民族医药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藏医药学的存在,仿佛一颗明珠,发射耀眼的光芒。有历史文献记载,早在三千九百多年前,藏医药学就已经出现。如果要追溯其历史,可能就更为久远,藏医的起源地位于充满神奇色彩,地域广阔的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凭借自己智慧和力量,结合时代积累流传下来的经验,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对抗恶劣环境和疾病,为藏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藏医的起源和发展
藏医药学属于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之为“甘露宝瓶”,在传统医学中,作为一朵瑰丽奇葩存在。藏医药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人类发现最早关于藏医的文物距今已有三千九百多年,可见其历史之久。在很早以前,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加之病原菌的侵入,很多人都受到了疾病的侵袭,人们为了对抗疾病,使种族能够得以延续,就开始慢慢学习、掌握一些简易的医疗技术和药物使用方法。这就是藏医药学的起源。由于起源历史过于久远,再加之当时的文字记载已经没有办法进行考证,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将当时的藏医药学称之为医学。有文献报道,藏医药学的起源时间远远长于当前使用的藏文字体系,而且有资料显示,藏医药学起源至今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三千九百多年。藏医药学的历史是从公元前象雄文明开始,建立吐蕃古国发展传承至今,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
 二 、藏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典-《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这本医药宝典在藏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本医药著作是由智慧的藏族人民在医学上的点点积累组成,是通过人们的实践证明得出,经得起反复推敲,它是自然哲学的体现,是对藏民族的医学文化的表达。同时,《四部医典》作为藏医药学体系中代表性最为全面的一本著作,涉及的医学面非常广泛,涵盖的基础理论非常多,实用性极强。《四部医典》里包含的内容有藏医里关于胚胎的知识、对生理进行解剖的相关知识、饮食在人体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知识、藏医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还包含临床上出现的各种疾病的具体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如何对疾病进行诊断以及采取何种方式和何种药物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等各方面知识。《四部医典》以藏族本土的医学理论为基础,加之对其他民族医学理论、经验的吸取,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提高,最终形成了一本著名的医药宝典。《四部医典》不仅在藏民族医疗从业者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还对周边一些民族如蒙古族、维吾尔族医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四部医典》进行研读研究,医疗从业者将更多健康知识带给了患者。
三、 藏医藏药具有的特色
在藏医中存在着“三大因素”,这三大因素是使人体得以形成、维持和最终消亡的基本因素,这“三大因素”是以“五大源”为基础,而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大源形成。藏医中的这“三大因素”包括了“隆”、“赤巴”和“培根”。这三个因素都是由不同的因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特性和功能存在着差异。不过三大因素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共同依靠彼此存在,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在藏医学看来,“五大源”及其在“五大源”基础上形成的“三大因素”,从根本来看,都是一种微粒结构,这种微粒结构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这种说法也被叫做“基础微粒说”。虽然藏医学中认为人体之所以患病,很大程度上和人体的“思维”,或者是“意识”有关,但从根本上来看,“五大源”及其在“五大源”基础上形成的“三大因素”才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微粒基本论”在藏医药学中的作用极其之大,无可替代。
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时,藏医所使用的诊断方法为“望、触、闻”:“望”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舌苔颜色或尿液颜色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触”主要是通过手指触觉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观察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闻”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病因和患者感受到的病症进行询问,通过询问结果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
 藏医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时,所使用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通过对患者的饮食控制来进行治疗;通过日常行为控制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通过使用外用器械来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等。
藏医药学之所以位列世界四大传统医学,是因为其将科学理论和特殊诊疗理念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加之藏医药学中所使用的药物主要为自然中生产的天然药物,药物本身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很小,比如麝香、牛黄、藏木香等,更使得藏医药学在中华民族的医学宝库中的地位得到巩固。
四、总结
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积累,同时藏族人民还懂得取长补短,将邻近区域的其他兄弟民族的医药成果借鉴过来,对自己的医疗技术进行补充和加强,最终让藏医药学在世界传统医学中站住了脚根,同时也逐渐发展壮大。藏医药学具有藏族人民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检验,证实了藏药医学的可靠和价值。总的来说,藏医药学是一门体系完整、疗效显著且具备自己民族特色的医药科学。(杨忠太,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青海湖藏医院,青海 海南藏族自治州;万德加,西藏藏医学院14 级硕士研究生班,西藏 拉萨)
参考文献:
[1]王璞, 董燕飞, 吴嘉瑞, 等. 藏医药学毒性理论的文献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05(15):18-20.
[2] 毛继祖. 藏医药学发展史简介[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12,04(22):91-103.
[3] 苟天林. 藏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N]. 西藏日报( 汉),2016-3-3(8).
3、西藏有什么特产?
一、唐卡
唐卡即卷轴画。这种画通常绘在丝绢或布帛上,因多描绘宗教内容,加上易于携带,所以在藏区广为流行。唐卡是西藏地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唐卡表现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和民俗内容,所以唐卡又被称作是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的一种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
西藏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绘画艺术。明清时期,西藏的唐卡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画派。大体说来,前藏的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着色浓艳,属于笔彩的画法。
人们现今所看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她兴起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外来文化艺术渗透,为唐卡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她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地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唐卡,是以严麻布或粗布作为底布。较为珍贵者是以丝绸作为底布。
它的制作过程是首先作一木框,将底布四边缝在四条细木棍上,然后用绳穿上细木棍张撑在木框上;用一种动物胶与滑石粉调合而成的糊状物均匀地涂在底布上,目的是使底布均匀平滑无洞,光洁明亮,涂完后用一薄质工具将底布的糊状物刮平,刮匀、待底布干后,用炭条纹,绘制图像之轮廓,一般是先里后外,将中间主图像画成后现绘四周的附属部分,最后上色。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动物胶及牛胆汁。这种原料的配方科学,加之西藏高原气候干燥,所绘就的唐卡即使过上数百年之久,依然色泽鲜艳,犹如新绘制的艺术佳品。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米,宽约3.5米。
二、藏刀
藏刀是西藏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游客喜爱。在藏民的生活中,藏刀也是随身必备之物,它既可用来防身,又可作为食肉的餐具,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品。一般来说,男式藏刀都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较秀气。佩带藏刀不仅从内心会给人一种安全感,还能从外表给人一种威武感,表现出彪悍的民族气质。藏刀根据做工精细程度和所用材料不同,价格也相差较大,便宜的几元、几十元,贵的甚至要上千元。其中日喀则地区的藏刀配有精美的银饰刀鞘,刻工都很精细,是较好的选择。
三、雪莲
昌都名土特产品主要有膀香、虫草、贝母、知母、雪莲、核桃、藏刀花鱼、编鱼及高原畜产品等.
雪莲在我国分布于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种高疗效药用植物。由于过度采挖,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将有灭绝的危险。
四、麝香
是雄性麝鹿脐部与阴部之间的腺囊分泌物,有特殊香味,系世界名贵药材之一。麝鹿又名香獐子,分布于藏区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和天然草种繁多的地区,以西藏那曲东部、昌都地区北部的怒江、澜沧江上游为最多。麝香性温和,有强心、醒脑、通窍、开经络之功效,主治热病、中毒、精神不振、不省人事及各种急症,也是制造香精的原料。
五、藏红花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原产西班牙,在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中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国外,最初仅作为染料来栽培,后来才认识到它是一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珍贵药材。在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血瘀引起的闭经、胸腹胁肋等疼痛,也治疗创伤肿,特别是它的养血之功能早已闻名于世。正因如此,早在明朝藏红花就传入我国,在《本草纲目》中已将它列入药物之类。
另外还有尼木藏香、昌果红土豆、那曲冬虫夏草、藏药等。
4、青海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啊?
食品类:牦牛肉干,很实惠,携带也很方便,可以带给亲朋好友品尝。 补品类:冬虫夏草,这个最有名了,不过价钱太贵了,有点承受不起。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还选择要购买的特产,在此也祝愿你和你的家人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5、糖尿病人能吃青藏八宝吗
糖尿病人能吃青藏八宝。
1、藏红花 [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
草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叫红花,原产埃及,但在巴基斯坦、印并等地栽培历史也很长。红花可入药,有活血通络之功效。草红花种子含油量达55.38%,长期食用这种油,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因此,可用它来治冠心病;由于草红花油中的亚麻酸量很低,所以是制作油漆的好原料。草红花在西藏东部、东南部以及南部地区均可大力栽培,并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原产西班牙,在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中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国外,最初仅作为染料来栽培,后来才认识到它是一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珍贵药材。在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血瘀引起的闭经、胸腹胁肋等疼痛,也治疗创伤肿,特别是它的养血之功能早已闻名于世。正因如此,早在明朝藏红花就传入我国,在《本草纲目》中已将它列入药物之类。当然,就其养血功能而言,要远远超过草红花。草红花与……[详细]
2、冬虫夏草 [青海西宁城北区]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特产,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售价每吨高达70多万美元。虫夏草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温、气香,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菌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青海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详细]
3、西藏雪莲花 [西藏山南扎囊县]
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500~5000米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药材正宗、品质优良、功效卓著。 性味:苦、微苦、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部创伤、妇科病、类风湿关节炎、中风、高山反应、外敷消肿。用法:酒剂:雪莲花50g;白酒500ml,浸泡10天,每天30-50ml。 刀伤出血:本品碾为细粉、外敷。……[详细]
4、西宁大黄 [青海西宁城中区]
因历史上集中于青海省西宁市分级、包装、外销而得名。原植物多为野生,分布于东部山区和玉树、果洛、黄南、海北各州海拔4300米以下的高寒地区,商品药料分箱黄与包黄两种。西宁大黄是指青海省主产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根及根茎,以质地优良、色泽鲜亮、油性大,蒽醌等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纯天然、无污染、加工手段独特而驰名中外,冠以“西宁大黄”之称,是青海省量大质优的著名地道药材之一,使用历史悠久,药理作用较多,临床应用广泛。青海的大黄生长于高寒潮湿地带,系寥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它的品种通常有掌叶大黄和鸡爪大黄之分,实际上,主要是唐古特大黄和它的变种,在果洛、玉树、黄南藏族自治州各县均有野生,西宁地区及农业区居民庭院中多有栽培,既绿化庭院,又可采集作药用,一举两得。大黄加工外销又分箱黄和包黄两种规格,箱黄质量标准高,主要销国外,包黄则销国内。西宁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详细]
5、佛手参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
【草药名】:佛手参 【内容介绍】:佛手参 (《东北药植志》) 【异名】手掌参、掌参(《宁夏中草药手册》),手儿参(《陕西中草药 佛手参1》),旺拉(藏名)。 【来源】为兰科植物手参和粗脉手参的块茎。 【植物形态】 ① 手参,又名:阴阳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块茎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时白色,后呈黄白色。茎直立,基部具淡褐色叶鞘。茎生叶4~7,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抱茎,先端渐尖。 穗状花序顶生,长6~15厘米;花多数,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外花被片长圆状卵形,中央花被片内凹,侧花被片下弯,内花被片2,广卵形,偏斜;唇瓣长宽相等,菱形,三浅裂,裂片近于卵形而钝,中央裂 佛手参2片较长;距通常呈镰状弯曲,细长,长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长约8毫米。蒴果长圆形,无柄,长约10毫米;种子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林间草……[详细]
6、青海鹿茸 [青海西宁城西区]
古诗有云:“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唯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诗中所谓“斑龙顶上珠”指的就是鹿茸。 鹿茸是青海省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是青藏八宝之一。主要有带血马鹿据茸和带血赤鹿据茸两个品种。青海鹿茸采集于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荒冷的高山峻岭之中的马鹿、白唇鹿、梅花鹿雄鹿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经切片,含有丰富的鹿血清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节任何疮毒之功能。主要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赢瘦虚劳神疲、胃寒、腰脊冷痛、眩晕耳鸣、耳聋、崩漏带下、阴痛不敛等症。 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鹿茸生长在春秋两季,以春季长出的品质最好。鹿茸锯下后,在加工中……[详细]
7、牦牛鞭 [青海玉树囊谦县]
高原之舟牦牛鞭是暖腰温肾、补精蓄髓、强身壮阳和防治男性阳萎、早泄的理想补品。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珍稀畜种,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纯净自然、无污染的雪域高原。 牦牛鞭是暖腰温肾、补精蓄髓、强身壮阳和防治男性阳萎、早泄的理想补品。食用方法:置于保温器皿中,冲入开水泡4-6小时等完全发起后,将其切成条状或菊花状,加配料制做菜肴。涮锅、煲汤等。也可泡酒服用。……[详细]
8、藏菌陈 [青海玉树杂多县]
藏茵陈为龙胆科草本植物,其原植物主要是川西獐牙菜和抱茎獐牙菜。藏茵陈经过科学提炼后制成注射液和糖衣片,行销全国各地。在临床防治肝炎效果极佳,深受医疗单位和患者的欢迎。藏茵陈有清热、利胆退黄之功能,对急慢性肝炎,特别是黄瘟型肝炎的退黄效果明显,据药理试验证明,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并降低谷丙转胺,确属治疗肝炎的一味良药。藏茵陈为藏医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药材,因与中医使用的茵陈有相似之功效,故称“藏菌陈”,以示区别。
6、九寨沟有什么土特产?
游览一个地方,游人总是希望能买到一些能代表当地特色的产品,既可做为旅游的纪念,也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对于九寨沟来说,它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大量货真价实的土特产品。
名贵药材
在九寨沟这个植物王国里,生长着数以千计的药用植物,为四川中药主产地之一。九寨沟人常用药草防病治病,往往药到病除,十分灵验。
松贝
在我国,贝母品种多达十余种,其中尤以川贝最为名贵,而川贝中又以松贝最优。松贝是润肺消炎、镇咳化痰的名贵药材。
当归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纯白的花,其根入药,有活血、止痛、调经、保胎等功效。
黄芪
属兰科植物,黄芪是著名的补气良药,据研究它还具有加强心脏收缩的功能。
虫草
麦角科虫草属植物? 虫草是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孑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性温味甘,有润肺补肾的作用,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且有平喘作用,对肠管、子宫及心脏等部位的疾病均有抑制作用。虫草尚有镇静、抗炎、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糖、及抑制肿瘤的作用。
天麻
属兰科植物,天麻为一株黄红色肉质独苗,根部入药,它是平肝息风的良药,对肝风引起的头痛有特效。
雪灵芝
石竹科蚤缀属植物,雪灵芝性甘味寒,有滋阴养血、益肾壮骨的功能。主治肺燥咳嗽、咳血、血虚风痹、筋骨疼痛、肾虚眩晕。藏族民间用雪灵芝茎、叶、花加工后代茶饮用,具有醒脑提神、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草灵芝
本鹃花科岩须属植物,草灵芝性辛、味微苦,有安神镇痛作用。
灵芝菌
担子菌类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 灵芝菌性淡、温,功能为滋养强壮。主治头晕、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病、冠心病、胆固醇过高症、肝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外用治鼻炎。
藏红花
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藏红花柱头入药,有活血、祛瘀、止痛、兴奋子宫、降血压等作用。
藏红花因其量少价高,故市场上多有假货混迹。真的藏红花色鲜红,油重,有光泽,体糯,有特殊的香味,放入水中,水被染成黄色直线向下,再逐渐扩散,本身呈喇叭状。而植物性假冒伪品,多切成细丝,再用洋红染色,加橄榄油而成,浸泡后,水变成红色,购买时须注意识别。
雪茶
地衣类地茶科地茶属植物, 雪茶生长于海拔 3600 米 以上的高山草甸地带,味微苦、性凉,有清热消炎、安神 镇静、生津解渴、滋阴润肺、降脂减肥、平肝降火等功能。主治中暑、烦热、阴虚潮热、肺热咳嗽、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等。
松贝
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的树皮是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和安胎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疼、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高血压等病症。
桃儿七
小檗科桃儿七属植物, 桃儿七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功能为镇静止痛、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追风除湿、定喘止咳。主治风湿疼痛、咳喘、胃痛、子宫出血、跌打损伤、蛇咬伤等病症,并能解乌头类中毒。经民间草医临床实践,对治疗各种癌症也有一定疗效。桃儿七果实能健脾顺气、止咳化痰,主治劳伤气喘。
雪上一枝蒿
毛锒科乌头属植物,雪上一枝蒿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块根内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的功能,对治疗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牙痛、疮痛肿毒、毒蛇咬伤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延龄草
百合科延龄草属植物,延龄草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根茎中含有多种皂素配基,对治疗眩晕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跌打损伤、腰腿疼等病症有一定功效。
沙棘
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 沙棘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改善冠脉流量、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对呼吸系统具止咳祛痰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抑制胃液分泌和蛋白酶活性,对浅表性胃炎有效。据国处资科记载,种籽油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伤口愈合,并有镇痛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沙棘产地及药用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 8 世纪下半叶,杰出的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写成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就有沙棘药用的记载。
胡颓子
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胡颓子果实含鞣质、有机酸盐等 , 果实成熟后可作为食品。
锦鸡儿
豆科锦鸡儿属植物, 锦鸡儿的根功能为滋补强壮、活血调经、祛风利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昏、 耳鸣、体弱乏力、月经不调、乳汁不足、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锦鸡儿的花功能为祛风活力、止咳化痰。用于头晕耳鸣、体虚乏力、肺虚咳嗽、小儿消化不良。
牛黄
为洞角科动物胆囊中的结石,牛黄气清香,味先微苦而后微甜,性甘凉、有清热解毒、镇惊、祛痰的功效。
蕨菜
凤尾蕨科属植物,蕨菜嫩茎可供食用,根状茎提取的蕨粉为滋养食品。蕨菜含多种元素,有清热解毒、消肿安神、降压等作用。
羊肚菌
羊肚菌的主要功能为健脾、开胃、利肠、止咳化痰,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民间把羊肚菌作为食用。
工艺品
唐卡
用本地产天然矿、植物颜料绘制而成,是藏族艺术的珍宝。
藏刀
异常锋利。多采用手工制作,造型古朴奇特,工艺精巧。
另外还有藏纸和藏香等。
刺绣品
当地妇女手工制作而成,常见的有挎包、帽子和壁挂等,做工精良,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雕刻
有骨雕、木雕、石雕、玉雕、角雕等,有时可寻到有文物价值的古代作品。
首饰
主要有玉器、猫眼、水晶和绿松石、翡翠、珊瑚、天眼石、水晶等。
在沟内的树正寨、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和沟口的游人中心以及彭丰镇都可以购买到这些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纪念品。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